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任公屏盗碑》与五代二王书风探究
1
作者 张庆鲁 《大学书法》 2020年第4期134-137,共4页
现藏于山东巨野的《任公屏盗碑》作为中国五代时期屏盗碑的典型代表,一方面,为众多金石学家、史学家所注意,为"以碑证史"的研究方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资料;另一方面,作为书法艺术而言,《任公屏盗碑》是五代时期以"二王&qu... 现藏于山东巨野的《任公屏盗碑》作为中国五代时期屏盗碑的典型代表,一方面,为众多金石学家、史学家所注意,为"以碑证史"的研究方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资料;另一方面,作为书法艺术而言,《任公屏盗碑》是五代时期以"二王"行书风格作为铭石体的典型代表。且此碑立于后周显德二年,距宋朝建国时间仅有五年,亦可以借此窥见宋初书法风貌的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公屏盗碑 入碑
下载PDF
李密书风源流探析
2
作者 林圳杰 《书法赏评》 2022年第6期64-67,共4页
闽地书家李宓现存书法以楷书、行书为主,均以石刻的形式留存。其书法上溯魏晋二王之法,承二王之风。在晚明书风笼罩之下,仍以二王之法立足,李宓所承二王之风在闽地的影响。本文从其楷书和行书的书风研究看其书法源流。并从书法批评的角... 闽地书家李宓现存书法以楷书、行书为主,均以石刻的形式留存。其书法上溯魏晋二王之法,承二王之风。在晚明书风笼罩之下,仍以二王之法立足,李宓所承二王之风在闽地的影响。本文从其楷书和行书的书风研究看其书法源流。并从书法批评的角度更深入认识李宓书法的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宓 二王书风 法批评
下载PDF
浅析白蕉书法艺术的形成原因和特色
3
作者 刘梓佳 《书画世界》 2023年第8期81-82,共2页
白蕉的书法笔法精到,气息醇正,无论具体点画,还是整体布局,都显现出深厚的功力和精湛的技巧,为近现代王体书风的典范。他坚守帖学之道,对“二王”书风有独到的理解及不懈的追求,始以欧阳询、虞世南为阶梯,初探晋风笔法,其后直接师法“... 白蕉的书法笔法精到,气息醇正,无论具体点画,还是整体布局,都显现出深厚的功力和精湛的技巧,为近现代王体书风的典范。他坚守帖学之道,对“二王”书风有独到的理解及不懈的追求,始以欧阳询、虞世南为阶梯,初探晋风笔法,其后直接师法“二王”得其神韵。从其成熟书风来看,为其所用者更多的是王献之。白蕉书法特色自成一体,主要体现在“淡雅”两字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成一体 淡雅
下载PDF
书法以“识”为第一功能
4
作者 董文 《美术大观》 1997年第4期47-47,共1页
此斗方作品脱胎于二王书风,小笔挥运自如,轻灵婉转,内(扌厌)外拓皆在随意之中,笔速疾速得宜,不文不火,点画揖让参差,顾盼多姿,线条流动中内涵静穆,妍美中透着温雅,虽不作剑拔弩张之势,而力感风韵独存,具有浓重的古典意味,漾溢着可贵的... 此斗方作品脱胎于二王书风,小笔挥运自如,轻灵婉转,内(扌厌)外拓皆在随意之中,笔速疾速得宜,不文不火,点画揖让参差,顾盼多姿,线条流动中内涵静穆,妍美中透着温雅,虽不作剑拔弩张之势,而力感风韵独存,具有浓重的古典意味,漾溢着可贵的文人书卷气息,是一幅较好的小品之作。然而,书法无论怎样追求体势结构的变化,强调抒情意味的艺术性表现,总是以"识"为第一功能的。如写出来的字别人不能辨识,就失去了艺术创作的基本意义了。细观作品,几处问题使人感到遗憾。"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王书风 作品 艺术创作 艺术性 基本意义 功能 轻灵 体势 辨识
下载PDF
《李光进碑》书法艺术研究
5
作者 方克朋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21年第7期113-114,共2页
《李光进碑》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使赵村西北三里处的田地中。对《李光进碑》保存现状及形制进行介绍,并从书法艺术角度出发,将该碑与王羲之、李邕书法进行比较,对其书法艺术风格作出分析阐述,其"行书入碑"展现了新的时代... 《李光进碑》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使赵村西北三里处的田地中。对《李光进碑》保存现状及形制进行介绍,并从书法艺术角度出发,将该碑与王羲之、李邕书法进行比较,对其书法艺术风格作出分析阐述,其"行书入碑"展现了新的时代风尚,进而探究《李光进碑》所折射出的唐代少数民族书家的书法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光进碑” 入碑 二王书风 少数民族
下载PDF
怀素狂草及其对日本书风的影响
6
作者 李双阳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69-171,共3页
唐代草书在张旭、怀素阶段进入狂草时期,"颠张醉素"也成为唐代草书的代名词。怀素作为唐代"二王书风"的继承者和开拓者,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对日本书道也影响深远,尤其是"三笔三迹"直接继... 唐代草书在张旭、怀素阶段进入狂草时期,"颠张醉素"也成为唐代草书的代名词。怀素作为唐代"二王书风"的继承者和开拓者,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对日本书道也影响深远,尤其是"三笔三迹"直接继承了怀素狂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素 二王书风 三笔三迹 中日
原文传递
“地域书风”如何面对“流行书风”?
7
作者 牧云轩主人 《书法》 2012年第1期25-25,共1页
十届国展曲终人散,二王一路作品依然势头强劲,笑傲书坛。"学书法就要学二王!"在国展强大的助推作用下,二王书风正在全国范围内不断升级,进而演变为一场新的"流行书风"。是从众跟风加入到风起云涌的二王军团,还是坚... 十届国展曲终人散,二王一路作品依然势头强劲,笑傲书坛。"学书法就要学二王!"在国展强大的助推作用下,二王书风正在全国范围内不断升级,进而演变为一场新的"流行书风"。是从众跟风加入到风起云涌的二王军团,还是坚守"地域书风",入古图新?这让一些地域的书家们颇为纠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王书风 流行 地域 辽宁省 法群体 传统经典 作品 深入学习 演变
原文传递
赵居阳
8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07年第8期1-1,共1页
咸阳人,省直属机关书画协会副会长,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省文史馆研究员,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西北分院副院长,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发展委委员,陕西慈善书画研究院会副会长、《长安雅集》主编等。书作清雅简空,用笔果断,属二王书风。作品入... 咸阳人,省直属机关书画协会副会长,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省文史馆研究员,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西北分院副院长,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发展委委员,陕西慈善书画研究院会副会长、《长安雅集》主编等。书作清雅简空,用笔果断,属二王书风。作品入选八届全国书展,二届全国百名青年书展等。获"美中友好文化交流贡献奖"、 "中国百名中青年书画家"、 "陕西百名杰出文化名人"称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省 法家 中国法艺术 研究院 二王书风 协会 文化交流 研究员 副院长 用笔
下载PDF
我临《大观帖》的一点体会
9
作者 邹方斌 《艺海》 2020年第8期75-76,共2页
《大观帖》是北宋时期官刻从帖,虽然在内容上与《淳化阁帖》相同,但在编排上改正了《阁帖》的错误。在摹刻上更比《阁帖》精细准确得多,笔画沉着丰腴,使转纵横都能体现用笔之妙,因而获得极高的评价,被认为是“古代刻帖第一精品”。全帖... 《大观帖》是北宋时期官刻从帖,虽然在内容上与《淳化阁帖》相同,但在编排上改正了《阁帖》的错误。在摹刻上更比《阁帖》精细准确得多,笔画沉着丰腴,使转纵横都能体现用笔之妙,因而获得极高的评价,被认为是“古代刻帖第一精品”。全帖共10卷,至今仅见分藏于各地的8卷残本。笔者所见的便是文物出版社2001年版的《大观太清楼帖》。从这8卷书法风格来看,全帖以二王书法脉络为主线,二王书法不仅占了很大的比例,而且余者书风也大都与王书风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观帖》 《淳化阁帖》 二王书风 自然 刻帖 《集圣教序》 《追寻伤悼帖》
下载PDF
社会与文化变迁视阈下的东晋“新体”书法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吕文明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5-70,共6页
西晋永嘉年间,中原文化世家因为政治与社会变化而举家南迁,南北文化开始碰撞和融合,并最终形成新的江南文化。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东晋书法出现了"改体"动作,经过王羲之父子的努力,东晋出现后世所谓"新体"书法。"... 西晋永嘉年间,中原文化世家因为政治与社会变化而举家南迁,南北文化开始碰撞和融合,并最终形成新的江南文化。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东晋书法出现了"改体"动作,经过王羲之父子的努力,东晋出现后世所谓"新体"书法。"新体"书法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包括书法思想、创作环境、审美理想和世家群体等,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和研究构成了东晋书法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体 文化世家 羲之 二王书风 永嘉南迁
原文传递
经学异变与海派崛起——书法“大千体”反思及其价值重估 被引量:1
11
作者 唐波 《西泠艺丛》 2020年第4期11-18,81,共9页
近年来,"大千体"书法在张大千艺术研究中颇为流行,但大多仍停留在"自成一体"的阐释层面,对于"大千体"社会学层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由于"大千体"书法源于"碑学",而"碑学"... 近年来,"大千体"书法在张大千艺术研究中颇为流行,但大多仍停留在"自成一体"的阐释层面,对于"大千体"社会学层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由于"大千体"书法源于"碑学",而"碑学"兴起又与传统经学遭遇明代心学的异变紧密相关。在明代心学和乾嘉金石学的影响下,书学打破了"帖学"遵循的"传承"与"创变"的传统,而转向"碑学"的"门户"与"流派"之争。至此,"帖学"时代追求一线单传的文脉观转变成了"碑学"时代多元并存的逻辑。民初张大千以敏锐的商业嗅觉,深刻认识到画家之画与书法、诗之间的重要关联,选择性拜入"曾李门户",以"碑学"入手,最终修炼成了"诗书画"三绝合一的高超技能,吻合了商业文化多元并举的内在逻辑,成为"海派"新宠及近现代书画史上的传奇人物。因此,从"碑学"和"海派"的角度而论,"大千体"的价值恰好在于"诗书画"三绝合一的综合性,而非书法的单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学 帖学与碑学 大千体 海派 商业化 反思与重估
原文传递
中日书坛两巨擘——赵(頫)孟与藤原行成
12
作者 叶晟 《书法》 2020年第7期80-83,共4页
赵孟(頫)与藤原行成在各自所处的时代中,并非只依靠高贵的身世地位从而影响一时甚至数百年的书坛而各称宗师。他们更是通过对学习『二王』①等书家的书法实践中形成各自的书法思想并完成书法创新,从而奠定了两人在中日书法史上的历史地位。
关键词 赵孟(頫) 藤原行成 二王书风 复古和样 法异同
原文传递
隋唐时期的书法(三)
13
作者 蔡维 《青少年书法(少年版)》 2011年第11期28-30,共3页
唐朝国势至开元、天宝间极为兴盛,文化艺术也随之全面繁荣.由于诗歌和散文革新运动的影响,书法方面也掀起革新的浪潮,使各种书体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书法史上的第二次高潮.唐代书法经过初唐1 0 0年发展,到中唐时期书法艺术进入了... 唐朝国势至开元、天宝间极为兴盛,文化艺术也随之全面繁荣.由于诗歌和散文革新运动的影响,书法方面也掀起革新的浪潮,使各种书体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书法史上的第二次高潮.唐代书法经过初唐1 0 0年发展,到中唐时期书法艺术进入了鼎盛时期,书风上也完全摆脱了六朝书法的余韵而显示出了其独特的时代风貌.这种时代风貌的改变,首先是由于人们打破了对"书圣"王羲之的完全崇拜.由于唐太宗大力推崇王羲之,整个初唐的书坛都是沉浸于王羲之的书风之中,即使是之前的"初唐四家"也没能走出其牢笼.思想开放的盛唐书家对王羲之不再敬若神明,而是敢于直言指斥了.如书法理论家张怀瓘就洞察书体渊源,深研二王书风,为盛中唐书法革新提供了舆论准备和理论基础.他对王羲之的草书大胆指出:"格调非高,功夫又少,虽圆丰妍美,乃乏神气."这些对于王羲之的评论在当时无疑于石破天惊,打破了世人对王羲之的迷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时期 羲之 唐代 时代 二王书风 法革新 初唐四家 进一步发展 中唐时期 文化艺术 法艺术 六朝 理论基础 革新运动 鼎盛时期 张怀瓘 唐太宗 法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