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杂断块油藏二氧化碳驱挖潜高部位剩余油方案研究
1
作者 宋宗旭 《石化技术》 CAS 2019年第3期96-96,101,共2页
C区块戴一段油藏是中孔中高渗砂岩层状复杂断块油藏。属于高含水、高液量、高采出程度的低效开发老油田,利用常规手段挖潜断块高部位剩余油成本高、效益差。此油藏为边底水驱动的大倾角层状油藏,油水界面已经推至构造高部位油井,构造顶... C区块戴一段油藏是中孔中高渗砂岩层状复杂断块油藏。属于高含水、高液量、高采出程度的低效开发老油田,利用常规手段挖潜断块高部位剩余油成本高、效益差。此油藏为边底水驱动的大倾角层状油藏,油水界面已经推至构造高部位油井,构造顶部无井网控制造成部分储量失控,同时地层埋深较浅,地层压力低二氧化碳无法实现混相驱。利用油气重力分异作用,实施二氧化碳气顶驱,促使油气界面均匀推进,避免"低注高采"造成的气窜问题,提升二氧化碳有效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断块 非混相 重力分异 二氧化碳气
下载PDF
特低渗油藏CO_2驱扩大波及体积的一种新技术 被引量:14
2
作者 于春磊 侯吉瑞 +1 位作者 赵凤兰 郭彪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5-168,共4页
CO2气驱油藏易出现气窜。乙二胺注入性好,可与CO2反应生成碳酸盐,选择性地封堵CO2气窜通道。本文报道在模拟吉林红岗北油藏条件下(102℃,K<0.01μm2)CO2气驱岩心乙二胺封堵实验结果,注入段塞结构为:0.1PV氮气+0.2PV乙二胺+0.1PV氮气... CO2气驱油藏易出现气窜。乙二胺注入性好,可与CO2反应生成碳酸盐,选择性地封堵CO2气窜通道。本文报道在模拟吉林红岗北油藏条件下(102℃,K<0.01μm2)CO2气驱岩心乙二胺封堵实验结果,注入段塞结构为:0.1PV氮气+0.2PV乙二胺+0.1PV氮气。在气驱水填砂管(长100cm)中,乙二胺注入压力平稳,在0.2kPa以下,封堵后CO2气突破压力高达22MPa,沿程压力降和渗透率表明封堵发生在填砂管中段,封堵后气测渗透率振荡式变化并趋于平稳;并联填砂管封堵后,高渗管渗透率大幅下降(0.0184→0.000165μm2),低渗管渗透率(0.0038×10-3μm2)大体不变,沿程压力变化表明封堵发生在高渗管30~60cm段,乙二胺未进入低渗管;非均质压制人工岩心封堵后,CO2气驱油采收率提高19.8%,其中高渗岩心提高17.1%,低渗岩心提高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油藏 二氧化碳气驱 气窜 封(堵气)窜 乙二胺 波及体积 吉林红岗北油田
下载PDF
注CO_2提高采收率技术现状 被引量:80
3
作者 马涛 汤达祯 +1 位作者 蒋平 齐宁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79-383,共5页
介绍了注二氧化碳提高采收率的机理、室内研究进展以及国内外开展现场试验的情况。在现场应用中二氧化碳吞吐、混相驱和非混相驱都可有效提高采收率,合适的注CO2工艺需根据油藏条件选择。指出了注CO2技术目前面临的腐蚀、气源。
关键词 二氧化碳 最小混相压力 油机理 现场试验 二氧化碳吞吐 二氧化碳气驱 注人工艺 综述
下载PDF
美国残油区有望成为增储上产新领域 被引量:4
4
作者 何艳青 王璐 张焕芝 《石油科技论坛》 2015年第2期62-66,70,共6页
美国继页岩气、致密油成功开发之后,残油区的开发也取得了重要进展。据Melzer咨询公司评估,美国残油区开发有望将其原油可采储量提高30%~50%,成为下一个大幅度增储上产的战略接替区。介绍了残油区的定义、生成、储层特征及资源潜... 美国继页岩气、致密油成功开发之后,残油区的开发也取得了重要进展。据Melzer咨询公司评估,美国残油区开发有望将其原油可采储量提高30%~50%,成为下一个大幅度增储上产的战略接替区。介绍了残油区的定义、生成、储层特征及资源潜力,对美国残油区开发现状和潜力进行评估,并就其勘探开发技术和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一虽然残油区的勘探开发刚刚起步,但已显示出巨大的资源潜力和良好的开发前景,其主体技术二氧化碳气驱强化采油(CO2-EOR)兼有增油环保双重优势,这不仅给未来老油田增储上产开辟了一奈新路,还为CO2埋存提供了新的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老油田 残油区(ROZ) 二氧化碳气驱强化采油(CO2-EOR) 资源潜力
下载PDF
榆树林油田硫化氢产生原因与防护措施实验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曹广胜 王大業 +2 位作者 杨婷媛 安宏鑫 于城亮 《化学工程师》 CAS 2020年第8期38-43,共6页
针对榆树林油田采油井和地面集输管线产生H2S的问题,首先,对榆树林油田检测数据进行分析,理论研究H2S产生的可能原因,然后采用室内实验研究的方法,分别进行了热化学还原实验和硫酸盐还原菌培养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气驱井产生的H2S来源... 针对榆树林油田采油井和地面集输管线产生H2S的问题,首先,对榆树林油田检测数据进行分析,理论研究H2S产生的可能原因,然后采用室内实验研究的方法,分别进行了热化学还原实验和硫酸盐还原菌培养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气驱井产生的H2S来源于注入的CO2气源和地层中的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水驱井产生的H2S来源于地层中的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和油管中硫酸盐还原菌的异化还原作用;集输管线中的H2S来源于附着在管壁和罐壁的硫酸盐还原菌,其最高的生长温度为70℃,且CO2环境不会影响其生长。针对不同的H2S产生原因制定了不同的防护措施,研究成果为榆树林油田H2S风险防控和安全生产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硫酸盐热化学还原 硫酸盐还原菌 榆树林油田 二氧化碳气驱 防护措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