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DPP-4i)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肌酐(Cr)的影响。[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纳入DPP-4i治疗T2DM患者调节Cr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固定效应或随机效应...[目的]探讨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DPP-4i)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肌酐(Cr)的影响。[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纳入DPP-4i治疗T2DM患者调节Cr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固定效应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数据拟合,采用I^(2)指数定量评价异质性,使用标准方法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检验。[结果]经系统检索数据库,纳入12项RCT,共计2276名受试者。由于潜在异质性的原因,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数据拟合,DPP-4i治疗可轻度提高T2DM患者的Cr水平(WMD:0.15 mg/L,95%CI:0.03~0.27,I^(2)=18%,P=0.02),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根据敏感性测试,Meta分析其结果较为可靠。同时进行Begg’s与Egger’s检验,未见发表偏倚。[结论]T2DM患者应用DPP-4i进行降糖治疗,可能会出现血Cr水平轻度升高。未来还需开展更大样本量的多中心研究,以进一步探讨DPP-4i治疗引起Cr水平改变的临床意义。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DPP-4i)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肌酐(Cr)的影响。[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纳入DPP-4i治疗T2DM患者调节Cr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固定效应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数据拟合,采用I^(2)指数定量评价异质性,使用标准方法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检验。[结果]经系统检索数据库,纳入12项RCT,共计2276名受试者。由于潜在异质性的原因,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数据拟合,DPP-4i治疗可轻度提高T2DM患者的Cr水平(WMD:0.15 mg/L,95%CI:0.03~0.27,I^(2)=18%,P=0.02),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根据敏感性测试,Meta分析其结果较为可靠。同时进行Begg’s与Egger’s检验,未见发表偏倚。[结论]T2DM患者应用DPP-4i进行降糖治疗,可能会出现血Cr水平轻度升高。未来还需开展更大样本量的多中心研究,以进一步探讨DPP-4i治疗引起Cr水平改变的临床意义。
文摘目的探讨胰岛素治疗基础上加用二肽基肽酶(DPP)-Ⅳ抑制剂较单纯胰岛素治疗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是否更安全且有效。方法 72例糖化血红蛋白(HbA1c)≥9.0%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按2:1比例随机分为联合组(n=48)和胰岛素组(n=24),在原预混胰岛素70/30治疗基础上联合组加服DPP-Ⅳ抑制剂利格列汀口服治疗,胰岛素组根据病情继续原预混胰岛素治疗或改为其他种类胰岛素进行单纯胰岛素治疗,观察治疗12 w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腰臀比(WHR)以及血压、血脂变化,比较两组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次数等其他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心、肝、肾功能皆正常,血、尿常规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异常。联合组低血糖出现次数显著少于单纯胰岛素组(P<0.01),皆无严重低血糖发生。两组FPG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联合组2 h PG、HbA1c、血糖达标时间、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皆明显低于胰岛素组(P<0.05),WHR、平均胰岛素日用量皆较胰岛素组显著降低(P<0.01;P<0.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高于胰岛素组(P<0.01)。结论对老年T2DM患者在胰岛素治疗基础上加服DPP-Ⅳ抑制剂血糖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胰岛素治疗,胰岛素用量减少,中心性肥胖、血压和血脂改善,低血糖发生率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