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于鬯《香草校书》校《春秋左传》札记
1
作者 熊焰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3-85,共3页
择取于鬯与杨伯峻先生对《春秋左传》某些条目的训诂结论进行比照分析,以说明于氏的某些校勘训诂成果即使在今天仍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 于鬯 杨伯峻 香草校书 春秋左传注
下载PDF
于鬯《香草校书》校《国语》札记
2
作者 熊焰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25-129,共5页
于鬯谙熟古代典籍及典章制度,于文法结构也颇有心得,所著《香草校书》校释《国语》常能引据古礼,验劾文法,佐证异文,洞察隐微,创发新解。然又好标新异,时有求之过深反成穿凿者。
关键词 于鬯 香草校书 国语徊I诂
原文传递
从《香草校书》看于鬯的《仪礼》诠释特色
3
作者 邓声国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9,共6页
作为一名清末的著名文献学家,于鬯对于《仪礼》经传记文的某些文辞及文句进行了探究,并对前人的某些结论进行了考辨,在礼经的语词和行文的仪文节度训释方面,取得了不少创获。通过深入探究于氏《香草校书》52条《仪礼》校释例,对于全面... 作为一名清末的著名文献学家,于鬯对于《仪礼》经传记文的某些文辞及文句进行了探究,并对前人的某些结论进行了考辨,在礼经的语词和行文的仪文节度训释方面,取得了不少创获。通过深入探究于氏《香草校书》52条《仪礼》校释例,对于全面了解于鬯治《仪礼》学的特色、方法和主要观点,可谓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鬯 《香草校释》 礼经诠释特色 诠释方法
原文传递
浅论晚清四儒研治《素问》的成就及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罗宝珍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89-91,95,共4页
清儒胡澍、俞樾、孙诒让、于鬯专章校诂《素问》,提升了对其认识的境界;为后学用文献法研究医经提供了借鉴方法;开启了学者研究医籍之风气,促进了中医训诂的发展。同时,四儒校诂得失显示中医训诂具有特殊性,并对后人研治医籍提出新的要求。
关键词 四儒 素问研究 胡澍 俞樾 孙治让 于鬯
下载PDF
从出土的《清华简·祭公之顾命》来看清人对《逸周书·祭公》篇的校注 被引量:2
5
作者 魏慈德 《厦大中文学报》 2016年第1期3-30,共28页
传世的《逸周书》历来不受重视,直到西晋时才有孔晁为之注,至唐宋时篇章散佚,甚者有误以为其源自汲冢周书者。到了清代时赖卢文弨、王念孙、朱右曾等人之力,比校诸本,刊定文句,广为注译,后人才得以竟读。只不过清人在校勘诸本异文并加... 传世的《逸周书》历来不受重视,直到西晋时才有孔晁为之注,至唐宋时篇章散佚,甚者有误以为其源自汲冢周书者。到了清代时赖卢文弨、王念孙、朱右曾等人之力,比校诸本,刊定文句,广为注译,后人才得以竟读。只不过清人在校勘诸本异文并加以译注的同时,常需加以裁断并改定文句,所凭借者不外是古书中曾出现的句子,以及校注者对篇文内容的理解等,然因学者间各持之有理,也造成了传世《逸周书》版本文字或译注诸说并陈,莫衷一是的情形。而今日赖有出土文本,可让我们重新来审视清人对其书的校注之功。因此本文以《清华简·祭公之顾命》为本,先对学者间针对简文所提出的说法加以裁择,辅证之以相关铜器铭文,并予以通释串讲;接着以出土本和传本的文字做对比,进而分析传世本《祭公》文字的正误,及清人校改注译《祭公》的得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祭公 逸周书 清华简 校勘 王念孙 于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