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古北族于弥信仰源流考
1
作者 谢振华 《宗教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6-153,共8页
于弥信仰是中古北族生殖崇拜的产物,流传范围很广。通过辨析相关文献及碑刻材料,中古北族于弥信仰在起源、性质、功能及传播等问题上仍有扩展空间。于弥原义为胎盘、胞衣,被游牧族群尊奉为保护母婴的生育神灵,东汉末年就已经出现在南匈... 于弥信仰是中古北族生殖崇拜的产物,流传范围很广。通过辨析相关文献及碑刻材料,中古北族于弥信仰在起源、性质、功能及传播等问题上仍有扩展空间。于弥原义为胎盘、胞衣,被游牧族群尊奉为保护母婴的生育神灵,东汉末年就已经出现在南匈奴社会中,在北朝因史料阙载而湮没无闻,但从北魏道武帝感生传说中的埋胞来看,拓跋部有礼敬胞衣的习俗,可视为匈奴于弥信仰的延续。突厥时代的于弥神承自鲜卑集团,重要性更为突显。突厥衰亡后,于弥随突厥降民进入河南地,并深刻影响灵夏党项,西夏于弥部得名盖渊出于此。于弥由神名退化为北族的人名、族名及姓氏,反映了这一名号的古老存在。于弥信仰在汉唐间自漠南向西北内陆的流传轨迹,为“边地半月形文化传播带”的文化共性增添了新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 北族 于弥信仰 生殖崇拜 内亚传统
原文传递
西夏国名校考 被引量:3
2
作者 Н.А.聂历山 崔红芬 文志勇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3-108,共6页
20世纪30年代,中国学者王静如在《西夏国名考》中对西夏国名称和“于弥、嵬名兀祖、庞泥定”等问题进行了考证,引起苏联学者聂历山的质疑,他在本文中指出,王静如所译“白弥大夏国”的“弥”字,实为“河之上游”的意思,并依据大量翔实可... 20世纪30年代,中国学者王静如在《西夏国名考》中对西夏国名称和“于弥、嵬名兀祖、庞泥定”等问题进行了考证,引起苏联学者聂历山的质疑,他在本文中指出,王静如所译“白弥大夏国”的“弥”字,实为“河之上游”的意思,并依据大量翔实可靠的西夏文及汉文材料,特别是西夏宫廷颂歌,对于弥、白河、黑水及西夏国南北疆域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后来学术界争论不休的“西夏国名、嵬名兀祖”及西夏地理等基本问题,盖源出此两篇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上国 于弥 嵬名 白河 黑水
下载PDF
北魏道武帝感生传说中的“埋胞”之谜
3
作者 谢振华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2022年第1期62-72,297,共12页
在魏晋诸帝的感生神话中,北魏道武帝诞降异象中的“埋胞”具有独特性,因缺乏历史渊源而颇为难解。事实上,“埋胞”并非拓跋部独有的处理胞衣的方式,秦汉之际的汉人就已通过“埋胞”寄予婴儿聪慧、肌肤柔腻、少病长寿等祝愿。这是一种由... 在魏晋诸帝的感生神话中,北魏道武帝诞降异象中的“埋胞”具有独特性,因缺乏历史渊源而颇为难解。事实上,“埋胞”并非拓跋部独有的处理胞衣的方式,秦汉之际的汉人就已通过“埋胞”寄予婴儿聪慧、肌肤柔腻、少病长寿等祝愿。这是一种由生殖崇拜衍生出的交感巫术。胞衣被赋予保护婴儿的功能,遂演化成内亚族群信奉的“于弥女神”。“于弥”是拓跋部以胞衣为崇拜对象衍生出的自然神,鲜卑人认为婴儿出生后,肉身与灵魂互相分离,胞衣是婴儿灵魂的寄托之所,需妥善保藏。这种隐含在拓跋族群中的“于弥”信仰,直至隋初才浮现在徙居河西的拓跋部中,而代北拓跋部的“于弥”信仰传入突厥后,演化成突厥族礼敬的“乌迈女神”。道武帝诞降异象所蕴含的多重文化因子,折射出内亚大陆的文化层叠与碰撞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武帝 感生传说 埋胞 于弥 乌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