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学科

共找到19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硫化钼-石墨-银基复合材料的载流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霍金元 许少凡 +1 位作者 刘献华 朱城楠 《金属功能材料》 CAS 2013年第1期13-18,共6页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二硫化钼-石墨-银基复合材料。研究了二硫化钼含量对石墨-银基复合材料物理与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在自制的摩擦磨损试验装置上考察了复合材料机械摩擦磨损和载流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二硫化钼的加入提高了复合材...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二硫化钼-石墨-银基复合材料。研究了二硫化钼含量对石墨-银基复合材料物理与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在自制的摩擦磨损试验装置上考察了复合材料机械摩擦磨损和载流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二硫化钼的加入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密度、硬度、抗弯强度和导电性。在载流和不载流条件下,随着二硫化钼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磨损率降低,但摩擦系数稍有升高;载流条件下,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小于未载流条件下的摩擦系数,磨损率比未载流条件下的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化钼-石墨-银基复合材料 磨损率 摩擦系数 载流
原文传递
成分变化对铜-二硫化钼-石墨复合材料电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汤靖婧 凤仪 +2 位作者 杨茜婷 张春基 徐雅晨 《金属功能材料》 CAS 2010年第1期41-46,共6页
采用粉末冶金法在H2保护气氛下制备铜-二硫化钼-石墨复合材料,对其进行物相分析,并通过改变材料中MoS2与石墨的含量,研究成分变化对复合材料电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石墨在烧结过程中不参与反应,而MoS2与基体反应生成新相。随着复... 采用粉末冶金法在H2保护气氛下制备铜-二硫化钼-石墨复合材料,对其进行物相分析,并通过改变材料中MoS2与石墨的含量,研究成分变化对复合材料电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石墨在烧结过程中不参与反应,而MoS2与基体反应生成新相。随着复合材料中MoS2含量的增加和石墨含量的降低,电刷与换向器之间的接触电压降上升,摩擦系数增大,石墨含量最低时磨损量值最大并且出现火花磨损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化钼-石墨复合材料 接触电压降 摩擦系数 磨损量
下载PDF
二硫化钼含量对铜-石墨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许少凡 金牛 王成福 《矿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4-56,共3页
用传统的粉末冶金法制备了二硫化钼 铜 石墨复合材料 ,对其电阻率、硬度和耐磨性进行了测试 ,并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该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和磨面形貌 ,分析了二硫化钼含量对该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二硫化... 用传统的粉末冶金法制备了二硫化钼 铜 石墨复合材料 ,对其电阻率、硬度和耐磨性进行了测试 ,并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该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和磨面形貌 ,分析了二硫化钼含量对该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二硫化钼含量的增加 ,该复合材料的电阻率降低 ,硬度升高 ,耐磨性有所增加 ;MoS2 的合理加入量为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复合材料 硫化 组织 性能 粉末冶金
下载PDF
碳纤维含量对银-二硫化钼-石墨复合材料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许少凡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2004年第2期6-8,共3页
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碳纤维含量不同的碳纤维 /银 -二硫化钼 -石墨复合材料 ,测量它们的硬度和抗弯强度 ,并用扫描电镜观察分析了它们的显微组织和断口形貌。结果表明 :加入镀铜短碳纤维对基体起到了增强作用 ,并且随碳纤维含量的增加 ,... 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碳纤维含量不同的碳纤维 /银 -二硫化钼 -石墨复合材料 ,测量它们的硬度和抗弯强度 ,并用扫描电镜观察分析了它们的显微组织和断口形貌。结果表明 :加入镀铜短碳纤维对基体起到了增强作用 ,并且随碳纤维含量的增加 ,碳纤维 /银 -二硫化钼 -石墨复合材料硬度和抗弯强度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二硫化钼-石墨 复合材料 硬度
下载PDF
TEOS-GO掺杂的银基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致动性能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星震 李廷鱼 +3 位作者 郭丽芳 李银辉 李朋伟 胡珂祺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75-82,共8页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IPMC)是一种新型的电驱动软材料,具有质量轻、驱动电压低的优点,但也存在输出力较小、驱动时间短的缺点,限制了其应用前景。提出了一种在基膜内掺杂硅酸乙酯-氧化石墨烯(TEOS-GO)以提高保水性和驱动能力的银基IP...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IPMC)是一种新型的电驱动软材料,具有质量轻、驱动电压低的优点,但也存在输出力较小、驱动时间短的缺点,限制了其应用前景。提出了一种在基膜内掺杂硅酸乙酯-氧化石墨烯(TEOS-GO)以提高保水性和驱动能力的银基IPMC,通过对纯Nafion IPMC与TEOS-GO/Nafion IPMC致动器的含水量、尖端位移、输出力和稳定性等参数的测试,证实优化后IPMC的驱动性能有明显的提升。实验结果表明,掺杂质量分数1.5%TEOS-GO的IPMC在3 V直流电压下,尖端位移达到16.579 mm,相当于纯Nafion IPMC的3.37倍;输出力最高达到0.439 gf(1 gf=9.8 mN),是纯Nafion IPMC的5倍。这种改进方式弥补了IPMC用于致动器的缺点,为今后的发展开拓了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IPMC) 致动性能 硅酸乙酯-氧化石墨烯(TEOS-GO) 柔性致动器 NAFION 表面电极
下载PDF
测试温度对石墨和碳-碳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及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马玉钦 王浩 +4 位作者 李飞 张育洋 王刚锋 史妍妮 王英皓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0-198,共9页
碳-碳(C-C)复合材料是一种在高温下具有优异机械性能和耐磨特性的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的密封结构。相较于石墨,C-C复合材料在高温环境下可表现出更卓越的耐磨能力。本文通过化学气相渗透和前驱体热解渗透法制备的C-C复合材料... 碳-碳(C-C)复合材料是一种在高温下具有优异机械性能和耐磨特性的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的密封结构。相较于石墨,C-C复合材料在高温环境下可表现出更卓越的耐磨能力。本文通过化学气相渗透和前驱体热解渗透法制备的C-C复合材料可展现出良好的摩擦磨损性能。本研究制备了C-C复合材料与石墨2种试样,并在25~450℃对它们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随着测试温度的升高,C-C复合材料的磨损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石墨的磨损量逐渐增大;并且C-C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而石墨的摩擦系数整体呈增大趋势。在250℃时,C-C复合材料的平均磨损率达到最大,其值为12×10^(-5)g·s^(-1),石墨的平均磨损率为15×10^(-5)g·s^(-1)。在450℃时,C-C复合材料的平均磨损率仅为5×10^(-5)g·s^(-1),石墨的平均磨损率为34×10^(-5)g·s^(-1),此条件下C-C复合材料的平均磨损率比石墨降低了近7倍,呈现了其显著的耐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石墨 测试温度 微观组织 摩擦性能
下载PDF
不同载荷下镀镍石墨-铜基复合材料的载流摩擦性能 被引量:1
7
作者 高希瑞 李恒青 刘洋赈 《材料热处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41,共8页
首先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在石墨表面镀Ni,随后采用快速热压方法制备10 mass%镀Ni石墨-铜基复合材料。在不同载荷下对复合材料开展了载流摩擦实验,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复合材料的磨损表面形貌,进而从磨损表面形貌特征分析其损伤机制。结果表... 首先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在石墨表面镀Ni,随后采用快速热压方法制备10 mass%镀Ni石墨-铜基复合材料。在不同载荷下对复合材料开展了载流摩擦实验,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复合材料的磨损表面形貌,进而从磨损表面形貌特征分析其损伤机制。结果表明:在石墨表面成功镀覆了致密且均匀的Ni金属层,化学镀镍有效改善了石墨和铜之间的润湿性;镀镍石墨-铜基复合材料的相组成为石墨和铜基体两相,石墨在铜基体中呈弥散分布,未形成连续网状结构;随载荷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逐渐降低,磨痕宽度和磨损率逐渐升高,载流效率和载流稳定性逐渐下降;在低载荷下(20和40 N),复合材料的损伤机制以显微切削为主;随着载荷的增加(60和80 N),电侵蚀加剧,成为主要的损伤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镀Ni石墨-铜基复合材料 载流摩擦 损伤机制 化学镀
下载PDF
基于石墨炔-金复合材料修饰电极的电化学基因传感器对大肠杆菌特征序列的检测
8
作者 王丽思 黄郅郯 +3 位作者 周娟 刘涛 闫丽君 孙伟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307-312,共6页
以离子液体修饰碳糊电极(CILE)作为基底电极,通过滴涂法和恒电位沉积法2步制备了石墨炔-金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电极(Au/GDY/CILE),并将其作为工作电极。循环伏安法(CV)测定结果表明,Au/GDY复合材料有效地改善了修饰电极界面的电化学性能,... 以离子液体修饰碳糊电极(CILE)作为基底电极,通过滴涂法和恒电位沉积法2步制备了石墨炔-金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电极(Au/GDY/CILE),并将其作为工作电极。循环伏安法(CV)测定结果表明,Au/GDY复合材料有效地改善了修饰电极界面的电化学性能,利用金硫自组装作用,成功将巯基修饰的探针ssDNA固定到工作电极表面,构建了用于大肠杆菌特征序列检测的基因传感器,以亚甲基蓝(MB)作为电化学指示剂,用于对目标序列成功捕获的信号判断。示差脉冲伏安法(DPV)测定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对大肠杆菌的特征基因序列检测具有较宽的检测范围(1.0×10^(-15)~1.0×10^(-7)mol/L)、较低的检测限(3.17×10^(-16)mol/L)和较高的灵敏度[2.91μA/(M•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纳米复合材料 电化学基因传感器 大肠杆菌特征序列 亚甲基蓝
下载PDF
银-二硫化钼复合材料滑动电磨损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庶 凤仪 +4 位作者 杨茜婷 王娟 陈淑娴 王东里 孙宇峰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98-601,共4页
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银-二硫化钼复合材料,研究了材料在滑动电磨损状态下的摩擦系数、磨损量和接触电压降变化情况,探讨了电磨损发生过程的机理。研究表明:与纯机械磨损相比,电磨损过程中材料的摩擦系数差别不大;在电磨损过程中发生阳... 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银-二硫化钼复合材料,研究了材料在滑动电磨损状态下的摩擦系数、磨损量和接触电压降变化情况,探讨了电磨损发生过程的机理。研究表明:与纯机械磨损相比,电磨损过程中材料的摩擦系数差别不大;在电磨损过程中发生阳极侵蚀现象,材料从阳极向阴极发生转移,正刷的磨损量大于负刷,纯机械磨损量在二者之间;磨损过程中由于正刷侧的二硫化钼膜厚度大于负刷,以及正刷微观导电点的数量少于负刷,使得正刷的接触电压降高于负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化钼复合材料 摩擦系数 磨损量 阳极侵蚀 接触电压降
下载PDF
铜-二硫化钼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淑娴 凤仪 +3 位作者 李庶 解育娟 李京徽 王东里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7-90,共4页
采用粉末冶金法在H2保护气氛下制备Cu-MoS2复合材料,对其进行物相分析和显微组织观察。通过测试密度、硬度、抗弯强度及电阻率,研究MoS2含量变化对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oS2含量不同,烧结产物发生变化,对复合材料的组织... 采用粉末冶金法在H2保护气氛下制备Cu-MoS2复合材料,对其进行物相分析和显微组织观察。通过测试密度、硬度、抗弯强度及电阻率,研究MoS2含量变化对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oS2含量不同,烧结产物发生变化,对复合材料的组织与性能影响较大。在烧结过程中,MoS2与基体发生反应,生成铜钼硫化合物、Cu的硫化物和金属Mo。复合材料中物相分散均匀,随MoS2含量增加,基体铜相不断减少,化合物增多,金属Mo弥散镶嵌其中;材料的密度不断减小;随MoS2含量增加,硬度先增后减,再回升;抗弯强度总体呈下降趋势;电阻率明显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化钼复合材料 含量 显微组织 性能
下载PDF
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的铜-石墨烯复合材料耐烧蚀性能提升方法
11
作者 丛浩熹 周阳 +4 位作者 乔力盼 姬振宇 王健 任瀚文 李庆民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96-2506,I0035,共12页
直线推进机构的轨道因滑动电弧烧蚀严重易导致发射失败,研究新的耐烧蚀金属材料是提高发射效率的关键,目前鲜有性能优异的铜-石墨烯复合材料(CuGr)在极端工况下滑动电弧烧蚀的研究。该文对石墨烯层叠式分布CuGr模型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 直线推进机构的轨道因滑动电弧烧蚀严重易导致发射失败,研究新的耐烧蚀金属材料是提高发射效率的关键,目前鲜有性能优异的铜-石墨烯复合材料(CuGr)在极端工况下滑动电弧烧蚀的研究。该文对石墨烯层叠式分布CuGr模型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揭示模拟烧蚀中模型表层温度和材料微观结构的演变规律,并提出石墨烯在材料中合适的掺杂方式。结果表明:石墨烯质量分数越高,层数越少,CuGr导热性能越好。石墨烯能有效的减少轰击最大侵入距离。基体中石墨烯也可阻挡位错深入,不引起反尺寸效应时石墨烯层数越多,质量分数越大,应变残留深度越小。石墨烯可以降低最终侵蚀坑的深度和减少基体材料的质量损失,CuGr模型的侵蚀坑深度类似,质量损失方面各模型相差较小但随着层数增加呈现减小趋势,且都优于Cu模型。综合对比模拟结果,效果最优的是石墨烯6层分布Cu Gr1%。上述结果可揭示铜-石墨烯复合材料耐烧蚀作用规律和微观机理,为制备耐烧蚀性能更高的CuGr材料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电弧 石墨 分子动力学模拟 -石墨复合材料 耐电弧烧蚀
下载PDF
CVD合成三维石墨烯-铜复合材料及其超高导电性(英文)
12
作者 杨军 马瑜 付金良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64-370,共7页
石墨烯-铜复合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具有超高导电性的石墨烯-铜复合材料仍未成功开发和应用。本研究利用铜粉烧结内部形成三维微孔,并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合成石墨烯-铜异质结构。将其挤压成直径为4 mm的铜-石墨烯复合线材... 石墨烯-铜复合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具有超高导电性的石墨烯-铜复合材料仍未成功开发和应用。本研究利用铜粉烧结内部形成三维微孔,并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合成石墨烯-铜异质结构。将其挤压成直径为4 mm的铜-石墨烯复合线材,测量了其在室温和高温下的电导率,获得了导电率(101.0%IACS)高于国际退火铜(100%IACS)的铜-石墨烯复合材料,且石墨烯-铜复合导线的高温载流量比纯铜线高5.45%。本研究为获得超高导电性铜基复合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复合材料 电导率 三维微孔结构 载荷强度
下载PDF
二硫化钼含量变化对银-二硫化钼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电磨损性能的影响(英文)
13
作者 李庶 凤仪 +4 位作者 杨茜婷 王娟 陈淑娴 王东里 孙宇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383-2386,共4页
背景:银基复合材料是一种常见的电接触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而二硫化钼是一种重要的固体润滑材料,具有良好的减摩润滑性能。因此考虑把二硫化钼添加到银基体材料中,以制备适用于滑动电摩擦磨损过程的复合材料。目的:制备不同含... 背景:银基复合材料是一种常见的电接触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而二硫化钼是一种重要的固体润滑材料,具有良好的减摩润滑性能。因此考虑把二硫化钼添加到银基体材料中,以制备适用于滑动电摩擦磨损过程的复合材料。目的:制备不同含量配比的银-二硫化钼复合材料,通过对其力学性能以及电摩擦磨损性能的比较,得到最佳含量组成的复合材料。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对比实验,于2008-04/05 在合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完成。材料:银粉由蚌埠金银饰品厂提供,二硫化钼粉由国药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提供。方法:采用粉末冶金方法,经配料、烘干、混料、初压、烧结、复压等过程,制备二硫化钼含量为 12.0%,13.5%,15.0%,16.5%,18.0%的银-二硫化钼复合材料。主要观察指标:利用万能力学实验机对材料的抗弯强度进行测试,光学显微镜观察其烧结过后的组织形貌;使用自制的电磨损试验机对试样进行电摩擦磨损实验,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试样磨损表面进行观察分析。结果:随着复合材料中二硫化钼含量的增加,材料的抗弯强度下降,电阻率升高,磨损率先降低后升高,在二硫化钼含量为 15%时材料的磨损量最低。结论:二硫化钼含量在 15%时综合性能指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化钼复合材料 电接触 抗弯强度 电阻率 磨损量
下载PDF
青铜-石墨复合材料在干摩擦和水润滑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及磨损机理研究 被引量:26
14
作者 贾均红 周惠娣 +2 位作者 王静波 周华 陈建敏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6-39,共4页
对比考察了青铜 -石墨复合材料在水润滑和干摩擦两种状态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及磨损机理 .结果表明 :水润滑下青铜 -石墨复合材料的磨损率明显比干摩擦下的小 ,其最小磨损率为 1.0 1× 10 -6mm3 /N·m ,而摩擦系数比干摩擦下的大 ... 对比考察了青铜 -石墨复合材料在水润滑和干摩擦两种状态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及磨损机理 .结果表明 :水润滑下青铜 -石墨复合材料的磨损率明显比干摩擦下的小 ,其最小磨损率为 1.0 1× 10 -6mm3 /N·m ,而摩擦系数比干摩擦下的大 ,复合材料在干摩擦下的磨损机理主要为粘着磨损、剥层磨损和犁削 ,磨损较严重 ;而在水润滑下 ,复合材料的磨损机理主要为磨粒磨损和疲劳磨损 ,磨损较小 .这是因为水有利于降低摩擦副接触表面的温度 ,有效地抑制了基体青铜的转移 ;同时水促进了不锈钢偶件的氧化 ,形成薄而致密氧化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石墨 复合材料 水润滑 摩擦磨损性能 磨损机理 干摩擦
下载PDF
碳纤维-中铜-石墨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25
15
作者 许少凡 王文芳 +3 位作者 凤仪 颜士钦 应美芳 王成福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54-258,共5页
对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的含不同质量分数的碳纤维-中铜-石墨复合材料,在滑动速度为15m/s,载荷4.9N的条件下,分别进行了50h的不通电和通电干摩擦试验,并用扫描电镜对其磨损表面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在无电流干摩... 对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的含不同质量分数的碳纤维-中铜-石墨复合材料,在滑动速度为15m/s,载荷4.9N的条件下,分别进行了50h的不通电和通电干摩擦试验,并用扫描电镜对其磨损表面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在无电流干摩擦条件下,随碳纤维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和磨损量逐渐减小;而在电流密度为20A/cm2时,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比不通电时小,但磨损量比不通电时大3~7倍,磨损机理也有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中铜-石墨复合材料 通电干摩擦 摩擦磨损性能
下载PDF
石墨表面镀铜对石墨-铜复合材料强度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文芳 许少凡 +5 位作者 凤仪 应美芳 王成福 顾家山 储道葆 成发华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28-29,共2页
石墨与铜的界面结合及石墨在基体中的分布方式是影响石墨-铜基复合材料抗弯强度的重要因素。本文用镀铜石墨粉制备石墨-铜复合材料,并测定了材料的抗弯强度,对断口进行扫描分析。结果表明,石墨经镀铜处理后,使得石墨-铜复合材料... 石墨与铜的界面结合及石墨在基体中的分布方式是影响石墨-铜基复合材料抗弯强度的重要因素。本文用镀铜石墨粉制备石墨-铜复合材料,并测定了材料的抗弯强度,对断口进行扫描分析。结果表明,石墨经镀铜处理后,使得石墨-铜复合材料抗弯曲强度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复合材料 抗弯强度 镀铜石墨
下载PDF
镀铜石墨粉含量对铜-镀铜石墨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17
作者 许少凡 李政 +1 位作者 王文芳 王成福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8-19,59,共3页
比较了用粉末冶金法制备的铜 -镀铜石墨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与部分性能。结果表明 ,随镀铜石墨含量的增加 ,铜 -镀铜石墨复合材料的密度和导电性降低 ,但其组织中石墨分布更均匀 ,并且铜有利于构成三维网状 ,使该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导电性。
关键词 粉末冶金 -镀铜石墨复合材料 组织 性能
下载PDF
碳纳米管-银-石墨复合材料的电磨损性能 被引量:7
18
作者 徐屹 凤仪 +2 位作者 王松林 张学斌 沈剑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06-210,217,共6页
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碳纳米管—银—石墨复合材料,初压压力200 MPa,在H_2保护气氛下烧结并保温1h,复压压力400 MPa制得复合材料,研究电流密度(0~25 A/cm^2)对碳纳米管—银—石墨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电流密度... 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碳纳米管—银—石墨复合材料,初压压力200 MPa,在H_2保护气氛下烧结并保温1h,复压压力400 MPa制得复合材料,研究电流密度(0~25 A/cm^2)对碳纳米管—银—石墨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电磨损过程中的发热量增大,粘着磨损加剧,润滑膜遭到破坏,导致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磨损量增大。比较正、负极电刷磨损量发现,接触表面理化反应和金属转移的存在,导致正刷磨损量大于负刷磨损量:正刷磨损量随电流密度增大而成倍增长,负刷磨损量与电流密度关系不明显,电流密度越大磨损极性的差异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石墨复合材料 电流密度 摩擦因数 磨损量
下载PDF
复合电铸制备Ni-石墨复合材料工艺及其沉积机理 被引量:8
19
作者 赵海军 刘磊 +2 位作者 朱建华 沈彬 胡文彬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2-97,共6页
采用复合电铸技术制备了Ni石墨自润滑复合材料,重点研究了工艺参数(微粒浓度、电流密度、电铸液流动速度及温度和pH值)对复合材料中石墨微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镀液中微粒浓度使复合材料中石墨含量增大,最后趋于稳定值。电流密... 采用复合电铸技术制备了Ni石墨自润滑复合材料,重点研究了工艺参数(微粒浓度、电流密度、电铸液流动速度及温度和pH值)对复合材料中石墨微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镀液中微粒浓度使复合材料中石墨含量增大,最后趋于稳定值。电流密度和镀液流动速度使石墨含量存在最大值,但是温度和pH值的增加却使之降低。复合电铸沉积机理Guglielmi模型只在低电流密度条件下适用,但不适用于高电流密度的条件。镀液中石墨微粒含量增大,复合材料的硬度和摩擦系数降低,磨损失重减小,但是石墨微粒30g/L时的磨损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电铸 -石墨 金属基复合材料 电沉积机理
下载PDF
镀铜碳纤维-镀铜石墨-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许少凡 顾斌 +1 位作者 李政 王成福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共4页
用粉末冶金法成功地制备了短碳纤维-镀铜石墨-铜基复合材料,对其体积密度、电阻率、硬度、抗弯强度和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测试,观察了它们的显微组织、断口和磨面形貌,并与石墨-铜、镀铜石墨-铜基复合材料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镀铜碳纤... 用粉末冶金法成功地制备了短碳纤维-镀铜石墨-铜基复合材料,对其体积密度、电阻率、硬度、抗弯强度和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测试,观察了它们的显微组织、断口和磨面形貌,并与石墨-铜、镀铜石墨-铜基复合材料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镀铜碳纤维-镀铜石墨-铜基复合材料的各项性能,明显优于石墨-铜、镀铜石墨-铜基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镀铜石墨-铜基复合材料 电阻率 抗弯强度 耐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