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大山包越冬黑颈鹤迁徙路线的卫星跟踪 被引量:35
1
作者 高立波 钱法文 +2 位作者 杨晓君 伍和启 李凤山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53-361,共9页
2005年2月26日和3月1日在云南省昭通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别为4只越冬黑颈鹤佩戴卫星信号发射器(PTTs),跟踪研究其迁徙路线和迁徙停歇地。2005年春季迁徙中,有2只跟踪黑颈鹤到达繁殖地,其中1只黑颈鹤在2005年11月和2006年3... 2005年2月26日和3月1日在云南省昭通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别为4只越冬黑颈鹤佩戴卫星信号发射器(PTTs),跟踪研究其迁徙路线和迁徙停歇地。2005年春季迁徙中,有2只跟踪黑颈鹤到达繁殖地,其中1只黑颈鹤在2005年11月和2006年3月分别完成从繁殖地返回越冬地和从越冬地再次到达繁殖地的迁徙过程。2只春季迁徙黑颈鹤的迁徙路线大致相同——沿着长江上游金沙江、大渡河一直向北到达黄河上游白河及黑河沿岸若尔盖湿地内。春季迁徙过程中,途中停歇3—4次,总迁徙距离是674—713km,迁徙全程所用时间3—4天。秋季迁徙全程所用时间8天。在4个PTTs工作期间,共确定有13个黑颈鹤迁徙停歇地,其中11个停歇地在河流滩地;其他2个停歇地在高山湖泊附近。总体上,黑颈鹤一般选择海拔在1900m以上湖泊、河流等湿地内,距离耕地较近且人、畜干扰较少的栖息地停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颈鹤 卫星跟踪 迁徙路线 云南大山包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黑颈鹤夜宿地生境适宜性分析——以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李绒 角媛梅 刘歆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4期352-357,共6页
确定物种生境的潜在分布对于濒危物种的保护与管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黑颈鹤的重要迁移地和越冬地,但是目前的黑颈鹤夜宿地生境分布较为破碎。本研究通过Arc GIS和MaxEnt模型,使用黑颈鹤夜宿分布点和... 确定物种生境的潜在分布对于濒危物种的保护与管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黑颈鹤的重要迁移地和越冬地,但是目前的黑颈鹤夜宿地生境分布较为破碎。本研究通过Arc GIS和MaxEnt模型,使用黑颈鹤夜宿分布点和环境特征变量预测了大山包保护区黑颈鹤夜宿地生境的分布,并进行了生境适宜性分析。结果表明:AUC=0.975表明模型的评价效果达到优秀水平,其中通过对黑颈鹤夜宿地生境的环境因子敏感性分析可知,主要环境因子是距水源地的距离(54.8%)、坡向(26.1%)和海拔(17.2%);保护区中部和南部的水库及周边地区是黑颈鹤的主要夜宿地分布区;保护区黑颈鹤夜宿地最适宜生境和较适宜生境面积为23.72 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2.35%,不适宜生境面积为68.28 km2。通过黑颈鹤夜宿地生境适宜性评价,为黑颈鹤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需要对缓冲区和实验区的边界合理性给与更多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颈鹤 生境适宜性 MaxEnt模型 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G-F指数及区系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赵俊松 张梅 +2 位作者 王远剑 桑正林 田虹 《昭通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18-22,共5页
研究数据显示,大山包保护区共记录鸟类153种,隶属于16目45科93属,生态类型中以鸣禽为主,但涉禽和游禽也占较大比重。国家一级保护物种6种,CITES附录Ⅰ收录5种,IUCN近危(NT)2种。鸟类留居型以留鸟为主,但候鸟种类也占较大比重。其中留鸟... 研究数据显示,大山包保护区共记录鸟类153种,隶属于16目45科93属,生态类型中以鸣禽为主,但涉禽和游禽也占较大比重。国家一级保护物种6种,CITES附录Ⅰ收录5种,IUCN近危(NT)2种。鸟类留居型以留鸟为主,但候鸟种类也占较大比重。其中留鸟主要以东洋种为主,与保护区所处地理区系一致。G-F指数为0.78,其中G指数为4.30,F指数为19.80,表现出科间多样性较高,属间多样性较低。研究结果将进一步加深我们对保护区内鸟类群落结构的认识,为保护区鸟类保护政策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样性 G-F指数 区系 鸟类 云南大山包黑颈鹤自然保护区 云南昭通
下载PDF
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颈鹤越冬种群动态
4
作者 吴太平 赵子蛟 +4 位作者 李世俊 郑远见 钱颖 钟兴耀 孔德军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6-404,共9页
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高原湿地旗舰物种——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东部种群的重要越冬地和迁徙中转站。为了进一步提升对黑颈鹤的保护水平,同时为该物种的保护及其栖息地管理提供基础数据,本研究分析了2005年至2022年... 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高原湿地旗舰物种——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东部种群的重要越冬地和迁徙中转站。为了进一步提升对黑颈鹤的保护水平,同时为该物种的保护及其栖息地管理提供基础数据,本研究分析了2005年至2022年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颈鹤的种群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近20 a来,黑颈鹤种群数量持续增加,最大种群数量由2005年的1065只,增长至2022年的2260只,增长率为112.21%;年际之内,黑颈鹤种群数量在越冬前期和后期出现峰值、在越冬中期数量较小;在空间分布上,黑颈鹤分布于大海子、小海坝、长会口和殷家碑4处夜宿地,种群数量占比分别为59.28%、21.95%、12.78%和5.99%,并以大海子的种群数量增长最显著。2015年始,大山包开始实施湿地生态效益补偿项目,累计湿地补偿面积为699 hm^(2),并于2018年至2020年完成了易地搬迁近8000人,黑颈鹤种群数量在2005年至2016年期间较稳定(年平均增长2.18%),在2016年至2019年缓慢增长(年平均增长5.00%),在2019年至2022年快速增长(年平均增长15.43%);2005年至2018年期间黑颈鹤种群数量与人口数量正相关(r_(2005-2018)=0.62),2018-2022年期间则显著负相关(r_(2018-2022)=-0.90),湿地面积的扩大和人口数量的减少有助于大山包保护区黑颈鹤种群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颈鹤 种群数量 生态补偿 生态移民 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原文传递
冬季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鸟多样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吴太平 赵子蛟 +5 位作者 罗雷 张遵策 党兴阳 谭祥 郑远见 卢楚雄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04-310,共7页
于2017年12月至2018年2月,采用定点观测的方法,研究了冬季云南大山包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鸟群落的组成、数量和多样性,共记录水鸟6目11科41种,占大山包湿地水鸟物种总数的85.42%;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2种,二... 于2017年12月至2018年2月,采用定点观测的方法,研究了冬季云南大山包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鸟群落的组成、数量和多样性,共记录水鸟6目11科41种,占大山包湿地水鸟物种总数的85.42%;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2种,二级保护鸟类1种,其余38种水鸟被列入国家"三有名录";记录到黑鹳(Ciconia nigra)、夜鹭(Nycticorax nycticorax)、白骨顶(Fulica atra)、反嘴鹬(Recurvirostra avosetta)、鹤鹬(Tringa erythropus)、棕头鸥(Larus brunnicephalus)和渔鸥(Larus ichthyaetus)7个新记录种,鹳科(Ciconiidae)和秧鸡科(Rallidae)为新记录科;水鸟群落的物种组成以雁形目水鸟最多(16种,占记录到的水鸟总物种数的39.02%),其次是鸻形目(13种,占31.71%),最少的是鹈形目(1种,占2.44%);居留型以冬候鸟占绝对优势(28种,占68.29%),其次是旅鸟(9种,占21.95%),种类最少的是留鸟(4种,9.76%);区系组成以古北种为主(34种,占82.93%),其次是广布种(5种,占12.19%),东洋种最少(2种,占4.88%);该保护区水鸟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2.78,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越冬期 水鸟 多样性
原文传递
昭通大山包观鸟旅游现状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1
6
作者 马欠 徐丽琼 《地理科学研究》 2017年第2期92-100,共9页
随着大山包旅的发展,大山包的经济得到迅速的提高,但是大山包也面临着一些生态环境问题。本文通过对大山包的自然资源的分析,并根据大山包发展观鸟旅游所面临的问题,对大山包观鸟旅游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云南大山包 黑颈鹤 观鸟旅游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