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在甘薯栽培试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刘伟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5期21625-21626,21633,共3页
[目的]探讨最优设计在甘薯栽培试验中的应用。[方法]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布置田间参数试验,分别研究、建立甘薯产量和净产值的回归模型,利用建立的模型优化提出供试农艺因子组合方案。[结果]扦插密度、氮肥用量和钾肥用量3个供试因... [目的]探讨最优设计在甘薯栽培试验中的应用。[方法]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布置田间参数试验,分别研究、建立甘薯产量和净产值的回归模型,利用建立的模型优化提出供试农艺因子组合方案。[结果]扦插密度、氮肥用量和钾肥用量3个供试因子对鲜薯产量和净产值的效应大小和影响趋势基本一致。在具体的技术措施决策时,应该定性与定量结合,进行综合分析。经优化,甘薯栽培试验中最优农艺方案为:甘薯(浙薯13)的扦插密度57 000~63 000株/hm2;追肥纯N用量152 kg/hm2左右;基肥K2O用量169 kg/hm2左右。[结论]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可用于甘薯栽培试验中农艺方案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d-最设计 甘薯 栽培试验
下载PDF
运用Excel建立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回归模型 被引量:14
2
作者 高洪泽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22期20-21,共2页
总结了运用Excel建立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回归模型的过程,包括结构矩阵、转置矩阵、系数矩阵、逆矩阵、回归系数等参数的测算,指出该方法具有设计度高、计算简便等优点,可在农业生产的试验设计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二次饱和d-最优试验设计 回归模型 EXCEL
下载PDF
无盘旱育免耕抛秧优化二次饱和D-最优试验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汝群 《现代农业科技》 2008年第17期184-185,共2页
为探索瓮安县水稻旱育免耕抛秧栽培技术,促进水稻生产,于2007年4~9月在瓮安县渔河乡前川做了无盘旱育免耕抛秧优化二次饱和D-最优试验,结果表明:水稻产量随抛栽密度的增加而下降,随尿素施用量的增多而下降,但与氯化钾的施用量关系不大。
关键词 水稻 旱育免耕抛栽技术 饱和d-最 贵州瓮安
下载PDF
回归最优设计在大麦播期播量试验中的应用
4
作者 俞秀英 应武 《杭州农业与科技》 1998年第1期21-22,共2页
大麦适时播种是全苗、壮苗、争取高产的—个重要环节。适宜的播量则是保证足够的基本苗,创造良好的生长群体,争取合理的有效穗的基础。我们在以往试验的基础上,对大麦播期播量2个因素采用二次饱和 D—最优设计法进行试验,以探讨最佳技术。
关键词 麦播期 回归最优设计 播种期 重要环节 播量 基本苗 饱和 进行试验 播种量 回归模型
下载PDF
四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程序 被引量:2
5
作者 刘素英 《农业网络信息》 1988年第1期43-48,60,共7页
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具有两个突出特点:(1)它牺牲了部分正交性而获得旋转性,并基本保留了回归正交设计试验次数少,计算简便、以及部分消除回归系数之间的相关性等优点。(2)有效地克服了由于二次回归正交设计无旋转性而不能根据预测值... 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具有两个突出特点:(1)它牺牲了部分正交性而获得旋转性,并基本保留了回归正交设计试验次数少,计算简便、以及部分消除回归系数之间的相关性等优点。(2)有效地克服了由于二次回归正交设计无旋转性而不能根据预测值直接寻找最优区域的缺点。四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其因素数 P=4,析因试验点数 m_c=16星号臂 r=2.0,中心点试验次数 m_o=12,总试验点数 m=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组合设计 正交 回归正交设计 析因试验 试验 编码值 正交性 设计方案 均方 最优区域
下载PDF
回归最优设计进行无花果施肥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叶双峰 叶书有 张影 《江苏林业科技》 2001年第2期25-27,共3页
应用回归正交设计中的二次饱和D 设计对无花果的合理施肥进行试验 。
关键词 回归正交设计 饱和d-设计 施肥 无花果 产量 经济效益
下载PDF
关于试验设计有关问题的讨论(Ⅱ) 被引量:2
7
作者 郭德金 《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3期275-280,共6页
试验设计的优劣直接或间接地决定了试验能否获得成功。复杂试验设计的应用,使一些问题的研究更加深入。文章讨论了农学、医学、生物学研究中试验设计方面出现的常见问题,介绍了最优回归试验设计,并举例说明了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的应用。
关键词 试验设计 最优回归设计 通用旋转组合设计
下载PDF
关于试验设计有关问题的讨论(Ⅰ) 被引量:1
8
作者 郭德金 《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3期271-276,共6页
试验设计的优劣直接或间接地决定了试验能否获得成功。复杂试验设计的应用,使一些问题的研究更加深入。该文讨论了农学、医学、生物学研究中试验设计方面出现的常见问题,介绍了最优回归试验设计,并举例说明了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的应用。
关键词 试验设计 最优回归设计 通用旋转组合设计
下载PDF
黄岩紫莳药栽培密度和优化施肥试验研究
9
作者 陈孝赏 陈伟强 +2 位作者 房玉伟 蔡东升 刘守坎 《中国农学通报》 2018年第7期18-22,共5页
研究黄岩紫莳药的需肥规律,为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避免和减少不合理施肥所造成浪费和污染。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和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分别研究密度和氮、磷、钾施用量对紫莳药块茎产量的影响,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在紫莳药高产... 研究黄岩紫莳药的需肥规律,为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避免和减少不合理施肥所造成浪费和污染。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和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分别研究密度和氮、磷、钾施用量对紫莳药块茎产量的影响,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在紫莳药高产栽培中,钾肥用量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氮肥用量和磷肥用量,且氮肥用量和磷肥用量是负向作用,钾肥用量是正向作用。由此可见,控氮、增钾、适磷的施肥措施是紫莳药获得高产的有效措施。紫莳药的适宜栽培密度为2.0万~2.5万株/hm^2,产量高于27.0 t/hm^2的优化施肥组合方案为氮肥用量185.06~333.94 kg/hm^2,磷肥用量65.30~189.69 kg/hm^2,钾肥用量342.83~559.30 kg/hm^2。不能为了高产偏面加大肥料用量,需要氮肥、磷肥、钾肥配合施肥,同时应做好土壤培肥工作。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可用于黄岩紫莳药栽培中的优化施肥技术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岩 紫莳药 密度 化施肥技术 饱和d-最设计
下载PDF
三种花生田土壤处理除草剂优化配施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富军 曲明静 +5 位作者 路兴涛 刘海龙 王绍伦 陈小姝 高华援 李春雨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2-59,共8页
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研究三种土壤处理除草剂配施剂量对花生田杂草干重和荚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除草剂单施时显著影响杂草干重和荚果产量,影响作用大小依次为235g·L^(-1)乙氧氟草醚EC>330g·L^(-1)二甲戊灵EC&g... 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研究三种土壤处理除草剂配施剂量对花生田杂草干重和荚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除草剂单施时显著影响杂草干重和荚果产量,影响作用大小依次为235g·L^(-1)乙氧氟草醚EC>330g·L^(-1)二甲戊灵EC>960g·L^(-1)精异丙甲草胺EC;在低浓度水平时,随除草剂施用剂量增加,杂草干重逐渐降低,而荚果产量逐渐提高。三种除草剂配施时,杂草干重最低值319.00kg·hm^(-2),最优配施组合为960g·L^(-1)精异丙甲草胺EC 865.92g·hm^(-2)+330g·L^(-1)二甲戊灵EC 693.31g·hm^(-2)+235g·L^(-1)乙氧氟草醚EC 120.35g·hm^(-2);花生荚果产量最高为4338.88kg·hm^(-2),最优配施组合为960g·L^(-1)精异丙甲草胺EC 852.44g·hm^(-2)+330g·L^(-1)二甲戊灵EC 725.66g·hm^(-2)+235g·L^(-1)乙氧氟草醚EC 137.98g·hm^(-2)。本试验条件下,三种除草剂配施杂草干重≤600kg·hm^(-2)、荚果产量≥4000kg·hm^(-2)的最优配施剂量组合为:960g·L^(-1)精异丙甲草胺EC 644.06~808.74g·hm^(-2)、330g·L^(-1)二甲戊灵EC 701.66~866.41g·hm^(-2)、235g·L^(-1)乙氧氟草醚EC 111.04~137.11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土壤处理除草剂 饱和d-最设计 化配施
下载PDF
澳州燕麦天鹅在高寒牧区引种栽培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雷 《现代农业科技》 2008年第18期241-242,246,共3页
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研究澳州燕麦天鹅人工草地栽培措施与生产性能之间的关系,通过施肥量(x1)、播种量(x2)、播种行距(x3)3因素条件下试验的各项参数,建立不同施肥量、播种量和播种行距对高寒牧区澳州燕麦天鹅地上部分牧草产量(... 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研究澳州燕麦天鹅人工草地栽培措施与生产性能之间的关系,通过施肥量(x1)、播种量(x2)、播种行距(x3)3因素条件下试验的各项参数,建立不同施肥量、播种量和播种行距对高寒牧区澳州燕麦天鹅地上部分牧草产量(y1)、种子产量(y2)关系的函数模型:y1=34 300+1 770x1+1 330x2+970x3+240x1x2+600x1x3-200x2x3+1 680x12-1 000x22-2 200x32;y2=4 960+120x1-190x2+220x3+330x1x2-310x1x3+730x2x3-770x12-690x22+490x32;并提出高寒牧区澳州燕麦天鹅生产性能的优良农艺措施:施肥量为79~110kg/hm2、播种量为87~110kg/hm2、播种行距为22~27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d-最设计 澳州燕麦天鹅 生产性能 引种栽培
下载PDF
正交试验设计(三)
12
《上海化工》 CAS 1975年第1期47-64,共18页
前面讲了如何用正交表安排水平数相同的多因子试验,本章将研究水平数不全同情况下的试验设计法。研究的方法是通过实例着重叙述用正交表进行灵活应用时的操作程序,请读者特别注意每种方法与前面所学的方法在试验的设计与统计分析上的差别。
关键词 交互作用 压敏胶 平方和 正交表 正交阵列 算术平均值 误差 校正项 多因子试验 双面胶粘带 最优生产 修正系数 快粘力 正交试验设计 正交设计
下载PDF
氮磷钾配施对木薯产量和淀粉含量的效应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陆小静 许瑞丽 +3 位作者 闫庆祥 李开绵 叶剑秋 黄洁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331-2335,共5页
以华南8号木薯为研究对象,通过311三元二次D-最优饱和试验设计试验,探讨N、P、K配施对木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在此立地条件下,可获得最大的鲜薯产量为46.62 t/hm2,此时对应氮、磷、钾施肥量分别为167.13、26.51、179.82 kg/hm2。单因子... 以华南8号木薯为研究对象,通过311三元二次D-最优饱和试验设计试验,探讨N、P、K配施对木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在此立地条件下,可获得最大的鲜薯产量为46.62 t/hm2,此时对应氮、磷、钾施肥量分别为167.13、26.51、179.82 kg/hm2。单因子效应分析表明,氮、磷、钾对木薯产量的影响以钾肥最大,氮肥次之,磷肥最小。双因子互作效应分析结果表明,N、K双因子之间的交互效应最大,N、P二因子之间的交互效应不明显,P、K与木薯产量的效应小于N、K效应,大于N、P效应;按三元二次D-最优饱和试验设计氮、磷、钾配施对木薯淀粉含量和干物率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氮磷钾配施 三元d-最饱和试验设计 产量 互作效应
下载PDF
水氮互作对膜下滴灌甜菜产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林凤 王维成 +1 位作者 樊华 马富裕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4期418-424,共7页
在膜下滴灌条件下,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设置4个水分和4个氮素处理水平,研究了水氮互作对膜下滴灌甜菜块根产量、含糖率、产糖量及净产值的影响,以探究适宜甜菜种植区的膜下滴灌甜菜栽培的水氮管理模式。结果表明,水分效应显著... 在膜下滴灌条件下,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设置4个水分和4个氮素处理水平,研究了水氮互作对膜下滴灌甜菜块根产量、含糖率、产糖量及净产值的影响,以探究适宜甜菜种植区的膜下滴灌甜菜栽培的水氮管理模式。结果表明,水分效应显著大于氮素效应;甜菜产量、块根含糖率、产糖量及净产值与灌水量和施氮量均呈二次曲线关系;取步长为0.6,固定氮素水平,水分对块根产量、块根含糖率、产糖量及净产值的影响在各水平间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固定水分水平,氮素对块根产量、块根含糖率、产糖量及净产值的影响在氮素水平间虽有差异,但未达到显著水平;覆膜滴灌较露地沟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0.67%,有效促进水分利用效率的水氮耦合效应;以根产量高于60000kg/hm2、含糖率15.3%~21.0%为目标所制定优化方案为:灌水3426-3600m3/hm2,施纯氮139~177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下滴灌 饱和d-最设计 水氮互作 产量 产糖量
下载PDF
扦插密度与氮、钾肥用量对浙薯13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刘伟明 彦柏霖 +1 位作者 赵益福 吴列宏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1期55-59,共5页
选择扦插密度、尿素用量和硫酸钾用量为试验因子,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布置田间参数试验。建立了浙薯13产量和净产值回归方程,优化并提出了供试农艺因子组合方案:扦插密度3 300-3 600株/667m2;追肥尿素用量20-24 kg/667m2,基肥硫酸钾... 选择扦插密度、尿素用量和硫酸钾用量为试验因子,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布置田间参数试验。建立了浙薯13产量和净产值回归方程,优化并提出了供试农艺因子组合方案:扦插密度3 300-3 600株/667m2;追肥尿素用量20-24 kg/667m2,基肥硫酸钾用量20-25 kg/667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浙薯13 扦插密度 施肥技术 饱和d-最设计
下载PDF
基于多项式回归分析的摩尔多瓦葡萄富硒效应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伟 蒋代华 +10 位作者 吴代东 白厚义 庞东 吴艳艳 黄伟华 黄永才 刘洁云 牟海飞 韦绍龙 黄雁飞 刘永贤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49-853,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多项式回归分析的摩尔多瓦葡萄富硒效应,为开展广西富硒土原位生产富硒葡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摩尔多瓦葡萄为试验材料,采用三元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以石灰石粉(x_1)、AM菌剂(x_2)、营养调节剂(x_3)为因变量,以... 【目的】探讨基于多项式回归分析的摩尔多瓦葡萄富硒效应,为开展广西富硒土原位生产富硒葡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摩尔多瓦葡萄为试验材料,采用三元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以石灰石粉(x_1)、AM菌剂(x_2)、营养调节剂(x_3)为因变量,以试验结果中葡萄硒含量为自变量(y),设11个处理(处理1~处理11),经回归分析明确试验因素对葡萄硒含量的影响,优选生产富硒摩尔多瓦葡萄的外源物质施用量。【结果】施用石灰石粉、AM菌剂和营养调节剂各处理(除处理1外)摩尔多瓦葡萄的硒含量比对照(CK)提高1.1~1.8倍,最高增幅达87.2%。多项式回归方程中单因素效应分析结果显示,当石灰石粉、AM菌剂和营养调节剂施用量分别为2400.00、69.00和39.98 kg/ha时,摩尔多瓦葡萄硒含量最高,为11.56μg/kg;互作效应分析结果显示,两两互作对摩尔多瓦葡萄硒含量的影响排序为x_1x_3>x_1x_2>x_2x_3。【结论】摩尔多瓦葡萄分别开沟施用石灰石粉、AM菌剂和营养调节剂2400.00、69.00和39.98 kg/ha,其果实硒含量达富硒水平。因此,施用石灰石粉、AM菌剂和营养调节剂等外源物质可作为生产富硒葡萄的新型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尔多瓦葡萄 富硒土壤 富硒葡萄 饱和d-最设计 营养调节剂
下载PDF
人参皂苷Rh_2葡萄糖基转移酶活性测定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4
17
作者 何彦平 岳才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5525-5527,共3页
[目的]建立人参细胞中尿苷二磷酸葡萄糖(UDPG):人参皂苷Rh2葡萄糖基转移酶(UGRh2GT)活性测定体系。[方法]以人参皂苷Rh2为底物,以UDPG为葡萄糖供体,选取合适的温度和pH值,用提取的人参细胞酶液催化Rh2生成Rg3,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目的]建立人参细胞中尿苷二磷酸葡萄糖(UDPG):人参皂苷Rh2葡萄糖基转移酶(UGRh2GT)活性测定体系。[方法]以人参皂苷Rh2为底物,以UDPG为葡萄糖供体,选取合适的温度和pH值,用提取的人参细胞酶液催化Rh2生成Rg3,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Rg3的生成量,色谱柱为C18柱(150mm×4.6mm),流动相为乙腈和水,梯度洗脱。[结果]人参细胞中UGRh2GT活性测定体系的最优pH值是9.3,最优温度是34.1℃。[结论]建立的酶活测定体系能够较好较方便地测定UGRh2GT的比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细胞 葡萄糖基转移酶 高效液相色谱 饱和d-最设计
下载PDF
洛番16号最佳氮磷钾需肥量试验
18
作者 于新峰 黄江涛 +4 位作者 刘瑞芳 韩卫红 李红波 朱永 张春奇 《种子科技》 2024年第16期9-11,28,共4页
鉴于施肥管理在提升作物产量和质量中的核心作用,以及不合理施肥可能带来的成本增加和环境风险,采用了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对洛番16号番茄品种在日光温室条件下的氮磷钾肥最佳施肥配比进行了系统试验。试验发现,三元复合肥对洛番16... 鉴于施肥管理在提升作物产量和质量中的核心作用,以及不合理施肥可能带来的成本增加和环境风险,采用了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对洛番16号番茄品种在日光温室条件下的氮磷钾肥最佳施肥配比进行了系统试验。试验发现,三元复合肥对洛番16号产量的提升效果最为明显,进一步对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了番茄产量与施肥量关系的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在施氮肥300 kg/hm^(2)、磷肥225 kg/hm^(2)、钾肥450 kg/hm^(2)时,预计番茄产量可达到最大值。此外,深入探讨了氮磷钾各单因素及互作效应对番茄产量的影响,为洛番16号番茄的高效栽培提供了科学施肥依据。研究结果不仅对洛番16号番茄的栽培管理具有指导意义,也为其他保护地番茄品种的施肥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番16号 氮磷钾肥 饱和d-最设计 产量模型
下载PDF
播种密度和氮、磷、钾肥用量对紫罗兰块茎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莫云彬 陈孝赏 +2 位作者 陆国权 陈伟强 刘守坎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154-158,共5页
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并建立相应数学模型,研究密度与氮、磷、钾施用量对紫色马铃薯的块茎产量影响。结果表明:保证足够的群体密度及控氮、增钾、适磷的肥料运筹是紫色马铃薯取得高产的有效措施。紫色马铃薯在浙东地区2月上旬播种,... 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并建立相应数学模型,研究密度与氮、磷、钾施用量对紫色马铃薯的块茎产量影响。结果表明:保证足够的群体密度及控氮、增钾、适磷的肥料运筹是紫色马铃薯取得高产的有效措施。紫色马铃薯在浙东地区2月上旬播种,单产大于22.5t/hm2的农艺措施优化组合方案为播种密度5.59~5.88万株/hm2,氮肥用量141.27~161.79kg/hm2,磷肥用量103.68~118.68kg/hm2,钾肥用量242.22~264.72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马铃薯 紫罗兰 播种密度 施肥技术 饱和d-最设计
下载PDF
播期、播量与行距对小麦新品种洛麦23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田文仲 张少澜 +7 位作者 张园 冯伟森 温红霞 杨洪强 段国辉 张媛菲 高海涛 张灿军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1期35-38,共4页
为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充分发挥小麦品种的高产潜力,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研究播期、播量与行距3个因子对高产小麦品种洛麦23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播量与行距对洛麦23产量均有显著影响,3个因子对产量的影响依次为播量>行距>... 为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充分发挥小麦品种的高产潜力,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研究播期、播量与行距3个因子对高产小麦品种洛麦23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播量与行距对洛麦23产量均有显著影响,3个因子对产量的影响依次为播量>行距>播期;洛麦23获得最佳产量的配置为10月17日播种,播量127.5kg/hm^2,行距17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新品种 洛麦23 化栽培 播期 播量 行距 饱和d-最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