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密机床的模糊PID主动隔振系统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胡均平 郑聪 +2 位作者 李科军 刘成沛 胡骞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5年第4期193-197,218,共6页
针对外界振动影响精密机床加工精度的问题,在二级隔振系统的基础上,采用超磁致伸缩作动器作为执行机构,建立系统的动力学模型。根据精密机床的加工工况复杂多变的特点,提出采用模糊PID控制方法对机床的振动干扰进行主动控制。通过MATLAB... 针对外界振动影响精密机床加工精度的问题,在二级隔振系统的基础上,采用超磁致伸缩作动器作为执行机构,建立系统的动力学模型。根据精密机床的加工工况复杂多变的特点,提出采用模糊PID控制方法对机床的振动干扰进行主动控制。通过MATLAB/Simulink搭建隔振系统的仿真模型,分析比较被动隔振、采用PID控制和引入模糊PID控制时的隔振效果。仿真结果表明,模糊PID主动隔振系统具有更好的隔振效果,其相对被动隔振的稳定时间短,对低频干扰信号的隔离效果好;相对PID控制对系统参数变化的适应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与波 精密机床 二级隔振系统 超磁致伸缩作动器 模糊PID控制 仿真
下载PDF
电驱刚体模态对某电动车路噪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学丘 呼华斌 +2 位作者 陈赞 桑志国 毛杰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97-202,共6页
某纯电动汽车在粗糙路面上以60 km/h匀速行驶时,主观评价会有严重的压耳感。经过和目标值对比,以及对音频的滤波回放,确认30 Hz和40 Hz峰值是引起主观压耳感的主要原因。该电动车为后轴驱动,电驱动总成通过三点悬置安装在后副车架上,而... 某纯电动汽车在粗糙路面上以60 km/h匀速行驶时,主观评价会有严重的压耳感。经过和目标值对比,以及对音频的滤波回放,确认30 Hz和40 Hz峰值是引起主观压耳感的主要原因。该电动车为后轴驱动,电驱动总成通过三点悬置安装在后副车架上,而后副车架与车身通过4个衬套连接,形成二级隔振系统。通过分层级传递路径分析,确认30 Hz峰值产生的根本原因为电驱总成刚体模态与尾门模态耦合,而40 Hz峰值主要为轮胎的扭转模态导致轮芯的激励力较大所致。通过优化悬置刚度,即第一级隔振系统刚度,将电驱总成对地的侧倾模态频率调整为40 Hz,将电驱总成设计成40 Hz的动力吸振器以降低整车40 Hz路噪峰值。再通过优化后副车架衬套刚度,即第二级隔振系统刚度,使得电驱总成在整车状态下的刚体模态与尾门模态避频,解决30 Hz路噪问题。经过试验验证,路噪30 Hz~40 Hz下降4 dB~5 dB,主观感受良好。运用电驱总成刚体模态解决低频路噪的思路,对类似的问题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纯电动汽车 路噪 电驱动总成 传递路径分析 二级隔振系统
下载PDF
基于整车传递路径贡献分析法的纯电动车啸叫噪声优化 被引量:6
3
作者 徐炳桦 周湘 +1 位作者 雷发兵 马翔 《汽车零部件》 2020年第6期5-11,共7页
针对某电动车的车内啸叫噪声,利用逆矩阵法提取问题工况下各激励点载荷,搭建车内啸叫的传递路径贡献量分析模型。根据分析结果,确认啸叫噪声的主要路径并针对该问题路径提出相应改善措施,将电机隔振系统设计成二级隔振系统;搭建刚柔耦... 针对某电动车的车内啸叫噪声,利用逆矩阵法提取问题工况下各激励点载荷,搭建车内啸叫的传递路径贡献量分析模型。根据分析结果,确认啸叫噪声的主要路径并针对该问题路径提出相应改善措施,将电机隔振系统设计成二级隔振系统;搭建刚柔耦合仿真模型,以隔振器的刚度为优化变量,以问题路径的振动传递率为优化目标,对电机隔振系统进行优化。按照优化结果进行装车试制,经实车试验验证,车内啸叫问题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递路径分析 二级隔振系统 逆矩阵法 噪声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