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群体极化、二阶多样性与制度安排——读桑斯坦《极端的人群:群体行为的心理学》 被引量:10
1
作者 程岩 《环球法律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5-160,共16页
群体极化是一种持有相同倾向的人在群体讨论结束之后,更趋向保持原有观点且变得更为极端的社会现象。群体极化形成于社会隔离机制与群体的自我确信和确认。促成群体极化的社会心理学诱因源于新的信息交流,而名誉感、舌战优势、抱有偏见... 群体极化是一种持有相同倾向的人在群体讨论结束之后,更趋向保持原有观点且变得更为极端的社会现象。群体极化形成于社会隔离机制与群体的自我确信和确认。促成群体极化的社会心理学诱因源于新的信息交流,而名誉感、舌战优势、抱有偏见的辩论、退出机制、社会压力、权威结构、具体境遇、群体思维等促使群体极化的进一步发展。群体极化遍布社会政治领域,它们绝非无理性的冲动,而是在社会隔离机制的诱发下理性的自我选择与自我强化。因此,防止群体极化就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压制办法,而是循着群体极化得以产生的制度机理入手,通过导入群体内的一阶多样性和群体之间的二阶多样性,形成一套有效的制度安排,开放社会辩论空间和强化自由信息交换机制,形成有效的制约与平衡制度,防止群体极化向极端主义的有害化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依循传统或体验、评估特定后果,简单粗暴地铲除群体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极化 极端主义 群体思维 社会串联 二阶多样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