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中国建立60年来云南经济建设的历程与经验 被引量:1
1
作者 马勇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29-234,共6页
新中国建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云南不断探索和完善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符合省情的经济发展道路,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定不移地走... 新中国建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云南不断探索和完善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符合省情的经济发展道路,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定不移地走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云南特点的经济发展道路;始终坚持市场化改革,为经济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充分激发经济建设主体的创造活力;重视夯实基础,增强发展后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国60年 云南经济建设 历史经验
下载PDF
加强侨务工作 开发侨力资源 引导海外华侨华人积极参与云南经济建设
2
作者 致公党云南省委课题组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21-23,46,共4页
海外华侨华人是云南经济建设的宝贵资源,要发挥海外华侨华人的资金优势、科技智力优势、商业网络优势,充分认识侨力资源的重要作用,引导海外华侨华人参与云南经济建设。
关键词 侨力资源开发 云南经济建设 侨务工作
下载PDF
云南民兵:投身经济建设再立新功
3
作者 张德富 韩玉文 洪文杰 《国防》 1995年第12期14-15,1,共3页
云南这块边疆热土,曾经是自卫还击作战的主战场。在那场战争中,云南先后有35万民兵配属部队作战、救护伤员、运送物资、巡逻警戒、设伏堵卡、扼守要点、构筑工事、修路架桥,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送得上、救得下、炸不断、拖不垮”的... 云南这块边疆热土,曾经是自卫还击作战的主战场。在那场战争中,云南先后有35万民兵配属部队作战、救护伤员、运送物资、巡逻警戒、设伏堵卡、扼守要点、构筑工事、修路架桥,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送得上、救得下、炸不断、拖不垮”的钢铁运输线,与部队一道铸造了“老山精神”,为保卫祖国边疆立下了卓著的功勋。1986年这里由战转平后,云南省军区党委围绕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大局,从云南相对贫困落后的实际出发,及时提出了“围绕中心办民兵,办好民兵促中心,抓好民兵‘参建’,促进边疆振兴”的工作思路,率领全省200多万各族民兵致力于经济建设——以劳养武。他们开矿山、办工厂、种林果、搞运输……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云南民兵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据统计,在云南民兵创办的劳武经济实体中,产值在10万元以上的有150多个,100万元以上的有20个,1000万元以上的有8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兵 经济建设(云南)
下载PDF
云南对东南亚开放的有利条件
4
作者 黄正晖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1期44-47,共4页
搞好云南的对外开放,对云南社会经济的发展将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本文认为,云南与东南亚的缅甸、越南、老挝三国接壤,在中国与邻国接壤的省、区中,区位最好,具有对东南亚开放的有利条件: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各有优势、互为补充... 搞好云南的对外开放,对云南社会经济的发展将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本文认为,云南与东南亚的缅甸、越南、老挝三国接壤,在中国与邻国接壤的省、区中,区位最好,具有对东南亚开放的有利条件: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各有优势、互为补充的经济以及良好的国际、国内情状。尽管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但只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有利条件,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就能为富民兴滇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云南经济建设 有利条件
下载PDF
SUSTAINABLE RURAL LIVELIHOOD AND ECOLOGICAL SHELTER CONSTRUCTION IN UPPER REACHES OF CHANGJIANG RIVER——Case Study of Zhaotong of Yunnan Province 被引量:3
5
作者 SHENG Ke-rong FAN Jie MA Hai-lo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06年第1期32-40,共9页
Sustainable livelihood theory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livelihoods of peasant households and regional environment change in low-income areas. Based on field survey ... Sustainable livelihood theory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livelihoods of peasant households and regional environment change in low-income areas. Based on field survey and 946 questionnaires from peasant household conducted in the case study area of Zhaotong, Yunnan Province, the paper has analyzed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ural livelihoods, including the asset base status, the income-generating activities, the energy consumption pattern, and the fertility behavior,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Changjiang (Yangtze) River. The micro-level findings show the conflicts among extensiv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models, rural energy consumption structures heavily relying on biomass and the environment protection. The conversion of cropland to forest and grass program(CCFGP) has exerted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livelihoods of the peasant households, but its design has given little considerations to their long-term livelihood sources, which will affect its sustainability to a great ext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framework, the objectives that must be addressed in the ecological shelter construction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should include, first, facilitating access of peasant households to credit, technology and public services, second, encouraging the peasant households to adopt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with environmental benefits and strengthen resources-conserving investments, and third, paying close attention to the rural energy problems and the long-term livelihood sources of the households with CCFGP. Given the weak asset base and difficulties of livelihood strategies shift, ecological shelter construction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will take a long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stainable livelihood ecological shelter construction Zhaotong
下载PDF
推进“科教融合” 加快实施科教兴滇战略
6
作者 黎晟沅 汪燕 耿凯 《社会主义论坛》 2023年第4期39-40,共2页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科教兴国已成为中国的基本国策。”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作出部署,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云南省从1995年开始实施科教兴滇战略,成效显著。深化科教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科教兴国已成为中国的基本国策。”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作出部署,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云南省从1995年开始实施科教兴滇战略,成效显著。深化科教融合,把科教资源充分融入云南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是加快实施科教兴滇战略、推动新时代云南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教资源 科教融合 科教兴国战略 加快实施 第一动力 云南经济建设 高质量发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