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铽荧光配合物小颗粒悬浮液显现潜在手印的研究
1
作者 辛翠 黄鑫 +2 位作者 樊俊杰 阳锞云 方赟卓 《化工管理》 2023年第10期72-74,共3页
以稀土铽、对甲基苯甲酸、邻菲罗啉为原料合成铽三元荧光配合物,以水为溶剂,加入表面活性剂和铽配合物制成小颗粒悬浮液,用于常见非渗透性客体表面潜在手印的显现,并对悬浮液显现手印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合成的铽荧光配合物在365 nm... 以稀土铽、对甲基苯甲酸、邻菲罗啉为原料合成铽三元荧光配合物,以水为溶剂,加入表面活性剂和铽配合物制成小颗粒悬浮液,用于常见非渗透性客体表面潜在手印的显现,并对悬浮液显现手印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合成的铽荧光配合物在365 nm紫外灯照射下发出绿色荧光;配置悬浮液显出手印纹线清晰,细节特征明显;材料具有优异荧光特性和广泛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铽 荧光配合物 小颗粒悬浮液
下载PDF
二硫化钼纳米微粒及其单层悬浮液的制备 被引量:5
2
作者 胡坤宏 胡献国 邵国泉 《安徽化工》 CAS 2007年第1期38-40,共3页
利用硫化铵与钼酸钠为原料,制备出非晶态三硫化钼微粒,在氢气氛下煅烧晶化该非晶态三硫化钼,得到30-50nm的片状二硫化钼微粒。将制备的纳米二硫化钼微粒与正丁基锂的正己烷溶液反应48小时,然后将固体产物浸入水中,在超声分散下获得了稳... 利用硫化铵与钼酸钠为原料,制备出非晶态三硫化钼微粒,在氢气氛下煅烧晶化该非晶态三硫化钼,得到30-50nm的片状二硫化钼微粒。将制备的纳米二硫化钼微粒与正丁基锂的正己烷溶液反应48小时,然后将固体产物浸入水中,在超声分散下获得了稳定的纳米二硫化钼悬浮液,最后用XRD、TEM及HRTEM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化钼 纳米微粒 单层悬浮液
下载PDF
基于材料表面修饰技术的二硫化钼微粒悬浮液显现胶带粘面上手印 被引量:5
3
作者 张丽梅 朱涵婷 +3 位作者 唐耀坤 姜瑶筝 王彦淞 张忠良 《刑事技术》 2018年第5期373-377,共5页
目的筛选用于显现胶带粘面上手印的二硫化钼微粒悬浮液最佳配制方案。方法通过考察不同表面活性剂对二硫化钼微粒表面的修饰性差异,挑选出最佳表面活性剂,再考察二硫化钼粉末的粒度对于悬浮液显现效果的影响,筛选出最佳微粒大小,对各类... 目的筛选用于显现胶带粘面上手印的二硫化钼微粒悬浮液最佳配制方案。方法通过考察不同表面活性剂对二硫化钼微粒表面的修饰性差异,挑选出最佳表面活性剂,再考察二硫化钼粉末的粒度对于悬浮液显现效果的影响,筛选出最佳微粒大小,对各类胶带粘面上的汗潜手印进行显现并对结果加以分析。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十二烷基硫酸钠作为表面活性剂对二硫化钼微粒表面修饰效果最好,配制出的悬浮液分散均匀,易于喷显,显现出的手印纹线清晰、流畅;粒度为4.5μm的二硫化钼微粒配制出的悬浮液吸附性最优,适用于各种胶带粘面。结论该配方显现效果较好、操作方便,适合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印显现 二硫化钼悬浮液 表面修饰 表面活性剂 胶带粘面 潜指纹
下载PDF
悬浮液显现技术应用于潜手印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李泽莹 姚坤满 +1 位作者 武晓琳 张鸿雁 《化学试剂》 CAS 2024年第5期20-29,共10页
潜手印显现技术对案件侦破和司法鉴定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客体表面的潜手印特点,需使用不同的显现技术,如悬浮液显现技术主要用于陈旧、潮湿或粘性的客体表面,而基于新兴纳米颗粒的悬浮液显现技术还因具备优异的灵敏度、信噪比、选择... 潜手印显现技术对案件侦破和司法鉴定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客体表面的潜手印特点,需使用不同的显现技术,如悬浮液显现技术主要用于陈旧、潮湿或粘性的客体表面,而基于新兴纳米颗粒的悬浮液显现技术还因具备优异的灵敏度、信噪比、选择性等显现性能,日益受到重视。简要介绍了目前普遍使用的传统小颗粒悬浮液显现技术,较为详细地综述了近十几年来新兴纳米颗粒(如量子点、碳纳米点、稀土发光材料、纳米氧化物等)在手印显现方面的应用进展,并概述了悬浮液显现技术的操作方法,最后分析了该技术目前所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为其在法庭科学、公安教育等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液 潜手印显现 纳米颗粒 浸显法 滴显法 喷显法
下载PDF
混凝沉淀工艺去除碳钢鳞皮悬浮液颗粒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郭道清 《广东化工》 CAS 2023年第1期29-31,22,共4页
本研究针对碳钢鳞皮悬浮液中悬浮物含量高、颗粒物粒径小不易沉降,水质排放不达标等问题,采用混凝工艺进行处理。探究了氯化铁(FeCl_(3))和硫酸铁(Fe_(2)(SO_(4))_(3))这两种混凝剂的处理效果以及絮凝剂聚丙烯酰胺(PAM)用量对出水水质... 本研究针对碳钢鳞皮悬浮液中悬浮物含量高、颗粒物粒径小不易沉降,水质排放不达标等问题,采用混凝工艺进行处理。探究了氯化铁(FeCl_(3))和硫酸铁(Fe_(2)(SO_(4))_(3))这两种混凝剂的处理效果以及絮凝剂聚丙烯酰胺(PAM)用量对出水水质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仅使用混凝剂进行处理时FeCl_(3)效果优于Fe_(2)(SO_(4))_(3),FeCl_(3)投加量为20 mg/L时,出水水质就可达到10 NTU以下。絮凝剂PAM最佳投加量为0.5 mg/L,进一步提高絮凝剂投加量会导致处理效果较低,实际工程中推荐采用FeCl_(3)+PAM组合处理,投加量为5 mg/L+0.5 mg/L或10 mg/L+0.5 mg/L,出水水质可以保证符合宝钢一类串接水的回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钢鳞皮悬浮液 混凝沉淀工艺 颗粒 氯化铁 聚丙烯酰胺
下载PDF
HPAM/PPG颗粒悬浮液驱油体系增黏机制的分子模拟
6
作者 姜祖明 石静 +4 位作者 元福卿 祁凯 郝喜顺 李振 燕友果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0-196,共7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从原子分子层次考察聚合物HPAM/PPG(聚丙烯酰胺/聚丙二醇)颗粒悬浮液驱油体系的增黏性质。结果表明:当溶液中聚合物HPAM和PPG颗粒总的质量浓度相同的情况下,聚合物HPAM质量浓度占比增加时,体系提供更高的黏度;聚...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从原子分子层次考察聚合物HPAM/PPG(聚丙烯酰胺/聚丙二醇)颗粒悬浮液驱油体系的增黏性质。结果表明:当溶液中聚合物HPAM和PPG颗粒总的质量浓度相同的情况下,聚合物HPAM质量浓度占比增加时,体系提供更高的黏度;聚合物HPAM具有更大的回转半径,形成更多的交联,从而提供更高的结构黏度;较强的相互作用有利于形成稳定的水化层,实现水动力学增黏;—COO-形成的水化层中水分子数量更多,更容易形成水化层且形成的水层更稳定,对水动力学黏度的贡献更大;聚合物HPAM的亲水基团对水动力学黏度的贡献大于PPG颗粒亲水基团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PPG颗粒 悬浮液驱油体系 黏度 分子动力学模拟
下载PDF
小颗粒悬浮液对浸水非渗透性客体表面上汗潜手印的显现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康 袁颖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56-60,共5页
为了更好地了解小颗粒悬浮液法在显现浸水非渗透性客体表面汗潜手印方面的实用性,选择基层现场勘查时常用的磁性粉与同为黑色的二硫化钼小颗粒悬浮液显现同一枚手印的左右两部分,观察对比两种方法在显现不同遗留时间及不同客体表面上汗... 为了更好地了解小颗粒悬浮液法在显现浸水非渗透性客体表面汗潜手印方面的实用性,选择基层现场勘查时常用的磁性粉与同为黑色的二硫化钼小颗粒悬浮液显现同一枚手印的左右两部分,观察对比两种方法在显现不同遗留时间及不同客体表面上汗潜手印的效果。在显现浸水非渗透性客体汗潜手印方面,小颗粒悬浮液法与磁性粉刷显法各有千秋,但小颗粒悬浮液法的推广仍需更为系统和全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化钼小颗粒悬浮液 磁性粉 浸水非渗透性客体 手印显现
下载PDF
粘性泥沙悬浮液中颗粒表面滑动层厚度的计算 被引量:23
8
作者 杨铁笙 熊祥忠 +1 位作者 詹秀玲 杨美卿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0-25,共6页
根据胶体稳定性理论 ,分析粘性泥沙颗粒粘结的物理机制后指出 :应该用扩散双电层中 ζ电位相应的滑动面到颗粒表面间的水体 (滑动层 )表示束缚水层 .提出用 ζ电位测量和理论计算相结合确定滑动层厚度的方法 .针对粘性泥沙表面电势在一... 根据胶体稳定性理论 ,分析粘性泥沙颗粒粘结的物理机制后指出 :应该用扩散双电层中 ζ电位相应的滑动面到颗粒表面间的水体 (滑动层 )表示束缚水层 .提出用 ζ电位测量和理论计算相结合确定滑动层厚度的方法 .针对粘性泥沙表面电势在一般情况下为负值 ,滑动面与颗粒表面距离很小 ,ζ电位绝对值相对较大的特点 ,推导改进了扩散双电层电势分布公式 ,配合滑动层厚度的计算 .以黄河花园口河滩泥沙为样品 ,在电解质(NaNO3 )不同浓度条件下测量粘性泥沙颗粒的 ζ电位 ,计算相应的滑动层厚度 ,检验本文建议的合理性和改进公式的实用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性泥沙 悬浮液 颗粒 表面滑动层 厚度 计算
下载PDF
用硫化钠制备二硫化钼纳米颗粒 被引量:22
9
作者 胡献国 沃恒洲 +1 位作者 胡坤宏 韩效钊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2-34,共3页
将硫化钠与钼酸钠的水溶液混合,接着加入硫酸和催化剂溶液,生成棕色三硫化钼膏状沉淀。用蒸馏水反复洗涤除去杂质离子,经干燥去除水分,将干燥后的三硫化钼粉末在研钵中碾碎,在氢气氛中,在400~800℃下煅烧脱硫得到二硫化钼颗粒。用XRD和... 将硫化钠与钼酸钠的水溶液混合,接着加入硫酸和催化剂溶液,生成棕色三硫化钼膏状沉淀。用蒸馏水反复洗涤除去杂质离子,经干燥去除水分,将干燥后的三硫化钼粉末在研钵中碾碎,在氢气氛中,在400~800℃下煅烧脱硫得到二硫化钼颗粒。用XRD和TEM对二硫化钼颗粒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二硫化钼颗粒的粒径在20~30nm之间。同时,对纳米二硫化钼颗粒的生成机制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化钼 纳米颗粒 硫化 制备
下载PDF
浊度法测定悬浮液中固体颗粒浓度的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郑博 唐晓津 +1 位作者 李学锋 张占柱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8-81,共4页
采用浊度法分别对9种含有不同颗粒的悬浮液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实验浓度范围内,悬浮液的浊度(T)同颗粒质量浓度(C)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相关性常数τ与颗粒平均粒径(d32)无关而与颗粒密度(ρs)有关。通过浊度法,采用所得到的关联公... 采用浊度法分别对9种含有不同颗粒的悬浮液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实验浓度范围内,悬浮液的浊度(T)同颗粒质量浓度(C)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相关性常数τ与颗粒平均粒径(d32)无关而与颗粒密度(ρs)有关。通过浊度法,采用所得到的关联公式可以比较准确地计算悬浮液中的颗粒浓度,相对误差在25%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度 悬浮液 颗粒质量浓度 Sauter平均直径
下载PDF
浊度法用于测量悬浮液中微量固体颗粒浓度 被引量:13
11
作者 孟庆功 唐晓津 +1 位作者 吕庐峰 张占柱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4-77,共4页
采用浊度法检测含有微量细小的分子筛颗粒和金属镍颗粒的悬浮液中微量固体颗粒浓度,并对相关因素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悬浮液微细颗粒的浓度与悬浮液浊度成线性关系;对微细颗粒悬浮液,采用d32(Sauter直径)作为平均... 采用浊度法检测含有微量细小的分子筛颗粒和金属镍颗粒的悬浮液中微量固体颗粒浓度,并对相关因素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悬浮液微细颗粒的浓度与悬浮液浊度成线性关系;对微细颗粒悬浮液,采用d32(Sauter直径)作为平均直径比采用中位直径d50更能反应出粒径因素对浊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液 浊度 颗粒平均直径
下载PDF
纳米颗粒悬浮液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33
12
作者 王补宣 李春辉 彭晓峰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2003年第2期167-173,共7页
讨论纳米颗粒悬浮液的稳定性问题.对不同颗粒、不同基液制备的悬浮液稳定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颗粒与基液的密度、颗粒的等效直径、基液动力粘度等因素对悬浮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等效直径与基液动力粘度对悬浮液... 讨论纳米颗粒悬浮液的稳定性问题.对不同颗粒、不同基液制备的悬浮液稳定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颗粒与基液的密度、颗粒的等效直径、基液动力粘度等因素对悬浮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等效直径与基液动力粘度对悬浮液的稳定有决定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悬浮液 稳定性 动力粘度 团聚 等效直径 密度 纳米流体
下载PDF
SDBS对氧化铜纳米颗粒悬浮液粘度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泽梁 李俊明 +1 位作者 王补宣 胡海滔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49-851,共3页
由氧化铜纳米颗粒、分散剂和水组成的悬浮液粘度是研究其流动与换热的重要基础数据。本文通过实验得出分散剂是影响纳米悬浮液粘度的决定性因素这一结论。研究表明,本文采用的纯分散剂溶液即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水溶液的粘度对温度... 由氧化铜纳米颗粒、分散剂和水组成的悬浮液粘度是研究其流动与换热的重要基础数据。本文通过实验得出分散剂是影响纳米悬浮液粘度的决定性因素这一结论。研究表明,本文采用的纯分散剂溶液即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水溶液的粘度对温度变化很敏感,氧化铜纳米颗粒质量分数的增加对粘度的影响并不明显,而分散剂浓度对粘度的影响远远超过纳米颗粒质量分数对粘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悬浮液 SDBS 毛细管粘度计 分散剂
下载PDF
黏度对纳米颗粒悬浮液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王补宣 李春辉 彭晓峰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09-212,共4页
对不同基液制备的SiO_2纳米颗粒悬浮液稳定性进行了实验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深入讨论了颗粒的当量直径、基液动力黏度等因素对悬浮液稳定性的影响,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基液动力黏度对悬浮液的稳定性起决定性作用。
关键词 纳米颗粒悬浮液 动力黏度 团聚 当量直径
下载PDF
用陶瓷超滤膜对含有超细固体颗粒的乳化悬浮液的净化处理 被引量:15
15
作者 刘有智 高松平 张俊祥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0-63,共4页
采用陶瓷超滤膜对含有超细固体颗粒的乳化悬浮液的净化进行了试验研究 ,探讨了操作参数如操作压力、膜面流速、乳化悬浮液的浓度和温度对膜分离效果及膜通量的影响规律 ,确定了适宜的分离工艺条件 。
关键词 陶瓷超滤膜 超细固体颗粒 乳化悬浮液 净化处理 膜污染 清洗
下载PDF
细圆管内纳米颗粒悬浮液强化对流换热的探讨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骁 李俊明 +1 位作者 戴闻亭 王补宣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43-645,共3页
实验研究了细圆管内去离子水和氧化铜纳米颗粒悬浮液的对流换热特性。根据实验数据,得到纳米颗粒悬浮液相对于去离子水的对流换热强化特性。结果表明,氧化铜纳米颗粒的加入强化了去离子水的换热性能,其强化程度随Re的变化因管径而异,并... 实验研究了细圆管内去离子水和氧化铜纳米颗粒悬浮液的对流换热特性。根据实验数据,得到纳米颗粒悬浮液相对于去离子水的对流换热强化特性。结果表明,氧化铜纳米颗粒的加入强化了去离子水的换热性能,其强化程度随Re的变化因管径而异,并且与流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悬浮液 对流换热 强化传热
下载PDF
溶液环境对陶瓷膜微滤微米级颗粒悬浮液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钟璟 徐南平 时钧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9-24,共6页
本文研究了溶液环境对陶瓷微滤膜处理微米、亚微米级颗粒悬浮液过程的影响。通过测定电解质溶液种类、浓度对微滤过程渗透通量的影响,及溶液环境对微滤过程影响随颗粒粒径、膜孔径的变化,确定了溶液环境对微滤过程的影响主要是由于其... 本文研究了溶液环境对陶瓷微滤膜处理微米、亚微米级颗粒悬浮液过程的影响。通过测定电解质溶液种类、浓度对微滤过程渗透通量的影响,及溶液环境对微滤过程影响随颗粒粒径、膜孔径的变化,确定了溶液环境对微滤过程的影响主要是由于其引起了颗粒表面Zeta电位的变化,改变了颗粒在溶液中的分散情况,并引起了决定膜通量的颗粒粒径/膜孔径比值的变化。从而改变了微滤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微滤膜 微米级 颗粒悬浮液 膜分离
下载PDF
温度依变性对纳米颗粒悬浮液导热系数测量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周乐平 王补宣 +2 位作者 彭晓峰 杜小泽 杨勇平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567-1569,共3页
本文报告了50 nm氧化铜(体积百分比ф≤0.6%)与去离子水的悬浮液有效导热系数测量结果,讨论了温度依变性对导热系数的影响。运用适用于低浓度悬浮液的能量和质量方程进行分析表明,颗粒空间分布和温度场间相互影响,进而影响导热系数测量... 本文报告了50 nm氧化铜(体积百分比ф≤0.6%)与去离子水的悬浮液有效导热系数测量结果,讨论了温度依变性对导热系数的影响。运用适用于低浓度悬浮液的能量和质量方程进行分析表明,颗粒空间分布和温度场间相互影响,进而影响导热系数测量结果。考虑低浓度悬浮液中颗粒布朗扩散和热泳作用,讨论了运用准稳态方法测量纳米颗粒悬浮液导热系数的有效性,即需同时保证合适的加热热流密度和液体试样两侧的温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依变性 纳米颗粒悬浮液 导热系数 测量
下载PDF
纳米颗粒悬浮液热物性及颗粒比热容尺寸效应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补宣 周乐平 彭晓峰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96-298,共3页
运用有效介质近似与分形理论描述纳米颗粒团聚体空间分布,同时考虑颗粒尺寸效应及表面吸附作用,建立起 纳米颗粒悬浮液有效导热系数预示模型,结果与实测数据相符。从弹性介质假设出发,简化声子色散关系并考虑表面软化 作用,建立起纳米... 运用有效介质近似与分形理论描述纳米颗粒团聚体空间分布,同时考虑颗粒尺寸效应及表面吸附作用,建立起 纳米颗粒悬浮液有效导热系数预示模型,结果与实测数据相符。从弹性介质假设出发,简化声子色散关系并考虑表面软化 作用,建立起纳米颗粒比热容理论模型,提出尺寸效应参数,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热系数 比热容 纳米颗粒 尺寸效应 悬浮液 热物性
下载PDF
细圆管内纳米颗粒悬浮液流动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戴闻亭 李俊明 +1 位作者 陈骁 王补宣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1-124,共4页
实验研究了细圆管内氧化铜纳米颗粒悬浮液的流动特性. 试验段的管径为0.68 mm、1.01 mm和1.28 mm,氧化铜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径为50 nm,悬浮液中氧化铜纳米颗粒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02, 0.04和0.06,分散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质量的分数为... 实验研究了细圆管内氧化铜纳米颗粒悬浮液的流动特性. 试验段的管径为0.68 mm、1.01 mm和1.28 mm,氧化铜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径为50 nm,悬浮液中氧化铜纳米颗粒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02, 0.04和0.06,分散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质量的分数为0.02. 实验结果显示,氧化铜纳米颗粒悬浮液的流动压降比去离子水的大,且正比于其质量分数;层流向湍流转化的临界雷诺数小于常规尺度的数值,且正比于管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悬浮液 细圆管 流动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