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震动晚清政局的云南报销案
被引量:3
- 1
-
-
作者
贾熟村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
出处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1-24,共4页
-
文摘
在云南报销案期间,御史弹劾军机大臣受贿巨万,王文韶因此离开了军机处,李鸿藻承认接受过“炭敬”。奕主张严查“炭敬”之类的贿赂,翁同和等与之多次激烈辩论,使晚清政局产生了不小的震动。最后,慈禧还是采纳了翁同和等人的意见,“炭敬”之类的贿赂不予追究,因为这一类的贿赂由来已久,官场习以为常,清政府的腐败已经积重难返,牵涉的人太多,已经查不胜查了。
-
关键词
云南报销案
奕谅
翁同和
阎敬铭
-
Keywords
the case for reimbursement in Yunnan
Yizong
Wong Tonghe
Yan Jingming
-
分类号
K25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云南报销案与光绪朝前期的军需奏销困局
- 2
-
-
作者
陈勇
-
机构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暨创新发展战略研究院
-
出处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0-132,178,共14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晚清外销财政的生成、演化及治理研究”(14BZS04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清代商税研究及其数据库建设(1644—1911)”(16ZDA129)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光绪八年,云南省贿办军需报销案发。该案暴露出现行军需奏销制度已陷入两难困局而难以为继。奏销制度的不健全导致了吏治腐败和各省外销财政扩张。清廷在组织干员彻查追责的同时,相继推出自定省章、事前立案等举措,力图重新发挥奏销稽核全国财政收支的功能。但奏销制度的内在矛盾并未根除,则例与财政实践的脱节问题仍然存在。户部力图在奏销制度框架下所做的一些技术上的改进,对国家财政制度的完善难期成效,这表明以例治财这种传统的财政治理路径已趋于末路。
-
关键词
云南报销案
军需奏销
制度困局
-
分类号
K256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震动晚清政局的报销案
- 3
-
-
作者
杜永丽
-
机构
四川师范大学狮子山校区
-
出处
《文史天地》
2019年第8期29-33,共5页
-
文摘
云南报销案的发生,起源于同治年间云南地区的连绵不绝的农民起义。当时清政府为了稳定局面,调兵遣将,地方官员也花费了大量精力财力,直到光绪五年(1879)才平定了当地的起义,但多年来的军费开支一直没有向朝廷报销。云南巡抚杜瑞联曾多次饬催当地善后总局造册报销,但直到光绪七年(1881)依旧没有任何进展。这时,崔尊彝作为云南善后局的总办同时将兼任云南省粮道,潘英章也刚刚升任云南省永昌府知府,二人都正准备去北京办理述职。
-
关键词
王文韶
云南司
张佩纶
军机处
云南报销案
翁同龢
洪良品
-
分类号
K252
[历史地理—中国史]
D929
[政治法律—法学]
-
-
题名光绪十年京员津贴再探
被引量:2
- 4
-
-
作者
陈勇
-
机构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暨创新发展战略研究院
-
出处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4-126,共13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晚清外销财政的生成
演化及治理研究"(14BZS042)
-
文摘
光绪八年云南爆出报销案,显露出清季各省外销财政之冰山一角。随后户部颁布京员津贴章程八条。京员津贴并不开支国家正供,而从各省关外销项下动支,意在既可补贴京官,又可不动正款。各省因此别立各种款目,为言官所抨击。光绪十年津贴京员提解外销,沿袭的是清代历史上财政治理的经典范式,即将本属奏销制度之外的外销款项,纳入正项化管理轨道。京员津贴的推行,隐含清廷褫夺各省外销财权而集中于中央的财政意涵。
-
关键词
云南报销案
京员津贴
外销
财政治理
-
Keywords
1882 reimbursement scandal in Yunnan
central government officials' subsidies
subsidies
financial governance
-
分类号
K25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