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8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封护城堤、镇河铁犀与于谦治黄
1
作者 李树友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4年第4期4-9,共6页
一代名臣、民族英雄于谦和开封的关系非常密切。开封人每当登临护城堤或者抚摸镇河铁犀时,往往就会想到于谦在开封治黄的丰功伟绩。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凡是造福人民的人,人民都不会忘记他。至今,开封人民没有忘记于谦:城北黄河游... 一代名臣、民族英雄于谦和开封的关系非常密切。开封人每当登临护城堤或者抚摸镇河铁犀时,往往就会想到于谦在开封治黄的丰功伟绩。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凡是造福人民的人,人民都不会忘记他。至今,开封人民没有忘记于谦:城北黄河游览区建有于谦治河纪念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河 护城堤 治黄 镇河铁犀 于谦 造福人民 民族英雄 开封
下载PDF
于谦: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
2
作者 李正军 董琦 《共产党员》 2023年第7期54-55,共2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担任省委书记时,曾语重心长地说:“古往今来,许多有作为的‘官’都以关心百姓疾苦为己任。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郑板桥的‘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从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担任省委书记时,曾语重心长地说:“古往今来,许多有作为的‘官’都以关心百姓疾苦为己任。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郑板桥的‘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从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到于谦的‘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都充分说明心无百姓莫为‘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板桥 百姓疾苦 范仲淹 一枝一叶总关情 先天下之忧而忧 于谦 杜甫
下载PDF
于谦:粉骨碎身的清白
3
作者 蒋青林 《金融言行(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74-76,共3页
因为于谦,后世对杭州人刮目相看:在这片看似柔弱似水的土地上,竟然能够生长出像于谦这样刚烈而纯粹的柱石之士。倘若要将于谦贴上一枚文化标签,大致可用“精神不死”四个字。据说于谦在青年时期,心有触动,写下一首《石灰吟》:“千锤万... 因为于谦,后世对杭州人刮目相看:在这片看似柔弱似水的土地上,竟然能够生长出像于谦这样刚烈而纯粹的柱石之士。倘若要将于谦贴上一枚文化标签,大致可用“精神不死”四个字。据说于谦在青年时期,心有触动,写下一首《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他凭借直觉感到自己一生可能会经历千难万险,甚至是炼狱式的考验,但他愿意万死不辞,最后一定要将清白人品留在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谦 粉骨碎身 文化标签 清白 炼狱
下载PDF
于谦之死与景泰年间中央权力的再分配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思怀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6-89,共4页
“夺门之变”及于谦之死是明代历史上一个重大政治事件。然而,学界对于谦之死的深层原因———明代罢相后中央权力的结构却鲜有研究。通过对史书的文本资料进行深入研究,可以看出,“夺门之变”前后中央的权力结构发生了变化,加之于谦本... “夺门之变”及于谦之死是明代历史上一个重大政治事件。然而,学界对于谦之死的深层原因———明代罢相后中央权力的结构却鲜有研究。通过对史书的文本资料进行深入研究,可以看出,“夺门之变”前后中央的权力结构发生了变化,加之于谦本人的忠君思想导致的不愿作为,最终使于谦成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夺门之变 于谦 内阁 权力结构 于谦之死
下载PDF
论于谦的诗歌 被引量:2
5
作者 钱国莲 项文惠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2期154-158,共5页
于谦是功勋卓越的民族英雄。从其存诗,可以窥见其高尚人格。在创作中,他关注现实,自觉追求诗歌内容的真实性,而较少注重诗歌的创作技巧,其诗呈现出一种清新朴素的天然本色,在当时“台阁体”盛行一时的情况下,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在... 于谦是功勋卓越的民族英雄。从其存诗,可以窥见其高尚人格。在创作中,他关注现实,自觉追求诗歌内容的真实性,而较少注重诗歌的创作技巧,其诗呈现出一种清新朴素的天然本色,在当时“台阁体”盛行一时的情况下,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在明朝前期诗坛上独放异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谦 现实主义 明代诗歌
下载PDF
从于谦的人际关系论其人生悲剧的成因 被引量:2
6
作者 钱国莲 叶仁美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247-252,共6页
前人往往将于谦之死归咎于"南宫复辟"。笔者以为,于谦的悲剧结局固然与明英宗朱祁镇复辟有直接的关系,根源却是于谦独特的人格特征和性情气质。于谦是一个人格高尚的人,他将国家和百姓利益放在首位,纠错惩恶,兴利除弊,刚正严... 前人往往将于谦之死归咎于"南宫复辟"。笔者以为,于谦的悲剧结局固然与明英宗朱祁镇复辟有直接的关系,根源却是于谦独特的人格特征和性情气质。于谦是一个人格高尚的人,他将国家和百姓利益放在首位,纠错惩恶,兴利除弊,刚正严明。他从来不计个人私利,为官争理不争利,更不会阿谀奉承权贵或搞阴谋诡计;不拉帮结派,没有自己的小团体;他疾恶如仇,处世方式直来直去,不加任何掩饰。他的这种品性和处世方式使他四方树敌,陷于孤立无援之境地,也终于酿成了人生悲剧。本文从于谦的人际关系着手,论述于谦的人格特征和性情气质及其和悲剧结局之间的逻辑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谦 人际关系 人生悲剧
下载PDF
论于谦的政治抉择 被引量:1
7
作者 丁贤勇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3期37-39,共3页
于谦是明代历史和杭州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于谦在国家与君主间以国家利益作为最高原则 ,在君国与身家中牺牲自己的小家保全国家 ,在日常行政中不避个人的恩怨得失。
关键词 明朝历史 于谦 人物评价 道德评价
下载PDF
论于谦晋豫两省的民本思想实践——兼以诗文为证 被引量:1
8
作者 钱国莲 史薇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361-366,共6页
明代民族英雄、诗人于谦,除了成功抵御外族入侵、捍卫国家统一的光辉业绩外,他的民本思想实践也同样值得后世铭记。他一生心忧天下、关心民瘼、问民疾苦、为民请命,始终践行着"民为邦本"、"民为贵"的民本思想,他巡... 明代民族英雄、诗人于谦,除了成功抵御外族入侵、捍卫国家统一的光辉业绩外,他的民本思想实践也同样值得后世铭记。他一生心忧天下、关心民瘼、问民疾苦、为民请命,始终践行着"民为邦本"、"民为贵"的民本思想,他巡抚河南、山西十八年间(1430—1447)的作为以及这时期创作的诗文即是最好的见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谦 民本思想 诗文
下载PDF
从于谦之死看明朝英景之际中央权力的运作 被引量:1
9
作者 赵秀丽 《三峡论坛》 2011年第3期86-89,98,共5页
于谦作为英景之际最大的功臣,在"夺门之变"后被英宗迅速处死,除了他个人凛性不见容于官场、得罪部分文武官员和宦官、不被英宗信任外,还与英景之际的中央权力运作机制有密切关系,内阁工作职能的不稳定性使得宦官篡权、文官集... 于谦作为英景之际最大的功臣,在"夺门之变"后被英宗迅速处死,除了他个人凛性不见容于官场、得罪部分文武官员和宦官、不被英宗信任外,还与英景之际的中央权力运作机制有密切关系,内阁工作职能的不稳定性使得宦官篡权、文官集团群龙无首、加上文官体系自身的局限性,根本无力制约皇权,于谦的人生悲剧带有一定的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谦 明代 英景之际 权力运作
下载PDF
于谦《石灰吟》赏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白一瑾 《小学语文》 2016年第1期34-36,共3页
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经典简介]于谦(1398—1457),字廷益,号节庵,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代民族英雄、政治家,官至兵部尚书。明英宗在土木堡兵败被瓦剌俘虏后,他力排... 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经典简介]于谦(1398—1457),字廷益,号节庵,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代民族英雄、政治家,官至兵部尚书。明英宗在土木堡兵败被瓦剌俘虏后,他力排众议,坚决主张抗敌,并率领军民奋力抗击,使国家转危为安。其诗多忧国忧民之作,或表现自己的坚贞情操,语言质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吟》 于谦 赏析 民族英雄 忧国忧民 政治家
下载PDF
试论于谦的为官之德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余丽芬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8年第2期34-38,共5页
本文分析了家庭熏陶、传统文化濡染对于谦清官志向的影响,阐述于谦为官之德的内容,认为于谦官德的亮点是"从道不从君",灵魂是关注民生,支柱是"石灰风骨"和"煤炭精神"。笔者重温于谦从政以德、忠廉爱民的... 本文分析了家庭熏陶、传统文化濡染对于谦清官志向的影响,阐述于谦为官之德的内容,认为于谦官德的亮点是"从道不从君",灵魂是关注民生,支柱是"石灰风骨"和"煤炭精神"。笔者重温于谦从政以德、忠廉爱民的历史,以期为加强新时期的政德建设提供现实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谦 为官之德 当代价值
下载PDF
关于于谦的历史定位及其他
12
作者 陈学文 《浙江学刊》 CSSCI 2004年第6期179-182,共4页
于谦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他与岳飞、文天祥、史可法等都是民族脊梁。他的伟大人格力量感召了为捍卫民族利益而奋斗的人们 ,是我国宝贵的民族精神。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 ,将人物放在历史长河中 ,以他最杰出贡献来... 于谦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他与岳飞、文天祥、史可法等都是民族脊梁。他的伟大人格力量感召了为捍卫民族利益而奋斗的人们 ,是我国宝贵的民族精神。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 ,将人物放在历史长河中 ,以他最杰出贡献来定位 ,反对任意拔高、感情出发、功利主义等不良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谦 历史定位 民族英雄 历史人物 人物评价 中国
下载PDF
于谦与廉政
13
作者 来可泓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5期48-51,共4页
于谦是明代著名的民族英雄,又是廉政的楷模。儒家传统教育是于谦廉政的道德基础;务实为民是于谦廉政的根本大事;公忠爱国是于谦廉政的最高目的。
关键词 于谦 廉政建设 儒家 传统教育 道德
下载PDF
论于谦与浙江人文传统
14
作者 钱国莲 项聪颖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27-32,共6页
于谦是在浙江人文传统的浸润和濡染之下产生的民族英雄、清官、著名诗人,他的高风亮节和民族精神,及其一生的嘉言懿行、丰功伟绩,一方面是浙江人文传统的集中体现,另一方面又为浙江人文传统注入了新的质素。然而,这一点并没有得到公众... 于谦是在浙江人文传统的浸润和濡染之下产生的民族英雄、清官、著名诗人,他的高风亮节和民族精神,及其一生的嘉言懿行、丰功伟绩,一方面是浙江人文传统的集中体现,另一方面又为浙江人文传统注入了新的质素。然而,这一点并没有得到公众和学界应有的重视,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背景,论述于谦和浙江人文传统之关系,以及它的六个表现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谦 民族英雄 诗人 浙江人文传统
下载PDF
于谦与岳飞的影响力差异及其成因分析
15
作者 钱国莲 薛冰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398-402,共5页
于谦是明代著名的民族英雄、诗人,其生平功业和南宋民族英雄岳飞有颇多相似之处。但岳飞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他作为中国历史上民族英雄的代表人物,享有崇高的地位。相形之下,于谦的影响力则要小很多。本文拟从文学作品、最... 于谦是明代著名的民族英雄、诗人,其生平功业和南宋民族英雄岳飞有颇多相似之处。但岳飞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他作为中国历史上民族英雄的代表人物,享有崇高的地位。相形之下,于谦的影响力则要小很多。本文拟从文学作品、最高统治者的价值认同、传播情境等三个方面来探讨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谦 岳飞 影响力
下载PDF
论于谦之死
16
作者 周祚绍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57-60,共4页
论于谦之死周祚绍于谦死得很悲壮。作为临危受命的救国功臣而惨遭杀害,是很悲哀的。但他面对迫害而视死如归,又是很壮烈的。于谦“死之日,阴四合,天下冤之”。有个叫儿的指挥,本是曹吉祥部下,“以酒酹谦死所,恸哭。吉祥怒,之。... 论于谦之死周祚绍于谦死得很悲壮。作为临危受命的救国功臣而惨遭杀害,是很悲哀的。但他面对迫害而视死如归,又是很壮烈的。于谦“死之日,阴四合,天下冤之”。有个叫儿的指挥,本是曹吉祥部下,“以酒酹谦死所,恸哭。吉祥怒,之。明日复酹奠如故。都督同知陈逵感谦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谦 “夺门之变” 徐有贞 曹吉祥 北京保卫战 石亨 景帝 土木之变 皇位争夺 《明史》
下载PDF
略论于谦的悲剧历史命运
17
作者 陈学文 《天中学刊》 1998年第6期82-84,共3页
关键词 悲剧 哲人 略论 人间 命运 于谦 情操 《石灰吟》 卓越 展示
下载PDF
杀害“救时宰相”于谦的主谋徐有贞其人其事——兼谈所谓的于谦“迎立外藩”问题及其“襄王金符迷失案”
18
作者 吴仁安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47-52,共6页
发动"夺门之变"的徐有贞曾与于谦共同参加京城会试,并因为治理山东黄河水患和兴建水利之事而为世人所称道,四库全书评价他博览群书,时人亦称赞其才华出众。但名利心太重的徐有贞于"土木之变"时主张南迁,又因为求官... 发动"夺门之变"的徐有贞曾与于谦共同参加京城会试,并因为治理山东黄河水患和兴建水利之事而为世人所称道,四库全书评价他博览群书,时人亦称赞其才华出众。但名利心太重的徐有贞于"土木之变"时主张南迁,又因为求官未得而对于谦怀恨在心,最终成为陷害于谦的主谋。此外,"迎立外藩"之罪是如何栽赃到于谦身上的,对徐有贞该如何评价,文章将一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谦 徐有贞 迎立外藩 襄王金符迷失案
下载PDF
明前期文学奴性化语境下的于谦及其诗歌
19
作者 钱国莲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21-125,174,共6页
明前期思想文化领域的专制统治、对知识分子的高压政策以及肆无忌惮的迫害和摧残,造成了文人与文学的主体精神和独立品格的沦丧,导致了文学的奴性化。于谦虽然经历了台阁体几乎垄断整个文坛、文学趋于奴性化的主要时期,但是却能抵御这... 明前期思想文化领域的专制统治、对知识分子的高压政策以及肆无忌惮的迫害和摧残,造成了文人与文学的主体精神和独立品格的沦丧,导致了文学的奴性化。于谦虽然经历了台阁体几乎垄断整个文坛、文学趋于奴性化的主要时期,但是却能抵御这一流行语境的浸染,以独树一帜的诗歌创作使得文学担负起了描摹社会生活、歌咏人生、抒写真情实感之传统使命。虽然于谦诗歌并未带来明代文学的全面振兴,但是它对当时的文学奴性化趋势所带来的反拨意义和矫枉价值如同一缕春光给明前期枯寂的文学荒野带来了复苏的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前期文学 奴性化语境 于谦 诗歌
下载PDF
几部描写于谦事迹的古代通俗小说考论 被引量:3
20
作者 苗怀明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91-206,共16页
关键词 于谦 事迹 政治人物 岳飞 《明史》 文天祥 考论 古代通俗小说 描写 民间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