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7年夏季六盘山地区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云降水宏微观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李伟 穆建华 +1 位作者 马思敏 林彤 《黑龙江气象》 2019年第3期14-16,共3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Grapes_CAMS模式产品以及卫星雷达遥感资料,对2017年8月11日宁夏六盘山地区强对流天气过程成因、云降水宏微观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局地小尺度强对流天气过程出现在高纬“两槽一脊”环流背景下,主要影...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Grapes_CAMS模式产品以及卫星雷达遥感资料,对2017年8月11日宁夏六盘山地区强对流天气过程成因、云降水宏微观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局地小尺度强对流天气过程出现在高纬“两槽一脊”环流背景下,主要影响系统为蒙古冷涡、低层切变线、地面风场辐合线;云反演产品与降水云团的发展演变一致性较好,短时强降水初期云顶高度在5-7 km之间,云顶温度低于-30℃,过冷层厚度在4 km左右,黑体亮温低于-30℃;雷达回波表现为典型的强对流回波特征,强对流天气期间各地组合反射率均>50 dBz,最强达61 dBz,回波顶高普遍在8 km左右,强对流鼎盛时期45 dBz以上的强回波高度达到7 km左右,4 km高度附近有55 dBz以上的强回波中心。当雷达回波朝六盘山山体移动时,回波有明显的加强趋势;Grapes_CAMS模式较好地模拟了此次强对流过程,模式产品显示此次降水云系为冷暖混合云,0℃-(-5)℃层之间有一定的过冷水存在,在-5℃-(-20)℃之间,冰晶数浓度1个/L,含量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盘山地区 强对流 Grapes_CAMS模式 云宏微观特征
下载PDF
广西春季降水的云物理特征数值预报个例研究
2
作者 邹光源 刘奇俊 马占山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71-475,共5页
利用国家气象中心研制的中尺度云系模式,模拟研究了广西地区的一次春季云降水天气过程。结果表明,该模式系统对这次云降水系统有较好的预报能力,预报的云降水系统的宏微观结构特征合理。研究显示,冰晶主要处于上层,雪晶主要处于中层,霰... 利用国家气象中心研制的中尺度云系模式,模拟研究了广西地区的一次春季云降水天气过程。结果表明,该模式系统对这次云降水系统有较好的预报能力,预报的云降水系统的宏微观结构特征合理。研究显示,冰晶主要处于上层,雪晶主要处于中层,霰主要处于中下层,云水主要处于中下层,雨水主要处于下层;云中强对流区对应地面强降水区;广西春季典型云降水系统中有过冷水,以过冷云水滴为主,有少量的过冷雨水滴,过冷水区冰晶含量稀少,具备人工增雨潜力。云系模式预报的云顶温度与FY-2C卫星反演的云顶温度除了最小值位置略有差别外,最小值基本一致,该云系模式的云产品对人工增雨作业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系模式 降水预报 宏微观结构特征
下载PDF
张家口2019年11月29日降雪天气的毫米波雷达和飞机观测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孙啸申 周学思 +5 位作者 樊嵘 王晓青 张晓瑞 王梧熠 薛学武 李政昊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58-971,共14页
结合毫米波云雷达数据和飞机观测数据,分析研究了2019年11月29—30日降雪云系的宏微观特征。此次降雪从29日14时持续至30日01时,受水汽输送影响,降雪量呈现增多—减少—再增多的趋势。云系的厚度变化明显,毫米波云雷达最大回波为25 dBz... 结合毫米波云雷达数据和飞机观测数据,分析研究了2019年11月29—30日降雪云系的宏微观特征。此次降雪从29日14时持续至30日01时,受水汽输送影响,降雪量呈现增多—减少—再增多的趋势。云系的厚度变化明显,毫米波云雷达最大回波为25 dBz,地面小时降雪量大于1 mm的时刻与云雷达强回波(10~15 dBz)和大值谱宽带出现的时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云内冰晶转化和上升气流存在的高度在4 km以上,云雷达正的径向速度主要在降雪的前中期。飞机观测发现云内以冰晶为主,存在霰粒子和聚合体。冰晶在下落过程中,通过碰并、碰连和凇附等微物理过程增长,同时云雷达的径向速度和谱宽有所增加。飞机探测到大于500μm的冰晶时,云雷达回波强度大于0 dBz。在4400~4700 m,云雷达速度谱宽急剧变化。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分析张家口地区冬季降雪云系的宏微观结构和增雪潜力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雷达 飞机观测 降雪 云宏微观特征 冰晶
下载PDF
Cloud vertical structures associated with precipitation magnitudes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its neighboring regions 被引量:7
4
作者 YAN Ya-Fei WANG Xiao-Cong LIU Yi-Min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18年第1期44-53,共10页
Cloud vertical structures and precipitation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TP) a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its neighboring land and tropical oceans based on CloudSat/CALIPSO satellite measurements and TRMM precipitati... Cloud vertical structures and precipitation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TP) a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its neighboring land and tropical oceans based on CloudSat/CALIPSO satellite measurements and TRMM precipitation data. Results show that the TP generally has a compression effect on cloud systems, as manifested by a shrinking cloud depth and lowering cloud top. Precipitation is weaker over the TP than its neighboring regions and exhibits large seasonal variations. In summer, cloud ice particles over the TP are mostly located at lower altitude (5-10 km), with a larger variability of sizes and aggregation (particle number concentration) under no-rain conditions compared to other regions. Ice water content becomes abundant and the number concentration tends to be dense at higher altitudes when precipitation is enhanced. However, even for heavy rainstorms, the aggregation is most likely between 100 and 250 L-1, whereas it can reach as high as 500 L-1 over its neighboring land and tropical oceans. Given the same magnitude of precipitation, the spectrum of ice particle sizes is found to be wider over the TP than other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oudSat/CALIPSO cloudmacrophysics cloudmicrophysics cloud verticalstructures PRECIPITATION Tibetan Plateau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