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融媒体语境下云冈石窟文化的传播策略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海燕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52-55,共4页
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全媒体,再到融媒体,技术的发展引领传播形态的变革,点对面的传统线性大众传播模式完全让位于点对点的超越时空限制的多种传播模式。同一信息源头,多次分发于不同信息传播渠道,大大提升了传播的关注度和到达率,这就... 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全媒体,再到融媒体,技术的发展引领传播形态的变革,点对面的传统线性大众传播模式完全让位于点对点的超越时空限制的多种传播模式。同一信息源头,多次分发于不同信息传播渠道,大大提升了传播的关注度和到达率,这就是融媒体时代带来的全新传播形态。本文以世界物质文化遗产--云冈石窟的文化传播模式为研究对象,构建融媒体时代传统文化全新的传播模式:培育多元化的传播者主体、尊重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注重分享式传播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媒体 云冈石窟文化 传播模式
下载PDF
云冈石窟沉浸式设计在遗产可视化中的可行性 被引量:2
2
作者 李雨薇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62-66,共5页
云冈石窟沉浸式设计的遗产可视化是设计学与云岗文化石窟艺术研究、计算机学、艺术学、人文社科等结合的综合性交叉研究。沉浸式设计方法是以数字化媒体为主要技术手段构建场景,刺激用户的感观,达到某种沉浸状态的艺术设计。以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沉浸式设计的遗产可视化是设计学与云岗文化石窟艺术研究、计算机学、艺术学、人文社科等结合的综合性交叉研究。沉浸式设计方法是以数字化媒体为主要技术手段构建场景,刺激用户的感观,达到某种沉浸状态的艺术设计。以云冈石窟为例,分析数字遗产可视化技术的可行性及其优势。在此基础上,探讨沉浸式设计在遗产可视化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为云冈石窟数字艺术发展提供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冈石窟文化 沉浸式设计 遗产可视化
下载PDF
云冈文化的概念及其相关问题 被引量:8
3
作者 凌建英 张月琴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27-29,53,共4页
云冈文化是大同地方文化的总称,代表了大同地区的文化发展形貌。云冈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别。其形成和发展分为五个阶段。云冈文化是大同最具地域性、代表性和标志性的文化,也是大同文化品质的最高体现。"新云冈计划"启动后,... 云冈文化是大同地方文化的总称,代表了大同地区的文化发展形貌。云冈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别。其形成和发展分为五个阶段。云冈文化是大同最具地域性、代表性和标志性的文化,也是大同文化品质的最高体现。"新云冈计划"启动后,云冈文化应当被重新审视和认识,各文化单位应当倾力合作,将云冈文化打造成大同市的文化名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冈文化 云冈石窟文化 地域文化 城市文化
下载PDF
龙门石窟原地邮戳纵览(上)
4
作者 贾宝源 《集邮博览》 2018年第2期79-82,共4页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洛龙区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是中国石...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洛龙区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国邮政于1988年发行的普24-2《中国石窟艺术》"龙门石窟·唐·力士"邮票1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石窟 石窟艺术 邮政日戳 北魏孝文帝 麦积山石窟 原地 云冈石窟 世界文化遗产 中国邮政 题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