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线七治”民族互嵌社区现代化治理模式及其运行机制
1
作者 张晓华 龚永辉 吕广文 《广西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36,共10页
在我国人口大规模、高频次流动的当下,基于民族互嵌社区场域的治理情境,探索民族互嵌社区现代化治理模式,是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和“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的现实回应。广西南宁市中华... 在我国人口大规模、高频次流动的当下,基于民族互嵌社区场域的治理情境,探索民族互嵌社区现代化治理模式,是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和“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的现实回应。广西南宁市中华中路社区在治理实践中以我国基层社会基本治理体系“三治融合”为原型,以人民为中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多元主体在协商共治中将法治、德治、情治、语治、文治、智治等多种治理方式深度融合,探索出了“一线七治”的民族互嵌社区现代化治理模式。在“一线七治”模式下,多项机制联动发力,中华中路社区内的信息流与情感流持续交互,丰富充裕的信息与浓厚深切的情感深度融合,实现了各族居民的居住互嵌、语言互通、生活互依、文化互认、情感互融,社区治理效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互嵌社区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现代化治理 三治融合
下载PDF
易地扶贫搬迁民族互嵌社区的空间生产与社会结构优化路径研究
2
作者 尹广文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8-90,共13页
易地扶贫搬迁是一种以空间换生存发展的扶贫举措。随着易地扶贫搬迁民族社区从原有的传统村落转移至新的移民集中安置点,面对与原有社区不同的新空间,社区各民族通过不断地调整与适应,逐渐改变了原有的空间结构、互动关系、社会秩序、... 易地扶贫搬迁是一种以空间换生存发展的扶贫举措。随着易地扶贫搬迁民族社区从原有的传统村落转移至新的移民集中安置点,面对与原有社区不同的新空间,社区各民族通过不断地调整与适应,逐渐改变了原有的空间结构、互动关系、社会秩序、表象认知和网络社会形态,进而再生产出一个新空间。在新的移民社区,各族群众空间上交错杂居,在日常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通过生产上的合作共事、生活中的相互往来、人际关系中的交流互动、社区公共事务的共同参与等,形成各族群众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心理等层面全方位的社区互嵌,进而在易地扶贫搬迁民族社区构建起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在治理实践中,社区通过合理规划经营物理空间,打造互嵌式社会结构与社区环境;积极培育型塑社会空间,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着力引导构建表象空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持续加强创新网络空间,建设民族社区治理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地扶贫搬迁 民族互嵌社区 空间生产 社会结构优化
下载PDF
居家式康养旅游与民族“三交”:巴马“候鸟人”民族互嵌社区研究
3
作者 郝国强 杨彪 《旅游论坛》 2023年第4期62-71,共10页
旅游推动各民族广泛交流、跨区域流动,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载体。通过对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甲篆镇坡月村的田野调查,发现“候鸟人”被巴马长寿文化和自然生态环境所吸引,到此进行居家式康养旅游,出现了一种独特的“村中城”... 旅游推动各民族广泛交流、跨区域流动,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载体。通过对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甲篆镇坡月村的田野调查,发现“候鸟人”被巴马长寿文化和自然生态环境所吸引,到此进行居家式康养旅游,出现了一种独特的“村中城”现象。“候鸟人”与当地壮、汉、瑶等各民族通过“在一起”实现了空间互嵌与融入、经济互利与互惠、文化共享与共建和情感认同与归属,在生态与生命之中找到了交融的共同性,使坡月村逐渐发展形成交融共生的民族互嵌社区,为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一个生动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家式康养旅游 民族“三交” 民族互嵌社区 “候鸟人”
下载PDF
动态社会均衡:多民族互嵌社区交融的内在逻辑——以云南省贡山县丙中洛村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罗明军 和光翰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3-83,共11页
多民族互嵌社区是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缩影,探索多民族互嵌社区民族交融的内在逻辑,有助于推进和谐民族关系的构建。本文运用动态社会均衡理论框架,以云南省贡山县多民族互嵌的丙中洛为例,从四个维度分析多民族互嵌社区和谐社会运行的内在... 多民族互嵌社区是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缩影,探索多民族互嵌社区民族交融的内在逻辑,有助于推进和谐民族关系的构建。本文运用动态社会均衡理论框架,以云南省贡山县多民族互嵌的丙中洛为例,从四个维度分析多民族互嵌社区和谐社会运行的内在逻辑。首先,经济发展均衡既是各民族适应生存环境的结果,也是外部支持发挥作用的结果。经济发展均衡推动经济共同体的形成,奠定民族交融的基础条件。其次,以目标达成为共识,实现不同群体的“公共利益”,引领多民族互嵌社区的资源优化配置,建构社会和谐的交融格局。再次,不同主体的多维度整合,有效地协调区域内外的关系要素,推动资源、利益和价值观形成合力,有助于建构民族交融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最后,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交融建构了文化维系机理,共筑“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体系,通过文化维系保持持续动态社会均衡,保证民族交融系统的秩序稳定和正常运行。动态社会均衡剖析多民族互嵌社区民族交融的内在逻辑,既为促进学术界深入研究民族关系提供新思路,又为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社会均衡 多民族互嵌社区 民族关系 民族交融
下载PDF
互嵌社区下中华民族共同体生成的理与路
5
作者 曲世闻 张本祥 +1 位作者 高寒 潘光繁 《广西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4-91,共8页
多民族互嵌式社区有固定的互嵌地缘空间,通过共有场域的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各民族产生空间认同。在社区的共有共治下,通过共同利益争取与集体利益享用,又促进了社区居民共同体的生成。在责任共生、文化共生、利益共生和命运共生的... 多民族互嵌式社区有固定的互嵌地缘空间,通过共有场域的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各民族产生空间认同。在社区的共有共治下,通过共同利益争取与集体利益享用,又促进了社区居民共同体的生成。在责任共生、文化共生、利益共生和命运共生的共同驱动下,形成互嵌下的情感认同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价值共鸣,最终促成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与交融。在实践取向中,需注重空间互嵌,实现社区的空间错配与空间搭配。注重治理互嵌,形成“一核多元”的社区治理网络。注重文化互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提倡文化相美、心理相依,促进社区的文化、心理、情感认同,以促进不同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嵌社区 中华民族共同体 价值认同 路径
下载PDF
民族交往态度与多民族互嵌社区建设路径新思考——基于南疆CL县6个城镇社区的调研分析
6
作者 王孝雪 《青藏高原论坛》 2023年第1期122-128,共7页
民族交往态度是比较持久的民族心理的内在结构,能有效衡量社区互嵌主体对交往交流交融意义的认知,能直接影响民族地区多民族社区嵌入程度的变迁与发展。CL县的民族交往主要表现为维吾尔族和汉族之间的交往,通过对民族交往态度相关项目... 民族交往态度是比较持久的民族心理的内在结构,能有效衡量社区互嵌主体对交往交流交融意义的认知,能直接影响民族地区多民族社区嵌入程度的变迁与发展。CL县的民族交往主要表现为维吾尔族和汉族之间的交往,通过对民族交往态度相关项目的测定,积极参与嵌入态度呈显性常态,但内隐性消极态度仍在很大程度上使互嵌主体选择性互嵌,影响民族地区多民族互嵌社区的“成熟度”。互嵌社区的未来终将成于民心,故大刀阔斧推动互嵌社区建设的同时,还需要拉近民族交往心理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嵌社区建设 民族交往态度 路径
下载PDF
我国城市民族互嵌社区共同体的逻辑建构与实践推进 被引量:3
7
作者 伍玉振 昌业云 杨丽娟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2-58,共7页
城市民族互嵌社区共同体以增强民族之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目标,旨在保障少数民族社区居民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各民族群体的交往互动、利益互赖、普遍参与和资源共享,消减社会排斥的张力,抑制社会结构的断裂。当前推进和优化城... 城市民族互嵌社区共同体以增强民族之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目标,旨在保障少数民族社区居民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各民族群体的交往互动、利益互赖、普遍参与和资源共享,消减社会排斥的张力,抑制社会结构的断裂。当前推进和优化城市民族互嵌社区建设,关键是将一般化的经济社会文化交往升华为更高层次的民族互嵌共同体特性。通过培育意识共同体、交往共同体、治理共同体、发展共同体、服务共同体,赋予城市民族互嵌社区以情感、归属、认同和自治的本质内涵,构建起一套协调民族差异性与国家基层治理兼容的共同体机制,既能保障基层多民族居民的基本权益和公共利益生长,又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民族治理的深度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民族互嵌社区 民族共同体 逻辑建构 实践推进
下载PDF
互嵌式治理:新疆多民族互嵌社区建设的有效选择 被引量:20
8
作者 魏冰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0-144,共5页
作为构建新型民族关系重要载体的多民族互嵌社区建设,不仅是物质层面的居住场所的建设,而且是各族群众心灵的精神家园的构筑。新疆的多民族互嵌社区建设应以推进新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引领,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把握多民... 作为构建新型民族关系重要载体的多民族互嵌社区建设,不仅是物质层面的居住场所的建设,而且是各族群众心灵的精神家园的构筑。新疆的多民族互嵌社区建设应以推进新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引领,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把握多民族互嵌社区建设的理念,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完善科学合理的居住格局的政策指导,加强社区居民的双语学习和教育,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建设,提高民族社区认同和文化认同,培育和引进专业社区工作者,健全社区公共服务体系,进而实现新疆长治久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式治理 互嵌社区 社区治理 新疆多民族
下载PDF
民族互嵌社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社会治理路径 被引量:4
9
作者 刘永刚 胡玲惠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8-126,共9页
民族互嵌是中国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历史进程的现代呈现与改革开放四十年人口普遍跨区域流动的现实表征。民族互嵌社区在承担一般社区的社会治理功能的同时,因其公共属性和居民族属的多元结构,决定了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 民族互嵌是中国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历史进程的现代呈现与改革开放四十年人口普遍跨区域流动的现实表征。民族互嵌社区在承担一般社区的社会治理功能的同时,因其公共属性和居民族属的多元结构,决定了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新时代国家治理中,承载着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特有内涵与社会治理功能。在“两个一百年”交汇的新时代,全面推进的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通过以社区为单元供给为社区各族居民共建共享的公共产品、社区文化、公共生活推动并扩大了社区的共同性,并全面融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之中。民族互嵌社区以尊重差异、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共同富裕为取向,以各族居民共建共享社会主义现代化为目标,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有效社会治理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互嵌社区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现代化
下载PDF
维吾尔族和汉族互嵌社区建设:南阳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个案研究
10
作者 孙嫱 《新疆社会科学(维文)》 2021年第3期46-58,共13页
因玉石贸易,2000年以来,维吾尔族为主的新疆籍少数民族人员陆续向内地流动,南阳形成多民族混居区。不同民族间经历了从早期自发有限的经济互动,旺市乱象中的紧张关系,到政府积极介入下社会秩序重建的过程。通过长娜索与实践,当地枳累了... 因玉石贸易,2000年以来,维吾尔族为主的新疆籍少数民族人员陆续向内地流动,南阳形成多民族混居区。不同民族间经历了从早期自发有限的经济互动,旺市乱象中的紧张关系,到政府积极介入下社会秩序重建的过程。通过长娜索与实践,当地枳累了扎实推进多民族互嵌社区建设的重要经验。开放的全国性市场是互嵌式社会结构的基础,市场关系是当下各民族接触初期的主要关系;政府正面引导并积极构建互嵌式社区环境,利于较为单一且充满张力的有限互动向全面协调、平衡互动的立体关系发展;共同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和彼此相处经验的丰富,利于不同民族个体间的良性交往逐步升华为民族群体间广泛深入的交往交流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交流交融 维吾尔族 汉族 互嵌社区 流动人口
下载PDF
“五社联动”参与城市多民族互嵌社区治理:框架选择、实施路径与逻辑创新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东海 魏霞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101-107,153,154,共9页
随着流动人口数量的持续增长,城市多民族互嵌社区不断增多,除异质性、个体化等城市社区基本特征外,多民族互嵌社区呈现出民族成分多样化、不同需求多元化的主要特征。多民族互嵌社区面临社会和市场参与度低、社区自治内生力不足、居民... 随着流动人口数量的持续增长,城市多民族互嵌社区不断增多,除异质性、个体化等城市社区基本特征外,多民族互嵌社区呈现出民族成分多样化、不同需求多元化的主要特征。多民族互嵌社区面临社会和市场参与度低、社区自治内生力不足、居民缺乏“互助”精神等多重困境。在党建引领的前提下,“五社联动”积极发挥党组织的先锋作用,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和社会组织职能,吸纳和促进志愿者及公益慈善资源的广泛参与。在城市多民族互嵌社区的社会服务中,注重培育多民族互嵌社区的“共同体”精神,关注服务多样和价值一体,创新多民族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社联动” 城市 多民族互嵌社区 社区治理
下载PDF
京汉民族互嵌社区的文化汇融——以北部湾地区康王节中的独弦琴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戚剑玲 《北部湾大学学报》 2019年第9期18-23,共6页
北部湾地区的汉族康王节与京族独弦琴艺术曾在族群边界、文化身份认同与边疆族群信仰体系等多元复杂的条件因素中相互磨合,最终表现为增进民族团结的文化互动。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京族独弦琴艺术融入汉族康王节,在其仪式场域中所... 北部湾地区的汉族康王节与京族独弦琴艺术曾在族群边界、文化身份认同与边疆族群信仰体系等多元复杂的条件因素中相互磨合,最终表现为增进民族团结的文化互动。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京族独弦琴艺术融入汉族康王节,在其仪式场域中所扮演的文化角色,起到了促进民族互嵌社区文化互惠、寄托美美与共理想以及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在边境地区的影响等多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王节 京族独弦琴 互嵌社区 文化汇融
下载PDF
民族互嵌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研究——基于云南省剑川县索玛小镇的调研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兴岩 段银河 《领导科学论坛》 2022年第2期39-41,51,共4页
少数民族地区的易地扶贫搬迁带动了民族互嵌社区的形成。如何处理好民族互嵌社区的民族关系和民族认同问题,成为影响民族互嵌社区社会治理和脱贫成果巩固成效的关键要素。云南省剑川县老君山镇散居特困彝族群众在整体搬迁至嵌入白族聚... 少数民族地区的易地扶贫搬迁带动了民族互嵌社区的形成。如何处理好民族互嵌社区的民族关系和民族认同问题,成为影响民族互嵌社区社会治理和脱贫成果巩固成效的关键要素。云南省剑川县老君山镇散居特困彝族群众在整体搬迁至嵌入白族聚居村落的索玛小镇后,典型的民族互嵌社区得以形成。文章通过对索玛小镇搬迁历程及搬迁安置后续治理模式进行调研和分析,认为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引领,以"党建+"模式强化社区治理、民族关系建设和文化融合,是该社区实现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其实现后续产业振兴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互嵌社区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路径
下载PDF
城市民族互嵌社区建设的现实机遇、潜在挑战和对策建议
14
作者 徐勤山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47-50,共4页
城市民族工作逐渐成为民族工作的重点之一,而城市民族互嵌社区的建设也逐渐成为城市民族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点。本文从国家政策、学界研究和族际互动三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城市民族互嵌社区建设的现实机遇,从大汉族主义与狭隘民族主义的潜... 城市民族工作逐渐成为民族工作的重点之一,而城市民族互嵌社区的建设也逐渐成为城市民族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点。本文从国家政策、学界研究和族际互动三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城市民族互嵌社区建设的现实机遇,从大汉族主义与狭隘民族主义的潜在博弈、族际整合交融与民族文化持守的内在张力、顶层制度设计与基层具体实践的理解偏差三个角度挖掘了当前城市民族互嵌社区建设的潜在挑战,最后从国家层面和学界领域提出了下一步城市民族互嵌社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民族互嵌社区 现实机遇 潜在挑战 对策建议
下载PDF
互嵌社区视角下历史街区“围寺而商”模式研究
15
作者 刘怡婷 李军环 《城市建筑》 2021年第32期40-42,53,共4页
历史文化街区浓缩了地区的历史底蕴,展现出极具特色的地域性人文景观,备受旅游者关注。呼和浩特作为内蒙古历史文化名城,史称"召城",有着丰厚的召庙文化色彩和独特的"围寺而商"的商业居住模式。文章以呼和浩特市著... 历史文化街区浓缩了地区的历史底蕴,展现出极具特色的地域性人文景观,备受旅游者关注。呼和浩特作为内蒙古历史文化名城,史称"召城",有着丰厚的召庙文化色彩和独特的"围寺而商"的商业居住模式。文章以呼和浩特市著名召城历史文化街区"席力图召-大盛魁"为例,利用互嵌社区理论进行历史街区更新活化研究,并从物质、文化、经济三个方面入手,通过建立可持续性的发展策略、增设公共空间、调整街区内业态及改造交通等方式,对历史街区的人居环境进行改造建设,为今后类似的历史街区更新与活化提供部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街区 围寺而商 互嵌社区 更新活化
下载PDF
维吾尔族和汉族互嵌社区建设:南阳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个案研究(续)
16
作者 孙嫱 《新疆社会科学(维文)》 2021年第4期60-67,共8页
因玉石贸易,2000年以来,维吾尔族为主的新疆藉少数民族人员陆续向内地流动,南阳形成多民族混居区。不同民族间经历了从早期自发有限的经济互动,旺市乱象中的紧张关系,到政府积极介入下社会秩序重建的过程。通过长期探索与实践,当地枳累... 因玉石贸易,2000年以来,维吾尔族为主的新疆藉少数民族人员陆续向内地流动,南阳形成多民族混居区。不同民族间经历了从早期自发有限的经济互动,旺市乱象中的紧张关系,到政府积极介入下社会秩序重建的过程。通过长期探索与实践,当地枳累了扎实推进多民族互嵌社区建设的重要经验。开放的全国性市场是互嵌式社会结构的基础,市场关系是当下各民族接触初期的主要关系;政府正面引导并积极构建互嵌式社区环境,利于较为单一且充满张力的有限互动向全面协调、平衡互动的立体关系发展;共同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和彼此相处经验的丰富,利于不同民族个体间的良性交往逐步升华为民族群体间广泛深入的交往交流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交流交融 维吾尔族 汉族 社区 流动人口
下载PDF
空间重构与认同再造:新加坡互嵌社区中的族际整合及其启示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宇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8年第3期155-160,共6页
新加坡是一个拥有多种民族、多种语言、多种文化、多种宗教等多样性差异的民族国家,在这一背景下进行族际整合构建民族国家的任务无疑是艰巨的。新加坡在建国初期,特别正视这些民族、语言方面的差异,通过对聚落空间改革的"组屋&qu... 新加坡是一个拥有多种民族、多种语言、多种文化、多种宗教等多样性差异的民族国家,在这一背景下进行族际整合构建民族国家的任务无疑是艰巨的。新加坡在建国初期,特别正视这些民族、语言方面的差异,通过对聚落空间改革的"组屋"政策为平台推动国内族际的整合。将各种语言文化背景的族群统合到组屋之中以促进交流交融,并创造共同的公共空间进行国家认同构建。新加坡通过"互嵌型"社区的构建不仅解决了民生住房问题,还化解了族际之间的陌生与冲突,增强了国家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 组屋 族际整合 社区
下载PDF
论散杂居地区民族互嵌社区的构建——基于贵阳市乌当区的个案调查
18
作者 张丽珍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17-21,共5页
以贵阳市乌当区为例,从居住空间互嵌、文化互嵌、经济互嵌三个方面对其多民族和谐互嵌社区建设进行分析,认为推动散杂居民族地区各民族互嵌应该做到以下三点:一是丰富和完善"民族互嵌型"居住空间配套设施建设,加强社区服务管... 以贵阳市乌当区为例,从居住空间互嵌、文化互嵌、经济互嵌三个方面对其多民族和谐互嵌社区建设进行分析,认为推动散杂居民族地区各民族互嵌应该做到以下三点:一是丰富和完善"民族互嵌型"居住空间配套设施建设,加强社区服务管理;二是大力宣传历史文化,凝聚群众力量,增强社区各民族的历史认同感;三是充分发挥民族精英的引领作用,增进彼此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杂居地区 民族社区 乌当区
下载PDF
榫卯联结: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的传统文化根基
19
作者 红梅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61,共9页
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是当前基层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历史上自发形成的北京市古北口河西村、西城区牛街社区和云南郑家庄进行调研和观察,认为民族互嵌式社区的自发形成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从社会结构和心理认同上与中华... 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是当前基层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历史上自发形成的北京市古北口河西村、西城区牛街社区和云南郑家庄进行调研和观察,认为民族互嵌式社区的自发形成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从社会结构和心理认同上与中华传统文化中榫卯结构的文化精髓有异曲同工的相似表达。“道法自然与天人合一”“和谐共存与互补共生”“中和思想与以柔克刚”“和而不同与守正创新”的理念成为各民族互嵌生活的认知和遵循。榫卯联结的传统文化思想,其核心在于各元素既独立存在,又相互支撑,形成稳定与和谐的整体。这一思想理念在河西村、牛街和郑家庄千百年的存续中得到了较为鲜明的体现,可以从经济生产互嵌、生活环境互嵌、乡村管理互嵌、文化交融互嵌、心理相依互嵌五个维度来梳理和实证。在新时代,民族互嵌式社区高质量发展的文化路径主要从文化内容维度、文化传播维度和文化创新维度展开,包括榫卯联结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是建设和谐共生、充满活力的民族互嵌式社区的文化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榫卯联结 传统文化思想 民族社区 和谐共生 文化融合
下载PDF
民族互嵌式社区构建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
作者 李月 谭贤楚 《未来与发展》 2024年第2期14-18,共5页
在新时代,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我国民族工作的重难点和逻辑主线,又是民族社会治理的阶段性目标,更是基于客观现实基础创建民族互嵌式社区的关键指引。以民族互嵌式社区的认识为基础,文章重点分析了民族互嵌式社区与铸牢中华... 在新时代,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我国民族工作的重难点和逻辑主线,又是民族社会治理的阶段性目标,更是基于客观现实基础创建民族互嵌式社区的关键指引。以民族互嵌式社区的认识为基础,文章重点分析了民族互嵌式社区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关联,阐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路径。基于此,围绕“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积极构建民族互嵌式社区,培育民族社会治理共同体,加快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步伐,为多民族国家社会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社区 中华民族 共同体意识 实现路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