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具有NGF活性通过二硫键连接的 2个小分子多肽的制备及鉴定(英文) 被引量:2
1
作者 李贤慧 陈桂英 +4 位作者 窦贺荣 张庆鹏 赵国发 牛云彤 李积胜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9-133,共5页
神经生长因子 (NGF)作用广泛 ,β NGF是神经生长因子的活性部分 .由于 3对二硫键的影响 ,体外表达NGF很难形成正确折叠的肽链 .由于神经系统血脑屏障的存在 ,大分子肽链的给药途径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难题 .根据NGF的氨基酸序列及其晶体构... 神经生长因子 (NGF)作用广泛 ,β NGF是神经生长因子的活性部分 .由于 3对二硫键的影响 ,体外表达NGF很难形成正确折叠的肽链 .由于神经系统血脑屏障的存在 ,大分子肽链的给药途径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难题 .根据NGF的氨基酸序列及其晶体构象资料 ,选择CNBr在 9位Met处 ,胰蛋白酶在Arg或Lys处裂解 β NGF .经过SephadexG 5 0层析、DE 5 2纤维素离子交换层析和反相高压液相层析分离纯化后获得NGF活性片段 .氨基酸组成分析及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 ,此片段由 16肽GEFSVCDSVSVWVGDK与 14肽HWNSYCTTTHTFVK通过 1对二硫键连接而成 .8日龄鸡胚背根神经节生物活性分析表明 ,其最佳作用浓度为 0 0 0 1~ 0 1μg L .它的成功分离和鉴定为合成或表达高活性小分子神经营养物质奠定了关键而重要的基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键连接 小分子多肽 制备 鉴定 神经生长因子 寡肽 生物活性 神经营养作用
下载PDF
红苋R104种子谷蛋白亚基组成及二硫键连接蛋白研究
2
作者 宋宏新 汪沛洪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3期5-9,共5页
应用还原和非还原单向SDS-PAGE及二者结合的双向电泳技术,研究了红苋R104种子谷蛋白的亚基组成。谷蛋白由多种亚基组成,高分子量二硫键连接蛋白占其多数,经还原裂解成A(54KD)、B(40KD,39KD)、C(3... 应用还原和非还原单向SDS-PAGE及二者结合的双向电泳技术,研究了红苋R104种子谷蛋白的亚基组成。谷蛋白由多种亚基组成,高分子量二硫键连接蛋白占其多数,经还原裂解成A(54KD)、B(40KD,39KD)、C(33KD,31KD)、D(22KD,20KD,18KD,)和E(15KD)5组主要单肽链单元,提出了二硫键连接蛋白的组成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籽粒苋 谷蛋白 双向电泳 二硫键连接蛋白
下载PDF
二硫键连接的纳米粒子用于细胞内药物递释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温惠云 彭佳佳 +2 位作者 薛伟明 邹玥 范代娣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97-408,共12页
传统刺激响应型纳米粒子虽能实现智能敏感性的药物释放,但药物释放行为在细胞内外没有明显差异,药物多在细胞外就已经释放。基于二硫键连接的纳米粒子可以利用肿瘤细胞内外谷胱甘肽的巨大浓度差异来实现细胞内快速释放,提高药物生物利... 传统刺激响应型纳米粒子虽能实现智能敏感性的药物释放,但药物释放行为在细胞内外没有明显差异,药物多在细胞外就已经释放。基于二硫键连接的纳米粒子可以利用肿瘤细胞内外谷胱甘肽的巨大浓度差异来实现细胞内快速释放,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本文主要从二硫键的3种释放功能:粒子解体、粒子稳定性变化、多孔材料开关等方面来介绍不同二硫键连接的纳米粒子的应用优势,综述此类纳米粒子的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并总结细胞内各部分还原环境和阐述二硫键连接的纳米粒子的设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敏感纳米粒子 谷胱甘肽 二硫键连接 细胞内药物传递
原文传递
羽绒结构和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高晶 于伟东 潘宁 《纺织信息周刊》 2004年第18期12-12,共1页
关键词 羽绒纤维 结构和性能 羽绒制品 Α-氨基酸 多肽链 二硫键连接 横向联接 绒丝 羽毛绒 东华大学
原文传递
芋螺毒素Tx3h的合成鉴定和活性的研究
5
作者 鞠双 颜清慧 +3 位作者 刘思懿 张雨 罗素兰 符影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2022年第4期27-35,共9页
目的对前期从织锦芋螺毒液中发现的芋螺毒素Tx3h进行合成鉴定和活性研究。方法通过固相多肽合成法(SPPS)人工合成了Tx3h的线性肽,采用一步氧化法对线性肽进行氧化折叠,获得了Tx3h的2个二硫键连接不同的折叠肽异构体(Tx3h-a和Tx3h-b),并... 目的对前期从织锦芋螺毒液中发现的芋螺毒素Tx3h进行合成鉴定和活性研究。方法通过固相多肽合成法(SPPS)人工合成了Tx3h的线性肽,采用一步氧化法对线性肽进行氧化折叠,获得了Tx3h的2个二硫键连接不同的折叠肽异构体(Tx3h-a和Tx3h-b),并对其氧化折叠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部分还原及烷基化反应,结合MALDI-TOF-MS/MS分析,鉴定了Tx3h-a和Tx3h-b的二硫键连接方式。采用双电极电压膜片钳技术测试了Tx3h-a和Tx3h-b对α4β2和α3β2 nAChRs的抑制作用。结果通过氧化折叠条件的优化,Tx3h-a和Tx3h-b的产率分别从7.5%和9.3%提高到23.7%和22.4%。Tx3h-a和Tx3h-b的二硫键连接方式分别鉴定为I-V、II-VI、III-IV和I-VI、II-IV、III-V。在10μmol/L终浓度下,Tx3h-a和Tx3h-b对α4β2 nAChR的阻断率分别为(35.06±4.90)%、(34.85±3.02)%,对α3β2 nAChR无阻断作用。结论通过对芋螺毒素Tx3h折叠肽的合成、二硫键连接鉴定以及乙酰胆碱受体活性检测,发现二硫键连接为I-V,II-VI,III-IV和I-VI,II-IV,III-V的Tx3h折叠肽对α4β2 nAChR有更好的选择性,为其后续研究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含二硫键的芋螺毒素 二硫键连接 一步氧化 乙酰胆碱受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