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细管高效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二维分离接口的优化 被引量:4
1
作者 黄爽 徐韶瑛 张祥民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1467-1471,共5页
对毛细管高效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二维分离的动态脉冲接触式接口系统进行了最优化研究。讨论了它的设计原理,优化了操作条件,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评价。利用这种接口,使样品在第二维的进样浓度达到第一维流出浓度的 81%, 100次... 对毛细管高效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二维分离的动态脉冲接触式接口系统进行了最优化研究。讨论了它的设计原理,优化了操作条件,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评价。利用这种接口,使样品在第二维的进样浓度达到第一维流出浓度的 81%, 100次连续进样峰高及迁移时间的RSD平均值分别为3.0%、1.8%,进样时间也得以缩短,并对甘草的水提取物实现了高效二维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高效液相色谱 毛细管电泳 二维分离接口
下载PDF
基于电动驱动的中心切割二维分离检测系统
2
作者 张效伟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3-86,91,共5页
设计了一种集采样、样品纯化、二维分离、在柱检测和数据采集功能于一体的中心切割二维分离检测系统,采用电动驱动二维分离全过程,运用在柱检测控制中心切割二维切换,并设计USB数据采集电路和上位机软件,实现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图谱的... 设计了一种集采样、样品纯化、二维分离、在柱检测和数据采集功能于一体的中心切割二维分离检测系统,采用电动驱动二维分离全过程,运用在柱检测控制中心切割二维切换,并设计USB数据采集电路和上位机软件,实现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图谱的绘制。介绍了其分离检测原理、电渗泵及在柱检测单元的制作。利用该系统实现了复杂样品血样中6种β-阻断剂药物的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分离检测,峰高、峰面积和迁移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6%~3.3%、1.2%~2.8%和0.7%~2.2%,检出限为3.5~12.6μg/L.结果表明:该系统分辨率高、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复杂样品的在线纯化、高效分离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驱动 中心切割 二维分离 在柱检测
下载PDF
电磁阀切换电动驱动全二维分离系统的研究
3
作者 张效伟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9-152,164,共5页
提出一种基于电磁阀切换和电动驱动的全二维分离系统,该系统用电动作用驱动二维分离全过程,将电磁阀用于二维分离过程的切换。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包括可控高压电源模块、电渗驱动电磁阀切换模块、二维分离检测模块、控制和数据采集模块... 提出一种基于电磁阀切换和电动驱动的全二维分离系统,该系统用电动作用驱动二维分离全过程,将电磁阀用于二维分离过程的切换。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包括可控高压电源模块、电渗驱动电磁阀切换模块、二维分离检测模块、控制和数据采集模块,整个系统用自制接口卡和VC语言程序通过计算机控制实现自动化操作。利用该系统实现了对8种食品添加剂的高效分离检测,检出限为0.05~0.2μg/mL,峰高和迁移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2%~3.8%和1.3%~2.7%。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设备紧凑、分辨率高、操作方便,可用于复杂样品的分离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阀 电动驱动 二维分离 毛细管 电泳 食品添加剂
下载PDF
毛细管整体柱在线二维分离系统应用于人体软骨的蛋白质组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谢沙洁 王方军 +3 位作者 晏丹 周广东 叶明亮 邹汉法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0-145,共6页
将已建立的7cm柱长的磷酸基团强阳离子交换富集整体柱与85cm柱长的C12烷基反相整体柱结合的在线二维分离平台应用于软骨提取蛋白的蛋白质组分析。对20μg软骨提取蛋白的酶解产物进行14个盐梯度的分级,然后对14个馏分进行反相色谱梯度分... 将已建立的7cm柱长的磷酸基团强阳离子交换富集整体柱与85cm柱长的C12烷基反相整体柱结合的在线二维分离平台应用于软骨提取蛋白的蛋白质组分析。对20μg软骨提取蛋白的酶解产物进行14个盐梯度的分级,然后对14个馏分进行反相色谱梯度分离及串联质谱鉴定,成功地鉴定得到了7434个独立肽段对应的1901个非冗余蛋白质。对所鉴定到的蛋白质进行定位分类,结果表明鉴定到的大部分蛋白质是来自于软骨细胞内部的低丰度蛋白质,这对于许多关节类疾病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柱 在线二维分离 蛋白质组学 软骨组织
下载PDF
矩形截面毛细管电泳和二维分离
5
作者 孙玉娥 关亚风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7期745-749,共5页
在石英单晶表面制成矩形截面毛细管柱中进行电泳实验。由于矩形柱比圆形柱有更大散热侧面积且石英单晶的导热性能远远优于熔融石英,所以可施加较高的场强,不仅提高了柱效,而且缩短了分离时间。两相交的通道之间形成自然连接,可实现... 在石英单晶表面制成矩形截面毛细管柱中进行电泳实验。由于矩形柱比圆形柱有更大散热侧面积且石英单晶的导热性能远远优于熔融石英,所以可施加较高的场强,不仅提高了柱效,而且缩短了分离时间。两相交的通道之间形成自然连接,可实现二维分离,并消除死体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矩形截面 毛细管柱 二维分离
下载PDF
二维分离在一日内实现:二维凝胶电泳工作流程在五小时内完成
6
作者 Gary B. SMEJKAL Darren J. BAUER 《生命科学仪器》 2010年第5期22-25,共4页
介绍了一种微处理器控制等电聚焦(IEF) Hoefer IEF100系统,其能够施加12 000 V电压,使得蛋白质的二维电泳(2DE)的第一维能够在3 h内完成。当其在Hoefer SE260小型垂直电泳槽中与作为第二维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联用时,那么整个二... 介绍了一种微处理器控制等电聚焦(IEF) Hoefer IEF100系统,其能够施加12 000 V电压,使得蛋白质的二维电泳(2DE)的第一维能够在3 h内完成。当其在Hoefer SE260小型垂直电泳槽中与作为第二维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联用时,那么整个二维的工作流程能够在5 h内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电泳 工作流程 二维分离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小时 微处理器控制 等电聚焦 电泳
下载PDF
毛细管等电聚焦/毛细管无胶筛分电泳二维蛋白质分离平台的构建 被引量:6
7
作者 刘和春 杨春 +2 位作者 杨青 张维冰 张玉奎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3-277,共5页
设计并制作了一种新型的中空纤维接口 ,以此为核心构建了毛细管等电聚焦 (CIEF) /毛细管无胶筛分 (CNGE)电泳二维蛋白质分离技术平台 ,实现了将二维凝胶电泳从平板转移到毛细管中。利用该二维分离平台 ,对血红蛋白样品进行了高效、快速... 设计并制作了一种新型的中空纤维接口 ,以此为核心构建了毛细管等电聚焦 (CIEF) /毛细管无胶筛分 (CNGE)电泳二维蛋白质分离技术平台 ,实现了将二维凝胶电泳从平板转移到毛细管中。利用该二维分离平台 ,对血红蛋白样品进行了高效、快速分离分析 ,验证了该二维分离平台的可行性及分离效能。实验结果表明 :二维分离系统总的峰个数和分离效能都比各自一维分离系统有较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 二维分离平台 毛细管等电聚焦 毛细管无胶筛分电泳 中空纤接口
下载PDF
二维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塞隆骨强极性多肽 被引量:3
8
作者 江磊 赵换 +5 位作者 陶燕铎 王硕 邵赟 王启兰 张耀洲 梅丽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05-1209,共5页
本实验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利用高正交性的二维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系统分离强极性动物药多肽的方法。本文以塞隆骨水提取物为研究对象,以亲水性C18AQ制备型高效色谱柱为第一维分离柱,首先在一维分离中将目标混合物分成若干组份;然后以C18M... 本实验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利用高正交性的二维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系统分离强极性动物药多肽的方法。本文以塞隆骨水提取物为研究对象,以亲水性C18AQ制备型高效色谱柱为第一维分离柱,首先在一维分离中将目标混合物分成若干组份;然后以C18MP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柱为第二维色谱分离柱,将第一维分离后得到的组份纯化为单体化合物。本研究最终得到5个塞隆骨单体化合物,化合物纯度均超过98%。经Nano-LCESI-MS/MS鉴定和搜库分析,这些多肽的序列分别为:KTAILVKE、RGAPQDQE、LVGPGAPGR、GFAGD和KPQWHP。此研究方法速度快、效率高且重复性好,可以对类似的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塞隆骨 多肽 二维分离
下载PDF
毛细管等电聚焦-毛细管区带电泳二维蛋白质分离平台的构建及其性能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和春 杨春 +1 位作者 张维冰 张玉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451-1453,M010,共4页
A two-dimensional separation platform of capillary isoelectric focusing(CIEF)-capillary zone electrophoresis(CZE) for proteins was constructed by a microdialysis hollow fiber interface. The interface provided ease of ... A two-dimensional separation platform of capillary isoelectric focusing(CIEF)-capillary zone electrophoresis(CZE) for proteins was constructed by a microdialysis hollow fiber interface. The interface provided ease of fabrication,speed of mass delivering and convenience of column switching. Chrome c was selected to demonstrate the 2D separation systems feasibility and resolving performance. The 2D separation system was found to greatly increase the resolving power and overall peak capacity over those obtained for either dimension al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透析中空纤膜接口 二维分离平台 毛细管等电聚焦 毛细管区带电泳
下载PDF
二维毛细管区带电泳/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分离尿样中的药物及其对映体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效伟 张召香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97-401,共5页
建立了毛细管区带电泳(CZE)/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MEKC)二维毛细管电泳分离平台,CZE毛细管和MEKC毛细管通过一段带微孔的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FE)套管固定。样品在CZE毛细管中分离后进入MEKC毛细管进一步分离,在二维转... 建立了毛细管区带电泳(CZE)/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MEKC)二维毛细管电泳分离平台,CZE毛细管和MEKC毛细管通过一段带微孔的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FE)套管固定。样品在CZE毛细管中分离后进入MEKC毛细管进一步分离,在二维转换过程中采用动态pH连接-胶束扫集法避免第一维分离区带在接口处扩散。将该方法成功用于鼠尿样品中4种药物及其对映体的分离,各组分的理论塔板数为(2.8~4.3)×104/m,检出限为0.015~0.052mg/L,实际样品中峰面积和迁移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n=7)分别为1.7%~3.8%和1.3%~4.6%。方法重现性好、灵敏度和分离度高、峰容量大,适用于尿样中多种药物组分及其对映体的同时分离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区带电泳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 二维分离 药物 对映体 尿样
下载PDF
无死体积蚀刻多孔膜接口的制作及其在二维毛细管电泳分离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和春 张丽华 +1 位作者 张维冰 张玉奎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2-56,共5页
介绍了一种在毛细管柱上原位腐蚀而成的多孔膜接口的制作方法,并用该接口构建了一类毛细管电泳二维分离技术平台。柱上原位腐蚀刻成的多孔膜接口具有零死体积、制作过程简易、成本低廉、耐用、柱间切换便捷等优点,特别适合作为基于毛细... 介绍了一种在毛细管柱上原位腐蚀而成的多孔膜接口的制作方法,并用该接口构建了一类毛细管电泳二维分离技术平台。柱上原位腐蚀刻成的多孔膜接口具有零死体积、制作过程简易、成本低廉、耐用、柱间切换便捷等优点,特别适合作为基于毛细管柱的二维及多维电泳联用中的接口,是目前二维及多维毛细管柱联用中一类较为新型、实用、理想的接口。以鹿茸冻干粉可溶物样品为例,验证了该接口在二维毛细管电泳联用系统中的可行性和分离效能。实验结果表明:鹿茸冻干粉可溶物整个二维分离分析的时间在1h内完成,二维分离系统的分辨率和总峰容量都比一维的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腐蚀多孔石英膜接口 毛细管电泳 二维分离平台
下载PDF
微流控芯片二维电泳分离分析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丛永正 张丽华 +1 位作者 张维冰 张玉奎 《现代仪器》 2006年第1期1-3,共3页
微流控芯片分析系统(微全分析系统)近年来发展迅速,已经被应用于生物、环境样品的分离分析研究。多维分析系统能够极大地提高峰容量,适合于复杂样品体系的分离分析。在微流控芯片上进行的分离操作不仅可以有效地实现两种分离模式之间的... 微流控芯片分析系统(微全分析系统)近年来发展迅速,已经被应用于生物、环境样品的分离分析研究。多维分析系统能够极大地提高峰容量,适合于复杂样品体系的分离分析。在微流控芯片上进行的分离操作不仅可以有效地实现两种分离模式之间的零死体积切换,而且能够使分析速度与峰容量的矛盾得到补偿。本文对微流控芯片二维电泳分离分析系统的近期发展作综述,并展望其可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二维分离 电泳
下载PDF
肿瘤细胞蛋白质组的二维液相色谱分离 被引量:7
13
作者 彭艳 郑颖 +6 位作者 蒋平 何玮 侯彦强 周聪 郭春香 倪健 焦炳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862-864,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利用二维液相色谱法分离肿瘤细胞全细胞裂解液的方法。方法:将肿瘤细胞裂解样品用初始缓冲液置换后,进行一维色谱聚焦分离,然后先对二维色谱条件进行优化和重现性分析,再将一维收集的pH值8.5-4.0之间的组分分别进行二维反... 目的:建立一种利用二维液相色谱法分离肿瘤细胞全细胞裂解液的方法。方法:将肿瘤细胞裂解样品用初始缓冲液置换后,进行一维色谱聚焦分离,然后先对二维色谱条件进行优化和重现性分析,再将一维收集的pH值8.5-4.0之间的组分分别进行二维反相HPLC分离,利用ProteoVue软件将UV图转换成胶图。结果:一维色谱聚焦分离pH值8.5-4.0之间的组分共收集到16个,每个组分的二维UV图转换成pI/UV胶图。结论:二维液相色谱分离法是一种有效的分离肿瘤细胞裂解液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 肿瘤细胞 液相色谱分离
下载PDF
大斜视双基地SAR的二维可分离成像算法 被引量:3
14
作者 蔡复青 何友 宋杰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54-559,共6页
提出了大斜视双基地SAR的二维可分离成像算法。首先建立了大斜视双基地SAR回波信号模型,并对其距离徙动和方位调频率的变化特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将二维可分离成像算法推广应用到了双基地SAR领域,解决了大斜视双基地SAR回波信号线... 提出了大斜视双基地SAR的二维可分离成像算法。首先建立了大斜视双基地SAR回波信号模型,并对其距离徙动和方位调频率的变化特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将二维可分离成像算法推广应用到了双基地SAR领域,解决了大斜视双基地SAR回波信号线性距离徙动补偿后方位调频率在方位向出现的空变性问题。算法采用了由平移不变双基地SAR几何关系所确定的新匹配函数,并考虑了3次相位项对成像效果的影响,改善了成像的效果。最后通过点目标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基地SAR 大斜视双基地SAR成像 分离算法 非线性变标
下载PDF
肠道病毒71型感染前后宿主细胞蛋白质组的二维液相色谱分离和比较 被引量:5
15
作者 朱俊萍 孙立连 +2 位作者 卫灿东 李琳琳 金奇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48-252,共5页
以肠道病毒71型及其宿主细胞为研究主体,建立了一种二维液相色谱分离和分析比较病毒感染前后细胞蛋白表达谱的方法.该方法以高效液相色谱(HPLC)为技术平台,对细胞裂解物先后进行一维色谱聚焦分离和二维反相色谱分离.利用ProteoVue软件... 以肠道病毒71型及其宿主细胞为研究主体,建立了一种二维液相色谱分离和分析比较病毒感染前后细胞蛋白表达谱的方法.该方法以高效液相色谱(HPLC)为技术平台,对细胞裂解物先后进行一维色谱聚焦分离和二维反相色谱分离.利用ProteoVue软件将二维色谱数据转换成模拟胶图,再利用DeltaVue软件对感染前后的宿主蛋白表达谱进行比较和分析,找出差异蛋白.二维液相色谱分离法能够根据蛋白的等电点和疏水性建立精确的细胞蛋白表达图谱,每0.2个pH为一个收集区段,在pH8.5~3.9的范围内可见蛋白条带约1 200条.该方法良好的重现性、自动化以及结果分析的简易化,使之在细胞表达谱差异显示中的应用潜力巨大,并且为研究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 液相色谱分离 肠道病毒71型 宿主细胞
下载PDF
二维经验模态可分离度及其量化计算 被引量:3
16
作者 葛光涛 虞露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313-1318,共6页
解释和分析了二维信号可分离度的概念.基于二维模态分解理论和二维信号解析相位理论提出了二维模态信号的加性可分离度计算式和乘性可分离度计算式,并分别利用完全加性信号和完全乘性信号对两种计算式的实际效果进行了验证.二维经验模... 解释和分析了二维信号可分离度的概念.基于二维模态分解理论和二维信号解析相位理论提出了二维模态信号的加性可分离度计算式和乘性可分离度计算式,并分别利用完全加性信号和完全乘性信号对两种计算式的实际效果进行了验证.二维经验模态可分离度的应用意义体现在:它可以鉴定二维模态分解算法分解质量的优劣,可以用来确定模态分解客观分解终止条件,还可以在进行单方向特征信息提取时为预处理方法的选择提供有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可分离 经验模态分解 解析相位 加性可分离 乘性可分离
下载PDF
大鼠附睾蛋白质组的提取和二维液相色谱分离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芙君 李建远 +3 位作者 王培林 张成林 王海燕 王修海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6年第2期22-23,35,共3页
背景与目的:提取大鼠附睾液蛋白并建立一种利用二维液相色谱法分离附睾蛋白组的方法。方法:分离提取大鼠附睾液蛋白,样品利用起始缓冲液置换后,进行一维色谱聚焦分离,然后收集pH8.5-4.0之间的组份进行二维反相高压液相色谱分离,最后将... 背景与目的:提取大鼠附睾液蛋白并建立一种利用二维液相色谱法分离附睾蛋白组的方法。方法:分离提取大鼠附睾液蛋白,样品利用起始缓冲液置换后,进行一维色谱聚焦分离,然后收集pH8.5-4.0之间的组份进行二维反相高压液相色谱分离,最后将获得的二维UV图通过ProteoVue软件转换成PI/UV图谱。结果:成功提取了附睾液蛋白,并通过二维液相色谱成功建立了大鼠头体尾部附睾液蛋白的二维PI/UV图谱,收集了一维色谱聚焦分离的pH8.5-4.0区间的20个组份,并将每个组份进行二维色谱分离后转换为PI/UV图谱。结论:为进一步全面研究附睾蛋白功能和体液差异蛋白质组研究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 液相色谱分离 附睾蛋白质
下载PDF
改进非分离二维离散小波的数据压缩算法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艳粉 杨洪耕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3-57,共5页
利用非分离的二维离散小波可把输入信号直接进行分解且小波中的4个滤波器矩阵间存在相互转换关系,提出了改进的二维离散小波算法。该算法用低频滤波器中的数据表示3个高频滤波器中的数据,使得在卷积过程中原算法重复计算的卷积被省去。... 利用非分离的二维离散小波可把输入信号直接进行分解且小波中的4个滤波器矩阵间存在相互转换关系,提出了改进的二维离散小波算法。该算法用低频滤波器中的数据表示3个高频滤波器中的数据,使得在卷积过程中原算法重复计算的卷积被省去。采用改进算法后,计算每个小波系数时的乘法次数由原算法的l×(l-1)减少为ll×/2。再通过阈值法设置阈值进行数据压缩,使得压缩后的能量保留在99%以上,从而保证了重构信号的失真率很小且自适应地消除加在扰动信号上的噪声。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保证大的压缩率的情况下提高了运算速度,并对信号中的噪声干扰有很好的消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压缩 分离离散小波算法 能量闽值 电能质量 消噪
下载PDF
多种修正的SA模型对二维分离流动的预测性能
19
作者 李文浩 柳阳威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65-874,共10页
采用6种不同SA模型及其与QCR2000和QCR2013方法的混合模型对低速驼峰流动进行数值模拟,并与实验及LES模拟结果对比,以分析各湍流模型对二维分离流动的预测性能。结果表明:各种SA模型普遍存在过大预测分离、速度亏损恢复较慢、雷诺切应... 采用6种不同SA模型及其与QCR2000和QCR2013方法的混合模型对低速驼峰流动进行数值模拟,并与实验及LES模拟结果对比,以分析各湍流模型对二维分离流动的预测性能。结果表明:各种SA模型普遍存在过大预测分离、速度亏损恢复较慢、雷诺切应力峰值过小等问题。各种模型给出的分离区形态基本一致,原始SA模型对分离大小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符合得最好。线性涡黏模型采用QCR修正后对分离区长度的预测变差,但是对雷诺切应力模拟的准确程度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湍流模型 驼峰流动 二维分离
原文传递
大鼠附睾液蛋白质组二维液相色谱分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芙君 李建远 +3 位作者 王培林 张成林 王海燕 王修海 《国际遗传学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420-423,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利用二维液相色谱分离和质谱鉴定大鼠附睾液蛋白质组的实验方法,为以后研究其他哺乳动物附睾蛋白质组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分离提取大鼠附睾头、体、尾部管腔蛋白,样品经脱盐、浓缩,利用起始缓冲液置换,进行一维色谱聚焦分离... 目的建立一种利用二维液相色谱分离和质谱鉴定大鼠附睾液蛋白质组的实验方法,为以后研究其他哺乳动物附睾蛋白质组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分离提取大鼠附睾头、体、尾部管腔蛋白,样品经脱盐、浓缩,利用起始缓冲液置换,进行一维色谱聚焦分离,收集pH4.0—8.5之间的组分进行二维反相色谱分离,并通过自动馏分收集器收集分离组份;最后将获得的二维UV图通过ProteoVue软件转换成二维pL/UV图谱;选择含高丰度蛋白的馏分经冷冻干燥浓缩后进行质谱鉴定。结果通过二维液相色谱成功分离了大鼠附睾头、体、尾部附睾液蛋白并建立了二维pL/UV图谱;对二维获得的含高丰度蛋白的馏分进行了质谱鉴定,获得大鼠附睾头、体、尾部主要蛋白。结论为进一步利用二维液相色谱全面分离附睾蛋白和研究附睾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 液相色谱分离 附睾蛋白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