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同云底温度雹云成雹机制及其引晶催化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
34
1
作者
何观芳
胡志晋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1-34,共4页
用二维准弹性冰雹云模式模拟了中国不同地区的冰雹云的成雹机制和人工引晶催化的效果,结果表明:强对流云中自然初始降水元的形成主要同云雨自动转化相关;云底温度较低的冰雹云的雹胚形成以云霰转化过程为主,暖云底的雹云则以雨霰转...
用二维准弹性冰雹云模式模拟了中国不同地区的冰雹云的成雹机制和人工引晶催化的效果,结果表明:强对流云中自然初始降水元的形成主要同云雨自动转化相关;云底温度较低的冰雹云的雹胚形成以云霰转化过程为主,暖云底的雹云则以雨霰转化为主。人工引晶的作用有三:(1)加强云中冰霰转化过程,雹胚过多争食防雹;(2)促进雨霰转化过程,使雹胚浓度增加,并且减少过冷雨滴,抑制冰雹碰冻过冷雨滴的增长;(3)使云的下部霰量增加,降低降水粒子的增长轨迹,阻碍霰雹的增长。多次催化有时比一次大剂量催化的防雹增雨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雹机制
人工引晶催化
防雹催化
雹云
云底温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NPP/VIIRS卫星反演青藏高原夏季对流云微物理特征
被引量:
11
2
作者
岳治国
余兴
+5 位作者
刘贵华
戴进
朱延年
徐小红
惠英
陈闯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68-982,共15页
青藏高原(下称高原)对东亚大气环流、气候变化及下游灾害性天气形成、发展有重要影响,研究青藏高原云微物理特征有重要意义。但因高原台站稀少,对云微物理研究不充分。NPP (National Polar-orbiting Partnership)卫星VIIRS(Visible Infr...
青藏高原(下称高原)对东亚大气环流、气候变化及下游灾害性天气形成、发展有重要影响,研究青藏高原云微物理特征有重要意义。但因高原台站稀少,对云微物理研究不充分。NPP (National Polar-orbiting Partnership)卫星VIIRS(Visible Infrared Imaging Radiometer Suite)传感器包含17个中分辨率通道(750 m)和5个高分辨通道(375 m),具有反演初生小块对流云的优势,能够利用NPP/VIIRS反演对流云的微物理特征。利用NPP/VIIRS卫星格点对流云云物理自动反演(Automatic Mapping of Convective Clouds,AMCC)软件对高原地区2013—2017年夏季(6—8月)过境的VIIRS资料进行了反演,得到了高原对流云的宏、微观物理特征,并计算了这些物理量在0.33°×0.33°格点上的平均值。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反演云底温度(T_b)与那曲探空计算抬升凝结温度(T_(LCL))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87,均方根误差为3.0℃。(2)高原对流云宏、微观物理特征为:一是云底冷(T_b为-5℃),云底离地高度为1800—2200 m,云内含水量低;二是云底云凝结核数浓度(N_(CCN))为200—400个/mg,最大过饱和度(S_(max))为0.7%,N_(CCN)少,S_(max)大,云滴凝结增长速率更快;三是降水启动厚度(D_(14))小,为1500—2000 m,雅鲁藏布江流域及藏南地区D_(14)约500—1000 m,更加容易形成降水;四是云顶海拔高度为10—13 km,云厚度从南部5000 m逐渐减小到北部2500 m,云厚有限;五是晶化温度高,从中部、南部-30℃到北部-25℃,加之高原T_b<0℃,使得云内降水粒子以冰相为主。(3)高原对流云的这些微物理特征决定了其降水具有多发、短时、量小、滴大的特点。这些结论进一步深化了对高原夏季对流云的科学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VIIRS
云微物理反演
对流云
云底温度
云凝结核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云底温度雹云成雹机制及其引晶催化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
34
1
作者
何观芳
胡志晋
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出处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1-34,共4页
基金
中国气象局"地面防雹人工降水技术研究"重点课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文摘
用二维准弹性冰雹云模式模拟了中国不同地区的冰雹云的成雹机制和人工引晶催化的效果,结果表明:强对流云中自然初始降水元的形成主要同云雨自动转化相关;云底温度较低的冰雹云的雹胚形成以云霰转化过程为主,暖云底的雹云则以雨霰转化为主。人工引晶的作用有三:(1)加强云中冰霰转化过程,雹胚过多争食防雹;(2)促进雨霰转化过程,使雹胚浓度增加,并且减少过冷雨滴,抑制冰雹碰冻过冷雨滴的增长;(3)使云的下部霰量增加,降低降水粒子的增长轨迹,阻碍霰雹的增长。多次催化有时比一次大剂量催化的防雹增雨效果好。
关键词
成雹机制
人工引晶催化
防雹催化
雹云
云底温度
Keywords
Mechanism of hail formation,Cloud seeding,Hail suppression.
分类号
P426.6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P412.15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NPP/VIIRS卫星反演青藏高原夏季对流云微物理特征
被引量:
11
2
作者
岳治国
余兴
刘贵华
戴进
朱延年
徐小红
惠英
陈闯
机构
陕西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陕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出处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68-982,共15页
基金
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边界层与对流层观测(GYHY2014060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以国际合作项目(41561144004)
文摘
青藏高原(下称高原)对东亚大气环流、气候变化及下游灾害性天气形成、发展有重要影响,研究青藏高原云微物理特征有重要意义。但因高原台站稀少,对云微物理研究不充分。NPP (National Polar-orbiting Partnership)卫星VIIRS(Visible Infrared Imaging Radiometer Suite)传感器包含17个中分辨率通道(750 m)和5个高分辨通道(375 m),具有反演初生小块对流云的优势,能够利用NPP/VIIRS反演对流云的微物理特征。利用NPP/VIIRS卫星格点对流云云物理自动反演(Automatic Mapping of Convective Clouds,AMCC)软件对高原地区2013—2017年夏季(6—8月)过境的VIIRS资料进行了反演,得到了高原对流云的宏、微观物理特征,并计算了这些物理量在0.33°×0.33°格点上的平均值。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反演云底温度(T_b)与那曲探空计算抬升凝结温度(T_(LCL))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87,均方根误差为3.0℃。(2)高原对流云宏、微观物理特征为:一是云底冷(T_b为-5℃),云底离地高度为1800—2200 m,云内含水量低;二是云底云凝结核数浓度(N_(CCN))为200—400个/mg,最大过饱和度(S_(max))为0.7%,N_(CCN)少,S_(max)大,云滴凝结增长速率更快;三是降水启动厚度(D_(14))小,为1500—2000 m,雅鲁藏布江流域及藏南地区D_(14)约500—1000 m,更加容易形成降水;四是云顶海拔高度为10—13 km,云厚度从南部5000 m逐渐减小到北部2500 m,云厚有限;五是晶化温度高,从中部、南部-30℃到北部-25℃,加之高原T_b<0℃,使得云内降水粒子以冰相为主。(3)高原对流云的这些微物理特征决定了其降水具有多发、短时、量小、滴大的特点。这些结论进一步深化了对高原夏季对流云的科学认识。
关键词
青藏高原
VIIRS
云微物理反演
对流云
云底温度
云凝结核
Keywords
Tibetan Plateau
VIIRS
Retrieval of cloud microphysical properties
Convective cloud
Cloud base temperature
Cloud condensation nuclei
分类号
P412.27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P412.15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同云底温度雹云成雹机制及其引晶催化的数值研究
何观芳
胡志晋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
3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NPP/VIIRS卫星反演青藏高原夏季对流云微物理特征
岳治国
余兴
刘贵华
戴进
朱延年
徐小红
惠英
陈闯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