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端粒酶反义寡核苷酸对二甲肼诱导大鼠大肠癌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4
1
作者 吴成秋 陈雯 +3 位作者 张桥 吴大伟 魏青 万德森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639-641,共3页
目的 :探讨端粒酶反义寡核苷酸对二甲肼诱导大鼠大肠癌的预防作用。方法 :用 1,2 二甲肼 ( 1,2 DMH)诱导SD大鼠肠癌发生的模型 ,观察端粒酶反义寡核苷酸对端粒酶活性及二甲肼诱癌率的影响。结果 :本研究使用二甲肼成功地诱导了大鼠大... 目的 :探讨端粒酶反义寡核苷酸对二甲肼诱导大鼠大肠癌的预防作用。方法 :用 1,2 二甲肼 ( 1,2 DMH)诱导SD大鼠肠癌发生的模型 ,观察端粒酶反义寡核苷酸对端粒酶活性及二甲肼诱癌率的影响。结果 :本研究使用二甲肼成功地诱导了大鼠大肠癌发生模型 ,阴性对照组未见肿瘤发生 ,阳性诱癌组诱癌率为 5 7 6 9% ,反义寡核苷酸保护组诱癌率为 2 6 92 % ,明显低于阳性诱癌组 (P <0 0 1) ;同时反义寡核苷酸保护组端粒酶活性低于阳性诱癌组 (P <0 0 5 )。结论 :端粒酶反义寡核苷酸在体内能抑制端粒酶活性 ,对DMH诱导的肠癌有预防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肼 大肠肿瘤 端粒酶 反义寡核苷酸 大鼠
下载PDF
螺旋藻对二甲肼诱导SD大鼠肠癌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9
2
作者 陈锋 钟小明 +2 位作者 杨杏芬 冯坚持 张桥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1995年第3期134-140,共7页
继前螺旋藻可以抑制接触致癌剂动物大肠细胞增生及癌前病变向肠癌转化的研究,本文报道进一步研究螺旋藻对大肠癌发病率的影响及其机理。将140只sD雄性大鼠分为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螺旋藻低剂量保护组(150mg/kg)和... 继前螺旋藻可以抑制接触致癌剂动物大肠细胞增生及癌前病变向肠癌转化的研究,本文报道进一步研究螺旋藻对大肠癌发病率的影响及其机理。将140只sD雄性大鼠分为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螺旋藻低剂量保护组(150mg/kg)和螺旋藻高剂量保护组(1500mg/kg)。从第1周开始给阳性对照组和保护组腹腔注射二甲肼(DMH)(2Omg/kg×24次),同时予保护组饲喂螺旋藻干粉,分别于第9、13、16、21和24wk每组处死5动物。观察淋巴细胞UDS、NK细胞活性、肠癌发生率和病理组织学表现。结果表明:保护组动物肠癌出现时间比阳性对照组推迟5wk,总发癌率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P<0.05)。螺旋藻保护组在第9、13、16wk(NK细胞活性)较高,晚期活性降低,各级间Nk细胞活性无显著差异。但在动态观察时见螺旋藻有延缓NK细胞活性下降趋势。在第9、13、16wk螺旋藻保护组UDS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P<0.01).而在第21、24wk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肼 大肠肿瘤 螺旋藻 保护作用 中药 药理学
下载PDF
二甲肼诱导大鼠肠癌过程中端粒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3
3
作者 吴成秋 陈雯 +4 位作者 张桥 吴大伟 魏青 钟小明 万德森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74-176,共3页
目的 探讨端粒酶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激活时间及它们的因果关系。方法 利用 1,2 二甲肼诱导大鼠肠癌发生的模型 ,半定量观察端粒酶活性在肠癌发生过程中动态变化情况。结果 本研究用 1,2 二甲肼成功地诱导大鼠肠癌发生的模型 ,... 目的 探讨端粒酶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激活时间及它们的因果关系。方法 利用 1,2 二甲肼诱导大鼠肠癌发生的模型 ,半定量观察端粒酶活性在肠癌发生过程中动态变化情况。结果 本研究用 1,2 二甲肼成功地诱导大鼠肠癌发生的模型 ,诱癌率达 5 7 6 9%。端粒酶在肠癌诱导的第 5周明显增高 ,到 15周肠癌形成时达到最高峰 ,以后维持在高水平。炎性病灶内端粒酶活性未见增高。结论 端粒酶的激活发生在肠癌形成的早期 ,到癌形成时 ,达到最高峰 ;端粒酶的激活可能是癌前病变的一种生物学标记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肼 肠肿瘤 大鼠 端粒酶
下载PDF
二甲肼诱导大鼠肠癌过程中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 被引量:4
4
作者 吴成秋 陈雯 +3 位作者 张桥 钟小明 魏青 吴大伟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6期553-555,共3页
目的 :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达规律以及它们的相关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 1,2 二甲肼成功诱导大鼠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PCNA的表达。结果 :用 1,2 二甲肼诱导大鼠肠癌模型 ,诱癌率达 5 7 6... 目的 :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达规律以及它们的相关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 1,2 二甲肼成功诱导大鼠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PCNA的表达。结果 :用 1,2 二甲肼诱导大鼠肠癌模型 ,诱癌率达 5 7 6 9%。PCNA表达在肠癌诱导的第 5周明显改变 ,到第 15周肠癌形成时达到较高水平 ,并与癌前病变及癌的浸润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PCNA在肠癌发生的早期有高表达 ,并与癌前病变及癌的发展呈正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增殖细胞核抗原 二甲肼 动物模型
下载PDF
金复康对二甲肼诱导的大鼠结直肠癌癌前病变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6
5
作者 董立 战光绪 吴大正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061-1063,共3页
关键词 金复康 异常腺窝病灶 二甲肼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下载PDF
魔芋精粉在二甲肼诱发大鼠肠癌中对粪中性类固醇排出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蒋与刚 张茂玉 +1 位作者 侯蕴华 彭恕生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7-32,共6页
为了解魔芋是否具有抗(抑)癌作用,并对其抗癌机理进行探讨,本研究观察了魔芋精粉在二甲肼诱发大鼠肠癌中对粪中性类固醇排出的影响。结果表明,魔芋精粉的摄入能提高动物的存活率和增加粪湿重;而且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大鼠粪中性类... 为了解魔芋是否具有抗(抑)癌作用,并对其抗癌机理进行探讨,本研究观察了魔芋精粉在二甲肼诱发大鼠肠癌中对粪中性类固醇排出的影响。结果表明,魔芋精粉的摄入能提高动物的存活率和增加粪湿重;而且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大鼠粪中性类固醇排出量明显减少(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魔芋精粉 肠肿瘤 二甲肼 粪便 类固醇
下载PDF
二甲肼诱发大鼠大肠癌的组织学动态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阎晓初 柳凤轩 +2 位作者 贺光友 于冬梅 王宗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99-303,共5页
作者对DMH诱发大鼠大肠癌过程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显示40只大鼠在DMH作用下,大肠粘膜显示不同程度的病变。实验第8周,大肠粘膜呈现早期增生性改变;第10~15周主要表现为粘膜轻、中度不典型增生;第18~32周除粘膜不典型增生外,大肠腺瘤... 作者对DMH诱发大鼠大肠癌过程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显示40只大鼠在DMH作用下,大肠粘膜显示不同程度的病变。实验第8周,大肠粘膜呈现早期增生性改变;第10~15周主要表现为粘膜轻、中度不典型增生;第18~32周除粘膜不典型增生外,大肠腺瘤和癌逐渐形成,其中检出腺瘤14个,原位癌10个,浸润性癌35个。20只对照大鼠大肠粘膜无明显病变。提示大肠癌的组织发生系经过粘膜增生→不典型增生或腺瘤→原位癌→浸润性癌的发展过程,证实不典型增生是大肠癌重要的癌前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肼 大肠肿瘤 粘膜 增生 大鼠
下载PDF
基因工程抗菌肽对结肠癌细胞株及二甲肼诱发的大鼠大肠肿瘤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卫民 陈万红 +3 位作者 刘钊 贾玮 刘运周 凌龙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62-66,共5页
目的研究基因工程抗菌肽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抗肿瘤作用及对大鼠大肠肿瘤的影响。方法采用琼脂扩散法检测基因工程抗菌肽生物活性及致死浓度(LC),MTT法测定对人胃黏膜上皮细胞株GES-1、人结肠癌细胞株LS-174T的细胞毒作用及半数抑制浓度(... 目的研究基因工程抗菌肽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抗肿瘤作用及对大鼠大肠肿瘤的影响。方法采用琼脂扩散法检测基因工程抗菌肽生物活性及致死浓度(LC),MTT法测定对人胃黏膜上皮细胞株GES-1、人结肠癌细胞株LS-174T的细胞毒作用及半数抑制浓度(IC50)。以二甲肼(DMH)诱发的Wistar大鼠大肠肿瘤为模型,观察基因工程抗菌肽对大鼠大肠肿瘤的防治作用。结果基因工程抗菌肽及对照抗菌肽的致死浓度(LC)分别为1.87μmol/L和0.44μmol/L。基因工程抗菌肽、对照抗菌肽及5-FU对胃黏膜上皮细胞株GES-1的IC50分别为大于64.0、60.0和84.0μmol/L,对人结肠癌株LS-174T的IC50分别为10.3、20.0和63.0μmol/L。基因工程抗菌肽灌胃明显降低大鼠结肠肿瘤发生率(58%,P<0.05),大肠肿瘤平均个数及肿瘤质量指数(T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基因工程抗菌肽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肿瘤细胞具有选择性杀伤作用,动物实验结果提示可防治DMH诱导的大鼠大肠肿瘤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 大肠肿瘤 二甲肼
下载PDF
植酸和魔芋干预二甲肼诱发ICR小鼠大肠癌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李国熊 李英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65-168,共4页
饮食与大肠癌的关系极为密切,植酸(PA)和魔芋(KM)均为天然食物。本实验表明在二甲肼诱发ICR 小鼠大肠癌过程中,2%PA 饮水25周能使肿瘤发生率和浸润性生长发生率分别从100.0%和70.0%下降至42.9%14.3%;5~10%KM 饲料喂饲25周能使肿瘤发生... 饮食与大肠癌的关系极为密切,植酸(PA)和魔芋(KM)均为天然食物。本实验表明在二甲肼诱发ICR 小鼠大肠癌过程中,2%PA 饮水25周能使肿瘤发生率和浸润性生长发生率分别从100.0%和70.0%下降至42.9%14.3%;5~10%KM 饲料喂饲25周能使肿瘤发生率从100.0%下降至50.0%,但未能观察到 PA 和 KM协同抑癌作用。PA 和 KM 也能显著地减轻与肿瘤密切有关的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等生化指标的变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植酸 魔芋 二甲肼
下载PDF
二甲肼诱导小鼠结肠癌模型的建立及病理学特征检测 被引量:3
10
作者 方瑞 刘永谦 +4 位作者 杜展莹 陈鸿策 游思远 芮雯 陈宏远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371-375,共5页
目的探讨化学致癌剂1,2-二甲肼(DMH)诱导昆明小鼠结肠癌模型的有效性及病理学特性。方法 6~8周龄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小鼠颈背部皮下注射DMH 25 mg/kg,对照组小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周1次,连续注射12周。期间... 目的探讨化学致癌剂1,2-二甲肼(DMH)诱导昆明小鼠结肠癌模型的有效性及病理学特性。方法 6~8周龄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小鼠颈背部皮下注射DMH 25 mg/kg,对照组小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周1次,连续注射12周。期间观察小鼠状态,并分别在给药后12、16、20周和实验终末处死部分小鼠取结肠、肝、肺组织进行大体观察及病理学检测。结果注射DMH 12周后可见部分小鼠肛门红肿溃破,肠壁出现肿瘤结节;16周后实验组有一半小鼠大便溏稀,生成多发性腺癌。20周后实验组小鼠肿瘤进一步发展,并出现明显的肝损伤和肺部转移灶。对照组小鼠无异常表现。结论成功建立了一种二甲肼诱导小鼠产生原发及转移性结肠癌的有效且简便的方法,成瘤有效率达100%。该模型与人类结肠癌在病理学上具有相似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二甲肼 结肠癌 小鼠模型 化学致癌剂
下载PDF
β-胡萝卜素对二甲肼诱发的小鼠大肠癌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倪庆桂 耿宝琴 雍定国 《浙江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2期52-55,共4页
ICR小鼠每周皮下注射20mg/kg1,2-二甲肼(DMH)共20周,诱发大肠癌。对2个给药组分别从实验第1周和第17周开始以15mg/kgβ-胡萝卜素灌胃,每周2次,至第26周处死动物,前者小鼠大肠肿瘤发生率下降,... ICR小鼠每周皮下注射20mg/kg1,2-二甲肼(DMH)共20周,诱发大肠癌。对2个给药组分别从实验第1周和第17周开始以15mg/kgβ-胡萝卜素灌胃,每周2次,至第26周处死动物,前者小鼠大肠肿瘤发生率下降,大肠带瘤数减少,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降低;后者小鼠大肠带瘤数也明显减少。以5mg/kgβ-胡萝卜素灌胃,每天1次,第7天每鼠皮下注射DMH20mg/kg,24h后,小鼠大肠腺上皮细胞微核频率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萝卜素 大肠肿瘤 药物疗法 二甲肼
下载PDF
黄芪总苷对二甲肼诱导大鼠结直肠异性隐窝灶和肝微粒体代谢酶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向开敏 陈学东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720-1721,1723,共3页
目的观察黄芪总苷对二甲肼诱导大鼠产生异性隐窝和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s,CYP450)含量、谷胱甘肽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活力的影响。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黄芪组、DMH组、黄芪+DMH组,每... 目的观察黄芪总苷对二甲肼诱导大鼠产生异性隐窝和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s,CYP450)含量、谷胱甘肽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活力的影响。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黄芪组、DMH组、黄芪+DMH组,每组10只。黄芪总甙干预和二甲肼诱癌后脱颈处死动物,取结直肠和肝组织。美蓝染色结直肠后观察、计数ACF的个数,差速离心法分离出大鼠肝微粒体。采用一氧化碳还原差示光谱法测定总酶含量,通过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检测GSH浓度的高低来反应GT活力的大小。结果黄芪总甙+DMH组比DMH组诱导大鼠产生ACF和大型ACF数量均显著下降(P<0.05)。DMH组与空白对照组、黄芪组、黄芪+DMH组比较,CYP450酶含量显著降低、GST酶活力显著上升(P<0.05)。结论黄芪总苷有可能通过降低肝微粒体CYP450酶含量、提高GST活力,从而减少二甲肼诱导大鼠结直肠产生异性隐窝灶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异型隐窝灶 二甲肼 代谢酶 黄芪总苷
下载PDF
二甲肼诱发SD大鼠结直肠息肉模型探讨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伟杰 李海 +2 位作者 张东 师新荣 杨银学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1年第2期112-114,118,F0002,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可行、稳定的结直肠息肉动物模型。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模型组(40只)和对照组(20只)。模型组皮下注射二甲肼(DMH)20mg.kg-1,对照组皮下注射与模型组DMH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每周1次,持续18周。停药后继续喂...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可行、稳定的结直肠息肉动物模型。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模型组(40只)和对照组(20只)。模型组皮下注射二甲肼(DMH)20mg.kg-1,对照组皮下注射与模型组DMH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每周1次,持续18周。停药后继续喂养2周,自实验开始于第8、10、12、14、16及第18周分别处死模型组5只,对照组2只,其余大鼠全部于第20周处死。结果实验20周后,对照组无息肉生成,模型组共诱导出息肉83个,以增生性息肉和管状腺瘤为主;近、中及远段息肉之间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中段和远段多发;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第18~20周比较,第10~12周及14~16周诱导出的息肉数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肼皮下注射可成功建立结直肠息肉SD大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肼 结直肠息肉 大鼠模型
下载PDF
高剂量二甲肼诱发大鼠大肠肿瘤模型的病理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威 朱晓玲 刘耐雪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27-527,共1页
关键词 二甲肼 诱发 大鼠 大肠肿瘤 病理形态学 动物模型
下载PDF
二甲肼诱发大鼠大肠癌时下丘脑、垂体及脑桥ir-β-EP含量的变化
15
作者 陈腾 王元和 +1 位作者 王育红 赵荣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52-154,共3页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二甲肼(DMH)诱发大鼠大肠癌过程中下丘脑、垂体及脑桥组织中β-内啡肽样免疫活性物质(ir-β-En含量变化。结果显示:肿瘤组动物下丘脑ir-β-E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增生组下丘脑、垂体ir-β...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二甲肼(DMH)诱发大鼠大肠癌过程中下丘脑、垂体及脑桥组织中β-内啡肽样免疫活性物质(ir-β-En含量变化。结果显示:肿瘤组动物下丘脑ir-β-E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增生组下丘脑、垂体ir-β-EP含量亦显著升高;各组脑桥组织中ir-β-EP含量无明显变化。提示中枢神经系统中下丘脑-垂体轴分泌的β-内啡肽(β-EP)可能参与了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内啡肽 免疫活性 二甲肼 致癌物
下载PDF
螺旋藻对二甲肼诱导SD大鼠肠癌的保护作用
16
作者 陈锋 钟小明 +2 位作者 杨杏芬 冯坚持 张桥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1995年第4期218-218,共1页
螺旋藻对二甲肼诱导SD大鼠肠癌的保护作用陈锋,钟小明,杨杏芬,冯坚持,张桥(广州中山医科大学劳卫教研室510089)目前,在西方国家大肠癌已成为第二位最常见的肿瘤死因。世界结肠癌发病率每年递增2%,我国大肠癌发病率也... 螺旋藻对二甲肼诱导SD大鼠肠癌的保护作用陈锋,钟小明,杨杏芬,冯坚持,张桥(广州中山医科大学劳卫教研室510089)目前,在西方国家大肠癌已成为第二位最常见的肿瘤死因。世界结肠癌发病率每年递增2%,我国大肠癌发病率也在逐年增长,故肠癌防治已成为刻不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大鼠 肠癌 二甲肼 诱导 保护作用 螺旋藻
下载PDF
魔芋精粉对二甲肼诱发大鼠结肠癌的影响
17
作者 侯蕴华 张立实 +1 位作者 王朝俊 王瑞淑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S2期34-36,共3页
用二甲肼诱发大鼠结肠癌的同时,于基础饲料中加入5%或10%魔芋精粉,另设高脂组,观察对发癌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结肠癌发生率各实验组与阳性组无显著性差异,高脂组显示一定的促癌作用。本实验未观察到魔芋精粉对诱发的实验性... 用二甲肼诱发大鼠结肠癌的同时,于基础饲料中加入5%或10%魔芋精粉,另设高脂组,观察对发癌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结肠癌发生率各实验组与阳性组无显著性差异,高脂组显示一定的促癌作用。本实验未观察到魔芋精粉对诱发的实验性肠癌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精粉 二甲肼 诱癌试验
下载PDF
小鼠大肠上皮细胞核DNA含量在二甲肼诱癌过程中的变化
18
作者 许敬尧 周水云 +1 位作者 耿宝琴 朱善济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前,病理学工作者对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仍然主要依靠细胞和组织形态学作出判断,主观因素较多。随着先进的科学仪器,如显微分光光度计(MSP)、流式细胞计(FCM)及带电脑的医学图像处理系统相继问世,为病理诊断从定性的分析判断逐渐向定量... 目前,病理学工作者对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仍然主要依靠细胞和组织形态学作出判断,主观因素较多。随着先进的科学仪器,如显微分光光度计(MSP)、流式细胞计(FCM)及带电脑的医学图像处理系统相继问世,为病理诊断从定性的分析判断逐渐向定量方向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1985年作者曾利用MSP,测定小鼠大肠粘膜上皮细胞核在化学致癌剂诱变过程中DNA含量变化,其方法与Kimura所采用的相同。结果表明实验性大肠癌癌变上皮细胞核DNA含量明显增高,而不典型增生细胞核的DNA含量则介于正常细胞与癌细胞之间。其中,有的不典型增生细胞核DNA含量与癌细胞相仿。提示我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核 DNA含量 二甲肼 诱癌
下载PDF
二甲肼诱发大鼠结肠癌中P21、CEA的表达及AgNOR计数的研究
19
作者 张志刚 傅向东 +2 位作者 顾大坤 方芳 吴金莺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80-83,共4页
本文应用二甲肼诱发Wistar大鼠结肠癌,并观察肠道不典型增生及肠癌中rasP21、CEA的免疫组化染色和AgNOR计数的改变。结果显示:动物实验诱癌率为71.05%(27/38),同时有淋巴结转移。组织学检查为肠腺... 本文应用二甲肼诱发Wistar大鼠结肠癌,并观察肠道不典型增生及肠癌中rasP21、CEA的免疫组化染色和AgNOR计数的改变。结果显示:动物实验诱癌率为71.05%(27/38),同时有淋巴结转移。组织学检查为肠腺癌和粘液腺癌,并表现出肠道不典型增生是肠癌的癌前阶段。免疫组化结果:P21主要在不典型增生及肠腺癌中表达,CEA主要在浸润性肠癌和转移癌中强表达。二者在肠道良、恶性病变中的阳性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AgNOR计数在肠良性病变与不典型增生、不典型增生与肠癌中的区别也有显著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增生 RAS癌基因 CEA AGNOR 二甲肼
下载PDF
二甲肼诱导Wistar鼠大肠癌与肠相关淋巴组织起源
20
作者 于皆平 沈志祥 +2 位作者 罗和生 汪朱文 吴清明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1994年第4期252-255,共4页
本文研究了二甲肼(DMH)诱发Wistar鼠大肠癌的组织发生,150只鼠每周皮下注射DMH20mg/kg,共20周,50只鼠不作任何处理为对照组。24周时76只动物中有67只形成了130个肿瘤,另9只肉眼无肿瘤。13... 本文研究了二甲肼(DMH)诱发Wistar鼠大肠癌的组织发生,150只鼠每周皮下注射DMH20mg/kg,共20周,50只鼠不作任何处理为对照组。24周时76只动物中有67只形成了130个肿瘤,另9只肉眼无肿瘤。130个肿瘤有76个(58%)起源于肠相关淋巴组织(GALT),30个(23%)源于平坦粘膜,22个(17%)不能确定其来源,仅2例源于腺瘤,而且各种类型的肿瘤均可来源于GALT,并且随着肿瘤浸润深度的增加所见残留淋巴滤泡的机率就越小,肉眼无病损的结肠标本组织学上可见滤泡旁或滤泡中不典型增生的腺体。我们推测DMH诱导大肠癌发生的第一步可能是GALT旁腺体不典型增生,随后该腺体移向滤泡中或滤泡增生包绕腺体,然后腺体向深层浸润并破坏滤泡,最终形成肉眼可见的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发生学 肠相关淋巴组织 二甲肼 WISTAR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