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苏轼诗趣探微
- 1
-
-
作者
俞浩胜
-
出处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3期43-46,共4页
-
文摘
在宋代诸多诗人中,唯独“东坡长于趣”。他的诗趣,另具一格,或借事兴怀,情采盎然;或奇想幻变,瑰丽清新;或庄中见谐,妙趣横生;或引譬连类,启人心智,堪称宋代诗圃中的一簇奇葩,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风趣 苏轼生性幽默风趣,所作诗篇,句中常带幽默,行间洋溢风趣。《泛颖》,“我性喜临水,得颖意甚奇。到官十日来,九日河之湄。……画船俯明镜,笑问汝为谁?忽然生鳞甲,乱我须与眉。散为百东坡,顷刻复在兹。”瞧,苏轼兴致多高!到官十日,九天去颖水泛舟。颖水清澈如镜。
-
关键词
宋代诗
情采
东坡
审美价值
颖水
戏赠杜甫
苏诗
于潜女
青裙缟袂
百步洪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观民·悯民·爱民——读苏轼描写人民的诗作
- 2
-
-
作者
林正龙
-
出处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32-38,46,共8页
-
文摘
苏轼是封建官吏和文人,不过他对人民却是相当关怀和热爱的。他具有“民本”思想,深知本固方能邦宁。这种认识,可以说是他爱民的根本出发点。在任地方官期间,他总是尽量了解下情,力求减轻人民的疾苦和便民利民。苏辙在《墓志铭》曾记述他初仕时的一件善政:“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长吏意公文人,不以吏事责之,公尽心其职,老吏畏服。关中自元狊叛命,人贫役重,岐山下岁以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
-
关键词
评事
于潜女
“民本”思想
五禽言
邦宁
民生疾苦
南行
凤翔府
汪师韩
长吏
-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苏诗与宋代文化
- 3
-
-
作者
周本淳
-
出处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4期67-74,共8页
-
文摘
一代文化哺育一代诗人,而各个时代的伟大诗篇,又总要反映出同一时代的文化特色。魏、晋、南北朝文化,产生了阮籍、陶潜、谢灵运和鲍照那样一大批著名的诗坛人物,盛唐文化薰陶了李白、杜甫和王(维)、孟(浩然)、高(适)、岑(考)等杰出的诗人。读这些人的诗集,时时感受到时代文化的脉搏的跃动。可以说,伟大诗人的作品,和他们所处的文化密不可分。苏轼之于北宋,也如李、杜之在盛唐。宋代文化孕育了苏诗,而苏诗又处处闪耀出宋代文化的光芒。文化,从广义来说,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
关键词
苏诗
宋代文化
东坡先生
书焦山纶长老壁
时代风气
韩干马十四匹
题画诗
于潜女
中所
社会历史实践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苏诗与宋代文化
- 4
-
-
作者
周本淳
-
出处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3期1-8,共8页
-
文摘
一代文化哺育一代伟大的诗人,而各时代的伟大诗篇又总要反映出时代文化的特色。苏诗离不开宋代文化的哺育,苏诗又处处反映出当代文化的丰富内涵。本文从五个方面加以阐述:一、宋代书籍印本之传播为诗人吸收前代及当代文化成果提供较前代方便之条件;二、北宋徽宗以前在思想界儒释道互相渗透及融合,反映在诗篇中三者兼收并蓄之现象;三、书画艺术之发达;四、各地民俗文化与苏诗之关系;五、茶文化。结论认为研究宋代文化史不可不重视苏诗。
-
关键词
苏诗
宋代文化
儒释道
东坡先生
北宋徽宗
书焦山纶长老壁
书画艺术
题画诗
于潜女
时代风气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