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寓意于物”看苏轼美学思想的生态学智慧 |
杨存昌
崔柯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2
|
从“格物”到“玩物”:明代器物鉴赏的转变 |
彭圣芳
|
《艺术探索》
|
2009 |
6
|
|
3
|
苏轼“寓意于物”论与儒道佛思想 |
王世德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2
|
|
4
|
庄子道物关系的一种诠释进路——以“物物而不物于物”为例 |
张立文
高晓锋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4
|
|
5
|
留意物欲与寓寄情意——苏轼美学思想探索 |
王世德
|
《天府新论》
|
1988 |
1
|
|
6
|
苏轼“寓意于物”的审美态度——浅析苏轼外任时期的音乐美学思想 |
衡蓉蓉
|
《大舞台》
|
2011 |
2
|
|
7
|
善假于物:语文特级教师“特”的探讨 |
袁逸仙
赖学军
|
《文教资料》
|
2013 |
1
|
|
8
|
由“象取于物”到“象外之象”:吴冠中绘画艺术样态 |
刘强
|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
2022 |
2
|
|
9
|
“寓意于物”与“留意于物”的利与害——从苏轼《宝绘堂记》看古代文人参与书画活动的文化心态 |
李新华
|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
2010 |
1
|
|
10
|
杞菊·巢菜·菖蒲——谈谈苏轼的“寓意于物” |
张崇琛
|
《贵州文史丛刊》
|
2003 |
0 |
|
11
|
阳明心学视阈下“向内而求”的元理论建议——针对西方译学界“凝滞于物”的学理风险 |
杨镇源
|
《外国语文研究》
|
2022 |
0 |
|
12
|
超然物外:苏轼人生思考成熟的标志 |
王启鹏
|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6 |
0 |
|
13
|
“物物而不物于物”:庄子心灵形上超越之途 |
魏冬
|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
0 |
|
14
|
善假于物与审判异化:司法人工智能的辩证思考 |
陈敏光
|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8
|
|
15
|
中国文化语境下旅游审美之“物”及其意义生成 |
吴海伦
|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3
|
|
16
|
浅析儒、佛、道思想的融合对苏轼“寓意于物”论的影响 |
李亚静
|
《青海师专学报》
|
2006 |
2
|
|
17
|
“善假于物”的经营艺术 |
宋昌盛
杨庆华
|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
1996 |
0 |
|
18
|
凯特·肖邦的“不物于物”——《觉醒》新探 |
叶志景
万雪梅
|
《海外英语》
|
2021 |
1
|
|
19
|
手机短信语言的“善假于物”及其表达效果 |
王力如
|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
2008 |
1
|
|
20
|
庄子“物物而不物于物”思想发微 |
郭天恩
刘丽斌
|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