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杆菌介导的二氢黄酮醇3’5’羟化酶cDNA对非洲菊的转化及对其花色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0
1
作者 郑丽屏 刘继梅 +2 位作者 王玲仙 黄兴奇 钦佩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16-521,共6页
通过非洲菊(Gerbera hybrida)组织培养建立起适合于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化受体系统.非洲菊叶柄外植体在MS+3 mg/L BA+0.01 mg/L NAA培养基中直接诱导芽生长,在MS+0.1 mg/L NAA培养基中生根培养,获得再生植株,诱导率达57%.带有云南矮牵牛... 通过非洲菊(Gerbera hybrida)组织培养建立起适合于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化受体系统.非洲菊叶柄外植体在MS+3 mg/L BA+0.01 mg/L NAA培养基中直接诱导芽生长,在MS+0.1 mg/L NAA培养基中生根培养,获得再生植株,诱导率达57%.带有云南矮牵牛(Petunia hybrida)二氢黄酮醇3’5’羟 化酶cDNA的pEH表达载体与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LBA4404融合后,与非洲菊叶柄外植体共培养3 d,通过含有卡那霉素25 mg/L和羧苄青霉素500 mg/L的选择培养,诱导出转基因非洲菊.经PCR和Southern分子杂交检测,证明目的基因已整合入非洲菊的基因组中,转基因非洲菊花色、花型及叶型都有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菊 组织培养 基因转化受体系统 二氢黄酮醇3’5’羟化酶cdna 转基因植物 花色 农杆菌介导
下载PDF
张家界产莓茶中的酚性化学成分 被引量:16
2
作者 白秀秀 夏广萍 +3 位作者 赵娜夏 董虹玲 邵泽艳 韩英梅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5-67,共3页
目的:研究张家界产莓茶的酚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分离技术(硅胶、聚酰胺、Sephadex LH-20)以及半制备HPLC法分离化合物,用NMR、HR-MS等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二氢杨梅素(Ⅰ)、5,7,3'... 目的:研究张家界产莓茶的酚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分离技术(硅胶、聚酰胺、Sephadex LH-20)以及半制备HPLC法分离化合物,用NMR、HR-MS等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二氢杨梅素(Ⅰ)、5,7,3',4',5'-五羟基二氢黄酮(Ⅱ)、没食子酰-β-D-葡萄糖苷(Ⅲ)、没食子酸(Ⅳ)、没食子酸乙酯(Ⅴ)、杨梅苷(Ⅵ)、(2R,3S)-5,7,3',4',5'-五羟基二氢黄酮醇(Ⅶ)、杨梅素(Ⅷ)。结论:其中,化合物Ⅱ和Ⅶ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莓茶 化学成分 5 7 3' 4' 5'-五羟基黄酮 (2R 3S)-5 7 3' 4' 5'-五羟基黄酮醇
下载PDF
擎天凤梨花色素合成关键基因CHS、F3'H和DFR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建新 丁华侨 +1 位作者 葛亚英 王炜勇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05-813,共9页
擎天凤梨‘Ostsra’是一种观赏红色苞片为主的高档盆栽花卉。一般认为植物苞片的呈色物质除叶绿素外多来源于花色素,而CHS、F3'H和DFR是在花色素的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本研究采用采用简并引物及同源克隆法获得了881 bp的CHS基因,编... 擎天凤梨‘Ostsra’是一种观赏红色苞片为主的高档盆栽花卉。一般认为植物苞片的呈色物质除叶绿素外多来源于花色素,而CHS、F3'H和DFR是在花色素的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本研究采用采用简并引物及同源克隆法获得了881 bp的CHS基因,编码276个氨基酸的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KX364270;采用cDNA全长文库构建、EST批量测序及目标单克隆序列测通法,获得了F3'H和DFR基因。F3'H基因长1 176 bp,可编码325个氨基酸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KX364271;DFR基因长1 209 bp,可编码167个氨基酸的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KX364272。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CHS、F3'H和DFR在‘Ostsra’苞片呈色过程中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3个基因在苞片变色过程中(绿苞-半红苞-全红苞)都呈现出递增的趋势,即随着苞片颜色的变深,3基因的表达量逐渐增加,全红状态时,表达量最高,而作为对照的绿叶,表达水平都是最低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擎天凤梨 查儿酮合成酶基因 黄烷酮3-beta-羟化酶基因 黄酮醇4-还原酶基因 表达分析
原文传递
液质联用法测定干旱胁迫下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叶片F3H、DFR酶活性 被引量:4
4
作者 刘美玲 刘玉冰 曹波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158-2162,共5页
黄烷酮3-羟化酶(flavanone 3-hydroxylase,F3H)和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i-hydroflavonol 4-reductase,DFR)是类黄酮合成途径中的2个关键酶,研究其活性的变化对探讨类黄酮合成途径的调控有重要的意义。以荒漠植物红砂(Reaumuria soongori... 黄烷酮3-羟化酶(flavanone 3-hydroxylase,F3H)和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i-hydroflavonol 4-reductase,DFR)是类黄酮合成途径中的2个关键酶,研究其活性的变化对探讨类黄酮合成途径的调控有重要的意义。以荒漠植物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为材料,建立了类黄酮合成途径关键酶F3H、DFR活性的液质联用检测法,研究干旱胁迫对红砂叶片F3H、DFR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F3H酶作用的底物柚皮素和DFR酶作用的底物二氢槲皮素的检测含量线性范围分别为0.04~1.20μg(r=0.998)和0.08~2.40μg(r=0.998)。因此,本方法可用于测定F3H、DFR酶活性。根据以上建立的方法,对干旱胁迫处理下,不同处理时间的红砂植株叶片进行F3H、DFR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F3H酶活性随着干旱胁迫处理时间的延长,先升高后降低至处理前水平。DFR酶活性随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表明干旱胁迫对红砂叶片F3H、DFR酶活性有诱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红砂 黄烷酮3-羟化酶 黄酮醇4-还原酶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