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波辐射计探测降雨前水汽和云液水 被引量:64
1
作者 雷恒池 魏重 +2 位作者 沈志来 梁谷 李燕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73-79,共7页
1997年 8~ 1 1月在陕西西安使用双通道地基微波辐射计对降水云系进行探测 ,除得到云中水汽含量 (Q)和垂直路径积分云液水含量 (L)的一般统计特征量外 ,还发现在降雨开始前 ,Q 和 L 的数值均有跃增现象。提出在降水云系前方 (周围 )存... 1997年 8~ 1 1月在陕西西安使用双通道地基微波辐射计对降水云系进行探测 ,除得到云中水汽含量 (Q)和垂直路径积分云液水含量 (L)的一般统计特征量外 ,还发现在降雨开始前 ,Q 和 L 的数值均有跃增现象。提出在降水云系前方 (周围 )存在丰水区的假设 ,这里可能是云滴向雨滴转化的孕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微波辐射计 水汽总量 垂直路径积分 云液水含量 丰水区
下载PDF
层析法微波辐射计遥感反演云液水含量的二维垂直分布 被引量:5
2
作者 周珺 雷恒池 +2 位作者 陈洪滨 王彦飞 嵇磊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11-1025,共15页
通过机载双天线微波辐射计的观测数据层析反演出云液水的空间分布是一个有限角度的图像重建问题。为提高这一反问题的适定性,本文对已有的正则化方法进行了改进:根据云液水的分布特征选择W1,2空间范数的离散形式作为正则项;通过数值模... 通过机载双天线微波辐射计的观测数据层析反演出云液水的空间分布是一个有限角度的图像重建问题。为提高这一反问题的适定性,本文对已有的正则化方法进行了改进:根据云液水的分布特征选择W1,2空间范数的离散形式作为正则项;通过数值模拟试验确定双天线仰角的最优设置方案为(30°,90°)等。为避免已有方法中对目标函数进行线性化处理而产生的模型误差,采用L-BFGS-B算法对非线性目标函数直接求解。按照侧边界内云液水分布是否已知将反演模型分为已界模型和未界模型。已界模型的反演结果表明,反演误差在8.6%~12.3%之间,反演图像可以反映出不同云型的结构特征。敏感性试验表明,影响反演精度的主要因素为投影数据的角度分辨率、辐射计观测噪声以及侧边界云液水分布的不确定性;受云液水含量、正则算子特性及边界因素的综合影响,不同云型的反演精度存在差异。为使微波辐射计探测云液水分布能够独立于其它探测手段,本文针对未界模型提出嵌套反演方法。数值模拟试验表明,嵌套反演方法可以为目标区域的反演提供足够的侧边界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析 侧边界 机载双天线微波辐射计 云液水空间分布 反演方法
下载PDF
测量云液水柱含量的一个设想 被引量:11
3
作者 陈洪滨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95-701,共7页
云液态水柱含量是一个重要的气象学和云雾物理参数。对于云液水柱含量测量已发展了多种技术,但由于云在时空上变化很大,目前地基、飞机以及卫星测量的全部资料,都不能满足数值天气预报、人工增雨及气候变化研究等方面的工作需要。作者... 云液态水柱含量是一个重要的气象学和云雾物理参数。对于云液水柱含量测量已发展了多种技术,但由于云在时空上变化很大,目前地基、飞机以及卫星测量的全部资料,都不能满足数值天气预报、人工增雨及气候变化研究等方面的工作需要。作者提出一种测云水的新方法,即从卫星-地面的微波衰减来确定云水(斜)柱量,并研究了此方法中的测量通道选择及测量方式问题,进行了初步的误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此方法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可行,云水的测量精度不难达到20%~30%的水平。与卫星被动微波遥感结合起来,可获得精度更高的云水全球分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液水柱含量 微波衰减 卫星-地面路径 时空变化 雷达 微波辐射计 测量方式
下载PDF
机载微波辐射计测云中液态水含量 (I):仪器和标定 被引量:18
4
作者 雷恒池 魏重 +5 位作者 沈志来 张晓庆 金德镇 谷淑芳 李茂伦 张景红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51-557,共7页
简要介绍为研制机载对空测云微波辐射计所做的预研究,结果确认了研制这样的单频机载微波辐射计的可行性,并明确了仪器的技术难点,给出了针对技术难点提出的设计方案和技术指标。本文还介绍了对仪器进行灵敏度测试的实验方法和结果。实... 简要介绍为研制机载对空测云微波辐射计所做的预研究,结果确认了研制这样的单频机载微波辐射计的可行性,并明确了仪器的技术难点,给出了针对技术难点提出的设计方案和技术指标。本文还介绍了对仪器进行灵敏度测试的实验方法和结果。实验室测试和晴空飞行测试表明,在一定的条件下,仪器灵敏度指标达到0.2K;还较详细地介绍了几种实用的标定方法,并讨论了它们的适用范围和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微波辐射计 云液 过冷水 标定 灵敏度
下载PDF
机载对空微波辐射计及云液态水含量的测量 被引量:9
5
作者 雷恒池 金德镇 +1 位作者 魏重 沈志来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44-48,共5页
介绍作者研制的单波段(9.5 mm)单天线机载对空微波辐射计,相应的反演方法及其测量云中液态水和过冷水含量的初步结果.野外飞行实验表明,该仪器能够灵敏地测量云中液态水和过冷水含量及其变化,所得数值合理,并与地面雷达回波强度变化有... 介绍作者研制的单波段(9.5 mm)单天线机载对空微波辐射计,相应的反演方法及其测量云中液态水和过冷水含量的初步结果.野外飞行实验表明,该仪器能够灵敏地测量云中液态水和过冷水含量及其变化,所得数值合理,并与地面雷达回波强度变化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表明仪器的技术设计和反演方法是可行的,具有实用价值,填补了我国该领域的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微波辐射计 微波遥感 反演方法 标定方法 云液 过冷水
原文传递
液固复合云爆药剂爆炸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瑛 刘家骢 +3 位作者 解立峰 陈网桦 彭金华 胡毅亭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34-137,M003,共5页
通过不同装药量的云爆装置的静爆试验,得到了超压和冲量随距离变化的试验数据,求得了超压和冲量随距离变化的曲线,根据爆炸相似律拟合了超压和冲量随距离变化的函数关系。研究了云爆装置倾斜放置时爆炸波超压沿不同方向的传播规律。
关键词 爆炸力学 固复合爆药剂 超压 冲量 拟合函数
下载PDF
雾化丙三醇气液界面云暴露对人肺上皮细胞的毒性 被引量:4
7
作者 胡玥 冯红敏 +3 位作者 盛云华 夭建华 管莹 唐黎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40-645,共6页
目的采用气液界面暴露方式考察丙三醇气溶胶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的毒性,为丙三醇在吸入药物辅料和电子烟中的安全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VITROCELL云暴露系统对气液界面培养的A549细胞进行暴露,利用荧光素钠验证系统的递送效率。丙三... 目的采用气液界面暴露方式考察丙三醇气溶胶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的毒性,为丙三醇在吸入药物辅料和电子烟中的安全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VITROCELL云暴露系统对气液界面培养的A549细胞进行暴露,利用荧光素钠验证系统的递送效率。丙三醇气溶胶气液界面暴露试验,设置阴性对照组(1%PBS),丙三醇高、中、低剂量组(10%、6%、4%),考察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的释放,以及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表达。结果暴露系统递送剂量准确,递送效率高,沉积率为53.4%,重复性(14.8%)和孔间差异(5.2%)等结果良好。丙三醇暴露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A549细胞的存活率、LDH释放量、IL-6的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可靠且快速的体外呼吸道急性暴露模型,单次短时间暴露丙三醇对细胞存活率和细胞毒性以及炎症因子表达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三醇 界面暴露 A549细胞 细胞存活率 细胞毒性 炎症
下载PDF
可移动式液固云爆剂绿色处理装置研究
8
作者 郑占胜 胡炳成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86-791,共6页
针对硝酸异丙酯和镁粉组成的液固云爆剂报废处理问题,提出采用物理分离的方法将固态金属镁粉与液态硝酸异丙酯分开并回收金属镁粉,然后采用化学水解的方法将硝酸异丙酯转变成非爆炸性物质异丙醇后再回收。测试了液固云爆剂的撞击感度和... 针对硝酸异丙酯和镁粉组成的液固云爆剂报废处理问题,提出采用物理分离的方法将固态金属镁粉与液态硝酸异丙酯分开并回收金属镁粉,然后采用化学水解的方法将硝酸异丙酯转变成非爆炸性物质异丙醇后再回收。测试了液固云爆剂的撞击感度和摩擦感度及其在重力过滤、减压过滤、加压过滤和离心过滤分离方式下的分离效果,得出云爆剂对分离时的碰撞和摩擦等冲击作用具有较强的承受能力,并且采用离心过滤分离云爆剂具有分离速度快、分离过程安全性高的优点。对影响硝酸异丙酯水解转化率的各项因素进行工艺放大研究,确定了水解处理硝酸异丙酯的工艺条件:V(硝酸异丙酯)∶V(水)=1∶3,n(硝酸异丙酯)∶n(NaOH)=1∶1.1,反应温度150℃,反应时间30 min。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液固云爆剂的可移动式处理装置的工艺流程、单元设备及其结构和各项技术参数,并据此研制出云爆剂处理回收装置。装置试用结果表明,2.6 kg液固云爆剂经离心分离3 min后镁粉中硝酸异丙酯含量为0.69%,液固分离效果理想;15 kg硝酸异丙酯经水解处理30 min后硝酸异丙酯转化率达99.4%,硝酸异丙酯水解彻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剂 硝酸异丙酯 镁粉 绿色处理装置 可移动式
下载PDF
液滴催化暖云降水的最佳播撒技术
9
作者 刘必新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266-273,共8页
用液滴催化暖云降水,达到“以小得大”的降水目的,结果指出:液滴催化暖云降水的最佳播撒高度和最佳播撒效率受到云中垂直气流速度(ω),云含水量(Q),云滴半径(r)和云层厚度(ΔH)的制约。
关键词 播撒高度 播撒效率 降水 人工降水 滴催化暖
下载PDF
基于ERA-Interim资料的中国天山山区云水含量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15
10
作者 石晓兰 杨青 +2 位作者 姚俊强 韩雪云 李建刚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6年第2期50-56,共7页
利用欧洲数值预报中心(ECMWF)发布的第一代全球分辨率ERA-Interim再分析数据,分析了1979—2014年天山山区水汽含量和云水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1)水汽含量的高值中心出现博罗科努山迎风坡,中心值域在10~11 mm之间,低值区位于... 利用欧洲数值预报中心(ECMWF)发布的第一代全球分辨率ERA-Interim再分析数据,分析了1979—2014年天山山区水汽含量和云水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1)水汽含量的高值中心出现博罗科努山迎风坡,中心值域在10~11 mm之间,低值区位于天山中部的巴音布鲁克附近,中心值域在5~6 mm之间;夏季水汽含量最丰富,在8~11 mm之间。(2)云液水含量的高值区出现在博格达山北坡,而云冰水含量的高值区在西天山海拔较高的托木尔峰地区,低值区均在伊犁河谷等海拔低的地区;夏季云液水含量、云冰水含量均呈减少趋势,云冰水含量较云液水减少得更为明显,下降速率为0.28×10-3 g·kg^(-1)/10 a;(3)垂直分布上,云液水含量在600 h Pa左右的高空出现高值区,中心最大值为10×10^(-3) g·kg^(-1);云冰水含量的高值区则出现在500 h Pa左右的高空,为11×10^(-3) g·kg^(-1);在对流层大气中云冰水含量值远大于云液水,且云冰水发展的高度较云液水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山区 云液水含量 冰水含量 空间分布
下载PDF
基于ERA-Interim资料的青海省空中云水资源评估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海宏 石明明 +2 位作者 吴昊 祁栋林 权晨 《干旱气象》 2021年第4期569-576,共8页
利用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分析2009—2018年青海省云液水含量和云冰水含量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青海省云液水含量和云冰水含量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多,玉树南部、果洛东南部和祁连山区为云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夏秋季节云水资源最为... 利用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分析2009—2018年青海省云液水含量和云冰水含量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青海省云液水含量和云冰水含量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多,玉树南部、果洛东南部和祁连山区为云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夏秋季节云水资源最为丰富,可达60~70 g·m^(-2)。从云水资源的垂直分布来看,云液水含量和云冰水含量随海拔高度增高呈先增多后减少的变化趋势,云液水含量在海拔4~6 km高度较多,云冰水含量在海拔7~8 km高度较多,云冰水含量峰值所在高度高于云液水含量峰值所在高度。夏秋季节,青南高原云液水含量和云冰水含量垂直变化幅度大,柴达木盆地云液水含量和云冰水含量垂直变化幅度小。从年际变化趋势来看,2009—2018年青海省大部地区云液水含量、云冰水含量呈增多趋势,且秋季增多趋势最为显著。从月际变化看,云液水含量和云冰水含量9月最高,1月最低。柴达木盆地云液水含量和云冰水含量的月际差异最小,东部农业区云液水含量月际差异最大,青南高原云冰水含量月际差异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云液水含量 冰水含量
下载PDF
FY-2/D卫星反演的云特征参数与地面降水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盛日锋 龚佃利 +3 位作者 王庆 陈西利 周黎明 姜鹏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68-72,共5页
利用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研发的云参数卫星反演系统反演得到的产品,结合地面自动站观测资料,对2009年9月19—20日降水过程的云参数及地面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云顶高度、云顶温度、过冷层厚度和云光学厚度对本次降水过程... 利用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研发的云参数卫星反演系统反演得到的产品,结合地面自动站观测资料,对2009年9月19—20日降水过程的云参数及地面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云顶高度、云顶温度、过冷层厚度和云光学厚度对本次降水过程指示性不强,而云粒子有效半径及云液水路径对降水有较好的指示作用,且云液水路径指示作用更强,二者的变化超前于地面降水30min到1h;云液水路径及云粒子有效半径大值区与地面雨量的大小呈正相关,云液水路径值大于400g.m-2及云粒子有效半径大于27μm区域与地面雨强中心位置基本一致。掌握云参数的演变规律,有助于监测、识别大范围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条件和分析可播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反演 参数 云液水路径 粒子有效半径
下载PDF
FY-2C/D卫星微物理特性参数产品在地面降水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13
作者 陈英英 唐仁茂 +1 位作者 周毓荃 毛节泰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18,I0002,共5页
针对2007年7月14日和2008年8月16日发生在江淮地区的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将FY-2C静止卫星的红外、近红外和可见光通道等多光谱数据反演得到的云液水路径产品与同时段地面观测的加密雨量资料进行对比,发现:云液水路径的大值区与强降水中... 针对2007年7月14日和2008年8月16日发生在江淮地区的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将FY-2C静止卫星的红外、近红外和可见光通道等多光谱数据反演得到的云液水路径产品与同时段地面观测的加密雨量资料进行对比,发现:云液水路径的大值区与强降水中心的位置基本一致,云液水路径的大小与地面雨量的大小呈现正相关关系。结果显示,卫星反演的云特征参数产品在地面降水分析方面具有可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Y-2C 云液水路径 强降水 卫星反演
下载PDF
37GHz和94GHz的大气微波衰减比较分析 被引量:19
14
作者 黄芳 陈洪滨 王振会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2003年第5期269-275,共7页
毫米波更接近云粒子的尺度,因此毫米波及短厘米波段雷达已被应用于云层的探测,美国与加拿大的云卫星计划(CloudSat)将要上3mm云雷达(CPR),如何与已在天上的TRMM/PR结合,获得从薄云到浓厚云的垂直结构信息,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但是,... 毫米波更接近云粒子的尺度,因此毫米波及短厘米波段雷达已被应用于云层的探测,美国与加拿大的云卫星计划(CloudSat)将要上3mm云雷达(CPR),如何与已在天上的TRMM/PR结合,获得从薄云到浓厚云的垂直结构信息,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但是,毫米波云雷达探测,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是大气衰减订正。主要比较分析了在37GHz和94GHz大气的衰减特性,目的是对星载94GHz云雷达进行大气的衰减订正。计算分析了在不同云、大气条件下37GHz和94GHz的大气衰减,得出如下结论:1大气气体的微波吸收在测云波段产生明显的衰减,其中水汽衰减效应变化很大;即将上天的空间94GHz测云雷达必须有水汽衰减订正方案。237GHz和94GHz雷达测云,由于大气和云衰减不同和雷达反射率的很大差异,导致雷达回波信号强弱不同。3对云层较薄、含水量较少的云,在不计雷达参数的情况下,37GHz雷达回波信号不如94GHz测云雷达,也就是说94GHz对薄云有更强的探测能力;对云层较厚、含水量大的云,由于强衰减的作用,94GHz雷达回波信号小于37GHz雷达。4从大气衰减的不利因素方面考虑,空间94GHz雷达测高层薄云的效果最好;测低层薄云时需要考虑气体衰减订正;因浓厚云的强衰减作用,探测其中下部的能力大大减弱,不仅要进行衰减订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衰减 云液水含量 Rayleigh近似 光学厚度 大气订正 雷达反射率
下载PDF
2004年空基微波辐射计在吉林省探测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景红 谷淑芳 郑娇恒 《吉林气象》 2005年第3期16-18,共3页
本文利用2004年4-7月吉林省人工增雨期间,空基微波辐射计所取探测资料,结合卫星、雷达、GPS和温湿度探测仪等探测手段,测得吉林省春季各种可实施人工增雨作业的云型的过冷水含量,得出一些有价值的结果,为人工增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云液 辐射计 探测分析
下载PDF
望仙门
16
作者 周维民 许志远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1期42-44,共3页
紫微枝上露华浓。起秋风。管弦声细出帘栊。象筵中。 仙酒斟云液,仙歌转绕梁虹。此时佳会庆相逢。庆相逢,欢醉且从容。 ①紫微:落叶乔木。其花通称满堂红。 ②露华:露珠。 ③管弦:由管乐与弦乐组成的乐队。 ④声细:乐声悠扬婉转。 ⑤象... 紫微枝上露华浓。起秋风。管弦声细出帘栊。象筵中。 仙酒斟云液,仙歌转绕梁虹。此时佳会庆相逢。庆相逢,欢醉且从容。 ①紫微:落叶乔木。其花通称满堂红。 ②露华:露珠。 ③管弦:由管乐与弦乐组成的乐队。 ④声细:乐声悠扬婉转。 ⑤象筵:豪华的筵席。 ⑥云液:洁白纯净而流动的酒液。 ⑦转绕梁虹:转绕,乐曲优美动人,绕 梁三日而不绝;梁虹:油漆得象彩虹 样的屋梁。 ⑧佳会:在美好季节举行的筵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液 望仙门 乐声悠扬 露华浓 弦声 首词 石林诗话 刘毓盘 寥寥数语
下载PDF
一杯山药进琼糜
17
作者 温长路 《家庭中医药》 2014年第10期5-6,共2页
在唐宋诸多诗词名家中,陆放翁是比较重视用中药养生的老者之一,他特别喜欢中医的食疗,故在他的作品中不乏这方面内容的描述。这首诗是写作者秋夜读书吃夜宵的事:秋风扫落叶,高树"传寒意";更鼓冬冬响,夜深"迫睡期";秋日"夜渐长",... 在唐宋诸多诗词名家中,陆放翁是比较重视用中药养生的老者之一,他特别喜欢中医的食疗,故在他的作品中不乏这方面内容的描述。这首诗是写作者秋夜读书吃夜宵的事:秋风扫落叶,高树"传寒意";更鼓冬冬响,夜深"迫睡期";秋日"夜渐长",睡前饥饿袭;一杯山药羹,味美赛琼糜。在诗人的笔下,山药有一种美感,它药食俱佳,充饥之外还多少带有一些享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放翁 秋夜 食疗方 佛掌 补中益气力 虚劳咳嗽 云液 《本草求真》 本经疏证 蛋白
下载PDF
Genesis of the Nanyangtian scheelite deposit in southeastern Yunnan Province,China: evidence from mineral chemistry,fluid inclusions,and C–O isotopes 被引量:2
18
作者 Qianru Cai Yongfeng Yan +2 位作者 Guangshu Yang Fuju Jia Chao Li 《Acta Geochimica》 EI CAS CSCD 2018年第4期614-631,共18页
The Nanyangtian skarn-type scheelite depos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Laojunshan W-Sn polymetallic metallogenic region in southeastern Yunnan Province, China. The deposit comprises multiple scheelite ore bodies; mu... The Nanyangtian skarn-type scheelite depos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Laojunshan W-Sn polymetallic metallogenic region in southeastern Yunnan Province, China. The deposit comprises multiple scheelite ore bodies; multilayer skarn-type scheelite ore bodies are dominant, with a small amount of quartz vein-type ore bodies. Skarn minerals include diopside, hedenbergite, grossular, and epidote. Three mineralization stages exist: skarn, quartz- scheelite, and calcite. The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s of fluid inclusions in hydrothermal minerals that formed in different paragenetic phases were measured as follows: 221-423 ℃ (early skarn stage), 177-260 ℃ (quartz- scheelite stage), and 173-227 ℃ (late calcite stage). The measured salinity of fluid inclusions ranged from 0.18% to 16.34% NaCleqv (skarn stage), 0.35%-7.17% NaCleqv (quartz-scheelite stage), and 0.35%-2.24% NaCleqv (late calcite vein stage). Laser Raman spectroscopic studies on fluid inclusions in the three stages showed H2O as the main component, with N2 present in minor amounts. Minor amounts of CH4 were found in the quartz-scheelite stage. It was observed that the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 gradu- ally reduced from the early to the late mineralization stages; moreover, δ^13CI, DB values for ore-bearing skarn in the mineralization period ranged from - 5.7%0 to - 6.9‰ and the corresponding δ^18OsMow values ranged from 5.8%0 to 9.1‰, implying that the ore-forming fluid was mainly sourced from magmatic water with a minor amount of meteoric water. Collectively, the evidence indicates thatthe formation of the Nanyangtian deposit is related to Laojunshan granitic magmat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id inclusion C-O isotopes SkarnScheelite deposit Nanyangtian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CloudSat Cloud Liquid Water Paths in Arctic Summer Using Ground-Based Microwave Radiometer 被引量:3
19
作者 LIU Shuang Georg Heygster ZHANG Suping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2010年第4期333-342,共10页
Arctic clouds strongly influence the regional radiation balance, temperature, melting of sea ice, and freezing of sea water. Despite their importance, there is a lack of systematic and reliabie observations of Arctic ... Arctic clouds strongly influence the regional radiation balance, temperature, melting of sea ice, and freezing of sea water. Despite their importance, there is a lack of systematic and reliabie observations of Arctic clouds. The CloudSat satellite launched in 2006 with a 94GHz Cloud Profiling Radar (CPR) may contribute to close this gap. Here we compare one of the key parameters, the cloud liquid water path (LWP) retrieved from CloudSat observations and from microwave radiometer (MWR) data taken during the ASCOS (Arctic Summer Cloud Ocean Study) cruise of the research vessel Oden from August to September 2008. Over the 45 days of the ASCOS cruise, collocations closer than 3 h and 100 km were found in only 9 d, and collocations closer than 1 h and 30 km in only 2 d. The poor correlations in the scatter plots of the two LWP retrievals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patchiness of the cloud cover in these two days (August 5th and September 7th), as confirmed by coincident MODIS (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 ter) images. The averages of Oden-observed LWP values are systematically higher (40-70 g m-2) than the corresponding CloudSat observations (0-50 g m2). These are cases of generally low LWP with presumably small droplets, and may be explained by the little sensitivity of the CPR to small droplets or by the surface clut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OUDSAT liquid water path ARCTIC microwave radiometer COLLOCATION Oden
下载PDF
Direct AFM measurements of morphology and interaction force at solid-liquid interfaces between DTAC/CTAC and mica 被引量:2
20
作者 XIE Zhen JIANG Hao +1 位作者 SUN Zhong-cheng YANG Qin-ho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9期2182-2190,共9页
The adsorption of dedecyltrimethylammoium chloride(DTAC) and hexadecyltrimethylammoium chloride(CTAC) on muscovite mica substrates was examined using atomic force microscopy(AFM). Adsorption morphology images and inte... The adsorption of dedecyltrimethylammoium chloride(DTAC) and hexadecyltrimethylammoium chloride(CTAC) on muscovite mica substrates was examined using atomic force microscopy(AFM). Adsorption morphology images and interaction forces of cationic surfactants at solid-solution interfaces were measured in tapping mode and Pico Force mode, respectively. The images demonstrated that the adsorbed structure was varied by a variety of surfactant concentrations. The adsorbed layer on mica was monolayer at first, and then became bilayer. A striped adsorbed structure was observed in a higher concentration of CTAC,which could not be found in any other concentrations of DTAC. For force measurements, the repulsive force was exponentially decreasing with the concentration increasing till a net attractive force appeared. A largest attractive force could be observed at a certain concentration, which was close to the point of charge neutralization. The results also showed a significant impact of hydrocarbon chain length on adsorption. An adsorption simulation was established to give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ationic surfactants and mi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sorption cationic surfactants interaction force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