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汉语“被”字句再探索--语法-语用互动视角 |
薛兵
张绍杰
|
《语言教育》
|
2020 |
3
|
|
2
|
汉语语态连续统——基于语法-语用互动的视角 |
张绍杰
薛兵
|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18 |
3
|
|
3
|
构式语法研究的新探索——《形式和意义互动的句式系统研究——互动构式语法探索》序 |
袁毓林
|
《海外华文教育》
|
2017 |
1
|
|
4
|
体用融合古今一贯_序傅惠钧《汉语修辞、词汇、语法及其互动研究》 |
宗廷虎
|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2 |
0 |
|
5
|
时态与时间的语法—语用互动关系研究:以英语将来时为例 |
薛兵
张绍杰
|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8
|
|
6
|
唐代“教”字兼语构式的语法化——基于互动构式语法观的考察 |
孟敬皓
|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
2023 |
0 |
|
7
|
兼义辞格特性研究:语法-语用互动视角 |
蒋庆胜
|
《外国语言文学》
|
2021 |
0 |
|
8
|
互动视角下“作为NP,(S)VP”构式的身份构建与商议 |
崔言
|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24 |
0 |
|
9
|
构式三观:构式语法的基本理念 |
施春宏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59
|
|
10
|
语法教学内隐认知与外显学习的权衡 |
朱莉华
|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
2011 |
5
|
|
11
|
语言生成视角下的语法研究:动趋构式群“X + V出 + Y”的生成机制 |
邬鹏
|
《现代语言学》
|
2019 |
0 |
|
12
|
互动构式语法的基本理念及其研究路径 |
施春宏
|
《当代修辞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90
|
|
13
|
话语识解的认知机制:语法-语用互动视角 |
张绍杰
|
《外语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26
|
|
14
|
互动构式语法视域下“V在/到+目标域”构式群研究 |
张海涛
|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3
|
|
15
|
语法与语用的互动关系——以指令性if条件构式为例 |
张克定
|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4
|
|
16
|
形义错配动结构式的认知模型构建:互动构式语法视角 |
刘云飞
罗俊君
吴凤玲
|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
|
|
17
|
“整个一个X”构式生成机制研究:互动构式语法视角 |
张艳华
边婷婷
|
《华夏文化论坛》
|
2023 |
0 |
|
18
|
“都”的程度加强功能:语法与语用的互动视角 |
周永
吴义诚
|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5
|
|
19
|
“X是行走的Y”的互动构式语法研究 |
魏在江
张英
|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20
|
构式网络的运作:在互动中互塑 |
施春宏
|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