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方二黄颗粒对肾衰大鼠肾脏纤维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潘卉萱 刘建社 +1 位作者 张春 黄杰 《安徽医药》 CAS 2015年第10期1865-1868,共4页
目的观察复方二黄颗粒对慢性肾衰竭大鼠的肾组织病理及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1)、FN(纤维连接蛋白)、α-SMA(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治疗组共3组;5/6肾切除喂养4周后,... 目的观察复方二黄颗粒对慢性肾衰竭大鼠的肾组织病理及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1)、FN(纤维连接蛋白)、α-SMA(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治疗组共3组;5/6肾切除喂养4周后,各组大鼠分别给予药物及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共8周后,处死所有大鼠,留取肾组织。观察各组大鼠的肾脏病理变化,并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肾组织TGF-β1、FN、α-SMA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复方二黄颗粒能改善肾衰大鼠的肾小球硬化、间质纤维化;并能抑制肾衰大鼠肾组织中TGF-β1、FN、α-SMA表达的上调,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二黄颗粒能改善慢性肾衰竭大鼠的肾脏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二黄颗粒 大鼠 肾大部切除 慢性肾衰竭
下载PDF
多指标综合加权评分法考察二黄颗粒剂提取工艺 被引量:6
2
作者 戴晶晶 朱建勇 +2 位作者 王素娟 张苗 张宏 《中药与临床》 2017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通过多指标综合加权法优选二黄颗粒剂的水提取工艺,确定最佳提取工艺参数。方法:采用L_9(3~4)正交试验法对二黄颗粒剂提取时所用的溶剂倍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进行考察,以干膏收率、黄芪甲苷和胡芦巴碱的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多... 目的:通过多指标综合加权法优选二黄颗粒剂的水提取工艺,确定最佳提取工艺参数。方法:采用L_9(3~4)正交试验法对二黄颗粒剂提取时所用的溶剂倍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进行考察,以干膏收率、黄芪甲苷和胡芦巴碱的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多指标综合加权评分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二黄颗粒剂的最佳提取工艺:10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 h。结论:优选的工艺客观可行、稳定合理、可操作性强,适于产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黄颗粒 黄芪甲苷 胡芦巴碱 正交试验 综合加权评分法
下载PDF
二黄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3
作者 戴晶晶 朱建勇 +1 位作者 张春燕 张宏 《亚太传统医药》 2017年第3期24-28,共5页
目的:建立二黄颗粒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定性鉴别二黄颗粒中的黄芪、大黄、土茯苓;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颗粒中黄芪甲苷和胡芦巴碱的含量。结果:黄芪、大黄、土茯苓的TLC图谱斑点清晰,分离度良好,专属性强,阴... 目的:建立二黄颗粒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定性鉴别二黄颗粒中的黄芪、大黄、土茯苓;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颗粒中黄芪甲苷和胡芦巴碱的含量。结果:黄芪、大黄、土茯苓的TLC图谱斑点清晰,分离度良好,专属性强,阴性对照无干扰;黄芪甲苷、胡芦巴碱分别在1.26~20.16μg(r=0.999 6)和0.126~5.040μg(r=0.999 9)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6.82%(RSD为0.91%)和99.09%(RSD为2.15%)。结论:所建方法定性专属性强、定量准确度高,适用于二黄颗粒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黄颗粒 薄层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质量标准
下载PDF
二黄祛脂颗粒联合水飞蓟宾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脂肪肝指数、炎症因子及自噬相关基因水平的影响
4
作者 陈平 龚晓清 +2 位作者 李晓红 尹春燕 滕佳欢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1422-1429,共8页
【目的】探讨二黄祛脂颗粒联合水飞蓟宾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脂肪肝指数、炎症因子及自噬相关基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6例痰瘀互结型NAFL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水飞蓟宾胶囊口服治疗,观... 【目的】探讨二黄祛脂颗粒联合水飞蓟宾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脂肪肝指数、炎症因子及自噬相关基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6例痰瘀互结型NAFL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水飞蓟宾胶囊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二黄祛脂颗粒口服治疗,疗程为3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脂肪肝指数、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肝功能及血脂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自噬相关基因[自噬相关基因7(ATG7)、肌球蛋白样BCL2结合蛋白(Beclin 1)]水平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疗效方面,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48%(57/63),对照组为71.43%(45/63),组间比较(χ^(2)检验),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脂肪肝指数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脂肪肝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对脂肪肝指数的降低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炎症因子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对血清IL-6、TNF-α水平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4)肝功能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ALT、AST、GGT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对血清ALT、AST、GGT水平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5)血脂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TG、TC、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血清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对血清TG、TC、LDL-C水平的降低幅度及对血清HDL-C水平的升高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6)自噬相关基因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ATG7、Beclin 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对血清ATG7、Beclin 1水平的升高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7)安全性方面,用药过程中2组患者均未见肝、肾功能损害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二黄祛脂颗粒联合水飞蓟宾胶囊治疗痰瘀互结型NAFLD患者疗效确切,有助于缓解脂肪肝症状,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肝功能及血脂水平,调节自噬相关基因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黄祛脂颗粒 水飞蓟宾胶囊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 痰瘀互结型 脂肪肝指数 炎症因子 自噬相关基因
下载PDF
基于NF-κB/NLRP3信号通路探究二黄祛脂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斯 吴希 陈文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71-1377,共7页
目的探讨二黄祛脂颗粒(Erhuang Quzhi Granules,EQG)对西方饮食(Western diet,WD)联合低剂量CCl_(4)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小鼠模型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喂养C57BL/6小鼠WD饲料、高... 目的探讨二黄祛脂颗粒(Erhuang Quzhi Granules,EQG)对西方饮食(Western diet,WD)联合低剂量CCl_(4)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小鼠模型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喂养C57BL/6小鼠WD饲料、高糖水溶液(23.1 g·L^(-1)D-果糖和18.9 g·L^(-1)D-葡萄糖)12周构建NAFLD模型,除空白组外,其它组小鼠每周腹腔注射2%CCl_(4)玉米油溶液(0.01 mL·g^(-1))1次。造模6周后,给药组分别灌胃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ATO,7.2 mg·kg^(-1))和EQG(16.25 g·kg^(-1))。给药6周后收集小鼠血清及组织,检测血清生化指标,通过油红O染色、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IL-1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NF-κB/NLRP3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EQG能够明显改善小鼠血清生化指标、肝脏组织病变和脂质沉积,明显降低血清中IL-1β、IL-6、IL-18及TNF-α的含量,明显下调IKKβ、NF-κB p65、NLRP3、ASC、cleaved-caspase-1蛋白的表达,上调IκBα的蛋白表达。结论EQG能够通过作用于NF-κB/NLRP3通路,减轻肝脏炎症,对NAFLD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应予以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黄祛脂颗粒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西方饮食 核因子-ΚB Nod样受体蛋白3炎症小体 炎症反应
下载PDF
二黄祛脂颗粒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功能及血脂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吴希 袁明 +8 位作者 何念善 邹楠 秦冬梅 张选明 甘霞 杨军用 王新莉 杨百京 袁今奇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1243-1246,共4页
目的观察二黄祛脂颗粒剂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肝功能及血脂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将110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综合治疗,即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减轻体重,口服维生素E丸,每次0.5g,每日3次... 目的观察二黄祛脂颗粒剂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肝功能及血脂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将110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综合治疗,即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减轻体重,口服维生素E丸,每次0.5g,每日3次。治疗组加用二黄祛脂颗粒口服,每日1剂。对照组加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口服,每粒228mg,每次2粒,每日3次。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血脂[包括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判定临床疗效,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27例,显效14例,有效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90%;对照组分别为15例、12例、9例、19例及65.4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较本组治疗前ALT、AST、GGT、TG、TC、LDL-C水平均降低,HDL-C水平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二黄祛脂颗粒剂可改善NAFLD患者肝功能,调节血脂水平,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二黄祛脂颗粒 肝功能 血脂
原文传递
二黄祛脂颗粒对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斯 陈文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743-2750,共8页
二黄祛脂方是袁今奇等老中医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出的“护肝抑毒系列方”之一,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颇有成效,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探讨了二黄祛脂颗粒(Erhuang quzhi granules,EQG... 二黄祛脂方是袁今奇等老中医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出的“护肝抑毒系列方”之一,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颇有成效,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探讨了二黄祛脂颗粒(Erhuang quzhi granules,EQG)治疗NAFLD的作用机制。动物福利和实验过程均遵循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动物伦理委员会的规定。通过蛋氨酸胆碱缺乏饲料(methionine and choline deficient diet,MCDD)饮食诱导5周建立NAFLD小鼠模型,治疗组喂养MCDD的同时分别灌胃给予EQG(16.25 g·kg^(-1)·d^(-1))、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ATO,7.20 mg·kg^(-1)·d^(-1))。考察EQG对NAFLD小鼠相关血清生化指标、肝脏病理变化和炎症因子的影响,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法、免疫组织化学(immunocytochemistry,ICH)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核因子-κB/Nod样受体蛋白3(nuclear factor kappa B/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NF-κB/NLRP3)信号通路相关mRNA和蛋白的水平。结果显示,EQG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含量,提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苏木素-伊红染色结果表明EQG减轻小鼠肝脏的脂质沉积。此外,EQG显著降低小鼠肝组织中白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含量和NF-κB、NLRP3、IL-1β、TNF-α的mRNA水平,下调F4/80、IκB激酶β(IκB kinaseβ,IKKβ)、NLRP3、含有CARD且与凋亡相关的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a CARD,ASC)的表达,抑制NF-κB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1,caspase-1)蛋白的活化。以上研究揭示了EQG治疗NAFLD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NF-κB/NLRP3信号通路有关,这为EQG在临床上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黄祛脂颗粒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核因子-ΚB Nod样受体蛋白3炎症小体 炎症反应
原文传递
Enhance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silica nanorattles with ZnO combination nanoparticles against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被引量:1
8
作者 Qianqian Chai Qiong wu +5 位作者 Tianlong Liu Longfei Tan Changhui Fu Xiangling Ren Yue Yang Xianwei Meng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7期1207-1215,共9页
Silica nanorattles(SNs) with zinc oxide(ZnO) combination nanoparticles are reported to inhibit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 for the first time. SNs loaded with ZnO nanoparticles,which can produce ... Silica nanorattles(SNs) with zinc oxide(ZnO) combination nanoparticles are reported to inhibit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 for the first time. SNs loaded with ZnO nanoparticles,which can produce free radicals, can cause severe damage to bacteria. ZnO nanoparticles not only provide free radicals in the combined nanostructures, which can inhibit the growth of bacteria, but also form nanorough surfaces with an irregular distribution of spikes on the SNs, which can enhance their adhesion to bacteria. Nanorough silica shell surfaces maintain the high activity and stability of small-sized ZnO nanoparticles and gather ZnO nanoparticles together to enhance production, which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of free radicals against the cytomembranes of bacterial cells. The enhanced adhesion of ZnO@SN nanoparticles to MRSA cells shortens the effective touching distance between free radicals and MRSA, which also improves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s we expected, the ZnO@SN nanoparticles exhibit a better antibacterial effect than free ZnO nanoparticles against MRSA in vitro and in vivo. We also demonstrate that SNs loaded with ZnO nanoparticles can accelerate wound healing in MRSA skin inflammation models. This method of multilevel functionalization will be potentially applicable to the antibacterial f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ica nanorattles ZnO nanoparticles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 Rough surface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