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尿素蒸发二段分离器结垢的防治
1
作者 刘健康 张仁超 《川化》 2007年第3期24-25,共2页
介绍了尿素蒸发二段分离器的运行状况,运用声学防垢技术对其进行技术改造,取得了理想的防结垢效果。
关键词 尿素 蒸发二段分离 结垢 声学防垢技术
下载PDF
二段分离器结晶物产生原因及对策
2
作者 王传胜 《大氮肥》 CAS 2004年第2期109-111,共3页
分析结晶物脱落对系统的影响 ,介绍建峰化肥厂已经采取的有效措施 ,根据理论分析结果和设备结构特点 。
关键词 结晶物 二段分离 尿素装置 喷淋造粒法 浓度
下载PDF
蒸发系统二段分离器下料问题及处理措施
3
作者 黄海明 王雪妮 王志良 《小氮肥》 2016年第10期10-11,共2页
陕西陕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尿素系统采用水溶液全循环工艺,于1972年建成投产,年产110kt尿素;经多次改造,生产能力不断提高,达到年产180kt尿素。2008年9月,由于该工艺系统技术落后、生产成本较高被迫停运,
关键词 二段分离 下料问题 蒸发系统 水溶液全循环工艺 尿素系统 生产能力 工艺系统 生产成本
下载PDF
尿素二段蒸发分离器液位测量技术的优化
4
作者 刘纪中 《河南化工》 CAS 2022年第4期42-44,共3页
安化集团公司第二套尿素装置采用的是斯奈姆氨自提法尿素生产工艺。从公司尿素装置的实际出发,针对二段蒸发分离器液位测量仪表存在使用周期短、检测数据不稳定等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方案实施后,二段蒸发分离器液位测量仪... 安化集团公司第二套尿素装置采用的是斯奈姆氨自提法尿素生产工艺。从公司尿素装置的实际出发,针对二段蒸发分离器液位测量仪表存在使用周期短、检测数据不稳定等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方案实施后,二段蒸发分离器液位测量仪表实现了长周期、稳定运行,而且数据准确、可靠,为尿素装置稳定运行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素 蒸发分离 液位测量
下载PDF
缩减尿液停留时间以降低尿素成品缩二脲含量技改总结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付生 王磊 《中氮肥》 CAS 2023年第4期25-27,共3页
安徽六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300kt/a尿素装置采用荷兰斯塔米卡邦CO_(2)汽提工艺,于2013年2月建成投产,其运行初期尿素成品中缩二脲含量高达1.20%。分析与探讨影响缩二脲生成量的因素,对尿素装置实施持续性的优化改造,尤其是缩减尿液在装... 安徽六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300kt/a尿素装置采用荷兰斯塔米卡邦CO_(2)汽提工艺,于2013年2月建成投产,其运行初期尿素成品中缩二脲含量高达1.20%。分析与探讨影响缩二脲生成量的因素,对尿素装置实施持续性的优化改造,尤其是缩减尿液在装置中停留时间方面的技改——增设尿液小槽、新增熔融尿液上造粒塔管线、改造低压精馏塔出液管线、改造一段至二段蒸发分离器间管线,并配合尿素装置尽量满负荷运行以及将蒸发系统各段温度控制在指标低限的操作方法,实现了尿素成品中缩二脲含量稳定在0.80%~0.87%,保证了尿素产品优等品率不低于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汽提法尿素装置 脲含量 影响因素 缩减尿液停留时间优化改造 尿液小槽 尿液上造粒塔管线 低压精馏塔出液管线 蒸发分离器间管线
下载PDF
二氧化碳汽提尿素装置蒸发回收系统改造
6
作者 吴德礼 万国君 《大氮肥》 CAS 2003年第6期372-373,共2页
关键词 氧化碳汽提 尿素装置 蒸发回收系统 技术改造 二段分离
下载PDF
二段蒸发加热器分离器腐蚀的浅析
7
作者 谢群力 《尿素》 2012年第5期14-15,共2页
0引言 在尿素生产过程中一般采用两段真空蒸发工艺将尿素溶液中的绝大部分水分蒸出,得到浓度在98%-99.8%的尿素熔融物,送造粒塔进行造粒。在蒸发设备的运行中,二段蒸发加热器出口处、二段分离器的挡液板处和二段分离器的下液处... 0引言 在尿素生产过程中一般采用两段真空蒸发工艺将尿素溶液中的绝大部分水分蒸出,得到浓度在98%-99.8%的尿素熔融物,送造粒塔进行造粒。在蒸发设备的运行中,二段蒸发加热器出口处、二段分离器的挡液板处和二段分离器的下液处容易发生腐蚀泄漏,尤其是二段蒸发加热器出口处容易泄漏使系统抽入蒸汽,造成二段真空度难以控制在指标以内,影响成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加热器 二段分离 腐蚀泄漏 尿素溶液 蒸发工艺 生产过程 蒸发设备 成品质量
原文传递
二段蒸发分离器的改造及工艺优化控制 被引量:1
8
作者 姚刚 《氮肥技术》 2008年第5期42-42,48,共2页
简要介绍氨汽提尿素装置二段蒸发分离器技术改造的情况,并结合生产实际,对如何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解决二段蒸发结晶堵塞、提高真空度等问题。
关键词 氨汽提 蒸发分离 改造 优化
原文传递
焦炉煤气变压吸附制氢新工艺 被引量:5
9
作者 宁红军 赵新亮 曹晓宝 《河南化工》 CAS 2007年第11期48-50,共3页
变压吸附制氢气体分离技术在工业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已逐步成为一种主要的气体分离技术。本文重点介绍变压吸附技术在焦炉煤气制氢新工艺上的开发与利用,并对变压吸附技术在焦炉煤气实际应用作详细说明。
关键词 变压吸附(PSA法) 压缩 冷冻 二段分离
下载PDF
尿素生产中几个问题的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唐文骞 《化肥设计》 CAS 2004年第1期27-28,共2页
关键词 尿素生产 蒸发分离 闪蒸加热器 尿素洗涤工艺 分离
下载PDF
104-F/105-F氨氮超标排放的处理
11
作者 刘洪 《川化》 2005年第2期7-7,共1页
我公司20万t/a合成氨装置104-F(合成气压缩机吸人罐)和105-F(合成气压缩机二段分离器)理论出水量分别为792kg/h和112kg/h,装置正常运行时,会有冷凝液不断排放到地沟。2004年5月29日系统跳停,在装置恢复开车过程中,发现地沟氨氮... 我公司20万t/a合成氨装置104-F(合成气压缩机吸人罐)和105-F(合成气压缩机二段分离器)理论出水量分别为792kg/h和112kg/h,装置正常运行时,会有冷凝液不断排放到地沟。2004年5月29日系统跳停,在装置恢复开车过程中,发现地沟氨氮排放超标。通过从地沟倒查的办法找到排放超标的来源是104-F和105-F的排放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标排放 氨氮 合成气压缩机 2004年5月 排放超标 二段分离 合成氨装置 正常运行 开车过程 出水量 地沟 冷凝液
下载PDF
膜法沼气纯化系统的技术经济分析
12
作者 邱天然 沈志鹏 +3 位作者 王晋琳 程荣 石磊 郑祥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7-159,161,共4页
针对我国主要的10万t污水处理厂100 m^3/h的沼气,利用Matlab进行了二段膜法纯化系统的设计,并用运行生产能力指数法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结果表明,100 m^3/h的二段膜法沼气纯化系统总投资费用为84.9万元,年运行费用为34.8万元,单位处理... 针对我国主要的10万t污水处理厂100 m^3/h的沼气,利用Matlab进行了二段膜法纯化系统的设计,并用运行生产能力指数法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结果表明,100 m^3/h的二段膜法沼气纯化系统总投资费用为84.9万元,年运行费用为34.8万元,单位处理能力投资为8 500元/(m^3·h),单位沼气处理成本为0.35元/m^3。膜组件和压缩机费用为最主要的投资成本,压缩机电耗为最主要的运行成本。处理规模从100 m^3/h提高到1 000 m^3/h时,膜系统的单位处理能力投资和单位处理成本均显著下降。操作压力增高,膜使用面积显著降低,但压缩机费用增大,功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系统 沼气纯化 回流量 膜面积
下载PDF
尿素产品水分高原因分析及管控措施 被引量:1
13
作者 曹志泽 孔佩佩 《中氮肥》 CAS 2022年第1期38-41,46,共5页
河南能源化工集团中原大化公司520 kt/a尿素装置采用SNAM氨汽提工艺,于1990年5月5日建成投产,自2007年开始实行冬季大修。2021年5月尿素装置出现产品水分持续超标事件,而此时蒸发系统真空度只是轻微下降,这与往年生产经验不符。结合尿... 河南能源化工集团中原大化公司520 kt/a尿素装置采用SNAM氨汽提工艺,于1990年5月5日建成投产,自2007年开始实行冬季大修。2021年5月尿素装置出现产品水分持续超标事件,而此时蒸发系统真空度只是轻微下降,这与往年生产经验不符。结合尿素装置蒸发系统及关联系统的情况,经分析与排查,症结在于二段蒸发分离器(V108)内部结垢严重,停车热洗V108与在线冲洗V108后,尿素产品水分恢复正常;进一步分析认为,V108结垢(垢物主要成分为缩二脲、OAT、尿素)严重的原因主要在于,随着尿素装置与三胺装置联产且长时间生产车用尿素(颗粒),蒸发系统温度控制较生产普通尿素时偏低,导致V108内部结垢速率加快,V108结垢后占用有效空间而影响气液分离效果,最终导致尿素产品水分升高甚至超标。基于原因分析并结合生产实践经验,提出了减缓V108结垢的管控措施及V108的技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素装置 三胺装置联产 产品水分高 蒸发分离器结垢 在线热洗 原因分析 管控措施 技改方向
下载PDF
Pose optimization based on integral of the distance between line segments 被引量:3
14
作者 ZHANG YueQiang LI Xin +2 位作者 LIU HaiBo SHANG Yang YU QiFeng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期135-148,共14页
In this paper, new solutions for the problem of pose estimation from correspondences between 3D model lines and 2D image lines are proposed. Traditional line-based pose estimation methods rely on the assumption that t... In this paper, new solutions for the problem of pose estimation from correspondences between 3D model lines and 2D image lines are proposed. Traditional line-based pose estimation methods rely on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noises(perpendicular to the line) for the two endpoints are statistically independent. However, these two noises are in fact negatively correlated when the image line segment is fitted using the least-squares technique. Therefore, we design a new error function expressed by the average integral of the distance between line segments. Three least-squares techniques that optimize both the rotation and translation simultaneously are proposed in which the new error function is exploited. In addition, Lie group formalism is utilized to describe the pose parameters, and then, the optimization problem can be solved by means of a simple iterative least squares method. To enhance the robustness to outliers existing in the match data, an M-estimation method is developed to convert the pose optimization problem into an iterative reweighted least squares problem. The proposed methods are validated through experiments using both synthetic and real-world data.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s yield a clearly higher precision than the traditional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chine vision perspective-n-line problem line distance function pose optimization M-estim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