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泌阳凹陷下二门地区生长断层控砂作用研究
1
作者 李智 李双建 +3 位作者 张志业 王雷 安艳君 王雪梅 《西北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9-150,共12页
泌阳凹陷下二门地区油气资源丰富,油藏类型以断层-岩性油气藏为主,断裂特征与砂体展布的配置关系是该区油气勘探的主控因素。笔者综合3D地震、钻测井、岩心资料,以古近系核桃园组三段Ⅳ油组1小层(Eh3Ⅳ1)为例,通过精细构造解析、断层活... 泌阳凹陷下二门地区油气资源丰富,油藏类型以断层-岩性油气藏为主,断裂特征与砂体展布的配置关系是该区油气勘探的主控因素。笔者综合3D地震、钻测井、岩心资料,以古近系核桃园组三段Ⅳ油组1小层(Eh3Ⅳ1)为例,通过精细构造解析、断层活动性定量分析和砂体展布特征刻画,从构造活动-沉积响应的角度分析生长断层对辫状河三角洲砂体展布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下二门地区主要发育一系列SW-NE转近E-W走向的北倾生长正断层,剖面形态呈阶梯状断层组合,各条断层沿走向活动性差异明显。研究区主要发育侯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和前三角洲亚相,平面上来自北部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在断层转换带或同一断层活动性较弱部位易通过,而在活动性较强部位受到限制或转向。垂向上,通过活动性较弱区域砂体垂向连续叠置、加厚发育,通过活动性较强区域砂体垂向间歇分散、减薄发育。该研究可为东部断陷盆地低序级生长断层发育区砂体展布规律认识和断层-岩性油气藏勘探开发提供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阳凹陷 二门地区 核桃园组 生长断层 砂体展布
下载PDF
孙岗下二门深层系有效储层电性特征研究
2
作者 田芹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23年第3期101-104,共4页
孙岗-下二门地区电性特征存在岩性复杂、储层流体识别困难,储层含油气性难以识别等困难。研究从常规测井资料入手,结合试油资料和地质研究成果,总结出本区块的储层岩性、物性、电性、含油性特征,利用测井新技术进行油水层识别方法研究,... 孙岗-下二门地区电性特征存在岩性复杂、储层流体识别困难,储层含油气性难以识别等困难。研究从常规测井资料入手,结合试油资料和地质研究成果,总结出本区块的储层岩性、物性、电性、含油性特征,利用测井新技术进行油水层识别方法研究,为进一步的勘探开发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岗下二门地区 电性分析 流体识别 储层特征
下载PDF
泌阳凹陷下二门地区核桃园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物源区分析
3
作者 刘蕊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3年第2期51-55,共5页
为了深化下二门地区核桃园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物源研究,利用ICP-AES对下二门及其周缘核桃园组砂岩元素组成进行分析,并探讨物源区砂岩成分的相似程度、母岩类型和风化强度。结果表明,下二门地区核桃园组沉积时期,元素聚类分析结果存... 为了深化下二门地区核桃园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物源研究,利用ICP-AES对下二门及其周缘核桃园组砂岩元素组成进行分析,并探讨物源区砂岩成分的相似程度、母岩类型和风化强度。结果表明,下二门地区核桃园组沉积时期,元素聚类分析结果存在明显南北差异;化学组分变化指标(ICV)和化学蚀变作用指标(CIA)均反映区内砂岩的碎屑成分未受到强烈风化作用,为低等风化条件下的初次沉积;区内北部受侯庄物源影响,为中远源沉积,母岩是酸性岩浆岩,而南部主要为梨树凹物源,母岩为变质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门 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母岩类型 聚类分析
下载PDF
泌阳凹陷下二门油田构造特征与油气聚集 被引量:17
4
作者 陈文礼 林社卿 +3 位作者 杨道庆 阎福旺 夏东领 刘桂兰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74-177,182,共5页
该文依据三维地震和大量钻井资料,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分析了下二门油田的构造特征和演化过程,并恢复了构造控制下的油气成藏历史。下二门构造是一个被后期断裂复杂化的背斜,古近纪末期的构造运动在泌阳凹陷主要表现为挤压抬升并形成凹陷... 该文依据三维地震和大量钻井资料,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分析了下二门油田的构造特征和演化过程,并恢复了构造控制下的油气成藏历史。下二门构造是一个被后期断裂复杂化的背斜,古近纪末期的构造运动在泌阳凹陷主要表现为挤压抬升并形成凹陷的褶皱构造格局,断层则形成于新近纪末期。其构造演化和油气成藏经历了3个阶段:a)廖庄期及廖庄期前沉积沉降阶段,发育低幅度的逆牵引背斜,核一—廖庄期发生早期油气缓慢充注;b)古近纪末期区域挤压隆升阶段,背斜幅度显著加大,油气快速充注形成古背斜-岩性油气藏;c)新近纪末期发生拉张断裂作用,背斜构造复杂化,古油气藏被破坏,油气沿断层调整运聚形成次生断层-岩性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聚集 断裂 逆牵引背斜 二门油田 泌阳凹陷
下载PDF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下二门油田核二段沉积微相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李祺 陈振林 +3 位作者 田建锋 郭启玲 郭广飞 舒克栋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7年第3期66-72,共7页
下二门油田核二段储层非均质性强,相邻井产能相差较悬殊。为确定各油组沉积微相分布和储层非均质性特征,文中基于岩心、测井和粒度等资料,对核二段进行沉积微相划分和微相特征分析,并对储层砂体的分布形态和展布以及砂体叠置关系进行探... 下二门油田核二段储层非均质性强,相邻井产能相差较悬殊。为确定各油组沉积微相分布和储层非均质性特征,文中基于岩心、测井和粒度等资料,对核二段进行沉积微相划分和微相特征分析,并对储层砂体的分布形态和展布以及砂体叠置关系进行探讨,认为核二段Ⅱ—Ⅴ油层组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并可细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前缘席状砂和分流间湾等5个沉积微相和浊积体相,其中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微相为研究区的有利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相 测井 粒度 核二段 二门油田 南襄盆地
下载PDF
微凝胶驱技术在下二门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14
6
作者 樊中海 孔柏岭 +1 位作者 佘月明 唐金龙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0-112,共3页
微凝胶驱可以解决聚合物用量高、耐温抗盐性能差的问题。用下二门油田污水配制的Cr3+/HPAM微凝胶体系(0.4g/LHPAM、0.06g/LCr3+)50℃老化180d,黏度保持在130mPa·s左右,可作为驱剂使用。单井注入试验和多井组矿场先导试验表明,该体... 微凝胶驱可以解决聚合物用量高、耐温抗盐性能差的问题。用下二门油田污水配制的Cr3+/HPAM微凝胶体系(0.4g/LHPAM、0.06g/LCr3+)50℃老化180d,黏度保持在130mPa·s左右,可作为驱剂使用。单井注入试验和多井组矿场先导试验表明,该体系可注性良好,在地层中具有良好的成胶性能。微凝胶驱注入压力上升幅度、视吸水指数下降幅度以及改善吸水剖面的能力都比聚合物驱大,使后续流体转向聚合物驱波及不到的中低渗透率层,进一步扩大波及体积;在与聚合物驱(1g/LHPAM)同等驱油效果的情况下,微凝胶驱的化学剂(聚合物、交联剂)费用成本下降了21%,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凝胶驱 聚丙烯酰胺 产出水 二门油田 聚合物驱 注入压力 视吸水指数
下载PDF
储层沉积微相研究——以下二门油田核三段砂体为例 被引量:24
7
作者 周红 杨永利 鲁国甫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0-82,共3页
以河南省下二门油田核三段为例 ,详细阐述了储层沉积微相研究方法。该油田研究层段属辫状河三角洲体系的前缘相带 ,可划分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前缘席状砂和前三角洲泥四种主要的沉积微相类型。通过对岩心和测井资料的分析 ,建立... 以河南省下二门油田核三段为例 ,详细阐述了储层沉积微相研究方法。该油田研究层段属辫状河三角洲体系的前缘相带 ,可划分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前缘席状砂和前三角洲泥四种主要的沉积微相类型。通过对岩心和测井资料的分析 ,建立了该区的岩—电关系图版 ,并绘制了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 二门油田 测井相 沉积微相 测井资料 砂层组
下载PDF
下二门油田非均质大孔道油藏聚合物驱油矿场试验 被引量:12
8
作者 谢峰 马艳 +2 位作者 邓志展 刘文华 吕晓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86-88,98,共4页
下二门油田H2 Ⅱ油组具有非均质性严重、大孔道发育、水油流度比高的油藏地质特点。注水开发时 ,油井见水早、含水上升快、水驱波及效率低 ,造成水驱开发效果差 ,水驱采出程度仅为 2 4 %。对此开发出高强度调剖剂进行油层深部调剖 ,整... 下二门油田H2 Ⅱ油组具有非均质性严重、大孔道发育、水油流度比高的油藏地质特点。注水开发时 ,油井见水早、含水上升快、水驱波及效率低 ,造成水驱开发效果差 ,水驱采出程度仅为 2 4 %。对此开发出高强度调剖剂进行油层深部调剖 ,整体封堵水窜 ;同时筛选适用于污水配制的超高分子量的聚合物(HPAM分子量 :2 0× 1 0 6~ 2 8× 1 0 6) ,增加驱替液黏度 ,改善油水流度比 ,提高波及体积和开发效果。该矿场试验把调剖和聚合物驱两项技术结合在一起 ,共设计 7口注聚井、1 8口生产井。注聚合物前 ,全部注入井实施整体深度调剖 ,平均调堵半径大于30m ,有效地遏止了大孔道窜流 ,使后续聚合物溶液能较均匀地进入油藏剖面 ,确保了聚驱效果。目前已注入聚合物段塞 0 .39PV ,累计增油 9.39× 1 0 4t,阶段提高采收率 6 .5% ,达到了矿场试验预测的开发指标 ,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图 2表 3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门油田 非均质火孔道油藏 聚合物驱油 矿物试验
下载PDF
下二门油田H2Ⅱ油组二次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现场应用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洪生 钟玉龙 +2 位作者 董文龙 周生友 赵春旭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86-289,共4页
下二门油田H2Ⅱ油组非均质性严重,一次聚驱后采出程度、含水均相对较低。为进一步扩大波及体积,提高最终采收率,提出在H2Ⅱ油组开展高浓度二次聚合物驱矿场试验。通过室内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表明:一次聚驱后进行二次聚合物驱替,能... 下二门油田H2Ⅱ油组非均质性严重,一次聚驱后采出程度、含水均相对较低。为进一步扩大波及体积,提高最终采收率,提出在H2Ⅱ油组开展高浓度二次聚合物驱矿场试验。通过室内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表明:一次聚驱后进行二次聚合物驱替,能够进一步提高非均质油藏采收率,且随着二次聚合物驱注入浓度的升高,增油幅度明显增大。现场实施后,增油降水效果显著,截至2009年6月,单元已增油3.58×10^4 t,提高采收率2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门油田 聚合物驱 提高采收率 波及体积
下载PDF
泌阳凹陷下二门油田南部H_3~1层序沉积体系及沉积相演化特征 被引量:7
10
作者 蔡佳 姜华 +2 位作者 赵忠新 陈少平 罗家群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8年第3期53-58,共6页
综合应用测井、岩心、地震剖面等资料,分析泌阳凹陷下二门油田南部H31层序沉积体系及沉积相,共识别出3种主要的沉积体系:三角洲、湖泊及深水重力流、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根据H31层序不同位置的体系域单元所包含的沉积相类型,结合层序内... 综合应用测井、岩心、地震剖面等资料,分析泌阳凹陷下二门油田南部H31层序沉积体系及沉积相,共识别出3种主要的沉积体系:三角洲、湖泊及深水重力流、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根据H31层序不同位置的体系域单元所包含的沉积相类型,结合层序内部各体系域单元的砂岩等厚图所反映出的空间展布特征,可分析研究区沉积物的物源通道及主要的供给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体系 沉积相 二门油田 泌阳凹陷
下载PDF
泌阳凹陷下二门地区南部核三上亚段层序地层特征及地层-岩性圈闭预测 被引量:14
11
作者 陈亮 王华 +1 位作者 韩晋阳 甘华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6-31,共6页
综合应用测井、岩心、三维地震剖面等资料,分析南襄盆地泌阳凹陷下二门地区南部核三上亚段的层序地层特征及沉积相,在核三上亚段识别出3个三级层序界面,将核三上亚段分为3个三级层序,识别出4种主要的沉积体系:三角洲、扇三角洲、湖泊及... 综合应用测井、岩心、三维地震剖面等资料,分析南襄盆地泌阳凹陷下二门地区南部核三上亚段的层序地层特征及沉积相,在核三上亚段识别出3个三级层序界面,将核三上亚段分为3个三级层序,识别出4种主要的沉积体系:三角洲、扇三角洲、湖泊及深水重力流沉积体系。根据沉积相的平面展布及演化特征,结合地层-岩性圈闭成藏条件分析,提出了一个有利的勘探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阳凹陷 二门油田 地层-岩性圈闭
下载PDF
下二门地区重矿物特征与物源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姜建伟 张家博 +1 位作者 吴官生 张霞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7-22,170,共6页
探索多物源储集砂体的物源对油气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重矿物分析是区分不同物源体系的重要手段之一。利用泌阳凹陷下二门地区57口钻井的重矿物测试资料,采用重矿物组合类型、ZTR指数分析等方法判别了下二门地区沉积物物源方向。... 探索多物源储集砂体的物源对油气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重矿物分析是区分不同物源体系的重要手段之一。利用泌阳凹陷下二门地区57口钻井的重矿物测试资料,采用重矿物组合类型、ZTR指数分析等方法判别了下二门地区沉积物物源方向。研究表明,下二门地区存在3支物源,分别为东部下二门物源、东南部梨树凹物源和北部侯庄物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 重矿物 ZTR指数 二门地区
下载PDF
下二门油田核二段沉积微相粒度概率累积曲线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祺 陈振林 汤济广 《断块油气田》 CAS 2008年第4期24-27,共4页
在岩心观测的基础上,利用主要取心井的粒度分析资料,系统总结了下二门油田核二段三角洲前缘—浊积体沉积不同微相的粒度概率累积曲线特征:水上分流河道微相为典型的两段式、一跳一悬加过渡式、复杂三段式和高斜多跳一悬加过渡;河口坝为... 在岩心观测的基础上,利用主要取心井的粒度分析资料,系统总结了下二门油田核二段三角洲前缘—浊积体沉积不同微相的粒度概率累积曲线特征:水上分流河道微相为典型的两段式、一跳一悬加过渡式、复杂三段式和高斜多跳一悬加过渡;河口坝为高斜多跳一悬式、高斜一跳一悬加过渡和高斜两段式;远砂坝为两段式;前缘席状砂为高斜两段式和一跳一悬加过渡式;浊积体沉积为"宽缓上拱"式、"低斜多段"式和低斜一段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门油田 核二段 粒度概率累积曲线 粒度分析
下载PDF
下二门油田聚合物驱开发实践及认识 被引量:5
14
作者 徐学品 赵庆 +1 位作者 黎锡瑜 曾俊 《断块油气田》 CAS 2002年第3期50-51,共2页
聚合物驱作为一种三次采油方法已进入矿场工业化应用阶段。下二门油田H2Ⅱ油组是河南油田第一个工业化推广应用区块,该区块经过3年多的注聚开发,已结束注聚转入后续水驱,取得了明显的降水增油效果。总结了该区块注聚合物过程中为提高聚... 聚合物驱作为一种三次采油方法已进入矿场工业化应用阶段。下二门油田H2Ⅱ油组是河南油田第一个工业化推广应用区块,该区块经过3年多的注聚开发,已结束注聚转入后续水驱,取得了明显的降水增油效果。总结了该区块注聚合物过程中为提高聚驱效果采取的主要作法,分析了聚合物驱开发效果,对其它同类油田开展聚合物驱应用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门油田 聚合物驱 驱油效果 矿场实验
下载PDF
泌阳凹陷下二门油田油气成藏机制探讨 被引量:4
15
作者 尹伟 吴胜和 +1 位作者 孙琦 周志民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75-81,共7页
为了弄清下二门油田的油气成藏机理,利用包裹体、平衡剖面和生烃史模拟等技术,详细分析了其油气充注成藏过程,结果表明,早期(古近纪核二末期至核一末期)油气小规模缓慢充注,形成早期小规模油气藏;中期(古近纪廖庄期末构造抬升期)受差异... 为了弄清下二门油田的油气成藏机理,利用包裹体、平衡剖面和生烃史模拟等技术,详细分析了其油气充注成藏过程,结果表明,早期(古近纪核二末期至核一末期)油气小规模缓慢充注,形成早期小规模油气藏;中期(古近纪廖庄期末构造抬升期)受差异抬升构造运动影响,油气大规模快速充注,形成中期大规模原生背斜油气藏;晚期(新近纪上寺组沉积末期)断裂发育,早、中期原生油气藏遭受破坏,同时深凹区核三下、上段生成的高成熟油气沿砂体侧向运移补给,油气大规模沿断层向上运移,遇遮挡形成大量次生油气藏和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期次 构造演化分析 成藏机理 成藏模式 二门油田
下载PDF
下二门油田中上层系剩余油成因及可动油定量分布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梁会珍 谢俊 张金亮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16,共4页
影响油田剩余油分布的因素很多,为了更合理地开采下二门油田,必须针对其地质开发特点,寻找影响剩余油分布的主控因素.根据精细油藏数值模拟结果,对下二门油田中上层系15个流动单元的剩余油饱和度进行了定量精细描述,结果表明:该油藏剩... 影响油田剩余油分布的因素很多,为了更合理地开采下二门油田,必须针对其地质开发特点,寻找影响剩余油分布的主控因素.根据精细油藏数值模拟结果,对下二门油田中上层系15个流动单元的剩余油饱和度进行了定量精细描述,结果表明:该油藏剩余油分布主要受断层封闭性和储层物性条件的控制.通过油藏数值模拟的结果到油藏三维地质建模的转换计算,获得了15个流动单元剩余油量和可动油量的定量统计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门油田 剩余油成因 可动油分布
下载PDF
下二门油田深层系油水层测井解释方法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西涛涛 薛国勤 +3 位作者 万力 李波 王铭方 赵创业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39-542,共4页
结合下二门油田深层系最新的压裂试油资料,对该区岩性、物性、含油性和电性特征以及油水层识别方法重新进行了研究,制定出了适合该地区新的油、水、干层识别标准。在此基础上对下二门油田深层系全部47口钻遇井开展了老井复查,发现了一... 结合下二门油田深层系最新的压裂试油资料,对该区岩性、物性、含油性和电性特征以及油水层识别方法重新进行了研究,制定出了适合该地区新的油、水、干层识别标准。在此基础上对下二门油田深层系全部47口钻遇井开展了老井复查,发现了一批潜力层,并有2口井进行压裂试油获得了工业油流,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层识别 测井解释方法 深层系 二门油田
下载PDF
下二门油田局部地质构造再认识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廷鹏 张廷飞 +4 位作者 孙秀英 康玲珍 郑立莲 石莉莉 张君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5期774-775,共2页
通过油田后期钻井,对下二门油田局部地质构造进行了重新认识,完善了构造的分区,发现了新 的含油区块,实现了增储增产。
关键词 二门油田 地质构造 含油气性 增储增产
下载PDF
泌阳凹陷下二门地区核桃园组油气成藏再认识 被引量:3
19
作者 罗家群 张永华 +1 位作者 谢春安 张磊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8,共8页
泌阳凹陷下二门地区位于泌阳凹陷东部,区内已发现下二门油田。该油田在核三上段至核二段下部为纯油藏,核二段上部为具气顶的油藏,核一段和廖庄组为纯气藏。经过40多年勘探开发,在下二门地区油气藏的发现难度越来越大,油气勘探陷入瓶颈... 泌阳凹陷下二门地区位于泌阳凹陷东部,区内已发现下二门油田。该油田在核三上段至核二段下部为纯油藏,核二段上部为具气顶的油藏,核一段和廖庄组为纯气藏。经过40多年勘探开发,在下二门地区油气藏的发现难度越来越大,油气勘探陷入瓶颈期。为了进一步扩大该区勘探规模,取得新的油气发现,需要对该地区油气成藏机制再认识进而决定其下一步勘探方向。利用最新勘探和油藏资料,通过烃源条件分析、油源对比、天然气成分分析及油藏精细解剖,重新认识了该地区油气成藏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泌阳凹陷深凹区的核二段泥页岩发育广,生烃指标较好,已进入低成熟阶段,具备较好的生油条件;下二门地区各层系油气与深凹区的源岩关系明确,表明油气以顺层运移为主,即核二段低熟油应该来自深凹区核二段低熟烃源岩,核三上段和核三下段原油分别来自深凹区核三上段和核三下段的成熟烃源岩;下二门地区核二段产出的天然气为低成熟伴生气,明显不同于深层凝析气,并非深层油气沿断层调整而来;下二门地区深层油气资源量大,但目前已发现储量规模有限,这预示着该区仍有较大的勘探潜力。因此,总结下二门地区的油气成藏特点及成藏模式,不仅可为该区油气勘探提供指导,而且可为我国东部类似断陷湖盆含油构造的进一步勘探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源对比 油藏解剖 成藏模式 二门 泌阳凹陷
下载PDF
下二门油田储层成岩作用类型及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谢俊 孟宁宁 +2 位作者 张金亮 姜建伟 曾俊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2-126,共5页
通过14口取心井普通薄片、铸体薄片的镜下观察及扫描电镜等资料的研究,认为影响下二门油田碎屑岩储层的成岩作用主要有3种:压实、胶结和溶蚀。其中,压实作用以机械压实为主,化学压实少见;胶结作用主要有碳酸盐胶结(如方解石、白云石等)... 通过14口取心井普通薄片、铸体薄片的镜下观察及扫描电镜等资料的研究,认为影响下二门油田碎屑岩储层的成岩作用主要有3种:压实、胶结和溶蚀。其中,压实作用以机械压实为主,化学压实少见;胶结作用主要有碳酸盐胶结(如方解石、白云石等)、黏土矿物胶结(如高岭石、绿泥石等);溶蚀作用主要有长石颗粒和少部分岩屑溶蚀、碳酸盐胶结物溶蚀。这3种成岩作用的共同改造形成了下二门油田以粒间孔、粒内溶孔和铸模孔为主的孔隙结构特征。根据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结合沉积相展布特点,认为下二门油田有利储层主要分布在辫状三角洲前缘亚相带水下分流河道和前缘砂坝等砂体。这些新认识为该油田调整挖潜提供了地质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门油田 成岩作用 孔隙结构 储层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