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当代生态诗歌的一座高峰——论于坚诗歌生态思想的历史演变
1
作者
陆囿芬
《中外诗歌研究》
2023年第2期19-22,共4页
在当代诗坛中,大部分生态诗人走的是口号式呐喊的道路,把生态诗简单化为“‘1+1(生态+诗歌)=2’这种机械组装模式”。这使得生态诗歌流行于表面,在流失了诗性的同时也弱化了诗歌文本的内涵,无法给人深刻的体悟,只有少部分生态诗人如于...
在当代诗坛中,大部分生态诗人走的是口号式呐喊的道路,把生态诗简单化为“‘1+1(生态+诗歌)=2’这种机械组装模式”。这使得生态诗歌流行于表面,在流失了诗性的同时也弱化了诗歌文本的内涵,无法给人深刻的体悟,只有少部分生态诗人如于坚、华海等从个人生命的体悟出发在传统生态智慧的启发下能将诗性与生态做很好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诗坛
生态诗
诗歌
文本
传统生态智慧
诗歌
流行
于坚诗歌
华海
口号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于坚诗歌中的标志性意象研究
2
作者
罗云
《中外诗歌研究》
2023年第2期15-19,共5页
标志性意象往往是诗人在其成名作或者代表作中率先使用,后经过读者的传播与接受及其学界阐论研究,渐变为广泛认可的主题式意象。它可能仅仅出现在诗人极少甚至是唯一诗篇内,也可能被多篇诗歌文本频频化用,然则此意象因为该诗篇的经典化...
标志性意象往往是诗人在其成名作或者代表作中率先使用,后经过读者的传播与接受及其学界阐论研究,渐变为广泛认可的主题式意象。它可能仅仅出现在诗人极少甚至是唯一诗篇内,也可能被多篇诗歌文本频频化用,然则此意象因为该诗篇的经典化运作而获得某种诗人风格的指代符号,从而赋予了标志性意象较为稳健的深刻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研究
诗歌
文本
主题式
于坚诗歌
化用
标志性
经典化
传播与接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于坚诗歌研究综述
被引量:
2
3
作者
向天渊
赵玲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19,共7页
自1980年代中期发表《尚义街六号》以来,于坚因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诗学主张引起诸多关注与争议,成为当代诗歌中的重点研究对象。除了将眼光集中在民间写作立场、日常生活写作主张、生态意识和自然主题、诗歌叙事性及口语策略等几个主要...
自1980年代中期发表《尚义街六号》以来,于坚因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诗学主张引起诸多关注与争议,成为当代诗歌中的重点研究对象。除了将眼光集中在民间写作立场、日常生活写作主张、生态意识和自然主题、诗歌叙事性及口语策略等几个主要方面之外,研究者也对于坚的部分诗歌文本进行了细致的解读,还有少数学者试图对其诗歌、诗论进行综论性质的阐述;尽管研究成果颇为丰硕,但在观点、方法和思维方式上都尚有提升的空间;作为第三代诗人中持续写作的典范,于坚仍葆有跟踪研究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坚诗歌
民间写作
日常生活写作
生态意识
自然主题
诗歌
叙事
口语策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为大地而歌:生态意识与于坚诗歌
被引量:
5
4
作者
汪树东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6-80,共5页
生态危机是现代性危机之一,生态意识是我们时代必须具备的一种价值观。诗人于坚在他的诗歌中苦心重建着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激,展示着自然的苦难与大地的沉沦,对现代性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展开不屈的批判,开拓出涵育现代人性的诗意空间。
关键词
于坚诗歌
生态意识
现代性批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海德格尔存在主义的时间观看于坚诗歌
5
作者
谢晨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77-79,共3页
于坚诗歌中透露的时间意识,与海德格尔存在主义的时间观有契合之处,其诗关注日常生活中"此在"的存在,这种存在又是走向将来的"向死而生"的存在。此外,于坚还善于将日常生活中当下的瞬间组合成为永恒。
关键词
存在主义
时间观
此在与永恒
于坚诗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于坚诗歌创作特点
被引量:
1
6
作者
钟文华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20-23,共4页
于坚的诗学强调关注当前的“日常生活”,从日常生活现象中提炼温馨、朴素的诗意,倡导“口语化”写作,提出“拒绝隐喻”的命题,他最成功地将平民性、以口语为基础的诗歌语言、生活场景生活流、戏剧性等变成了诗歌现实。本文主要就其诗歌...
于坚的诗学强调关注当前的“日常生活”,从日常生活现象中提炼温馨、朴素的诗意,倡导“口语化”写作,提出“拒绝隐喻”的命题,他最成功地将平民性、以口语为基础的诗歌语言、生活场景生活流、戏剧性等变成了诗歌现实。本文主要就其诗歌的日常性、叙事性和口语化等方面探讨其诗学命题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坚
的
诗歌
日常生活经验
叙事性
口语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于坚诗歌的口语化风格
7
作者
张明江
《新疆艺术(汉文)》
2021年第2期44-47,共4页
20世纪80年代中期,“第三代”诗人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作为“第三代”诗人的代表,于坚的诗歌致力于生活当下,书写普通人的日常生存状态。他的诗歌整体呈现出口语化的风格,这种风格打破了以往诗歌的形式,拉近了人们和诗歌的距离,更能体现...
20世纪80年代中期,“第三代”诗人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作为“第三代”诗人的代表,于坚的诗歌致力于生活当下,书写普通人的日常生存状态。他的诗歌整体呈现出口语化的风格,这种风格打破了以往诗歌的形式,拉近了人们和诗歌的距离,更能体现出生活的本真。在当时,口语入诗是趋势,也是对朦胧诗的反叛,使诗歌逃离虚无的“乌托邦”,走向真实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存
于坚诗歌
朦胧诗
口语入诗
于坚
的
诗歌
第三代
诗歌
的形式
乌托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于坚诗歌中的现代性悖论和审美救赎
8
作者
赵宇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0年第9期101-104,共4页
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步入了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于坚作为"第三代"诗歌的代表,其作品呈现出启蒙现代性和审美现代性的对抗关系:揭示都市空间的扩大对人类生存空间的变形和挤压;现代科技对人的操控和统治;经济的增长对自然生态...
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步入了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于坚作为"第三代"诗歌的代表,其作品呈现出启蒙现代性和审美现代性的对抗关系:揭示都市空间的扩大对人类生存空间的变形和挤压;现代科技对人的操控和统治;经济的增长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启蒙现代性的工具理性导致了世界异化的悲剧。通过对现代化进程中的负面效果的揭露和否定,引导人们直面现代性的缺陷和病态,实现灵魂和精神的救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坚诗歌
启蒙现代性
审美现代性
悖论
反思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于坚诗歌的两个写作向度及其艺术特征
被引量:
1
9
作者
彭丽华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24-28,30,共6页
于坚的诗歌写作呈现为两个向度:对神性自然的讴歌和对日常生活的叙写。于坚以自然为抒写对象的诗歌具有绘画美的特点,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沉思索;在对日常生活的叙写中,其诗作风格体现出戏剧化的特征,抒写了个体真切的生命体验。
关键词
于坚
的
诗歌
神性自然
日常生活
绘画美
戏剧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传统还是“先锋”?——于坚早期诗歌的另一种解读
10
作者
董剑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3期45-48,共4页
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 ,于坚被称为具有先锋意义的“新生代”诗人。文章从诗学观点、诗歌选材、内容特征及其表现形式等几方面对于坚早期诗歌进行再认识 ,说明他既在传统之中 ,又在传统之外。
关键词
于坚诗歌
先锋诗派
传统与反传统
表现自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于坚和“口语诗”
被引量:
8
11
作者
张柠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10-112,123,共4页
关键词
口语
诗歌
创作
诗到语言为止
民间文化
于坚诗歌
诗歌
形式
诗歌
语言
谢默斯·希尼
书面语
汉语词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化与自然的本质对诘──综论于坚诗篇的朴质理想
被引量:
1
12
作者
黄粱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67-70,共4页
关键词
文化与自然
于坚诗歌
文化隐喻
人与自然
综论
文化释义
结构要素
质理
文化符码
诗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于坚的诗
被引量:
3
13
作者
罗振亚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30-140,共11页
于坚始终坚守独立的精神和艺术方向写作,他的诗关注"现场、当下、手边",执着于事物、世界的澄明,"立场"走低,拒绝升华;出现了许多能够"看得见"的一些叙事性特征,或以物象、事象等事态因子的介入,造成一...
于坚始终坚守独立的精神和艺术方向写作,他的诗关注"现场、当下、手边",执着于事物、世界的澄明,"立场"走低,拒绝升华;出现了许多能够"看得见"的一些叙事性特征,或以物象、事象等事态因子的介入,造成一定的叙事长度和宽度,或为降低对所见事物澄明的干预程度,进行"反诗"的冷抒情;在口语化的探索中推崇语感,拒绝隐喻,为还原世界的本来面目、重建语言和存在的关系开辟了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坚诗歌
平民化
叙事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当代生态诗歌的一座高峰——论于坚诗歌生态思想的历史演变
1
作者
陆囿芬
机构
不详
出处
《中外诗歌研究》
2023年第2期19-22,共4页
文摘
在当代诗坛中,大部分生态诗人走的是口号式呐喊的道路,把生态诗简单化为“‘1+1(生态+诗歌)=2’这种机械组装模式”。这使得生态诗歌流行于表面,在流失了诗性的同时也弱化了诗歌文本的内涵,无法给人深刻的体悟,只有少部分生态诗人如于坚、华海等从个人生命的体悟出发在传统生态智慧的启发下能将诗性与生态做很好的结合。
关键词
当代诗坛
生态诗
诗歌
文本
传统生态智慧
诗歌
流行
于坚诗歌
华海
口号式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于坚诗歌中的标志性意象研究
2
作者
罗云
机构
不详
出处
《中外诗歌研究》
2023年第2期15-19,共5页
基金
2022年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西南边疆诗人群研究”(项目编号:2022J0762)阶段性成果。
文摘
标志性意象往往是诗人在其成名作或者代表作中率先使用,后经过读者的传播与接受及其学界阐论研究,渐变为广泛认可的主题式意象。它可能仅仅出现在诗人极少甚至是唯一诗篇内,也可能被多篇诗歌文本频频化用,然则此意象因为该诗篇的经典化运作而获得某种诗人风格的指代符号,从而赋予了标志性意象较为稳健的深刻意涵。
关键词
意象研究
诗歌
文本
主题式
于坚诗歌
化用
标志性
经典化
传播与接受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于坚诗歌研究综述
被引量:
2
3
作者
向天渊
赵玲
机构
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
出处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19,共7页
基金
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资助项目:2012YBWX087
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资助项目:1110006
文摘
自1980年代中期发表《尚义街六号》以来,于坚因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诗学主张引起诸多关注与争议,成为当代诗歌中的重点研究对象。除了将眼光集中在民间写作立场、日常生活写作主张、生态意识和自然主题、诗歌叙事性及口语策略等几个主要方面之外,研究者也对于坚的部分诗歌文本进行了细致的解读,还有少数学者试图对其诗歌、诗论进行综论性质的阐述;尽管研究成果颇为丰硕,但在观点、方法和思维方式上都尚有提升的空间;作为第三代诗人中持续写作的典范,于坚仍葆有跟踪研究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
于坚诗歌
民间写作
日常生活写作
生态意识
自然主题
诗歌
叙事
口语策略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为大地而歌:生态意识与于坚诗歌
被引量:
5
4
作者
汪树东
机构
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6-80,共5页
基金
黑龙江省教育厅2006年度人文社会科学项目
编号:11512032
文摘
生态危机是现代性危机之一,生态意识是我们时代必须具备的一种价值观。诗人于坚在他的诗歌中苦心重建着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激,展示着自然的苦难与大地的沉沦,对现代性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展开不屈的批判,开拓出涵育现代人性的诗意空间。
关键词
于坚诗歌
生态意识
现代性批判
Keywords
poetry by Yu Jian
eco-consciousness
criticism of modernity
分类号
I207.6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海德格尔存在主义的时间观看于坚诗歌
5
作者
谢晨
机构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77-79,共3页
基金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国新时期文学的时间意识与艺术创新"(201310345004)
文摘
于坚诗歌中透露的时间意识,与海德格尔存在主义的时间观有契合之处,其诗关注日常生活中"此在"的存在,这种存在又是走向将来的"向死而生"的存在。此外,于坚还善于将日常生活中当下的瞬间组合成为永恒。
关键词
存在主义
时间观
此在与永恒
于坚诗歌
Keywords
Existentialism
Concept of time
Present and eternal
Yujian’ s poems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于坚诗歌创作特点
被引量:
1
6
作者
钟文华
机构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比较文学系
出处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20-23,共4页
文摘
于坚的诗学强调关注当前的“日常生活”,从日常生活现象中提炼温馨、朴素的诗意,倡导“口语化”写作,提出“拒绝隐喻”的命题,他最成功地将平民性、以口语为基础的诗歌语言、生活场景生活流、戏剧性等变成了诗歌现实。本文主要就其诗歌的日常性、叙事性和口语化等方面探讨其诗学命题的内涵。
关键词
于坚
的
诗歌
日常生活经验
叙事性
口语化
Keywords
poems by Yujian
daily experiences
narration
orality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于坚诗歌的口语化风格
7
作者
张明江
机构
新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出处
《新疆艺术(汉文)》
2021年第2期44-47,共4页
文摘
20世纪80年代中期,“第三代”诗人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作为“第三代”诗人的代表,于坚的诗歌致力于生活当下,书写普通人的日常生存状态。他的诗歌整体呈现出口语化的风格,这种风格打破了以往诗歌的形式,拉近了人们和诗歌的距离,更能体现出生活的本真。在当时,口语入诗是趋势,也是对朦胧诗的反叛,使诗歌逃离虚无的“乌托邦”,走向真实生活。
关键词
日常生存
于坚诗歌
朦胧诗
口语入诗
于坚
的
诗歌
第三代
诗歌
的形式
乌托邦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于坚诗歌中的现代性悖论和审美救赎
8
作者
赵宇
机构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0年第9期101-104,共4页
文摘
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步入了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于坚作为"第三代"诗歌的代表,其作品呈现出启蒙现代性和审美现代性的对抗关系:揭示都市空间的扩大对人类生存空间的变形和挤压;现代科技对人的操控和统治;经济的增长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启蒙现代性的工具理性导致了世界异化的悲剧。通过对现代化进程中的负面效果的揭露和否定,引导人们直面现代性的缺陷和病态,实现灵魂和精神的救赎。
关键词
于坚诗歌
启蒙现代性
审美现代性
悖论
反思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于坚诗歌的两个写作向度及其艺术特征
被引量:
1
9
作者
彭丽华
机构
厦门大学
出处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24-28,30,共6页
文摘
于坚的诗歌写作呈现为两个向度:对神性自然的讴歌和对日常生活的叙写。于坚以自然为抒写对象的诗歌具有绘画美的特点,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沉思索;在对日常生活的叙写中,其诗作风格体现出戏剧化的特征,抒写了个体真切的生命体验。
关键词
于坚
的
诗歌
神性自然
日常生活
绘画美
戏剧化
Keywords
Yu Jian' s poems
Divine Nature
daily life
picturesque beauty
dramatic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传统还是“先锋”?——于坚早期诗歌的另一种解读
10
作者
董剑
机构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出处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3期45-48,共4页
文摘
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 ,于坚被称为具有先锋意义的“新生代”诗人。文章从诗学观点、诗歌选材、内容特征及其表现形式等几方面对于坚早期诗歌进行再认识 ,说明他既在传统之中 ,又在传统之外。
关键词
于坚诗歌
先锋诗派
传统与反传统
表现自我
Keywords
Yujian'poems
vanguards poet
tradition to anti-tra dition
display of oneself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于坚和“口语诗”
被引量:
8
11
作者
张柠
出处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10-112,123,共4页
关键词
口语
诗歌
创作
诗到语言为止
民间文化
于坚诗歌
诗歌
形式
诗歌
语言
谢默斯·希尼
书面语
汉语词汇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化与自然的本质对诘──综论于坚诗篇的朴质理想
被引量:
1
12
作者
黄粱
出处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67-70,共4页
关键词
文化与自然
于坚诗歌
文化隐喻
人与自然
综论
文化释义
结构要素
质理
文化符码
诗篇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于坚的诗
被引量:
3
13
作者
罗振亚
机构
南开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30-140,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个人化写作’:1990年代先锋诗学的建构与对话"(项目编号08BZW065)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于坚始终坚守独立的精神和艺术方向写作,他的诗关注"现场、当下、手边",执着于事物、世界的澄明,"立场"走低,拒绝升华;出现了许多能够"看得见"的一些叙事性特征,或以物象、事象等事态因子的介入,造成一定的叙事长度和宽度,或为降低对所见事物澄明的干预程度,进行"反诗"的冷抒情;在口语化的探索中推崇语感,拒绝隐喻,为还原世界的本来面目、重建语言和存在的关系开辟了新路径。
关键词
于坚诗歌
平民化
叙事学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当代生态诗歌的一座高峰——论于坚诗歌生态思想的历史演变
陆囿芬
《中外诗歌研究》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于坚诗歌中的标志性意象研究
罗云
《中外诗歌研究》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于坚诗歌研究综述
向天渊
赵玲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为大地而歌:生态意识与于坚诗歌
汪树东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从海德格尔存在主义的时间观看于坚诗歌
谢晨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论于坚诗歌创作特点
钟文华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于坚诗歌的口语化风格
张明江
《新疆艺术(汉文)》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于坚诗歌中的现代性悖论和审美救赎
赵宇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试论于坚诗歌的两个写作向度及其艺术特征
彭丽华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传统还是“先锋”?——于坚早期诗歌的另一种解读
董剑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于坚和“口语诗”
张柠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文化与自然的本质对诘──综论于坚诗篇的朴质理想
黄粱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论于坚的诗
罗振亚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3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