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维形态构成课程考试体系改革 被引量:4
1
作者 岳涵 张双翼 《中国冶金教育》 2016年第1期66-68,71,共4页
考试是检验教学目标达成与否的重要环节,但传统的二维形态构成课程考试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导向、诊断、反馈、评价、激励等作用。主要以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为出发点,通过多样化的考评方式、分级评价标准、阶段性的成绩考核... 考试是检验教学目标达成与否的重要环节,但传统的二维形态构成课程考试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导向、诊断、反馈、评价、激励等作用。主要以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为出发点,通过多样化的考评方式、分级评价标准、阶段性的成绩考核和基于互联网的反馈诊断体系相结合的方式,提出了二维形态构成课程的具体考试体系改革措施和试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形态构成 考试改革 阶段性成绩考核 反馈式考试
下载PDF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粗集料二维形态特征参数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叶奋 丁新慧 《上海公路》 2017年第4期82-85,共4页
粗集料的形态特征与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关系紧密,对粗集料形态特征参数进行量化研究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选取平面形状系数、圆度及分形维数三个粗集料二维形态特征指标,随机选取筛分后的各档粗集料,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获取集料参... 粗集料的形态特征与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关系紧密,对粗集料形态特征参数进行量化研究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选取平面形状系数、圆度及分形维数三个粗集料二维形态特征指标,随机选取筛分后的各档粗集料,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获取集料参数并基于数理统计进行非参数检验,得到其分布规律及参数值。研究表明:平面形状系数和圆度参数随粒径的增大而增大,且两者在石灰岩中均大于玄武岩,分维数区分度不明显,且参数服从正态分布。试验选取玄武岩9.5 mm进行抽样调查,应用偏度一峰度检验及信度优化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集料 数字图像处理 二维形态特征 数理统计
下载PDF
信息技术介入“二维形态构成”课程训练的利与弊
3
作者 李娟娟 《湖南包装》 2016年第3期99-101,共3页
对于设计基础课程"二维形态构成"的教学而言,信息技术的介入表现在电脑软件的应用上。依托设计软件进行课堂训练,有利于基础课程与设计方向课程的对接,从而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社会适应性。但过度依赖信息技术,可能禁锢学... 对于设计基础课程"二维形态构成"的教学而言,信息技术的介入表现在电脑软件的应用上。依托设计软件进行课堂训练,有利于基础课程与设计方向课程的对接,从而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社会适应性。但过度依赖信息技术,可能禁锢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回归电脑媒介的辅助地位才是科学可行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二维形态构成 课程训练
下载PDF
湖南邓阜仙半隐伏复式花岗岩体的二维形态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宋才见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70-275,共6页
简要叙述了邓阜仙复式岩体的地质背景,根据密度特征、重磁异常特征、地表地质特征以及区域化探组合异常特征等,认为邓阜仙重力低是邓阜仙岩体及其隐伏部分的反映,并且根据环岩体重力梯级带、剩余异常和垂向二阶导数异常零值线确定了半... 简要叙述了邓阜仙复式岩体的地质背景,根据密度特征、重磁异常特征、地表地质特征以及区域化探组合异常特征等,认为邓阜仙重力低是邓阜仙岩体及其隐伏部分的反映,并且根据环岩体重力梯级带、剩余异常和垂向二阶导数异常零值线确定了半隐伏岩体的位置与边界;选择了一条具有代表性的重力剖面对邓阜仙复式岩体进行二维形态反演,提出了邓阜仙半隐伏复式花岗岩体的形态、产状、顶底面埋深以及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八团岩体的分布以及与汉背岩体的接触关系等多方面的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阜仙半隐伏岩体 重力低异常 边界确定 复式岩体二维形态 反演
下载PDF
再生粗集料二维形态结构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郭鹏 唐伯明 邢龙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3-67,共5页
针对回收沥青混合料,采用图像成型方法,以椭圆度、形态因子参数为指标,对比分析了回收集料与新集料的二维形态结构及形态特征,研究了不同新旧比例再生集料的二维形态结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集料粒径的增大,椭圆度逐渐下降,回收集... 针对回收沥青混合料,采用图像成型方法,以椭圆度、形态因子参数为指标,对比分析了回收集料与新集料的二维形态结构及形态特征,研究了不同新旧比例再生集料的二维形态结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集料粒径的增大,椭圆度逐渐下降,回收集料较新集料的椭圆度变化较小;再生集料的形态因子随粒径增大逐渐降低;通过对再生集料形态结构分析,回收集料的掺量对再生集料的形态因子和椭圆度值影响较小,说明再生集料形态结构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粗集料 图像成型 二维形态 形态因子 椭圆度
原文传递
二维形态课程的教学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封永辉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09年第9X期198-200,共3页
形态表达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含有艺术与技术两方面的结合。往往因设计的需要,伴随技术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在二维形态的课程教学中,既要有启发性的思维训练,又要有体验性和研究性的课题训练,是教学目的与意义得以实现的重要桥梁。新的... 形态表达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含有艺术与技术两方面的结合。往往因设计的需要,伴随技术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在二维形态的课程教学中,既要有启发性的思维训练,又要有体验性和研究性的课题训练,是教学目的与意义得以实现的重要桥梁。新的课题设计将带来新的训练方式与结果的一系列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形态 演变 模式
原文传递
二维高分子链形态的计算机模拟 被引量:11
7
作者 杨海洋 易院平 +1 位作者 朱平平 何平笙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2003年第5期76-80,共5页
介绍在“高分子物理实验”教学中新开设的又一个计算机模拟实验 ,即应用自编的改进型四位置模型 ,模拟二维空间中的自回避行走链和无规行走链 ,并验算均方末端距和均方回转半径与聚合度的标度关系 。
关键词 高分子链形态 计算机模拟 高聚物 改进型四位置模型 自回避行走链 无规行走链 标度理论
下载PDF
社会形态的二维建构及其功能演进——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省思与重置
8
作者 牛方玉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7-81,163,共16页
改革开放以来,传统社会形态理论的单线进化模式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与此同时,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探索与实践,又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启示。基于历史与现实的连续性和同构性,我们有理由相信,历史上的... 改革开放以来,传统社会形态理论的单线进化模式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与此同时,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探索与实践,又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启示。基于历史与现实的连续性和同构性,我们有理由相信,历史上的社会形态及其各个阶段,也同样经历了公、私所有制相互结合的各种混合结构模式。“公、私所有制二维建构、双重演进”理念就此诞生。与传统社会形态理论相比较,“社会形态二维建构论”是在原有“个体生产力—私有制—阶级”维度上,增设“集体生产力—公有制—共同体”维度,以此构成社会形态演进的二维逻辑。在社会形态进化的二维视野中,社会进化的每一个环节或阶段,都是公有与私有两种因素的重新结构或建构。确立公有、私有二维逻辑演进或双重结构进化论,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社会形态的演进过程,也有助于理解中国与西方的历史差异和社会差异,进而自觉地省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和逻辑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形态理论 马克思主义 五种生产方式 社会形态建构论
下载PDF
多维城市形态对热环境的影响归因及MAUP效应
9
作者 银超慧 晏金龙 +2 位作者 张杨 郑义菲 文倩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4-83,共10页
城市热环境影响因素研究受到可塑性面积单元问题(MAUP)效应的显著影响,导致建模结果出现不确定性。该文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在考虑指标的可操作性基础上构建多维城市形态指标体系,探讨地理探测器对MAUP效应的响应特征,并解析热环境空间... 城市热环境影响因素研究受到可塑性面积单元问题(MAUP)效应的显著影响,导致建模结果出现不确定性。该文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在考虑指标的可操作性基础上构建多维城市形态指标体系,探讨地理探测器对MAUP效应的响应特征,并解析热环境空间分异的驱动力以及因子交互作用机制,提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优化调控策略。结果表明:(1)热环境因子探测结果对MAUP效应具有强敏感性,研究单元和分区方法的选择均会对指标重要性与显著性产生影响,且不同指标对尺度效应与分区效应的响应规律存在差异。(2)因子探测分析表明,三维指标对城市热岛效应的解释力大于二维指标,建筑密度是城市热环境空间分异的主导驱动因子。(3)交互探测分析表明,热环境空间分异是不同影响因子之间的协同作用过程,二维指标之间、二维与三维指标的交互作用均显著大于单因子作用。研究结果可以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多维城市形态优化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热岛效应 /三城市形态 MAUP效应 地理探测器 武汉主城区
下载PDF
冲积层砾石颗粒形态特征及其堆积特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吕超 张迎宾 +2 位作者 刘钢 罗洋 马书航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1期40-48,共9页
砾石颗粒的二维形态特征与颗粒堆积力学特性之间具有显著的关联性.以河流冲积层2-50mm的圆砾石粒径组为主要对象,利用数字图像技术,通过对大样本圆砾颗粒的形态特征分析,选取轴向系数为圆砾的形状特征参数,建立二维圆砾椭圆模型数据库,... 砾石颗粒的二维形态特征与颗粒堆积力学特性之间具有显著的关联性.以河流冲积层2-50mm的圆砾石粒径组为主要对象,利用数字图像技术,通过对大样本圆砾颗粒的形态特征分析,选取轴向系数为圆砾的形状特征参数,建立二维圆砾椭圆模型数据库,提出圆砾颗粒的二维椭圆模型构建方法,进而通过PFC2D堆积试验分析了单粒组圆砾料的堆积特性,得出以下结论:(1)圆砾石整体形态特征与标准圆在整体上差异较小,无显著棱角性和不规则性;(2)基于变异系数表征了形态参数对于颗粒形状的敏感程度,选取轴向系数评定颗粒二维形态特征参数;(3)砾石粒径组粒径越小,棱角性越明显,形状越不规则,孔隙率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砾石 二维形态特征 轴向系数 堆积特性 孔隙率 PFC2D
下载PDF
湖南东坡半隐伏岩体的侵入方向及其空间形态特征 被引量:3
11
作者 宋才见 李谭伟 +1 位作者 李明陆 叶颖颖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2019年第3期317-324,共8页
东坡(千里山—王仙岭)半隐伏岩体是湖南郴州地区与锡钨、铅锌成矿关系密切的重要岩体。为了弄清它们的侵入方向,根据不同尺度的剩余重力异常中心的位置与出露岩体中心的位置,判断出岩浆的侵入方向;通过重力异常的二维、三维反演,揭示了... 东坡(千里山—王仙岭)半隐伏岩体是湖南郴州地区与锡钨、铅锌成矿关系密切的重要岩体。为了弄清它们的侵入方向,根据不同尺度的剩余重力异常中心的位置与出露岩体中心的位置,判断出岩浆的侵入方向;通过重力异常的二维、三维反演,揭示了千里山岩体、王仙岭岩体的连接关系、二维空间形态特征以及与围岩的接触关系;推断认为:形成王仙岭岩体的岩浆是由北东—东南—北西方向侵入的;形成千里山岩体的岩浆是由北东往南(西)方向侵入的。而且两个岩体在深部相连,并且呈大岩基产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异常中心 岩体中心 岩浆侵入方向 深部岩基 二维形态特征 湖南东坡岩体
下载PDF
再生沥青混合料中集料的几何形态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代诗宇 刘振丘 《公路与汽运》 2014年第5期87-93,共7页
文中通过数字图像处理分析回收集料以及新集料中粗集料的二维形态特征,研究不同岩性集料与回收集料二维形态特征变化,采用椭圆度、形态因子和异形指数三个指标参数分析回收集料和新集料的二维形态特征变化及对回收集料整体的影响。试验... 文中通过数字图像处理分析回收集料以及新集料中粗集料的二维形态特征,研究不同岩性集料与回收集料二维形态特征变化,采用椭圆度、形态因子和异形指数三个指标参数分析回收集料和新集料的二维形态特征变化及对回收集料整体的影响。试验得出同种集料颗粒的形态因子、异形指数随着颗粒粒径的增大而逐渐增大,椭圆度随粒径的增大而减小;而回收花岗岩集料颗粒总体形状特征较圆形表面平滑、棱角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 再生沥青集料 粗集料 数字图像处理 二维形态特征
下载PDF
试论三维形态在当代平面设计的应用
13
作者 毛宁 张赢 《明日风尚》 2018年第12期42-42,共1页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三维形态由于其在立体造型以及空间感方面的优势其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尤其在平面设计之中,三维形态不但有效弥补了二维形态的不足,也实现了平面设计从平面化走向空间化的飞跃。本文首先分析了三维形态的概...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三维形态由于其在立体造型以及空间感方面的优势其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尤其在平面设计之中,三维形态不但有效弥补了二维形态的不足,也实现了平面设计从平面化走向空间化的飞跃。本文首先分析了三维形态的概念,并通过对比二维形态的前提下总结了三维形态的特点,最后针对三维形态在包装、书籍等方面的平面设计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 二维形态 平面设计
原文传递
骨质疏松模型的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4
作者 崔轶 李军 +3 位作者 郭海 唐斌 邓询鼎 徐永清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6-420,共5页
骨质疏松模型是否复制成功,需要客观的指标来判断,如骨密度测量、骨组织二维骨形态计量学测定、骨代谢生化指标的测量、骨生物力学指标检测等,其中以腰椎与股骨的骨密度和骨生物力学为主要评价指标。但单一的检测指标无法对骨质疏松模... 骨质疏松模型是否复制成功,需要客观的指标来判断,如骨密度测量、骨组织二维骨形态计量学测定、骨代谢生化指标的测量、骨生物力学指标检测等,其中以腰椎与股骨的骨密度和骨生物力学为主要评价指标。但单一的检测指标无法对骨质疏松模型进行准确的评估,存在片面性。因此,通过"宏观到微观、二维到三维、定性到定量"全面立体对骨质疏松模型进行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密度 生物力学 显微CT 形态计量学
下载PDF
浅谈艺术设计基础教学——平面构成设计思考 被引量:2
15
作者 常丹 赵晓明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 2013年第6期52-53,共2页
平面构成设计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重视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想象力和视觉的认知力。时代发展至今天,专业基础课程不光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独立学科。本文对平面构成设计课程的形态思维、打散重构... 平面构成设计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重视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想象力和视觉的认知力。时代发展至今天,专业基础课程不光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独立学科。本文对平面构成设计课程的形态思维、打散重构构成和实际案例分析教学进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构成教学 二维形态 打散构成 创新思
下载PDF
显微CT在骨质疏松研究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6
作者 崔轶 徐永清 +2 位作者 唐辉 范新宇 郭远发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7-89,98,共4页
显微CT是一种全新的、非侵入性的、对骨量、骨质结构和强度测量的检测方法,是对传统二维骨形态计量学检测的有力补充,其在骨质疏松领域具有较好的实验及临床应用前景。
关键词 显微CT 骨质疏松 形态计量学
下载PDF
运动载体上观测图像序列虚拟稳定平台的研究
17
作者 胡文举 傅军 高启孝 《声学与电子工程》 2003年第3期39-42,共4页
本文对提高运动载体上观测图像序列的稳定与增强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算法经实拍图像检验,能有效地提高图像质量。
关键词 图像增强 测地水线 自适应Kalman滤波 模糊形态滤波 图像序列 运动载体
下载PDF
Quantitative Study on Polymer Flocculation Mechanism Based on Mathematical Morphology 被引量:3
18
作者 GUO Ling-xiang WANG Chen-yi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EI 2006年第2期241-244,共4页
Until now, understanding of polymer flocculation has remained restricted within the qualitative explanations of the bridge unite theory and the electricity neutralization theory, because people not only lacked the sys... Until now, understanding of polymer flocculation has remained restricted within the qualitative explanations of the bridge unite theory and the electricity neutralization theory, because people not only lacked the systemic knowl- edge of the polymer flocculation mechanism, the flocculation dynamic process study and the flocculation effect esti- mate, but also could not penetrate within the flocculation process microscopic field to obtain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 parameters such as floccule structure, the frame bridge models and so on. In this paper, not only coal slurry flocculation images were photographed by using the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but also the basic theory of the mathematical morphology was applied to the coal slurry flocculation image processing. The steps and methods of the mathematical morphology were expounded in detail. The micro-structural parameters such as the flocculate size and the bridge length were obtained, which combined the microscopic flocculation grain configuration observations with the macroscopic flocculation effect, so as to get the maximum amount of veracious information to describe and explain the whole floc- culation course by rule and line. On this basis, not only the flocculation models of polymers in the coal slurry are sug- gested, but the quantitative study on flocculation mechanism has been achie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thematical morphology dual image flocculation mechanism flocculate bridge
下载PDF
Dynamic Simulation of Shear-induced Particle Migration in a Two-dimensional Circular Couette Device 被引量:2
19
作者 余钊圣 邵雪明 Roger Tanner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3期333-338,共6页
The shear-induced migration of neutrally-buoyant non-colloidal circular particles in a two-dimensional circular Couette flow is investigated numerically with a distributed Lagrange multiplier based fictitious domain m... The shear-induced migration of neutrally-buoyant non-colloidal circular particles in a two-dimensional circular Couette flow is investigated numerically with a distributed Lagrange multiplier based fictitious domain method.The effects of inertia and volume fraction on the particle migration are examined.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ertia has a negative effect on the particle migration.In consistence with the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the rapid migration of particles near the inner cylinder at the early stage is observed in the simulation,which is believed to be related to the chain-like clustering of particles.The migration of circular particles in a plane Poiseuille flow is also examined in order to further confirm the effect of such clustering on the particle migration at early stage.There is tendency for the particles in the vicinity of outer cylinder in the Couette device to pack into concentric rings at late stage in case of high particle concent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ear-induced particle migration dynamic simulation circular Couette flow CLUSTERING
下载PDF
当代企业文化两个维度的运作管理模式 被引量:12
20
作者 王维平 王彬霞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84-185,共2页
本文在总结企业文化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把企业文化分为企业文化养成——文化的静态运作模式和企业文化积累——文化的动态运作模式两个维度。以便为当代企业文化建设和管理的推进提供实践参考依据。
关键词 企业文化 二维形态 运作模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