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当代美术创作海外认知观察——以中德艺术交流展为例
1
作者 赵刚 李毓辉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2期214-216,共3页
本文以两次中德艺术交流展为例,对云南当代美术创作海外传播与认知进行观察,通过对展览项目的介绍与总结,以图式理论为基础分析云南当代美术创作在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碰撞交融的背景下所呈现出的图式特征及其文化融合实践,探讨云南... 本文以两次中德艺术交流展为例,对云南当代美术创作海外传播与认知进行观察,通过对展览项目的介绍与总结,以图式理论为基础分析云南当代美术创作在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碰撞交融的背景下所呈现出的图式特征及其文化融合实践,探讨云南当代美术创作在全球视野下的当代价值和地域特色。并结合展览中云南艺术家的实例分析创作过程中的技艺手法和样式形态,从而帮助观看者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和艺术品的价值所在,提高人们对云南当代美术的认知和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当代美术 海外认知 中德艺术交流展 图式
下载PDF
云南当代话剧的演出“空间”与“物造型”发展研究
2
作者 吴侠 《民族艺术研究》 2024年第2期64-75,共12页
云南当代话剧的演出“空间”与“物造型”,自有其发展状貌。随着演出“空间”的变化,创作者从一开始受演出场所的限制,只能靠“写意性”的点染和“象征性”的表现产生舞台上的“写实”效果,到走出剧场空间的“限制”和物质条件的“将就... 云南当代话剧的演出“空间”与“物造型”,自有其发展状貌。随着演出“空间”的变化,创作者从一开始受演出场所的限制,只能靠“写意性”的点染和“象征性”的表现产生舞台上的“写实”效果,到走出剧场空间的“限制”和物质条件的“将就”,运用高科技的舞台技术手段表现戏剧情境流变中任何需要的时空环境和诗意幻境。云南戏剧人对都市戏剧演出空间的开发,是云南话剧演出新空间里出现的新动态,是充满了探索能力和发展活力的新动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当代话剧 舞台空间 物造型 小剧场话剧 庭院戏剧
下载PDF
口述与呈现:口述叙事与云南当代版画史研究
3
作者 刘建理 《艺术生活》 2022年第2期16-21,共6页
现代文化语境下,云南版画的发展与创作面临一系列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新时代跨学科视阈下口述史为研究云南当代版画的教学与创作带来了诸多新境。口述史方法不仅能丰富和补充研究云南当代版画的史料来源,还能推动云南当代版画理论研究... 现代文化语境下,云南版画的发展与创作面临一系列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新时代跨学科视阈下口述史为研究云南当代版画的教学与创作带来了诸多新境。口述史方法不仅能丰富和补充研究云南当代版画的史料来源,还能推动云南当代版画理论研究从“作品研究为主”转向“活历史”的考察阶段,其鲜活的素材和多元的叙述方式,将研究者带入到一个被复原和再现的艺术场域。口述史注重底层关怀,所存口述材料既能丰富社会记忆,又能为研究云南当代版画提供全景式、多角度新的研究视野和探索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述史 个体记忆 集体记忆 云南当代版画
下载PDF
云南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女性视野”
4
作者 张永刚 周俊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1-6,共6页
云南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中的"女性视野"缘起于云南当代少数民族女性作家创作实绩和新时期以来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相关文学批评思潮的影响。它主要关注了少数民族女性作家的创作成就、少数民族女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 云南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中的"女性视野"缘起于云南当代少数民族女性作家创作实绩和新时期以来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相关文学批评思潮的影响。它主要关注了少数民族女性作家的创作成就、少数民族女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少数民族女性创作的"女性主义"文化内涵。"女性视野"的总体价值来自它对女性觉醒的肯定,突破了少数民族女性文学观念局限,展现了本土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学研究 云南当代 女性作家 "女性视野"
下载PDF
中心主义下的边缘性——90年代云南当代艺术展作品解读
5
作者 韩照丹 《新西部(中旬·理论)》 2012年第6期30-30,32,共2页
本文通过解读"90年代云南当代艺术展作品"艺术家的具体作品,阐释了作家在以汉文化为主这个大的环境下,坚持了云南当代艺术独特的本土性。以具本土的艺术视角和深度,重视自己内心的体验、关注内在的精神。
关键词 云南当代艺术 中心主义:边缘性
下载PDF
云南当代版画家研究中口述史路径的实践意义
6
作者 刘建理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00-109,共10页
20世纪80年代,当代中国的口述史研究初具规模,90年代,中国的口述史研究开始了系统化发展,21世纪以来,国内的口述史研究开始呈现多学科理论交叉互动的发展态势。20世纪90年代末,口述史的研究方法被引入到美术领域,继而开启了口述史在美... 20世纪80年代,当代中国的口述史研究初具规模,90年代,中国的口述史研究开始了系统化发展,21世纪以来,国内的口述史研究开始呈现多学科理论交叉互动的发展态势。20世纪90年代末,口述史的研究方法被引入到美术领域,继而开启了口述史在美术领域的探索之路。口述史是个体生命对自我人生历程的讲述,是我们认识和理解群体记忆的有效途径,口述史的研究方法不仅为云南当代版画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路径,丰富了云南当代版画史研究的纬度,也为云南当代版画史的研究带来新的研究范式,具有启示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述历史 云南当代版画家 路径
原文传递
感知的裂变——“85美术运动”中的云南当代绘画 被引量:2
7
作者 马宁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47-53,共7页
众多中国当代艺术文献中,"新具象"及"西南艺术群体"被解读为一种对生命的深层哲学思考,打上哲学烙印后纳入"生命之流",归入开启中国当代艺术的"85美术运动"。但仅仅经过数月或数年的历练,这些... 众多中国当代艺术文献中,"新具象"及"西南艺术群体"被解读为一种对生命的深层哲学思考,打上哲学烙印后纳入"生命之流",归入开启中国当代艺术的"85美术运动"。但仅仅经过数月或数年的历练,这些艺术家并不能进入真正意义的哲学层面,他们作品中的哲学图式和文本中的哲学文字仅仅是一种生活感知,交织在过去的记忆、20世纪80年代的现实和未来的期望中,形成种种80年代生活感知的图式,也被研究史记载为云南当代艺术的主流。在这主流之外,还有一些云南艺术家加入云南当代艺术的构建。他们的生活感知在哲学思索,各自的人生境遇,社会现实、云南少数民族之间裂变,构成种种哲学式图像。这些艺术家与"新具象"及"西南艺术群体"共同构建了云南20世纪80年代当代绘画,虽然受"85思潮"影响而成,却因云南的特殊地域和人文环境有着与"85美术运动"不同的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具象 西南艺术群体 云南当代艺术 云南艺术
原文传递
当代云南少数民族女性文学研究现状 被引量:1
8
作者 段晓玲 杨保文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7年第3期117-118,共2页
云南少数民族女性文学历来就是中国少数民族女性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研究具有现实和历史的意义,特别是当代以来,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化,云南少数民族女性作家用文学作品从不同角度展示了本民族的历史变迁。面对这样的文学现象,如何... 云南少数民族女性文学历来就是中国少数民族女性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研究具有现实和历史的意义,特别是当代以来,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化,云南少数民族女性作家用文学作品从不同角度展示了本民族的历史变迁。面对这样的文学现象,如何深度分析和挖掘,呈现当代云南少数民族女性文学的价值精髓,是所有研究者应注意的重点,也是要求,本文试从整体把握的角度,谈及对这一问题的初步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当代 少数民族 女性文学
下载PDF
云南当代话剧理论述评
9
作者 王佳磊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104-112,共9页
云南当代话剧理论是云南当代话剧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当代话剧理论大厦的有机组成部分。云南当代话剧理论成果主要体现为戏剧艺术家个人的理论思考、学术之研究。20世纪50年代,彭华作为戏剧界的领导和导演艺术家,其以斯坦尼体系... 云南当代话剧理论是云南当代话剧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当代话剧理论大厦的有机组成部分。云南当代话剧理论成果主要体现为戏剧艺术家个人的理论思考、学术之研究。20世纪50年代,彭华作为戏剧界的领导和导演艺术家,其以斯坦尼体系为核心的导表演理论,对于当时云南戏剧、文化的繁荣贡献很大;新时期以来胡绍轩、高登智、龙显球、毛祥麟等人,对于话剧理论的构建,对于话剧史的研究做出过突出贡献。吴戈在戏剧本体论研究、比较戏剧研究、应用戏剧研究、戏剧舞台研究等方面多方开拓,使云南当代话剧理论研究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当代 话剧理论 研究 吴戈拓荒者
原文传递
云南当代话剧发展的过去、现在与将来(中)
10
作者 吴戈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20-33,共14页
"文革前8年阶段"与"文革10年阶段",是云南当代话剧发展的特殊时期。前一阶段已经形成"兵戏"与"民戏"团体上的竞争、题材上的繁荣,而且,"边地戏剧"有了空间上的拓展与内涵上的宏大,... "文革前8年阶段"与"文革10年阶段",是云南当代话剧发展的特殊时期。前一阶段已经形成"兵戏"与"民戏"团体上的竞争、题材上的繁荣,而且,"边地戏剧"有了空间上的拓展与内涵上的宏大,发展势头良好;后一阶段很快进入了一个"意识形态写作"时期,有意思的是,受挫的剧目与成功的演出,其实创作方法上、艺术水准上有很大的相似性。区别在于:贴近了哪一种意识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当代话剧 格局与题材 意识形态书写典型
原文传递
山水间的歌者——论当代云南人口较少民族诗人吟唱的生态之歌 被引量:1
11
作者 丁靓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33-38,共6页
云南人口较少民族1世代相传的神话故事、民族史诗里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源远流长的生态思想如甘泉般浇灌着当代云南人口较少民族诗人的心灵,让他们的心灵开出了美丽的生态之花。在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当下,弘扬、传播云南人口较... 云南人口较少民族1世代相传的神话故事、民族史诗里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源远流长的生态思想如甘泉般浇灌着当代云南人口较少民族诗人的心灵,让他们的心灵开出了美丽的生态之花。在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当下,弘扬、传播云南人口较少民族丰富的生态思想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云南人口较少民族诗人 生态意识 生态思想 积极意义
下载PDF
《昭通师专学报》与云南现当代文学研究
12
作者 王正昌 《昭通学院学报》 1993年第1期48-50,共3页
文章阐述了本刊专栏建设和云南现当代文学研究的状况与关系。
关键词 昭通师专学报 云南当代文学 研究
下载PDF
“冲动”与“冷静”——毛旭辉绘画艺术中的情绪演变
13
作者 傅尔加周 《河北画报》 2020年第22期20-22,共3页
在当下许多对云南现当代美术的研究文献中,毛旭辉作为召集和引领“85美术运动”中“新具象绘画”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艺术创作往往会被置于较为宏观的历史语境叙事中进行解读,在他作品中曾出现的如“家长”和“剪刀”等形象也常被视为... 在当下许多对云南现当代美术的研究文献中,毛旭辉作为召集和引领“85美术运动”中“新具象绘画”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艺术创作往往会被置于较为宏观的历史语境叙事中进行解读,在他作品中曾出现的如“家长”和“剪刀”等形象也常被视为艺术家本人风格鲜明的、带有历史色彩的象征符号。重新回顾艺术家的创作历程就会发现,毛旭辉从早期至今的绘画创作实际上可以被一条从“冲动”到“冷静”的情绪线索串联起来,在梳理这条线索的同时将观照点放在毛旭辉的具体作品中对“家长”和“剪刀”等形象的塑造与表现上,也可以对观看其系列作品的方式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从而对艺术家体现在作品中关于艺术创作、艺术与社会生活的思考获得更新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旭辉 新具象 云南当代艺术 述行性
下载PDF
当代云南山水画艺术探索
14
作者 李学奇 李旭 马祥和 《艺术教育》 2012年第7期133-133,136,共2页
中国画艺术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旺盛的生命力。如今,各地域不断推出自己的绘画流派,高品的中国画也正在向传统意识上靠拢,山水画亦"正本清源,贴近文脉",但还需靠群体的不断追求和努力才能创造成功。
关键词 当代云南山水画 研究 立新 创派
原文传递
新艺术媒介与认知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宁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72-77,共6页
新媒体艺术是一种以高科技媒介为创作材质的新艺术形态。这种艺术的创作目的并不是传统艺术中的图像构造,而是在对新媒体技术的掌控之下,表现个性化的观念,指向对世界的认知,甚至对艺术本身的认知。对新媒体技术的把控和观念化的创作主... 新媒体艺术是一种以高科技媒介为创作材质的新艺术形态。这种艺术的创作目的并不是传统艺术中的图像构造,而是在对新媒体技术的掌控之下,表现个性化的观念,指向对世界的认知,甚至对艺术本身的认知。对新媒体技术的把控和观念化的创作主题在云南艺术领域中发展极为缓慢,大多还停留在影像和装置艺术层面。就此状况,文章在国际新媒体艺术以及中国新媒体艺术发展历程的框架下,归纳和分析了当代云南新媒体艺术的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云南当代艺术 观念 影像 装置
原文传递
虚实的维度——中德艺术交流展2015·艺术的两种状态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宁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12-17,2+97-106,共6页
虚实是艺术的两种维度,也是艺术的两种认知状态。虚者超然于物外,可借神性、哲学修为而凌驾于世俗:实者在物象的真实中开拓,在物的束缚和灵的解脱中寻找存在,二者交合,折射的是人类在物与灵之间所构建的文明。中德艺术交流展,正是这两... 虚实是艺术的两种维度,也是艺术的两种认知状态。虚者超然于物外,可借神性、哲学修为而凌驾于世俗:实者在物象的真实中开拓,在物的束缚和灵的解脱中寻找存在,二者交合,折射的是人类在物与灵之间所构建的文明。中德艺术交流展,正是这两种状态的一个缩影。尽管在这个拥有70亿人口的21世纪初时,这170多件参展作品或许是这5000年人类时空的一粒微尘,或一道惊鸿,但已展现出地区之间,社会结构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巨大差异,也从感性层面,体现了一种交织在虚实之间的文明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德艺术 云南当代艺术 德国当 代艺术 神学与艺术 道与艺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