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东部二里头时期遗存分区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永强 《文博》 2014年第3期16-19,共4页
本文主要用考古类型学,结合自然地理和文化传统,对陕西东部二里头时期晚期阶段遗存划分为东龙山和南沙村两个文化小区,并运用文化因素分析法,探讨了周边考古学文化对形成两个文化小区的作用与影响,
关键词 陕西东部 二里头时期 分区 文化小区
下载PDF
中原地区龙山至二里头时期未成年人墓葬研究
2
作者 王俭 《西部学刊》 2019年第4期71-74,共4页
在明确中原地区、未成年人两个概念内涵外延的基础上,对考古发现的中原地区龙山至二里头时期典型遗址中的未成年人墓葬情况、葬俗及其发展变迁进行了探讨,认为龙山时期的未成年人瓮棺葬具组合形式多样,在不同的地区显示出不同的习俗,体... 在明确中原地区、未成年人两个概念内涵外延的基础上,对考古发现的中原地区龙山至二里头时期典型遗址中的未成年人墓葬情况、葬俗及其发展变迁进行了探讨,认为龙山时期的未成年人瓮棺葬具组合形式多样,在不同的地区显示出不同的习俗,体现出人们日常生活所用器类的差别。未成年人埋葬方式从龙山到二里头时期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为未成年人土坑墓比例的增加,未成年人瓮棺葬仍占主流。采取不同的埋葬方式,亦体现出人们对未成年死者态度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地区 龙山时期 二里头时期 未成年人墓葬 葬俗
下载PDF
豫南地区二里头时期遗存的相关问题试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徐燕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0-88,92,共10页
相对于河南西北部,豫南地区的二里头时期遗存发现较少,研究相对薄弱。本文以豫南地区已发掘的八处二里头时期遗存为研究对象,在与周邻地区同时期遗存作对比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豫南地区二里头时期遗存的分期、分区以及传播路线等问题。
关键词 豫南 二里头时期遗存 分区 传播路线
原文传递
二里头文化时期江淮分水岭地区的考古学文化遗存浅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段天璟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1-70,共10页
本文通过分析二里头文化时期江淮分水岭地区的考古学文化遗存的年代、构成等问题指出,这个时期,作为地理上南北分界的江淮分水岭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在地域上主要发现了来自其东、西方的考古学文化影响。二里头文化和岳石文化进入该地区后... 本文通过分析二里头文化时期江淮分水岭地区的考古学文化遗存的年代、构成等问题指出,这个时期,作为地理上南北分界的江淮分水岭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在地域上主要发现了来自其东、西方的考古学文化影响。二里头文化和岳石文化进入该地区后,可能由于本区域先前已经历河南龙山文化和山东龙山文化等考古学文化的涤荡,因而没有遇到本地土著文化的有力反抗,从而使江淮分水岭地区处于这两大强势文化影响构成的旋涡之中。而长江中、下游的文化也对该地区施加了一定的影响。在这种复杂的形势下,本地的土著文化因素并没有消亡,而是保留和生长了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里头文化时期 江淮分水岭 考古学文化 结构
下载PDF
环嵩山地区二里头时期聚落石器钻孔工艺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曹天亮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3-219,共7页
钻孔技术的应用在环嵩山地区二里头时期聚落石器加工制造业中具有普遍性与稳定性。铲、刀是当时主要的钻孔器类,两者的制孔工艺多为管钻和琢钻。钻孔工艺的流程方法依工艺不同而有所差异。管钻工艺多应用在石器打磨之后,而琢钻工艺则在... 钻孔技术的应用在环嵩山地区二里头时期聚落石器加工制造业中具有普遍性与稳定性。铲、刀是当时主要的钻孔器类,两者的制孔工艺多为管钻和琢钻。钻孔工艺的流程方法依工艺不同而有所差异。管钻工艺多应用在石器打磨之后,而琢钻工艺则在磨光修形等工序之前进行。二里头时期经历了制孔技术的更迭,由早期多种钻孔工艺的广泛应用,发展到晚期琢钻占据主流地位。究其原因,可能与钻孔器类的变化、钻具选择的不同、钻孔工艺的专用性以及管钻工艺的受控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嵩山地区 二里头时期 钻孔石器 钻孔工艺
原文传递
二里头文化时期的江汉地区 被引量:2
6
作者 拓古 《江汉考古》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6-87,共2页
关键词 二里头文化时期 江汉地区 中国 湖北 文物考古 文化遗存
下载PDF
郑州西北郊地区二里头文化遗址的调查
7
作者 师东辉 李素婷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2年第21期3-7,共5页
2014年以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郑州西北郊地区古遗址进行大规模调查,发现有仰韶时期、龙山时期、二里头文化时期等各期文化遗存。其中包含二里头文化时期遗存的遗址至少有14处,如后庄王、岔河、大师姑、点军台、西山、唐桐、孙寨... 2014年以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郑州西北郊地区古遗址进行大规模调查,发现有仰韶时期、龙山时期、二里头文化时期等各期文化遗存。其中包含二里头文化时期遗存的遗址至少有14处,如后庄王、岔河、大师姑、点军台、西山、唐桐、孙寨、岗崔、西史村、竖河、娘娘寨、堂李、东赵、师家河等。(图1)本文选择其中7处典型单位进行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里头文化时期 二里头文化遗址 仰韶时期 龙山时期 西史村 古遗址 文化遗存 文物考古
下载PDF
二里头文化时期渭河流域的文化变迁——从“老牛坡类型远古文化”遗存谈起 被引量:9
8
作者 段天璟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2-38,共7页
“老牛坡类型远古文化”遗存的年代大致相当于中原的二里头文化时期,其主体属于客省庄文化的范畴,在二里头文化第三、四期时,这类遗存受到了二里头文化和东下冯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 老牛坡遗存 客省庄文化 二里头文化时期 文化影响
原文传递
论鄂豫陕间二里头文化时期的文化格局及势力变迁 被引量:1
9
作者 赵东升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0-25,37,共7页
鄂豫陕间处于中原、关中与长江流域交往的中间地带,本文通过对鄂豫陕间二里头文化时期文化格局的分析,探讨了这一地区文化势力的变迁及其对于二里头文化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鄂豫陕间 二里头文化时期 文化格局 文化势力变迁
原文传递
二里头文化至西周文化时期青铜爵铸型分范技术的演进 被引量:1
10
作者 楚小龙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5-84,共10页
铜爵是二里头文化至西周文化时期最重要的铜礼器之一,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出土的铜爵在铸造过程中所采用的的铸型分范技术既一脉相承,又各具地方特色。使用者的个人需求影响了工匠的技术选择,铸造技术的发展及不同技术的选择决定了铜爵... 铜爵是二里头文化至西周文化时期最重要的铜礼器之一,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出土的铜爵在铸造过程中所采用的的铸型分范技术既一脉相承,又各具地方特色。使用者的个人需求影响了工匠的技术选择,铸造技术的发展及不同技术的选择决定了铜爵最终的器物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里头文化至西周文化时期 青铜爵 铸型分范 技术演进
原文传递
试论辉县孟庄二里头文化时期城址的性质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应桥 徐昭峰 《中国历史文物》 CSSCI 2008年第1期65-74,共10页
辉县孟庄二里头文化时期城址位于先商文化辉卫型分布地域之内。其主要遗存陶器的特征同于辉卫型陶器,与先商漳河型、郑州地区的先商陶器具有源流关系,而与以二里头文化为代表的夏文化则判然有别。墓葬反映的丧葬习俗在郑州等地早商文化... 辉县孟庄二里头文化时期城址位于先商文化辉卫型分布地域之内。其主要遗存陶器的特征同于辉卫型陶器,与先商漳河型、郑州地区的先商陶器具有源流关系,而与以二里头文化为代表的夏文化则判然有别。墓葬反映的丧葬习俗在郑州等地早商文化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城址本身的特征及建造技术也同早商城址一脉相承,孟庄遗址二里头文化时期遗存是先商文化遗留,该时期的城址为先商文化城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县孟庄 二里头文化时期 城址性质 先商城
原文传递
二里头文化遗址区土壤化学成分含量及变化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查理思 吴克宁 +1 位作者 鞠兵 王洁云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14-1417,共4页
通过对河南二里头文化遗址区内含文化层和自然剖面的土壤化学成分(有机碳、全氮、全磷、有机磷)的含量及变化趋势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二里头文化时期该地区人类活动对土壤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地点二里头时期的人类活动对含文化... 通过对河南二里头文化遗址区内含文化层和自然剖面的土壤化学成分(有机碳、全氮、全磷、有机磷)的含量及变化趋势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二里头文化时期该地区人类活动对土壤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地点二里头时期的人类活动对含文化层土壤化学成分产生了明显影响,土壤中有机碳、全磷和有机磷含量明显增加,人类活动还使土壤中元素含量的比值发生了明显变化,W(OP)/W(TP)明显增加,元素含量和比值变化特征说明研究地点为古人类生活居住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里头时期 人类活动 文化层 化学成分
原文传递
国内
13
《大众考古》 2023年第1期10-11,共2页
河南登封:王城岗遗址王城岗遗址2022年新发现遗迹146处。在大城发现类回廊遗迹、仓储遗迹,或是龙山时代王城岗大城内的仓储区和祭祀区。新发现二里头文化时期的石凿加工作坊,以及二里岗时期大型建筑和祭祀坑,二里岗时期的王城岗或为一... 河南登封:王城岗遗址王城岗遗址2022年新发现遗迹146处。在大城发现类回廊遗迹、仓储遗迹,或是龙山时代王城岗大城内的仓储区和祭祀区。新发现二里头文化时期的石凿加工作坊,以及二里岗时期大型建筑和祭祀坑,二里岗时期的王城岗或为一处军事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城岗遗址 河南登封 石凿 二里头文化时期 二里岗 军事据点 祭祀坑 龙山时代
下载PDF
鹤壁刘庄墓地族属研究
14
作者 陈畅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6-102,共7页
本文依托人类学理论,探讨了二里头时期由四种考古学文化构成的墓地人群的族属。刘庄墓地的规划和墓葬定位、墓地结构反映的多层级亲属组织,各考古学文化死者社会地位排序,同一考古学文化死者财富地位差异等方面均体现了商族的族群认同... 本文依托人类学理论,探讨了二里头时期由四种考古学文化构成的墓地人群的族属。刘庄墓地的规划和墓葬定位、墓地结构反映的多层级亲属组织,各考古学文化死者社会地位排序,同一考古学文化死者财富地位差异等方面均体现了商族的族群认同和意识特征,因此该墓地是商人在二里头文化时期的族墓地。结合考古学研究成果,提出商人是以假想的血缘根基构建族群起源,并有意识地抹去商代以前作为商人主体的下七垣文化人群的真实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鹤壁刘庄墓地 二里头时期 族属 族源 商族
下载PDF
4.2~3.5 ka B.P.嵩山南麓的史前社会对逆向环境的适应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中轩 吴国玺 +2 位作者 孙艳丽 焦士兴 朱诚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33-843,共11页
聚落和生业是史前社会对逆向环境适应研究的重要内容。嵩山南麓地区在龙山晚期聚落众多、邦国林立,是开展史前聚落研究的理想区域。基于考古文献和Arc GIS工具,文章分析了龙山晚期和二里头时期聚落的时空变迁、生业结构和史前社会的地... 聚落和生业是史前社会对逆向环境适应研究的重要内容。嵩山南麓地区在龙山晚期聚落众多、邦国林立,是开展史前聚落研究的理想区域。基于考古文献和Arc GIS工具,文章分析了龙山晚期和二里头时期聚落的时空变迁、生业结构和史前社会的地缘格局,认为:(1)新砦期(约3. 9~3. 8 ka B. P.)气候趋于冷干且洪水灾害频繁,加之部族冲突致使本区聚落的重心在二里头时期(约3. 8~3. 5 ka B. P.)从颍河上游地区转移到双洎河中游一带;(2)颍河上游在龙山文化晚期的作物组合是粟、黍、大豆、稻谷,驯养动物组合是猪、狗、黄牛;二里头时期的生业经济结构则得到优化:种植业引进了小麦、养殖业引进了绵羊,生产工具出现了耒、耜,生产力水平有较大提高;(3)龙山晚期的颍河上游地区的城邑聚落众多,华夏、东夷、苗蛮三大集团之间既有合作也有冲突,酋邦内部推行"能人治理"机制,而且不同集团间的文化融合亦促进了史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早期国家的出现奠定了经济基础和政治架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山晚期 二里头时期 生业经济 史前聚落 环境变迁
下载PDF
中原文明繁荣的史前文化底蕴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金玉 徐远健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7期50-54,共5页
中原文明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特定的发展时期,比如在夏商周时期,中原文明高度发达,是当时中国古代文明的核心。研究探讨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问题,必定要从中原文明着手寻找线索。中原文明之所以能够繁荣昌盛,在于其有... 中原文明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特定的发展时期,比如在夏商周时期,中原文明高度发达,是当时中国古代文明的核心。研究探讨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问题,必定要从中原文明着手寻找线索。中原文明之所以能够繁荣昌盛,在于其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原文明经历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漫长发展过程,至二里头文化时期大放异彩,领先周边其他文化,至商周时期达到鼎盛,成为中国古代文明的核心,并引领着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文明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朝代 二里头文化时期
下载PDF
河南渑池发现42座春秋戎人墓葬 形制与陆浑戎王墓基本一致
17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第6期117-117,共1页
21日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渑池鹿寺西遗址考古发掘出42座春秋时期墓葬,其中墓葬的器物组合和形制与洛阳徐阳墓地的中小型墓葬基本一致。考古队据此判断应为春秋时期的戎人墓葬。该遗址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天池镇鹿寺村。202... 21日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渑池鹿寺西遗址考古发掘出42座春秋时期墓葬,其中墓葬的器物组合和形制与洛阳徐阳墓地的中小型墓葬基本一致。考古队据此判断应为春秋时期的戎人墓葬。该遗址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天池镇鹿寺村。2020年7月至12月,河南文物部门对鹿寺西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本次发掘共清理墓葬123座,灰坑197个,二里头时期凌阴1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时期 考古发掘 器物组合 凌阴 灰坑 二里头时期 陆浑戎 渑池县
下载PDF
龙山至二里岗文化时期河东盐池分布范围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姜湾 田伟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9-95,共7页
河东盐池是中原地区规模最大的盐产地,堪称支撑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因缺乏早期文献资料,学术界对河东盐池的早期历史缺乏研究,迄今仍不清楚早期盐池的分布范围。本文从考古资料入手,考察盐池周边龙山至二里岗文化时期古... 河东盐池是中原地区规模最大的盐产地,堪称支撑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因缺乏早期文献资料,学术界对河东盐池的早期历史缺乏研究,迄今仍不清楚早期盐池的分布范围。本文从考古资料入手,考察盐池周边龙山至二里岗文化时期古代遗址点的高程信息、盐池与淡水水系,以及遗址点同盐池及淡水水系的水平与时间成本距离分析这三个因素,推测这一时期河东盐池的大致分布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东盐池 龙山时期 二里头文化时期 二里岗文化时期 地理信息系统
原文传递
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发现国内迄今最早木炭窑
19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第17期113-113,共1页
8月23日从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通过实验考古验证,山西省绛县西吴壁遗址被证实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木炭窑遗迹,属于二里头文化时期的木炭窑。西吴壁考古发掘项目执行领队田伟称,这组木炭窑的发现,为研究早期生产、利用木炭及早... 8月23日从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通过实验考古验证,山西省绛县西吴壁遗址被证实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木炭窑遗迹,属于二里头文化时期的木炭窑。西吴壁考古发掘项目执行领队田伟称,这组木炭窑的发现,为研究早期生产、利用木炭及早期木炭质量等问题提供了重要材料,同时为复原冶铜生产工作链,厘清冶铜作坊布局增加了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考古 考古发掘 二里头文化时期 冶铜 木炭 山西绛县 遗址
下载PDF
《角》
20
作者 马洪伟 《中国宝玉石》 2021年第6期78-79,共2页
玉角之原型为流行于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角,此作品理念源于目前所知最早的角——二里头文化时期的陶角,并以青海青玉为载体重新创作。针对原青铜器中不符合现代审美的细节、纹路,进行重新设计和改进,根据玉石特点,对玉器点、线、面适当... 玉角之原型为流行于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角,此作品理念源于目前所知最早的角——二里头文化时期的陶角,并以青海青玉为载体重新创作。针对原青铜器中不符合现代审美的细节、纹路,进行重新设计和改进,根据玉石特点,对玉器点、线、面适当留素。作品意在以当代玉雕艺术展现古代春秋时期的青铜神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时期 二里头文化时期 青铜器 夏商周时期 艺术展现 现代审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