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4年云南鲁甸6.5级地震烈度分布与房屋震害特征 被引量:34
1
作者 卢永坤 张建国 +3 位作者 宋立军 代博洋 和嘉吉 庞卫东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49-557,669,共9页
阐述了云南鲁甸6.5级地震烈度分布情况,并给出了各地震烈度区的房屋建筑震害特征,探讨了不同结构房屋分烈度的破坏比、震害指数,与中国地震烈度表进行了对比,认为调查点数据较为合理,支持各烈度区划定。
关键词 云南鲁甸6.5级地震 地震烈度 破坏比 震害指数
下载PDF
云南鲁甸6.5级地震灾害特点浅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帅向华 姜立新 +3 位作者 侯建盛 延旭东 宋立军 刘爱文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2014年第3期340-358,共19页
通过对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6.5级地震震害开展实地调查,对灾区破坏情况进行总体介绍,并就各烈度区特征和建筑物震害、地震地质灾害、工程结构震害进行分析,初步得出本次地震的一些震害特点。一是灾区人口密度大,人员死亡较集中。人员... 通过对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6.5级地震震害开展实地调查,对灾区破坏情况进行总体介绍,并就各烈度区特征和建筑物震害、地震地质灾害、工程结构震害进行分析,初步得出本次地震的一些震害特点。一是灾区人口密度大,人员死亡较集中。人员死亡主要集中在Ⅷ和Ⅸ度区。二是地震振动强,灾区破坏严重。本次地震震源深度12km,极震区烈度高达Ⅸ度,震源破裂在11s内集中释放。三是抗震能力弱,房屋破坏严重。灾区属国家级贫困区,农村民居抗震能力弱,且多数民房坐落在河谷陡坡上,边坡效应加重房屋震害,重灾区砖木和土木房屋成片损毁、倒塌。四是灾区条件恶劣,救灾难度大。震区活动断裂密集发育、地质破碎疏松、地形崎岖不平,又恰值雨季,诱发极其严重次生地质灾害,导致人员伤亡,造成灾区大面积交通、通信、电力中断,救援物资与救援力量无法及时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现场 云南鲁甸地震 地震灾害 烈度 震害特点
下载PDF
2014年云南鲁甸M_S6.5地震震源运动学特征 被引量:17
3
作者 赵旭 刘杰 冯蔚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57-1172,共16页
使用中国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区域宽频带波形,通过频率域和时间域多步反演,研究了2014年云南鲁甸MS6.5地震震源运动学特征.基于点源的震源机制解揭示:地震发震断层面参数分别为走向342°/倾角83°/滑动角-34°,表现为一次... 使用中国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区域宽频带波形,通过频率域和时间域多步反演,研究了2014年云南鲁甸MS6.5地震震源运动学特征.基于点源的震源机制解揭示:地震发震断层面参数分别为走向342°/倾角83°/滑动角-34°,表现为一次左旋走滑型为主兼有少量正断倾滑分量的事件.质心在水平方向位于震中(103.354°E,27.109°N)东南约5.4km,最佳波形拟合的质心深度约4.4km,平均总标量地震矩M0为2.1×1018N·m,矩震级MW约6.1.破裂过程图像显示:此地震为一次不对称双侧破裂事件,破裂半径约10km,整个破裂面积为227.6km2,平均滑动量约0.16m.破裂在6s内释放了大多数能量,震后0~2s,破裂以孕震点为中心向NW和SE两侧同时扩展,2s后,破裂表现出明显的方向性,主要向SE(沿走向342°相反方向)扩展,故导致SE向多数台站视破裂持续时间总体偏小,最小值为2s.约6s后破裂基本趋于停止.推断鲁甸地震破裂在上地壳浅层集中释放了大多数能量是导致灾害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鲁甸地震 Eikonal震源模型 震源机制解 破裂过程
下载PDF
2014年云南鲁甸6.5级地震强震动观测记录及初步分析 被引量:17
4
作者 崔建文 刘琼仙 +8 位作者 段建新 杨黎薇 高东 李世成 徐硕 林国良 张潜 包一峰 段洪杰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42-548,共7页
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发生MS6.5地震,在震中及其周边地区分布的中国数字强震动台网的81个台站获取了这次地震的主震强震动记录。特别是位于极震区鲁甸龙头山镇财政所强震动台,完整记录到这次地震的地震动时程,其东西向PGA达948.5 cm/s2... 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发生MS6.5地震,在震中及其周边地区分布的中国数字强震动台网的81个台站获取了这次地震的主震强震动记录。特别是位于极震区鲁甸龙头山镇财政所强震动台,完整记录到这次地震的地震动时程,其东西向PGA达948.5 cm/s2,该台站周边多栋多层建筑物底层完全倒塌和损毁,与记录所反映的强烈震动相吻合。初步分析强震动观测记录,讨论了本次地震的震中位置、破裂方向和强震动衰减速率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鲁甸6.5级地震 强震动记录 PGA 极震区
下载PDF
2014年云南鲁甸6.5级地震序列跟踪分析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赵小艳 韩立波 +3 位作者 徐甫坤 刘自凤 孙楠 李永莉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08-514,共7页
从云南鲁甸6.5级地震序列活动特征、序列参数、历史地震活动类比、余震精定位、较大地震震源机制、发震构造分析等方面分析了鲁甸地震序列的序列类型及后续强余震预测问题。分析认为,鲁甸地震序列余震活动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鲁甸地震... 从云南鲁甸6.5级地震序列活动特征、序列参数、历史地震活动类比、余震精定位、较大地震震源机制、发震构造分析等方面分析了鲁甸地震序列的序列类型及后续强余震预测问题。分析认为,鲁甸地震序列余震活动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鲁甸地震序列M≥4.0地震时间间隔遵从线性关系、精定位结果显示余震呈共轭分布、地震震源机制结果显示震源机制一致性程度较低、历史地震序列类比表明鲁甸地震序列与1974年大关7.1级地震序列活动特征类似,这些均表明鲁甸地震序列类型为主—余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鲁甸6.5级地震 地震序列类型 精确定位 共轭地震
下载PDF
GIS在云南鲁甸县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中的应用 被引量:32
6
作者 胡金 李波 杨艳锋 《灾害学》 CSCD 2008年第1期73-75,87,共4页
鲁甸县地质灾害类型众多,主要有滑坡、泥石流、崩塌、地裂缝等。通过量化地质灾害形成的指标,建立属性数据库,采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空间分析,以量化数据为依据,制作鲁甸县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图。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地质灾害 易发性分区 归一化 空间分析 云南鲁甸
下载PDF
2014年云南鲁甸6.5级地震震源位置及震源区速度结构联合反演 被引量:13
7
作者 赵小艳 孙楠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23-531,共9页
利用震源位置和速度结构的联合反演,得到了2014年云南鲁甸6.5级地震序列的震源位置及震源区速度结构。结果表明,鲁甸地震序列呈共轭分布,余震主要分布在NNE向包谷垴—小河断裂上,另一小部分分布在近EW向的共轭未知断裂上。震源深度剖面... 利用震源位置和速度结构的联合反演,得到了2014年云南鲁甸6.5级地震序列的震源位置及震源区速度结构。结果表明,鲁甸地震序列呈共轭分布,余震主要分布在NNE向包谷垴—小河断裂上,另一小部分分布在近EW向的共轭未知断裂上。震源深度剖面结果显示包谷垴—小河断裂是一个走向NNW、高倾角、且倾向为SWW的断裂。震源区地壳结构复杂,存在大面积高速区,地震主要分布在P波速度较高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鲁甸6.5级地震 地震序列 联合反演 震源位置 速度结构 高速区
下载PDF
2014年云南鲁甸6.5级地震序列参数的早期特征 被引量:5
8
作者 郭路杰 蒋长胜 韩立波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03-507,669,共5页
利用"传染型余震序列"(ETAS)模型,考虑不同的截止震级和序列持续时间的影响,对2014年鲁甸6.5级地震后9 d内的序列参数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选取截止震级MC=ML2.0时,可获得相对稳定可靠的p值和α值等序列参数,其中p=0.89-1.10... 利用"传染型余震序列"(ETAS)模型,考虑不同的截止震级和序列持续时间的影响,对2014年鲁甸6.5级地震后9 d内的序列参数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选取截止震级MC=ML2.0时,可获得相对稳定可靠的p值和α值等序列参数,其中p=0.89-1.10,显示了较慢的衰减特征,α值在震后5.0 d出现大幅下降,表明激发次级余震的能力出现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序列 ETAS模型 截止震级 云南鲁甸MS6.5地震
下载PDF
利用精确定位余震资料确定2014年云南鲁甸6.5级地震的断层面参数 被引量:7
9
作者 刘丽芳 徐甫坤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89-494,669,共6页
运用双差定位法对2014年云南鲁甸6.5级地震序列余震进行重新定位,得到565次小震的精确定位结果。根据小震丛集性原则,求解发震断层参数的数学模型,运用模拟退火全局搜索和高斯牛顿局部搜索相结合的方法对地震发震断层面参数进行反演,得... 运用双差定位法对2014年云南鲁甸6.5级地震序列余震进行重新定位,得到565次小震的精确定位结果。根据小震丛集性原则,求解发震断层参数的数学模型,运用模拟退火全局搜索和高斯牛顿局部搜索相结合的方法对地震发震断层面参数进行反演,得到鲁甸6.5级地震断层面的走向、倾角分别为160.8°和89.1°,并对其构造环境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断层面 小震丛集 云南鲁甸6.5级地震
下载PDF
云南鲁甸地质灾害发育背景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秀元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57-61,65,共6页
位于云南东北部的鲁甸县是我国地质灾害高发的区县之一,2014年前,县域内共有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248处;2014年"8.03"鲁甸Ms6.5地震后,县域内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增至671处,其中滑坡382处,崩塌244处,滑坡崩塌占地质灾总数93.3%,... 位于云南东北部的鲁甸县是我国地质灾害高发的区县之一,2014年前,县域内共有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248处;2014年"8.03"鲁甸Ms6.5地震后,县域内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增至671处,其中滑坡382处,崩塌244处,滑坡崩塌占地质灾总数93.3%,是鲁甸县主要的地质灾害。通过在区内开展1∶5万标准分幅地质灾害调查,查明了龙头山镇图幅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征与孕灾地质背景条件:(1)牛栏江及其支流两岸斜坡高陡,为地质灾害发育提供了地形条件;(2)顺(向)斜坡与碎裂状、散体状结构岩土体是地质灾害发育的物质基础;(3)北、北东向的断裂与向斜构造控制着地质灾害的发育和分布;(4)泥岩、页岩、砂泥岩等易崩易滑软弱岩层和风化界面对滑坡具有控制效应;(5)岩体的风化程度、岩溶效应、结构面发育程度等对滑坡发育也具有控制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断裂 地质灾害 云南鲁甸
下载PDF
网络新闻中的多模态积极话语分析——以云南鲁甸地震报道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迪 《海外英语》 2014年第21期261-263,共3页
多模态话语分析与积极话语分析的结合,构成了语言学中一个新的理论框架—多模态积极话语分析。在此理论框架基础上,该文以云南鲁甸县地震报道的网络新闻为具体语料,分析网络媒体这一多模态话语平台在传播灾区信息、号召大众救助灾区人... 多模态话语分析与积极话语分析的结合,构成了语言学中一个新的理论框架—多模态积极话语分析。在此理论框架基础上,该文以云南鲁甸县地震报道的网络新闻为具体语料,分析网络媒体这一多模态话语平台在传播灾区信息、号召大众救助灾区人民等方面所做的贡献,旨在探讨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与构建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并提出视觉图像符号能有效地辅助语言符号传达信息与让观众心中产生"移情",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新闻 多模态分析 积极话语分析 云南鲁甸地震
下载PDF
2014年云南鲁甸6.5级地震序列重定位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徐甫坤 李静 苏有锦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15-522,共8页
利用云南省测震台网的连续波形数据及震相报告,使用川滇三维速度结构对2014年云南鲁甸6.5级地震进行重新定位,并使用双差定位方法对2014年8月3~13日期间的地震序列进行重定位,共获得882次地震的定位结果,定位残差由0.59s下降为0.33s,定... 利用云南省测震台网的连续波形数据及震相报告,使用川滇三维速度结构对2014年云南鲁甸6.5级地震进行重新定位,并使用双差定位方法对2014年8月3~13日期间的地震序列进行重定位,共获得882次地震的定位结果,定位残差由0.59s下降为0.33s,定位精度得到改善。结果表明,余震分布明显呈现两个优势方向,分别为NNW向及NEE向分支,NNW向分支为主要的余震分布区域,与包谷垴—小河断裂相近,其东南端很有可能跨过昭通—鲁甸断裂,展布长度约15km。结合地质等方面资料,认为本次地震的发震断层应为包谷垴—小河断裂,主破裂区应为NNW向分支展布区域,且序列分布的南端和东侧区域可能存在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鲁甸6.5级地震 双差定位法 昭通—鲁甸断裂 包谷垴—小河断裂
下载PDF
云南鲁甸6.5级地震灾区滑坡分布特征研判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和海霞 李素菊 +1 位作者 刘明 黄河 《灾害学》 CSCD 2016年第1期92-95,共4页
地震灾区滑坡损毁房屋造成人员伤亡,损毁道路造成交通中断,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这些严重威胁着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滑坡分布特征研判对提高灾害应急救援救助效率和开展灾害损失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基于多源多尺度遥感影... 地震灾区滑坡损毁房屋造成人员伤亡,损毁道路造成交通中断,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这些严重威胁着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滑坡分布特征研判对提高灾害应急救援救助效率和开展灾害损失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基于多源多尺度遥感影像和地震烈度数据,以决策树分类为主,结合目视研判开展滑坡解译和分布特征研判。结果表明,鲁甸地震诱发滑坡604个,面积8.21 km^2。其中,中型滑坡[崩滑面积>(100 m×100 m)]149个,共计7.18 km^2,小型滑坡[崩滑面积<(100 m×100 m)]455个,共计1.03 km^2。地震滑坡主要分布在道路两侧、居民地附近、河流两侧等孕灾环境稳定性低和承灾体脆弱性较高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分布特征 决策树 地震灾区 云南鲁甸
下载PDF
云南鲁甸县回族语言词汇分析
14
作者 马虹 郑瑗贞 《昭通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49-52,共4页
中国回族文化是一种综合性极强的文化,而鲁甸县回族语言所具有的语言特点,正好反映了回族文化多元一体性的特点。这种融合了阿拉伯语、波斯语、突厥语的多语混合现象,表明了回族母语的多样性,而汉语词汇的伊斯兰教化体现了回族语言与其... 中国回族文化是一种综合性极强的文化,而鲁甸县回族语言所具有的语言特点,正好反映了回族文化多元一体性的特点。这种融合了阿拉伯语、波斯语、突厥语的多语混合现象,表明了回族母语的多样性,而汉语词汇的伊斯兰教化体现了回族语言与其它民族语言所具有的别同性。伊斯兰文化是鲁甸县回族文化的核心,作为一种外来文化,阿拉伯语是其传承和表达的基本工具,通过对云南鲁甸县回族语言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的特点分析,可以看出回族在保留和使用具有伊斯兰文化特点的语言的同时,又通过对汉语的改造利用或者同化、融合,从而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回族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鲁甸 回族 语言特点 常用语 经堂语
下载PDF
云南鲁甸龙井沟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被引量:2
15
作者 高建才 《资源信息与工程》 2016年第6期19-20,共2页
龙井沟铜矿床位于滇西北鲁甸地区,其成因与峨眉山玄武岩密切相关。龙井沟矿床开采较早,是研究鲁甸地区与玄武岩相关的层控火山热液型自然铜矿床的天然实验室。本文分析了云南鲁甸地区龙井沟铜矿床的地质特征,探讨了其成矿模式,总结了找... 龙井沟铜矿床位于滇西北鲁甸地区,其成因与峨眉山玄武岩密切相关。龙井沟矿床开采较早,是研究鲁甸地区与玄武岩相关的层控火山热液型自然铜矿床的天然实验室。本文分析了云南鲁甸地区龙井沟铜矿床的地质特征,探讨了其成矿模式,总结了找矿标志,为下一步找矿工作提供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鲁甸 龙井沟 铜矿地质 找矿标志
下载PDF
城镇重建的设计实践浅析——以云南鲁甸“8.03”震后重建巧家县包谷垴乡小营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志国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20年第9期58-59,共2页
本文通过介绍云南鲁甸"8.03"震后恢复重建巧家县包谷垴乡小营集中安置点设计案例,分析了震后重建规划设计的要点,希望为类似项目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云南鲁甸“8.03”地震 重建 规划设计 建筑设计
下载PDF
美学视角下的灾难新闻图片——以新浪网图片专题“云南鲁甸地震”为例
17
作者 郭湘颖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第12期70-71,共2页
作为获取信息最迅速的载体,新闻报道一直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其中图片又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灾难新闻报道中,图片因其美学价值获得了广泛认知。它内容上的真实之美、主题上的生命之美、形式上的细节之美以及震撼之美,带给受众极具感染... 作为获取信息最迅速的载体,新闻报道一直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其中图片又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灾难新闻报道中,图片因其美学价值获得了广泛认知。它内容上的真实之美、主题上的生命之美、形式上的细节之美以及震撼之美,带给受众极具感染力的美学体验。但同时在报道中也存在图片真而不善、善而不真的失范问题,新闻媒体应树立进步的、正确的美学观,以图片之美激发受众对灾情、对生命更深层次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难新闻 美学 云南鲁甸地震
下载PDF
“卯”足干劲走向新生活——回访中建二局云南鲁甸卯家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项目
18
作者 饶昕昕 《建筑》 2021年第13期46-48,共3页
"搬出大山天地宽,幸福家园卯家湾。"醒目的红色标语在初夏阳光照耀下更显温暖与明亮。幸福大道两侧,一栋栋依山而建的淡黄色板楼错落有致。这座刚满一岁的新城就是云南昭通鲁甸县卯家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项目,新城的主人是3... "搬出大山天地宽,幸福家园卯家湾。"醒目的红色标语在初夏阳光照耀下更显温暖与明亮。幸福大道两侧,一栋栋依山而建的淡黄色板楼错落有致。这座刚满一岁的新城就是云南昭通鲁甸县卯家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项目,新城的主人是3万余名曾经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端午前夕,笔者走进这座新城,看到感恩、幸福、喜悦洋溢在每位老乡的面容上。中国建筑集团(以下简称中建集团)"建证"了这里的乡亲从"山里"搬迁到"城里",从"穷窝穷业"到"安居乐业"的蜕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昭通 易地扶贫搬迁 安置区 鲁甸 云南鲁甸 红色标语 幸福家园
下载PDF
云南鲁甸6.5级地震对广西防震减灾工作的几点启示
19
作者 谭劲先 蒙陆斌 《中国应急救援》 2015年第1期57-58,共2页
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云南鲁甸县发生了6.5级地震,地震造成云南省昭通市、曲靖市等多个市、县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引发山体滑坡、崩塌,导致交通、电力、通信等生命线工程基础设施严重破坏。此次云南鲁甸6.5级地震又一次全面检验了我... 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云南鲁甸县发生了6.5级地震,地震造成云南省昭通市、曲靖市等多个市、县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引发山体滑坡、崩塌,导致交通、电力、通信等生命线工程基础设施严重破坏。此次云南鲁甸6.5级地震又一次全面检验了我国防震减灾工作,通过长期以来不断夯实基础和工作经验的总结,中国应急救援体系更趋成熟。广西是中强地震活动相对活跃的地区之一,素有"小震级、高烈度、灾害大"的特点,历史上曾遭受数次破环性地震袭击,因此,广西地震局通过总结此次地震灾害特点,汲取云南鲁甸地震抗震救援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启示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害 云南鲁甸地震 地震应急 防震减灾
下载PDF
云南鲁甸地震灾害特点与医疗救援实践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莉 周晓斌 +3 位作者 袁岚 宝彩芹 蔡畅霞 柳庆华 《人民军医》 2016年第2期206-207,共2页
2014年8月云南鲁甸地震发生后,某医院紧急抽组医疗队赶赴灾区实施应急医疗救援。本文结合此次抗震救灾医疗救援的特点和实践,探讨了提高灾害应急医学救援能力和促进卫生战备建设的做法。
关键词 地震灾害 医疗救援 云南鲁甸 实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