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编木拱”到“编木穹”:东西方互承原理差异与新构型拓展
1
作者 许沛琪 刘依明 +1 位作者 赵捧阳 刘念雄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75,共6页
基于东西方文明背景下互承框架的多样表现形式,从结构构成与受力出发探究互承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原理要素,进而从其原理的倾向性差异中梳理出东方加固式和西方平衡式两种互承形式,并探讨了二者的原理差异、形态差异、构型差异与适用范围,... 基于东西方文明背景下互承框架的多样表现形式,从结构构成与受力出发探究互承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原理要素,进而从其原理的倾向性差异中梳理出东方加固式和西方平衡式两种互承形式,并探讨了二者的原理差异、形态差异、构型差异与适用范围,主要结论有东方以结构单元之间的互承实现加固和稳定性,其曲面曲率适应性较强;西方则以在结构单元之间以及单元内部同时构建互承且均保持力学平衡实现了跨度的拓展。由此,针对东方传统桥梁互承体系仅可适应单向曲面以及西方平衡式互承难以拟合大曲率曲面的发展瓶颈,以达·芬奇编织桥为原理基底,设计并建造了一种可适应自由曲面的新构型,且从建造视角论证了其跨度可行性与受力可行性,这一实验性构想为当代互承框架设计的未来发展提供新的方向及相应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承框架 加固式 平衡式 编木穹 编木拱桥 虹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