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上白垩统二连组发现一新镰刀龙类(英文) 被引量:9
1
作者 徐星 张晓虹 +4 位作者 保罗.塞雷诺 赵喜进 匡学文 韩军 谭琳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8-240,共13页
镰刀龙类化石主要分布于亚洲白垩纪地层 (RussellandDong ,1 993;Xuetal.,1 999a ;KirklandandWolfe ,2 0 0 1 )。最近发现于内蒙古上白垩统二连组的杨氏内蒙古龙(Neimongosaurusyangi)代表这一类群中较为原始的属种 (张晓虹等 ,2 0 0 ... 镰刀龙类化石主要分布于亚洲白垩纪地层 (RussellandDong ,1 993;Xuetal.,1 999a ;KirklandandWolfe ,2 0 0 1 )。最近发现于内蒙古上白垩统二连组的杨氏内蒙古龙(Neimongosaurusyangi)代表这一类群中较为原始的属种 (张晓虹等 ,2 0 0 1 )。通过研究产自同一化石地点的镰刀龙类新材料 ,我们鉴定出一个不同于杨氏内蒙古龙的新属种 ,美掌二连龙(Erliansaurusbellamanusgen .etsp .nov.)。依据以下特征将Erliansaurusbellamanus归入镰刀龙超科 :肩胛骨干远端狭窄、肱骨近端角状、肱骨有后转子、肱骨的尺骨髁和桡骨髁位于肱骨干前部、肠骨髋臼后支远端加厚、距骨髁小和腓骨近端后缘窄。Erliansaurusbellamanus的以下自近裔特征区别于其他镰刀龙类 :前部尾椎具加大的滋养孔、肱骨后转子嵴状、肱骨后转子内侧有一卵形凹陷、肠骨外侧面坐骨柄上方有一多皱的肿状突起、腓骨近端后缘明显高于前缘以及腓骨前转子大、位置靠远端。本文对镰刀龙类的系统关系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结论如下 :北票龙 (Beipiaosaurus)代表除Eshanosaurus外最原始的属种 ,它没有以下一些其他镰刀龙类的进步性状 :掌爪近端深、胫骨短于股骨、非常短的骨以及第一骨关连跗骨。Erliansaurus、Alxasaur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上白垩统 二连组 新镰刀龙类
下载PDF
内蒙古二连盆地二连组亚洲近颌龙(兽脚类:窃蛋龙类)—未定种(英文)
2
作者 姚熙 王孝理 +3 位作者 舒柯文 王烁 ThomasSTIDHAM 徐星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91-298,共8页
亚洲近颌龙属(Caenagnathasia)首次报道于乌兹别克斯坦的晚白垩世Bissekty组,时代为土伦阶(Turonian)。报道了发现于内蒙古二连盆地晚白垩世二连大巴苏组的一件下颌联合部分,根据以下特征将这件标本归为亚洲近颌龙属:齿骨完全愈合,齿骨... 亚洲近颌龙属(Caenagnathasia)首次报道于乌兹别克斯坦的晚白垩世Bissekty组,时代为土伦阶(Turonian)。报道了发现于内蒙古二连盆地晚白垩世二连大巴苏组的一件下颌联合部分,根据以下特征将这件标本归为亚洲近颌龙属:齿骨完全愈合,齿骨愈合部分未向下倾斜,齿骨背侧边缘的前部侧面观略凹,侧面的咬合面具有舌嵴,舌嵴上具有尖状突起,血管槽和相关的孔未延伸到齿骨愈合部分的背面,具有前部的咬合槽。新的标本将亚洲近颌龙的生存时代和地理分布延伸到了中国的坎潘阶(Campani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二连盆地 晚白垩世 二连组 兽脚类 近颌龙科 亚洲近颌龙属
下载PDF
中国内蒙晚白垩世一新巨龙类
3
作者 徐星 张晓虹 +2 位作者 谭庆伟 赵喜进 谭琳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1-191,共1页
关键词 内蒙古 晚白垩世 中国 鉴定特征 新属种 蜥脚类恐龙 上白垩统 结构连接 二连组 板状
下载PDF
努和廷铀矿床成矿模式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范泽龙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S1期68-71,共4页
努和廷铀矿床是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大同沉积型铀矿床,通过对该铀矿床目的层湖泊沉积体系的变化特征、铀矿体的空间展布特征及铀矿体的产出特征进行分析,总结了努和廷铀矿床的控矿因素、铀成矿作用过程和成矿模式.
关键词 努和廷地区 同沉积铀矿床 二连组
下载PDF
内蒙古新发现三个恐龙化石属种
5
《浙江地质科技情报》 2002年第1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内蒙古 二连组 命名 埋藏规律 恐龙化石属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