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伤世界的救赎幻象——于潇湉创作论
1
作者 温奉桥 张波涛 《艺术广角》 2024年第3期107-112,共6页
于潇湉的创作经历了两次转型,在转型中,她从“儿童之外”进入了“儿童之内”,但又跳出了单一儿童视角的某种局限,从而使其创作更具普遍的文学价值。同时,她在“残缺处境”中启动主体对人生价值的“追寻”,并通过“疼痛美学”使之与“自... 于潇湉的创作经历了两次转型,在转型中,她从“儿童之外”进入了“儿童之内”,但又跳出了单一儿童视角的某种局限,从而使其创作更具普遍的文学价值。同时,她在“残缺处境”中启动主体对人生价值的“追寻”,并通过“疼痛美学”使之与“自身”真正遭遇,回答关于生命意义的拷问,完成了一场对人生的存在主义式精神分析。而这些创作特征则又揭示了她的创作动因:在交出主体清醒的前提下,以文学“幻象”完成对自身“创伤”的象征性救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潇湉 转型 残缺处境 疼痛美学
下载PDF
故事能做什么:论于潇的两个童话
2
作者 冯强 王红梅 《百家评论》 2023年第3期42-46,共5页
《若是春天真的能给予人重生……》和《留白》是于潇湉《盛开在时间外》中的两个短篇童话故事,其特异之处在于它们是关于故事的故事。两个元故事的主人公都尝试在故事中建立一种亲密关系,从施行的角度看,它们都在探究故事力量的边界可... 《若是春天真的能给予人重生……》和《留白》是于潇湉《盛开在时间外》中的两个短篇童话故事,其特异之处在于它们是关于故事的故事。两个元故事的主人公都尝试在故事中建立一种亲密关系,从施行的角度看,它们都在探究故事力量的边界可以延伸至何处。于潇湉的元故事所关心的,是一种故事的“弱普遍主义”,它在贫乏中维系自身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事 施行 于潇湉 弱普遍主义
下载PDF
若是春天真的能予人重生……
3
作者 于潇湉 《儿童文学》 2009年第8期5-17,共13页
雪下得紧,到了夜半也还是没有停的样子。 白色皮毛的兔子在雪地上止步不前,把长长的脚印留在了身后。一时间,她有些分不清楚,那是给这大地留下的印记,还是从自己身体里遗失的什么东西。
关键词 《若是春天真的能予人重生……》 儿童文学 于潇湉 散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