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脉血二氧化碳高于静脉血二氧化碳现象原因分析
1
作者 姚战束 高岩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3年第9期1364-1365,共2页
关键词 二氧化碳/血液
下载PDF
动脉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在婴幼儿机械通气中的相关性观察
2
作者 成怡冰 王群思 +1 位作者 金志鹏 高胭 《慢性病学杂志》 2010年第8期798-799,共2页
目的探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在不同疾病婴幼儿机械通气中的相关性。方法 58例1~36个月机械通气的婴幼儿按病种不同分为无心肺功能异常、各种原因导致肺部疾病两组。用主流式PETCO2监测模块于气管导... 目的探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在不同疾病婴幼儿机械通气中的相关性。方法 58例1~36个月机械通气的婴幼儿按病种不同分为无心肺功能异常、各种原因导致肺部疾病两组。用主流式PETCO2监测模块于气管导管近端连续监测PETCO2,在呼吸机通气1h后患儿安静状态下抽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并记录即刻PETCO2,计算PaCO2与PETCO2差ADCO2,分别进行相关性统计处理。结果机械通气治疗1h后第一组患者PETCO2为(34.32±4.62)mmHg,PaCO2为(35.79±3.44)mmHg,ADCO2为(2.50±1.02)mmHg;PETCO2与PaCO2间相关系数r为0.819,P<0.01;第二组患者PETCO2为(36.3±5.1)mmHg,PaCO2为(41.8±6.5)mmHg,ADCO2为(4.17±2.11)mmHg;PETCO2与PaCO2间相关系数r为0.605,P<0.05。结论在婴幼儿各类疾病进行机械通气时,PETCO2与PaCO2均有良好的相关性,提示PETCO2可粗略反映机械通气状态下PaCO2的变化,无肺部病变者二者相关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血液 呼吸 人工
原文传递
新型面罩与常规面罩麻醉下小儿动脉血二氧化碳的比较
3
作者 关欣 陈伟民 +1 位作者 孟凌新 吴秀英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2期2773-2775,共3页
目的:验证"新型面罩"是否可减少二氧化碳的重复吸入。方法:40例ASAⅠ~Ⅱ级患儿40例,随机分为常规面罩组(对照组)和新型面罩组(实验组),观察全麻下f(呼吸频率)、FiCO2(吸入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的变化... 目的:验证"新型面罩"是否可减少二氧化碳的重复吸入。方法:40例ASAⅠ~Ⅱ级患儿40例,随机分为常规面罩组(对照组)和新型面罩组(实验组),观察全麻下f(呼吸频率)、FiCO2(吸入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的变化。结果:静吸复合麻醉下,实验组的P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40.9±4.09)mm H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PaCO2(53.22±7.02)mm Hg,有统计学差异(P<0.01)。且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对照组的PETCO2有逐渐增高的趋势,二实验组基本维持于正常水平。结论:新型面罩可明显减少二氧化碳重复吸入,减少高二氧化碳血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罩 二氧化碳/血液 麻醉
原文传递
采用临界关闭压无创测定健康人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 被引量:4
4
作者 高庆春 黄如训 +1 位作者 陈秀梅 陈颖贤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5期73-75,共3页
目的:以临界关闭压无创测定健康志愿者的脑血流调节下限,探讨CO2变化过程中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实验于2003-08/2004-08在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进行。同步监测79名正常健康志愿者... 目的:以临界关闭压无创测定健康志愿者的脑血流调节下限,探讨CO2变化过程中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实验于2003-08/2004-08在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进行。同步监测79名正常健康志愿者(均同意参加实验)在正常呼吸、屏气和过度换气时的大脑中动脉血流、桡动脉血压和呼气终末呼出气体CO2分压,并离线计算临界关闭压和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79名被试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屏气时明显高于正常呼吸时犤(69.4±15.0),(58.4±10.4)mmHg,P<005犦,过度换气时明显下降犤(44.0±10.8)mmHg,P<0.05犦。②临界关闭压:屏气时较正常呼吸时显著下降犤(27.7±17.2),(31.2±12.5)mmHg,P<0.05犦,过度换气时明显升高犤(39.0±11.8)mmHg,P<0.05犦。③呼气终末呼出气体CO2分压:过度换气时较正常呼吸明显下降犤(32.0±6.4),(46.2±5.4)mmHg,P<005犦。④相关性分析:三种情况下的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均与临界关闭压负相关(r=-0.4189,-0.4870,-0.4661,P<0.05),屏气和过度换气时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的变化率也与临界关闭压的变化率呈负相关(r=-0.6105,-0.5551,P<0.05),且低CO2时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的变化率和呼气终末呼出气体CO2分压的变化率呈“S”型曲线关系。结论:屏气CO2上升时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上移,过度换气CO2下降时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下移,其机制和脑血管平滑肌收缩程度的改变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供给 二氧化碳/血液 呼吸 临界关闭压
下载PDF
P(cv-a)CO2与血乳酸清除率联合监测在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邹帅 张婷 +3 位作者 陈钇然 李灿 罗怡婷 刘亚林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4期724-726,共3页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与血乳酸清除率(LCR)联合监测在指导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0例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达标的感染性休克患者根据P(cv-a)CO2含量分为P(cv-a)...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与血乳酸清除率(LCR)联合监测在指导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0例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达标的感染性休克患者根据P(cv-a)CO2含量分为P(cv-a)CO2〈6 mmHg组(A组)和〉6 mmHg组(B组),每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液体复苏前(T0)、6 h(T6)、12 h(T12)点各相关指标及临床特征。【结果】与T0时间点相比,两组患者在T6和T12时心率(HR)、动脉血乳酸(Lac)显著降低,中心静脉压(CVP)显著升高(P〈0.05);与A组比较,B组在T6和T12时间点HR、Lac均显著升高(P〈0.05),而LCR显著降低(P〈0.05)。复苏后各时间点两组患者APACHE Ⅱ评分和SOFA评分较复苏前显著降低(P〈0.05),且A组显著低于B组(P〈0.05)。A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天数及6 h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显著低于B组(P〈0.05),而6 h液体平衡量显著高于B组(P〈0.05)。P(cv-a)CO2、LCR及P(cv-a)CO2联合LCR 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8、0.823和0.896,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P(cv-a)CO2与LCR可作为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疗效的有效指标,两者联合检测对早期诊断、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血液 乳酸/血液 休克 脓毒性/治疗 复苏术/方法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