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元族群社会与互嵌型社会的构建——以义乌的实证研究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宇鹏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3-118,共6页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义乌形成了多元族群社会和互嵌型社会结构。互嵌型社会结构由生成式互嵌和建构式互嵌共同构建。生成式互嵌包括经济互嵌、居住互嵌、文化互嵌和心理互嵌。生成式互嵌在互嵌型社会结构构建的初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互...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义乌形成了多元族群社会和互嵌型社会结构。互嵌型社会结构由生成式互嵌和建构式互嵌共同构建。生成式互嵌包括经济互嵌、居住互嵌、文化互嵌和心理互嵌。生成式互嵌在互嵌型社会结构构建的初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互嵌型社会结构的发展期离不开以政府主导的建构式互嵌。义乌互嵌型社会结构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结果,也是义乌市政府积极开展经济建设和社会治理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多元族群 互嵌型社会 义乌
下载PDF
边境地区民族互嵌型社会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于云南陇川县龙安村的研究
2
作者 蒋潞杨 黄彩文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14,186,共12页
龙安村各族移民分工合作共同建设坝子社会及族际通婚表现出从接触到认可乃至互嵌的族际关系发展过程,形成民族互嵌型的社会结构。日常生活中,各民族在民间信仰多样性的基础上保持着以敬天法祖为核心的中华传统信仰,家家户户都传承着孝... 龙安村各族移民分工合作共同建设坝子社会及族际通婚表现出从接触到认可乃至互嵌的族际关系发展过程,形成民族互嵌型的社会结构。日常生活中,各民族在民间信仰多样性的基础上保持着以敬天法祖为核心的中华传统信仰,家家户户都传承着孝道、友爱、互助等良好家风。同时,各族群众自觉维护边境家乡的责任和使命担当,呈现出浓厚的家国情怀,共享的价值和共通的感情增强了民族互嵌的心理意识。在龙安村的具体场域中,民族互嵌不仅是各民族聚居在同一空间,而且是生活相近、文化相美以及思想相和。龙安村边境民族互嵌交融的个案表明,民族互嵌型社会是在民族多样性的基础上通过相互交往合作而形成的社会有机团结,建构民族互嵌型社会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合理性的社会结构,培育互嵌型心理意识则是合法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互嵌型社会 边境地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云南龙安村
原文传递
多元组织合作动力机制与民族互嵌型社会结构构建——以新疆玛纳斯县为例
3
作者 蒋志远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 CSSCI 2018年第4期116-122,共7页
本文从系统动力学的角度,剖析了民族互嵌型社会结构构建的主体要素、辅助要素和环境要素三大动力结构,认为经济互嵌、社会互嵌、文化互嵌和制度互嵌是民族互嵌型社会结构构建的四大动力,提出了目标一致、优势互补和合作协同三大动力原... 本文从系统动力学的角度,剖析了民族互嵌型社会结构构建的主体要素、辅助要素和环境要素三大动力结构,认为经济互嵌、社会互嵌、文化互嵌和制度互嵌是民族互嵌型社会结构构建的四大动力,提出了目标一致、优势互补和合作协同三大动力原理。通过新疆玛纳斯县旨在建构民族互嵌型社会结构的多元组织合作案例,对多元组织合作的动力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提出有助于民族互嵌型社会结构构建最终实现的多元组织合作动力机制的优化措施,即优化提升合作动力机制中各要素的质量;完善多元嵌入式组织的合作机制,增强其协作能力;注重各民族成员的实际需求,实现具有针对性的'民族互嵌'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组织合作 动力机制 民族互嵌型社会结构构建
原文传递
论民族互嵌与和谐民族关系的构建——以新疆塔城市的实证研究为例 被引量:36
4
作者 王平 严学勤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7-63,共7页
文本通过实证研究,对新疆塔城市多民族和谐关系表征及形成原因进行了系统解析。通过研究发现,塔城市的多民族关系呈现出较为和谐的民族互嵌型特征,呈现为居住格局、语言、习俗、文化与地域认同等多方面的民族互嵌。塔城市民族互嵌型的... 文本通过实证研究,对新疆塔城市多民族和谐关系表征及形成原因进行了系统解析。通过研究发现,塔城市的多民族关系呈现出较为和谐的民族互嵌型特征,呈现为居住格局、语言、习俗、文化与地域认同等多方面的民族互嵌。塔城市民族互嵌型的民族关系特征的形成是历史、地域、民族文化特性、政策、宗教等方面影响的结果,这种和谐民族关系的生成机制对新时期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互嵌型社会 和谐民族关系 塔城 实证研究
下载PDF
跨文化传播中“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逻辑内涵 被引量:3
5
作者 车凤成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1-130,共10页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结构同源性,针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展开的跨文化对外传播是否能达成预期效果,很大程度上与“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跨文化对内传播效果有关,而这又与是否能准确把握...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结构同源性,针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展开的跨文化对外传播是否能达成预期效果,很大程度上与“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跨文化对内传播效果有关,而这又与是否能准确把握“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理念所内涵三重逻辑有关:其中“历史逻辑”现实化使“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呈现为一种“关系实体”与“关系实在”之间的互生过程,“文化逻辑”现实化则使“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显现为“政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与“文化共同体”等三个不同向度,而“价值逻辑”现实化则使“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具化为“生命—生态共同体”“生态—政治共同体”及“政治—价值共同体”三个彼此阐释、相互支撑的具体共同体;正是“三重逻辑”的历史性互动使“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理念有可能在消解“平行社会”所需政治经济学基础的同时向更为成熟的“民族互嵌型”社会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 多元一体 平行社会 互嵌型社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