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于京君《图画展览会》管弦乐版本的配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姜海超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42-143,共2页
穆索尔斯基创作的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引来数位学者对其做不同形式的编配处理,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拉威尔的编配版本。但是本人最为醉心的是于京君对《图画展览会》所做的乐队处理,其多样丰富的配器也随之成为20世纪... 穆索尔斯基创作的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引来数位学者对其做不同形式的编配处理,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拉威尔的编配版本。但是本人最为醉心的是于京君对《图画展览会》所做的乐队处理,其多样丰富的配器也随之成为20世纪经典的配器文献。本人将在本文中对此作品的艺术特征做进一步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画展览会》 于京君 配器研究
下载PDF
于京君管弦乐配器技术与作曲技法研究——以其编配乐队作品《图画展览会》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吴尘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30-36,共7页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澳大利亚籍华裔作曲家于京君编配的乐队作品《图画展览会》,通过对该部作品较为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提炼和总结出于京君独具个性的配器技术和作曲技法。其研究意义在于通过这一个案例——于京君版本《图画展览会》的分...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澳大利亚籍华裔作曲家于京君编配的乐队作品《图画展览会》,通过对该部作品较为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提炼和总结出于京君独具个性的配器技术和作曲技法。其研究意义在于通过这一个案例——于京君版本《图画展览会》的分析与研究,探寻华人作曲家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浸染下,又接受西方专业音乐教育之后,在创作中呈现出的风格与技法方面的独特个性与发展创新,并希望藉此能为当代中国音乐创作方面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京君 管弦乐配器 作曲技法 创新发展
下载PDF
“非延音类乐器”与“延音类乐器”的音色转化在当代管弦乐中的运用--以于京君配器版《图画展览会》为例
3
作者 郑偌妍 《黄河之声》 2021年第12期19-23,共5页
从声音的本质出发,以乐器发声的音响形态来划分,不拘泥于乐器的材质及演奏技法来看待乐器,将乐器可分为非延音类乐器和延音类乐器。而非延音类乐器与延音类乐器的音色转化技术作为当代管弦乐音乐中常用的音色转换技法,是配器中的重要组... 从声音的本质出发,以乐器发声的音响形态来划分,不拘泥于乐器的材质及演奏技法来看待乐器,将乐器可分为非延音类乐器和延音类乐器。而非延音类乐器与延音类乐器的音色转化技术作为当代管弦乐音乐中常用的音色转换技法,是配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作为混合音色出现的踏板音还是在结构中起到乐段交接的音色转化都有着大量的使用。本文通过对于京君编配版《图画展览会》中配器中使用到的非延音类乐器,延音类乐器及其之间的音色转化进行分析,来阐述非延音类乐器与延音类乐器的音色转化,混合音色踏板音在配器中如何运用以及结构间的音色转化是怎样具体在作品中进行创作与运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京君 《图画展览会》 音色转化 配器思维 踏板音
下载PDF
中国传统变奏思维在于京君音乐作品中的运用与表达
4
作者 吴京津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6-135,共10页
当代华人作曲家群体更加意识到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价值,进而在音乐创作中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吸取精华滋养艺术作品。当代作曲家们对传统音乐的借鉴与融入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对表层音乐元素的继承,音高、节奏、结构以及运用民族... 当代华人作曲家群体更加意识到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价值,进而在音乐创作中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吸取精华滋养艺术作品。当代作曲家们对传统音乐的借鉴与融入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对表层音乐元素的继承,音高、节奏、结构以及运用民族乐器等;二是对音乐创作思维观念的继承,运用新音乐语言进行创作,后者则深刻地体现在澳籍华裔作曲家于京君的音乐中。本文以于京君早期的两首管弦乐作品《大加花卡农式赋格》与《帕萨卡利亚交响曲》作为研究对象,探析作曲家将中国传统音乐的变奏思维运用在音乐创作中的方式,从而展现既具有当代气质又饱含创新性的个性化音乐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式变奏思维 于京君 主题设计 结构特征 当代音乐
原文传递
前沿·探索——“央院”博士后学术讲座《中国传统变奏思维在于京君音乐作品中的介入与表达》侧记
5
作者 胡宝帅 吴京津 《音乐生活》 2023年第3期36-40,共5页
2022年12月30日,中央音乐学院在站博士后吴京津在“云端”为作曲与作曲理论学界带来题为《中国传统变奏思维在于京君音乐作品中的介入与表达》的学术讲座。该讲座为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主办的“前沿... 2022年12月30日,中央音乐学院在站博士后吴京津在“云端”为作曲与作曲理论学界带来题为《中国传统变奏思维在于京君音乐作品中的介入与表达》的学术讲座。该讲座为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主办的“前沿·探索——中央音乐学院博士后学术分享系列讲座”的第五场。主讲人吴京津自博士阶段始,便研究于京君的音乐作品及创作技法,其学位论文《于京君音乐作品中的变奏技术研究》~([1])也是迄今为止中文语境中唯二的于京君相关的博士论文之一~([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位论文 中央音乐学院 博士后 博士论文 学术讲座 音乐作品 于京君 人文社科
原文传递
《图画展览会》于京君当代演绎版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于京君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13,24,共12页
澳大利亚华裔作曲家于京君2002年改编的室内乐版《图画展览会》首演后,引起了国际音乐界的好评与关注。此版本的编曲特点与历来版本有所不同,在编配上有某些创新的思路和方法。综其要点,在配器之前,编配者首先要明确原作中的材料原形;... 澳大利亚华裔作曲家于京君2002年改编的室内乐版《图画展览会》首演后,引起了国际音乐界的好评与关注。此版本的编曲特点与历来版本有所不同,在编配上有某些创新的思路和方法。综其要点,在配器之前,编配者首先要明确原作中的材料原形;其次再确定对乐曲原形进行改编和配器时所允许的自由度。这些界限和尺度划清后,方可酌情选用相关的技术手段,如是否将原作中的原形素材进行"脏化"处理,或是否将其拆散并重组等等,当然传统的配器方法也可以酌情运用。作曲家要做到不仅能在技法的使用上得心应手,而且还要能够不受技法的约束而自由地运用原则创造出更新颖的管弦乐效果。这样的配器,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它应该是建立在对原作的深刻理解与合理阐释的基础之上的,而配器技法则是为把这样的阐释完美地表述出来服务的。文中还介绍了一些目前国内可能尚未普及的当代作曲和配器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京君 穆索尔斯基 图画展览会 改编版本 配器 “脏化”
原文传递
于京君《帕萨卡利亚》(依据比贝尔独奏小提琴曲而作)音乐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徐越北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3-120,共8页
文章从主题构成、音乐结构、演奏技术技巧运用与音色音响色彩的关系、对位与和声织体形态等各方面,对著名澳籍华裔作曲家于京君依据比贝尔同名作晶而创作的无伴奏小提琴独奏曲《帕萨卡利亚》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研究,并希望借此管窺20... 文章从主题构成、音乐结构、演奏技术技巧运用与音色音响色彩的关系、对位与和声织体形态等各方面,对著名澳籍华裔作曲家于京君依据比贝尔同名作晶而创作的无伴奏小提琴独奏曲《帕萨卡利亚》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研究,并希望借此管窺20世纪以来帕萨卡利亚这一古老体裁在当代中国创作领域包括独奏小提琴作話创作中的传承、运用与发展,及其技法、形态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京君 帕萨卡利亚 比贝尔 独奏小提琴曲
原文传递
配器新说的理论实践——于京君《帕格尼尼交响变奏曲》的音响形态特征
8
作者 吴京津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0-186,共7页
"延音功放配器法"是澳籍华裔作曲家于京君2009年在《配器新说》一文中提出的全新配器方法,该方法打破传统西方管弦乐器的分组结构,以乐器发音特质对乐器进行重新分类,在此基础上给予配器新观念与新形式。《帕格尼尼交响变奏... "延音功放配器法"是澳籍华裔作曲家于京君2009年在《配器新说》一文中提出的全新配器方法,该方法打破传统西方管弦乐器的分组结构,以乐器发音特质对乐器进行重新分类,在此基础上给予配器新观念与新形式。《帕格尼尼交响变奏曲》就是于京君运用配器新理论进行创作的一部代表作品,本文以这部作品作为研究对象,解析其配器新说理论的具体实践方式,进一步探寻作品以配器作为主题变奏的主要路径,挖掘作曲家变奏曲创作的独特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器新说 延音功放配器法 于京君 音响形态 配器变奏
原文传递
一卉能熏一室香的管弦之音——于京君《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中国版》作品评析
9
作者 吴京津 《音乐生活》 2019年第3期50-55,共6页
古有诗云:'天晴空翠满,五指拂云来。树树奇南结,家家茉莉开。'如今,这株清雅、幽香的茉莉花在初秋的北京绽放了。2018年8月30日,上海爱乐乐团2018—2019音乐季开幕音乐会暨第十二届亚太地区交响乐团联盟峰会特别音乐会在国家大... 古有诗云:'天晴空翠满,五指拂云来。树树奇南结,家家茉莉开。'如今,这株清雅、幽香的茉莉花在初秋的北京绽放了。2018年8月30日,上海爱乐乐团2018—2019音乐季开幕音乐会暨第十二届亚太地区交响乐团联盟峰会特别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举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弦乐队 主题变奏 于京君 作曲家 赋格段 音乐创作
原文传递
变奏中“显性”与“隐性”的互通——八板曲牌的“板式变体”变奏思维在两首作品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卞婧婧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2年第3期64-72,共9页
"板式变体"变奏思维是八板曲牌在流传过程中所形成的典型的变奏思维模式。中国当代作曲家以此来构思作品时,常显现出对变奏思维的多重应用,并从"显性"与"隐性"两个方面对音乐创作产生影响。一方面"... "板式变体"变奏思维是八板曲牌在流传过程中所形成的典型的变奏思维模式。中国当代作曲家以此来构思作品时,常显现出对变奏思维的多重应用,并从"显性"与"隐性"两个方面对音乐创作产生影响。一方面"显性"体现在音乐表层的旋律基础上,即保留八板曲调结合变奏思维结构乐曲,在音乐的表层音响上塑造八板风格;另一方面"隐性"则体现在音乐深层的变奏思维的基础上,即运用其它曲调结合变奏思维结构乐曲,在音乐的深层结构中蕴涵八板风格。两者通过形式化的逻辑方法构建不同的音乐作品,从而从多角度展示了中国传统曲牌与当代作品、中西音乐文化与结构技术间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板 变奏思维 陈怡 《钢琴协奏曲》 于京君 《新翻前奏曲与赋格》
下载PDF
混合音色中的“延音功放”理路——勋伯格《管弦乐曲五首》“色彩”之“配器新说”
11
作者 丁艳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1-86,共6页
借用于京君先生的"配器新说"理论,用"延音功放"的现代配器思路,对勋伯格《管弦乐曲五首》的第三乐章"色彩"的音色处理手法进行分析,发现该乐章中混合音色的结合形态及音响特点以"回声法""... 借用于京君先生的"配器新说"理论,用"延音功放"的现代配器思路,对勋伯格《管弦乐曲五首》的第三乐章"色彩"的音色处理手法进行分析,发现该乐章中混合音色的结合形态及音响特点以"回声法""混响法"为主,兼有少量"脏化激活法"和"飒音式干扰素"的综合运用。作品尽管谱面配器复杂,但思路依然有理可循,用"延音功放"的"配器新说"理论按图索骥,很多声部只是对原型素材在音高音色上的延续、加厚、放大,作品的音色处理条理清晰,来去分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勋伯格“色彩” 于京君“配器新说” 延音功放 回声法 混响法
下载PDF
水袖英雄与峨眉新韶九章三代人--“广交”新作品书写音乐历史(上)
12
作者 周凡夫 《视听前线》 2020年第5期111-115,共5页
贝多芬于1770年生于波恩,为此2019/2020,甚至2020/2021这两个乐季,全球的管弦乐团都纷纷演奏贝多芬作品,广州交响乐团亦难“背弃”潮流,在这个乐季中设计了“向贝多芬致敬”的四场特辑音乐会,但与别不同的并非全奏贝多芬作品外,其中还... 贝多芬于1770年生于波恩,为此2019/2020,甚至2020/2021这两个乐季,全球的管弦乐团都纷纷演奏贝多芬作品,广州交响乐团亦难“背弃”潮流,在这个乐季中设计了“向贝多芬致敬”的四场特辑音乐会,但与别不同的并非全奏贝多芬作品外,其中还有三首中国作曲家的“新作”,安排在第一辑(2019年12月13日)演出的叶小纲作曲的《峨眉》,和第三辑(2010年6月7日)于京君创作的《贝多芬主题变奏与赋格--向贝多芬致敬》,和脍炙人口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作曲家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叶小纲 赋格 主题变奏 于京君 贝多芬 峨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