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YOLOv8的轻量化小麦病害检测方法
1
作者 马超伟 张浩 +3 位作者 马新明 王键霖 张永爽 张小艾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7-195,共9页
为提高小麦病害检测精度,实现将模型方便快速部署到移动端,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v8的轻量化小麦病害检测方法。首先,使用PP-LCNet模型替换YOLOv8网络结构的骨干网络,并在骨干网络层引入深度可分离卷积(depthwise separable conv... 为提高小麦病害检测精度,实现将模型方便快速部署到移动端,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v8的轻量化小麦病害检测方法。首先,使用PP-LCNet模型替换YOLOv8网络结构的骨干网络,并在骨干网络层引入深度可分离卷积(depthwise separable convolution, DepthSepConv)结构,减少模型参数量,提升模型检测性能;其次,在颈部网络部分添加全局注意力机制(global attention mechanism, GAM)模块,强化特征中语义信息和位置信息,提高模型特征融合能力;然后,引入轻量级通用上采样内容感知重组(content-aware reassembly of features,CARAFE)模块,提高模型对重要特征的提取能力;最后,使用Wise-IoU(weighted interpolation of sequential evidence for intersection over union)边界损失函数代替原损失函数,提升网络边界框回归性能和对小目标病害的检测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大田环境下所采集的小麦病害数据集,改进后模型的参数量及模型大小相比原YOLOv8n基线模型分别降低了12.5%和11.3%,同时精确度(precision)及平均精度均值(mean average precision,m AP)相较于原模型分别提高了4.5和1.9个百分点,优于其他对比目标检测算法,可为小麦病害检测无人机等移动端检测装备的部署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识别 深度学习 目标检测 轻量化 小麦病害 YOLOv8 PP-LCNet
下载PDF
《黄帝内经》“和于术数”观探微 被引量:1
2
作者 薛进旭 毛慧芳 +2 位作者 李东顶 葛开发 梁永林 《西部中医药》 2023年第11期72-74,共3页
基于对《黄帝内经》和当前《黄帝内经》“和于术数”观研究成果的学习研究认为,“和于术数”观从狭义角度讲就是选择符合人体生命规律的保健方法;从广义角度讲就是人体遵循天地自然客观规律以求高质量生存发展的理念,是中医学天地人一... 基于对《黄帝内经》和当前《黄帝内经》“和于术数”观研究成果的学习研究认为,“和于术数”观从狭义角度讲就是选择符合人体生命规律的保健方法;从广义角度讲就是人体遵循天地自然客观规律以求高质量生存发展的理念,是中医学天地人一体特性的突出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术数 天地人一体
下载PDF
我国大豆生产波动动因分析——基于省际面板模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维刚 张晓东 +1 位作者 宋继华 孙丹 《农业经济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8-63,共16页
在我国大豆生产波动频繁的情况下,找出影响大豆单产、种植面积的影响因素是实现“提单产、稳面积”的首要举措。研究采用1999~2020年21个省份面板数据,在分析大豆单产、种植面积的变化趋势基础上,根据大豆单产增减趋势,把大豆产区划分... 在我国大豆生产波动频繁的情况下,找出影响大豆单产、种植面积的影响因素是实现“提单产、稳面积”的首要举措。研究采用1999~2020年21个省份面板数据,在分析大豆单产、种植面积的变化趋势基础上,根据大豆单产增减趋势,把大豆产区划分成增产区、减产区和波动区,采用改进的面板数据模型分别对三个产区的大豆单产和种植面积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机械化收割、产研结合、农药投入、小型拖拉机的投入是影响不同区域大豆单产的显著因素;机械化耕作是提升所有区域种植面积的显著因素,玉米种植面积、化肥投入、农药投入、灌溉条件、科研资金与人员投入、产研结合、机械化收割是影响不同区域大豆种植面积显著因素。根据分析,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生产 大豆单产 大豆种植面积
下载PDF
基于TOPSIS和灰色关联投影法的区域碳效率动态综合评价——以泛珠三角为例
4
作者 何燕子 王妍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61-68,共8页
为弥补传统碳效率评价偏向绝对量指标或者少数几个指标的单点式评价的不足,选取相对量指标,从经济、人口、福利多个维度并兼顾地区发展实际与公平原则,构建区域碳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将TOPSIS法与灰色关联投影分析相结合,并利用时间序列... 为弥补传统碳效率评价偏向绝对量指标或者少数几个指标的单点式评价的不足,选取相对量指标,从经济、人口、福利多个维度并兼顾地区发展实际与公平原则,构建区域碳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将TOPSIS法与灰色关联投影分析相结合,并利用时间序列平均算子二次加权以实现对泛珠三角9省(自治区)2011—2020年碳效率的动态综合评价。静态与动态评价研究结果显示:该区域碳效率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其中海南省碳效率总体水平较高,为0.530;贵州省碳效率相对较低,为0.162;海南省比贵州省高出227%。福建省碳效率呈上升趋势,由2011年的0.327上升至2020年的0.498,增长了52.3%。研究认为,应该制定差异化减排策略、加大技术经费投入、增强社会福利、引进人才以实现低碳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珠三角 碳效率 TOPSIS 灰色关联投影法
下载PDF
“终于”的词汇化——兼谈“X于”词汇化中的介词并入 被引量:18
5
作者 刘红妮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25-28,共4页
副词"终于"是由"动+介"的非句法结构词汇化形成的。当介词"于"后面的宾语由名词性成分扩展为谓词性成分时,介词"于"的介引功能弱化、消失,发生去范畴化,从而有可能跨界并入与"终"合... 副词"终于"是由"动+介"的非句法结构词汇化形成的。当介词"于"后面的宾语由名词性成分扩展为谓词性成分时,介词"于"的介引功能弱化、消失,发生去范畴化,从而有可能跨界并入与"终"合为一个整体;另一方面,动词"终"因为位于多项动词的前项,语义泛化,也失去动词的典型范畴特征。在二者合力下"终于"演变为副词。"终于"及"X于"类词词汇化的主要动因是去范畴化和介词并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 非句法结构的词汇化 “X 去范畴化 介词并入
下载PDF
“有关”、“关于”、“有关于”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广瑜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1-105,共5页
本文从语义、语法和语用等方面考察分析"有关"、"关于"、"有关于"的共性和个性,进而探讨"有关于"的成因及存在缘由。
关键词 有关 有关 语义 语法 语用
下载PDF
基于改进IDI指标体系的G20成员国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水平研究
7
作者 刘亚丽 唐宏博 +2 位作者 林茜妍 梁正 赵新力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 2023年第4期34-40,共7页
在国际电信联盟曾使用的信息通信技术(ICT)发展指数(IDI)基础上,提出改进的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指数。通过分析2007—2020年二十国集团(G20)的19个成员国的IDI指数和ICT相关指标揭示了G20成员国在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方面的特点和差异性。分... 在国际电信联盟曾使用的信息通信技术(ICT)发展指数(IDI)基础上,提出改进的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指数。通过分析2007—2020年二十国集团(G20)的19个成员国的IDI指数和ICT相关指标揭示了G20成员国在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方面的特点和差异性。分析发现G20成员国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水平均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国家之间的信息通信技术发展差距逐渐缩小,但增长速度和发展水平仍存在较大差异;G20成员国中韩国、日本、法国、德国和英国的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水平最高,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的信息通信技术发展居于G20成员国的中上水平,意大利、阿根廷、中国、巴西、土耳其的发展居于中下水平,墨西哥、南非、印度尼西亚和印度的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水平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20 信息化 数字化 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指数 ICT IDI
下载PDF
“于”的后缀历程及其虚化梯度
8
作者 王兴才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115-119,共5页
在认知的作用下,"V+于+NP"结构式经过人们重新分析,便有了"V"与"于"之间跨层次的组合。受韵律节奏影响,"V+于"容易走上复合化的道路。复合化后的"X于"具有词化等级的不同,"于&q... 在认知的作用下,"V+于+NP"结构式经过人们重新分析,便有了"V"与"于"之间跨层次的组合。受韵律节奏影响,"V+于"容易走上复合化的道路。复合化后的"X于"具有词化等级的不同,"于"的虚化也呈现出一定的梯度和差异。从历时角度看,"于"经历着"介词→依附于其前的动词→词内成分→类词缀→词缀"这一动态的演进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 复合化 后缀化 虚化梯度
下载PDF
基于YOLOv5改进的CBAM平贝母检测模型
9
作者 滕煜 赵伟 +3 位作者 韩义勇 王耀申 王思博 宋江 《中国农机装备》 2023年第3期8-12,共5页
目前的平贝母种植阶段中,覆土仍然依靠人工,这存在耗时、耗力、成本高等问题。故需要研制一款智能化的平贝母覆土机器,而实现智能化的第一步在于实现识别。以YOLOv5系列为基础训练出一系列模型,在其系列中挑出最优模型(YOLOv5s)进行改进... 目前的平贝母种植阶段中,覆土仍然依靠人工,这存在耗时、耗力、成本高等问题。故需要研制一款智能化的平贝母覆土机器,而实现智能化的第一步在于实现识别。以YOLOv5系列为基础训练出一系列模型,在其系列中挑出最优模型(YOLOv5s)进行改进;进而在骨干段加入CBAM注意力机制替换其C3结合,从而减少网络序列长度,减少计算复杂度。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模型的准确度最高可达91.32%,召回率最高可达88.78%。本文模型的提出为下一步实现平贝母覆土机智能控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贝母 YOLOv5 CBAM 注意力机制
下载PDF
学术文献题名中“基于”一词的使用规律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纪雪梅 王芳 《情报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97-707,共11页
统计分析文献题名中某些词或符号的使用情况,可了解学科间的关系、知识扩散规律及科学家的行为。“基于”一词在中文学术文献题名中普遍使用,针对这一现象,统计分析了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题名使用“基于”一词的文献数量及所占... 统计分析文献题名中某些词或符号的使用情况,可了解学科间的关系、知识扩散规律及科学家的行为。“基于”一词在中文学术文献题名中普遍使用,针对这一现象,统计分析了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题名使用“基于”一词的文献数量及所占比例的变化规律;以自动化和计算机技术、物理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社会学四个学科为例分析了“基于”一词使用的学科差异,并以图书馆学情报学为例统计了文献题名中“基于”的对象词。结果发现“基于”一词的使用呈现s型逻辑增长,目前增速虽有所放缓,但增长仍然迅速;“基于”一词的使用与学科的知识更新速度和对其他学科知识技术的借鉴能力相关,自动化和计算机技术学科使用“基于”一词最普遍;图书馆学情报学“基于”较多的对象词有本体、知识管理、Web等。最后分析了使用“基于”一词时出现的问题,并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分析 题名 学术文献 图书馆学情报学
下载PDF
“X于”结构的语法化 被引量:7
11
作者 龚娜 罗昕如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3-126,共4页
现代汉语"X于"结构的成员既包括动词、副词等典型的词,又有介于词和短语之间的短语词。从历时发展轨迹来看,"X于"经历了介词"于"的衰落、复音词"X单音节于"的兴起与进一步虚化、"X非单音... 现代汉语"X于"结构的成员既包括动词、副词等典型的词,又有介于词和短语之间的短语词。从历时发展轨迹来看,"X于"经历了介词"于"的衰落、复音词"X单音节于"的兴起与进一步虚化、"X非单音节于"向词靠拢和"于"零形化的语法化过程。词语双音化趋势、语义系统变动、介词短语位置前移以及重新分析和类推等因素都是"X于"结构语法化的机制和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结构 语法化 重新分析 类推
下载PDF
“关于”式话题句考察 被引量:10
12
作者 聂仁发 宋静静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7-43,共7页
"关于"可以有条件地标记句子话题。从"关于"式话题的结构位置、语法意义、交际功能三个方面来看:话题在结构上有固定的位置,同主语有明显的分界;话题的语法意义是主题,同说明有"主题-内容"关系;话题的语... "关于"可以有条件地标记句子话题。从"关于"式话题的结构位置、语法意义、交际功能三个方面来看:话题在结构上有固定的位置,同主语有明显的分界;话题的语法意义是主题,同说明有"主题-内容"关系;话题的语法意义体现了句子的交际功能。概括地说,话题是句子的功能结构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题 主题
下载PDF
关于介词“于”由先秦到汉发展变化的两种结论 被引量:9
13
作者 方平权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70-73,共4页
本文对介词“于/於”从先秦到汉的发展作出分析,认为,述补之间加“于/於”在先秦以前已经发展得很充分,在汉代,这种结构中间的“于/淤”已大量简省。“介词省略”说有利于进行语义分析。
关键词 介词 古代汉语 语法
下载PDF
“关于”标记话题的语义基础和句法条件 被引量:9
14
作者 聂仁发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0-44,共5页
"关于"标记话题有语义基础,同时还要满足句法条件。"关于"的词汇意义——引入后续单位所指内容的话语主题——同句法话题的语法意义是一致的。"关于X"能管辖从词语到语篇各级语言单位,只有管辖句子时,&qu... "关于"标记话题有语义基础,同时还要满足句法条件。"关于"的词汇意义——引入后续单位所指内容的话语主题——同句法话题的语法意义是一致的。"关于X"能管辖从词语到语篇各级语言单位,只有管辖句子时,"关于"才能标记句法话题。"关于"标记话题常常居于句首,也可以居于句中或句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题标记 句法话题 话语主题
下载PDF
“至于”反问句考察 被引量:6
15
作者 胡承佼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01-411,共11页
"至于"反问句的基本含义是"本不该如此"。状况、事态同反问发话人主观认识之间的矛盾性为"至于"反问表达提供了语义保障。"至于"反问句的生成涉及一系列语义、语用条件,其关键在于内部致使性... "至于"反问句的基本含义是"本不该如此"。状况、事态同反问发话人主观认识之间的矛盾性为"至于"反问表达提供了语义保障。"至于"反问句的生成涉及一系列语义、语用条件,其关键在于内部致使性因果关系被反问发话人加以主观消解,因为这种关系超出了其预期判断。"至于"反问句是一种"取效性"言语行为,其功能表达主要表现为:否定意义的强调、知域言域的交融、意外情态的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至”反问句 致使关系 主观消解 预期判断 意外情态
下载PDF
“至于”的话语功能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秉震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3-61,共9页
"至于"的话语功能是转换话题,其语义基础是"至于"前后两个话题之间存在语义上的联系。从认知角度看,转换前后的两个话题总是处于相同的认知域(认知框架)。处于同一认知域中的名词之间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因此,"... "至于"的话语功能是转换话题,其语义基础是"至于"前后两个话题之间存在语义上的联系。从认知角度看,转换前后的两个话题总是处于相同的认知域(认知框架)。处于同一认知域中的名词之间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因此,"至于"引导的话题存在对比性,这种对比性在"至于"与比较义词语和转折词语的共现等方面都有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至 话题转换 框架 对比性
下载PDF
介词“于”的起源 被引量:19
17
作者 张玉金 《汉语学报》 2009年第4期16-22,共7页
介词"于"、"於"、"乎"应是同一个词的三种不同书写形式。介词"于"是由"往"义动词"于"虚化而来的。"往"义动词"于"在甲骨文中比较常见,主要有两种,即&... 介词"于"、"於"、"乎"应是同一个词的三种不同书写形式。介词"于"是由"往"义动词"于"虚化而来的。"往"义动词"于"在甲骨文中比较常见,主要有两种,即"名词+于+处所名词"中的"于"和"使/令/呼+名词+于+处所名词"中的"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 动词 ”介词
下载PDF
论框式介词“对(于)……来说”的句法制约条件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顺 刘志远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6-10,共5页
框式介词"对(于)……来说"既可以出现句首,也可以出现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其出现的句法位置有严格的条件制约,其动因既有句法方面的,也有篇章方面的。"对(于)……来说"中的"来说"的隐现有严格的条件限制,... 框式介词"对(于)……来说"既可以出现句首,也可以出现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其出现的句法位置有严格的条件制约,其动因既有句法方面的,也有篇章方面的。"对(于)……来说"中的"来说"的隐现有严格的条件限制,句中谓词的语义特点起到了关键作用。表示感情意义的二价形容词充当谓语,"来说"的出现是强制性的;谓词是表评价意义的二价形容词或宾语部分有二价名词或名动词,"来说"的隐现是自由的,但形成句子的结构和意义有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来说” 框式介词 句法条件 话题标记
下载PDF
超量程度副词“过分”和“过于”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言军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4-79,共6页
"过分"和"过于"是现代汉语中两个用法比较接近的超量程度副词。本文在大规模语料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和对比分析的方法对两者在表义倾向、句法分布及表达功能等方面的异同进行了描写和分析。
关键词 超量程度副词 “过分” “过 对比分析
下载PDF
“至于”的词汇化和标记化 被引量:4
20
作者 周广干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13年第1期66-72,共7页
汉语是典型的话题优先型语言。"至于"是现代汉语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话题标记,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而目前对"至于"的来源和演变鲜有文献进行探讨。文章考察了上古汉语"至于"的用法和使用特点,以及其作为话... 汉语是典型的话题优先型语言。"至于"是现代汉语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话题标记,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而目前对"至于"的来源和演变鲜有文献进行探讨。文章考察了上古汉语"至于"的用法和使用特点,以及其作为话题标记的句法、语义条件,对其来源和流变进行了进一步阐发和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至 话题标记 词汇化 标记化 汉语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