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平台导向互喻教育培养体系教师角色转变之思考
1
作者 余翰武 金熙 《中外建筑》 2024年第2期31-34,共4页
面对当前时代发展的多向性和建筑行业的复杂环境,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应变能力的培养是新时代建筑学专业高等教育主要目标之一。师生的“互喻教育”和多平台导向方式的培养体系构建,使得教师在... 面对当前时代发展的多向性和建筑行业的复杂环境,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应变能力的培养是新时代建筑学专业高等教育主要目标之一。师生的“互喻教育”和多平台导向方式的培养体系构建,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性角色逐步转变成引导性、启发性的角色,把培养学生应对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所需要的设计思维、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习惯作为教学导向,以实现知识传授、知识生产、知识整合、知识应用的相互叠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喻教育 教师角色转变 培养体系 建筑学专业 多平台导向
下载PDF
试论含喻解的“互喻”
2
作者 王洁 《学语文》 2017年第4期95-96,共2页
“互喻”是一种颇具特色的比喻小类,相当一部分的互喻结构由呈现比喻的“互喻句”和解释比喻的“喻解句” 共同组成.在实际文本中,“互喻句”和“喻解句”的分布关系主要有直接组合、交替出现、间隔出现及完全或部分重 合,分布关系类型... “互喻”是一种颇具特色的比喻小类,相当一部分的互喻结构由呈现比喻的“互喻句”和解释比喻的“喻解句” 共同组成.在实际文本中,“互喻句”和“喻解句”的分布关系主要有直接组合、交替出现、间隔出现及完全或部分重 合,分布关系类型和喻解方式的选择具有一定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喻 互喻 解句 相似点
下载PDF
互喻文化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调查研究——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高州师范学院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坤凤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181-186,共6页
后工业社会和网络世界的到来,拉开了互喻文化时代的序幕。通过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发现互喻文化的影响在大学校园里已普遍存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对当今大学生的正性评价低于往届学生,大学生对思政课授课方式的改革期待较高;较... 后工业社会和网络世界的到来,拉开了互喻文化时代的序幕。通过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发现互喻文化的影响在大学校园里已普遍存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对当今大学生的正性评价低于往届学生,大学生对思政课授课方式的改革期待较高;较之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只在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方面对大学生有较大影响,在思想和价值观方面,家庭教育的影响力大大高于学校。建议政府、高校、教师围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互喻文化影响的良好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喻文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班主任模式 家校沟通
下载PDF
试论“判断式”互喻句
4
作者 王洁 《晋中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97-102,共6页
"判断式"互喻句是一种颇具特色的比喻句,其中,互为本体和喻体的成分之间有三类语义聚合关系:同范畴同质、同范畴异质和异范畴,二者间的语义跨度构成了一个从小到大的连续统。"判断式"互喻句的句子模式主要有两种:&q... "判断式"互喻句是一种颇具特色的比喻句,其中,互为本体和喻体的成分之间有三类语义聚合关系:同范畴同质、同范畴异质和异范畴,二者间的语义跨度构成了一个从小到大的连续统。"判断式"互喻句的句子模式主要有两种:"甲是A的乙,乙是B的甲"和"甲是A的乙,X;乙是B的甲,Y"(X、Y为喻解)"。甲、乙的指称对象成员均具有认知上的内部同一性。多数情况下,A的乙、B的甲属于超常搭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判断式”互喻 语义场 语义跨度
下载PDF
论汉语诗学传统中诗禅互喻的异质相融属性
5
作者 李志凌 《文教资料》 2011年第25期4-6,共3页
诗与禅通,可谓汉语诗歌文化精神中一个极具魅力、奇妙绝伦的艺术元素。它形成于佛学东渐及中国禅学本土化的过程中。汉诗将佛教禅释的思想精神深度消化,把本质相异的文化因子转化为丰富自体的艺术手法和感知手段,使汉语诗学传统获得全... 诗与禅通,可谓汉语诗歌文化精神中一个极具魅力、奇妙绝伦的艺术元素。它形成于佛学东渐及中国禅学本土化的过程中。汉诗将佛教禅释的思想精神深度消化,把本质相异的文化因子转化为丰富自体的艺术手法和感知手段,使汉语诗学传统获得全新的演绎与革新。研究得知,这个过程是在一种异质同构的形式下渐进完成的。认清以禅喻诗的形成特点和根源,对于把握好汉诗的思想艺术和文学风格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诗学传统 诗禅互喻 异质相融
下载PDF
“互喻”也精彩 被引量:1
6
作者 贾永波 乙常青 《学语文》 2011年第6期67-67,共1页
所谓“互喻”,就是互相比喻,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和范围中,比喻的一对本体和喻体互易,也就是第一比喻分句的本体(喻体)是第二比喻分句的喻体(本体),两个事物互相做比,从而达到一种较深的修辞效果。如:
关键词 互喻 语言环境 修辞效果 本体 分句
下载PDF
“互喻”初探 被引量:2
7
作者 邹润榕 《当代修辞学》 CSSCI 1993年第4期22-23,共2页
互喻就是指在紧连的两个比喻句中,第一个比喻句先用喻体比喻本体,第二个比喻句再用本体比喻喻体的互相设喻形式。有些修辞学论著中称之为回旋式比喻或回环式比喻或环喻。
关键词 互喻 修辞学 本体 回环
下载PDF
互喻文化视域下高校辅导员话语权建构研究
8
作者 廖梦雅 邱开玉 《生活教育》 2015年第11期49-50,共2页
在实际工作中,高校辅导员存在明显的制度性话语、不可持续性对话以及在虚拟空间中角色失语等话语权失衡现象。在新媒体时代,互喻文化为高校辅导员话语权建构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 互喻文化 话语权 辅导员
下载PDF
漫谈“互喻”
9
作者 张晓耕 《学语文》 2014年第1期66-66,共1页
甲乙两事物具有“一点儿相似之处”,当需要说明乙事物时,便以甲事物喻之;当需要说明甲事物时。便以乙事物喻之。像这种甲乙两事物都可以互为喻体的比喻,修辞上称之为“互喻”。如:
关键词 互喻 事物 修辞
下载PDF
道德互喻与代际公正的正向关联研究
10
作者 欧清华 胡解旺 《嘉应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24-28,共5页
道德作为文化不可或缺的血液,具有鲜明的前喻性、并喻性和后喻性,三者可合称为"互喻性"。道德的互喻过程是一个相当曲折和漫长的历程,而由刚性制度守护的公正社会环境有助于彰显道德互喻的张力。因此,改善道德环境,疏通不同... 道德作为文化不可或缺的血液,具有鲜明的前喻性、并喻性和后喻性,三者可合称为"互喻性"。道德的互喻过程是一个相当曲折和漫长的历程,而由刚性制度守护的公正社会环境有助于彰显道德互喻的张力。因此,改善道德环境,疏通不同阶层、不同群体联系和交往的渠道,有利于化解代内和代际之间的各种矛盾,提高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进而推动整个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互喻 代际公正 代内公正 核心价值观
下载PDF
“互喻”修辞略说
11
作者 吕浩利 《中学语文(读写新空间)(中旬)》 2014年第1期48-48,共1页
甲乙两事物具有“某点儿相似之处”,当需要说明乙事物时。便以甲事物喻之;当需要说明甲事物时.便以乙事物喻之。像这种甲乙两事物都可以互为喻体的比喻。修辞上称之为“互喻”。这种语言修辞手法在古典诗词中的应用很是广泛。
关键词 修辞手法 互喻 古典诗词 事物
下载PDF
互喻文化视域下跨代际合作类短视频中的媒介形象构建研究
12
作者 曲宠颐 蔡进 黄戈骏 《传媒论坛》 2023年第16期65-67,84,共4页
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原本被新媒体浪潮逐渐边缘化的老年群体在年轻人的帮助下得以逐渐融入。在短视频平台中具有老少合作元素的“跨代际合作类短视频”成为当下老年群体时兴的自我呈现和表达的方式。以抖音平台的代表性“跨代际合... 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原本被新媒体浪潮逐渐边缘化的老年群体在年轻人的帮助下得以逐渐融入。在短视频平台中具有老少合作元素的“跨代际合作类短视频”成为当下老年群体时兴的自我呈现和表达的方式。以抖音平台的代表性“跨代际合作网红”为例,通过对其创作的视频进行内容分析,研究跨代际合作网红的媒介形象构建,对理解代际沟通与代际融合提供思考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视频 跨代际合作 媒介形象 互喻文化
下载PDF
从后喻到互喻的模式转变:基于SNA的组织内知识共享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邢国春 刘明哲 钟翘楚 《情报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7-62,共6页
【目的/意义】随着大数据、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经济和知识经济已经逐渐处于全球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知识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洞悉组织内部的知识共享模式有利于改善组织中知识共享与知识交流,能够有效地提升组织的生产... 【目的/意义】随着大数据、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经济和知识经济已经逐渐处于全球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知识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洞悉组织内部的知识共享模式有利于改善组织中知识共享与知识交流,能够有效地提升组织的生产力和创新力。【方法/过程】通过实地调研与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法获得原始数据资料,构建组织内部个体之间的知识共享矩阵,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绘制知识共享网络,结合团队成员的职业属性挖掘知识共享模式的特征,并提出提升知识共享的策略建议。【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知识创新型企业组织内部的知识共享以互喻模式为主,科技企业有必要改变传统的层级制管理体系,进而适应现代企业知识共享需求,提高企业知识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共享 社会网络 互喻
原文传递
女性与大地的互喻——对话长篇小说《苏北女人》
14
作者 李洁冰 张光芒 《朔方》 2017年第10期117-123,共7页
张光芒:长篇小说《苏北女人》坊间有着不俗的评价,研究领域对这部作品的关注将会陆续展开,特别在当代小说人物长廊里,书中所塑造的苏北地域女性形象尤为引人注目。请问是什么样的心理动因,促使你创作这部作品的?
关键词 长篇小说 女性形象 苏北 女人 对话 互喻 大地 小说人物
原文传递
后喻文化在动漫作品中的投射——以《名侦探柯南》为例
15
作者 高飞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51-53,共3页
后喻文化指长辈向晚辈学习的文化传承方式。随着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这种文化形式在社会的诸多方面得以展示。动漫《名侦探柯南》以少年侦探江户川柯南破案为主题,片中案件的解决大多依靠以柯南为代表的高中生,而非职业侦探... 后喻文化指长辈向晚辈学习的文化传承方式。随着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这种文化形式在社会的诸多方面得以展示。动漫《名侦探柯南》以少年侦探江户川柯南破案为主题,片中案件的解决大多依靠以柯南为代表的高中生,而非职业侦探、警官等成人,这深刻体现出后喻文化中的"文化反哺"现象,值得我们分析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互喻文化 文化
下载PDF
闽南谚语比喻探析
16
作者 李少丹 《福建教育(综合)(D版)》 2011年第1期44-45,共2页
互喻是甲乙两事物具有某种相似之处,当需要说盼乙事物时,便以甲事物喻之;当需要说明甲事物时,便以乙事物喻之。在闽南谚语的比喻中,经常可以看到将不同的两个事物彼此相互并列设喻,或者用两者共同说明同一事理,这种比喻往往能使... 互喻是甲乙两事物具有某种相似之处,当需要说盼乙事物时,便以甲事物喻之;当需要说明甲事物时,便以乙事物喻之。在闽南谚语的比喻中,经常可以看到将不同的两个事物彼此相互并列设喻,或者用两者共同说明同一事理,这种比喻往往能使所说明的两个事物交相辉映、互为补充,并能使语言简洁,表意形象生动。例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谚语 闽南 语言简洁 形象生动 事物 互喻
下载PDF
传统与超越:《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的互文性研究
17
作者 郭先进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0年第9期68-72,共5页
《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小说文本的魅力植根于文本的互文性中。因此,文章从互文性理论出发,主要从直接引用﹑传统经典小说结构的依附﹑引喻式互文﹑史诗的变形的角度来解读《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分析互文性在《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 《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小说文本的魅力植根于文本的互文性中。因此,文章从互文性理论出发,主要从直接引用﹑传统经典小说结构的依附﹑引喻式互文﹑史诗的变形的角度来解读《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分析互文性在《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描写人物和深化主题的作用,以此来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性 直接引用 结构的依附 史诗的变形
下载PDF
比喻摭谈
18
作者 黄邵英 《赤峰学院学报(作文教学研究)》 2007年第5期53-54,共2页
比喻中的本体和喻体是两个不同类的事物,它们能够连在一起构成比喻,根本原因在于两者之间具有"一点相似",这个相似之点包括"形似"和"神似"两方面。比喻除了常见的明喻、暗喻和借喻外,还有"博喻"... 比喻中的本体和喻体是两个不同类的事物,它们能够连在一起构成比喻,根本原因在于两者之间具有"一点相似",这个相似之点包括"形似"和"神似"两方面。比喻除了常见的明喻、暗喻和借喻外,还有"博喻"、"互喻"、"喻之多边"等多种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 相似 互喻 多边
下载PDF
摭谈复杂形式的比喻
19
作者 淦家凰 《语文知识》 2001年第5期68-70,共3页
我们在阅读和写作过程中,常常会遇到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比喻连用构成的复杂形式的比喻。复杂形式的比喻主要包括、递喻、类喻、互喻四种。一、博喻它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比喻构成的。
关键词 修辞 互喻 写作 本体
下载PDF
网络时代视野下的高校师生文化传递新路向 被引量:2
20
作者 范士龙 曲铁华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11年第1期25-27,共3页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高校教育教学方式正面临来自文化传递方式的巨大冲击。作为高校学生的子代基于在网络和计算机技术领域的应用优势,在网络世界中成为信息的"富者",具有向父代进行文化传递的话语权,传统"师道尊严"...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高校教育教学方式正面临来自文化传递方式的巨大冲击。作为高校学生的子代基于在网络和计算机技术领域的应用优势,在网络世界中成为信息的"富者",具有向父代进行文化传递的话语权,传统"师道尊严"的高校师生关系面临网络时代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挑战,正确认识网络背景下高校师生关系"互喻"现状,让终身教育的理念贯穿于每个个体整个生命过程,把师生关系从过去的"对抗"中解放出来,转到"对话"的轨道上来,是为当下高校师生关系发展新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时代 互喻 文化传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