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2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变异与融通:京剧与莎士比亚戏剧的互文与互文化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伟民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0-96,共7页
以京剧改编莎士比亚戏剧在中国莎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能否以京剧来演绎莎剧一直存在着争论,但演出的实践证明,这种改编大部分是成功的,是中西方观众可以接受的。以歌舞演故事的京剧莎剧是在变异与融通之中达到了京剧与莎剧的... 以京剧改编莎士比亚戏剧在中国莎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能否以京剧来演绎莎剧一直存在着争论,但演出的实践证明,这种改编大部分是成功的,是中西方观众可以接受的。以歌舞演故事的京剧莎剧是在变异与融通之中达到了京剧与莎剧的互文性解读,同时中西文化也在这种交流中达到了互文化的和谐。京剧的艺术形式可以表现莎士比亚悲剧之中蕴涵的人文主义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 莎士比亚戏剧 互文化 变异 融通 改编
下载PDF
让“相互文化”实现兵团作战
2
作者 马健 《商业文化》 2007年第4期32-33,共2页
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支持,这是团队关系逐渐加深的递进过程。
关键词 互文化 尊重 作战 兵团 尊重他人 人格尊重 和谐相处 经营管理
下载PDF
文化互鉴视域下外来艺术对民国时期茶叶包装设计的影响
3
作者 陈雪影 刘方义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3期100-103,共4页
民国时期是中国视觉设计的重要转折时期,西方艺术与中国传统茶叶包装设计的结合对民国时期茶叶包装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深入了解民国时期茶叶包装设计的风貌与特点,通过分析民国时期茶叶包装,探讨其视觉形象的内涵与外在形式。研究发现,... 民国时期是中国视觉设计的重要转折时期,西方艺术与中国传统茶叶包装设计的结合对民国时期茶叶包装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深入了解民国时期茶叶包装设计的风貌与特点,通过分析民国时期茶叶包装,探讨其视觉形象的内涵与外在形式。研究发现,在材质运用上,其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延续与现代审美需求的结合;在视觉形象设计上,展现出与早期传统茶叶包装完全不同的审美趣味,这种设计体现在图形与文字、色彩与空间的搭配上,注重对称、简洁、明朗的设计原则以及具有民国时期特色的图像元素。民国时期茶叶包装设计在视觉形象、材质选择、盒型设计等方面深受外来艺术的影响,新旧文化间的交融与碰撞促使民国时期茶叶包装设计呈现出多样化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设计 茶叶包装设计 文化 西方艺术影响 视觉形象
下载PDF
论康巴藏族作家群汉藏文化互融书写
4
作者 吴道毅 吴行健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0-126,共7页
康巴藏族作家群汉藏文化互融书写,主要包括以茶马互市为轴心的汉藏文化互融书写,以汉藏通婚为轴心的汉藏文化互融书写,以民俗、建筑、宗教等为重心的汉藏文化互融书写。它不仅凸显了汉藏民族对彼此文化的认同感,彰显了汉藏两个民族的友... 康巴藏族作家群汉藏文化互融书写,主要包括以茶马互市为轴心的汉藏文化互融书写,以汉藏通婚为轴心的汉藏文化互融书写,以民俗、建筑、宗教等为重心的汉藏文化互融书写。它不仅凸显了汉藏民族对彼此文化的认同感,彰显了汉藏两个民族的友谊与感情,歌颂了汉藏民族“一家亲”的和谐民族关系,而且对汉藏族等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国家统一、稳定与安定团结,推动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巴藏族作家群 汉藏文化 茶马 通婚
下载PDF
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提升研究——基于校企文化互融视角
5
作者 张兰 《船舶职业教育》 2024年第5期71-74,共4页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不断发展,高职学生培养模式也在不断发展变化,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提升一直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点。以校企文化互融为视角,分析目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成因及意义,并从共建教学团队、设立实...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不断发展,高职学生培养模式也在不断发展变化,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提升一直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点。以校企文化互融为视角,分析目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成因及意义,并从共建教学团队、设立实习基地、举办企业文化活动、开展校企合作项目、建立校企合作交流平台等方面,提出了提升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高职学生 职业核心素养
下载PDF
大学泰语教学中的“文化交流互鉴”路径探索
6
作者 杨春娇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61-63,共3页
随着我国与泰国在经济领域与文化领域的持续交流,大学泰语教学作为小语种教学的一种类型,也在持续进行完善发展。在进行泰语教学的过程中,为充分保证教学的实际效果,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泰语教学中的文化内涵,教学通常会融合“文化交流互... 随着我国与泰国在经济领域与文化领域的持续交流,大学泰语教学作为小语种教学的一种类型,也在持续进行完善发展。在进行泰语教学的过程中,为充分保证教学的实际效果,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泰语教学中的文化内涵,教学通常会融合“文化交流互鉴”的形式,充分加强中泰文化的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中泰文化的异同。文章从完善教学规划、创建多样的教学活动、做好教学内容拓展、建立线上教学平台、开展微课教学几方面对大学泰语教学中的“文化交流互鉴”路径进行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泰语教学 文化交流 路径探索
下载PDF
文化互鉴视域下财神形象对比分析研究
7
作者 高慧芳 范晓雪 李进 《创意设计源》 2024年第1期30-34,40,共6页
溯源中国的九路财神与西方的商神、财神与丰饶之神,从东西方文化的视角审视财神形象。选取李诡祖与赫尔墨斯为文化互鉴视域下财神形象对比的对象,聚焦其建构与变化模式,挖掘东西方文化互鉴的内容,探讨信仰背景、信仰对象、信仰形式以及... 溯源中国的九路财神与西方的商神、财神与丰饶之神,从东西方文化的视角审视财神形象。选取李诡祖与赫尔墨斯为文化互鉴视域下财神形象对比的对象,聚焦其建构与变化模式,挖掘东西方文化互鉴的内容,探讨信仰背景、信仰对象、信仰形式以及象征意义,以期为跨文化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与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神 李诡祖 赫尔墨斯 文化交流
下载PDF
身份书写与多元文化互构——以彝族女作家为中心的考察
8
作者 张耀丹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8-74,共7页
当代彝族女作家由于空间的移动呈现出一种文化多样的身份,从中体现出一种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态势,并在情感上对中华民族多元文化有着深度认同。她们的创作主要在文化身份的耦合和再生、对边缘群体的观照以及文化空间的转移三方面进行... 当代彝族女作家由于空间的移动呈现出一种文化多样的身份,从中体现出一种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态势,并在情感上对中华民族多元文化有着深度认同。她们的创作主要在文化身份的耦合和再生、对边缘群体的观照以及文化空间的转移三方面进行实践,每个部分都逐步反映其生成的原因和潜在困境。彝族女作家在继承原有的民族身份和性别身份的基础上,将其在流动经验中的边缘观照融合在创作中,并以文化空间的转移为新的探索,从而寻求新的共同体意识生成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文化 彝族女作家 文化身份 文化空间
下载PDF
文化互鉴视角下英美文学作品赏析方法研究
9
作者 祁静静 《宿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0-53,共4页
在界定文化互鉴和文学赏析概念的基础上,借鉴前人的经验和成果,从文化互鉴视角探讨以汉语为母语的读者赏析英美文学作品的方法。对以汉语为母语的读者而言,在赏析英美文学作品时,首先要忠实作品原意,消除文化隔阂对作品赏析的影响;其次... 在界定文化互鉴和文学赏析概念的基础上,借鉴前人的经验和成果,从文化互鉴视角探讨以汉语为母语的读者赏析英美文学作品的方法。对以汉语为母语的读者而言,在赏析英美文学作品时,首先要忠实作品原意,消除文化隔阂对作品赏析的影响;其次要巧用归化与异化的方法,融入中国本土文化;再次要根据原作特定的表意语言,对接本土文化;从次要解析作品的方言和戏剧性独白,呈现出原作的文化特色;最后是要尊重原作的创作背景,感知作品文化艺术之美。同时也期望以上方法为以汉语为母语的读者品读、鉴赏英美文学作品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英美文学 文学赏析 作品原意 本土文化
下载PDF
宗族意识与文化互鉴:宜兴徐氏宗祠建筑彩画考析
10
作者 黄成 陆普善 梁磊 《安徽建筑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82-89,共8页
宜兴徐氏宗祠建筑彩画是明代江南地区较早出现且具有官式特征的木构建筑彩画,是太湖流域建筑彩画的典型代表。通过对徐氏宗祠彩画的田野调查以及文献研究,阐述徐氏宗祠建筑彩画的形成原因及其图像特征,着重从明代建筑礼制的变化、宗族... 宜兴徐氏宗祠建筑彩画是明代江南地区较早出现且具有官式特征的木构建筑彩画,是太湖流域建筑彩画的典型代表。通过对徐氏宗祠彩画的田野调查以及文献研究,阐述徐氏宗祠建筑彩画的形成原因及其图像特征,着重从明代建筑礼制的变化、宗族意识的发展、彩画艺术交流互鉴三个方面展开论述。针对传统建筑装饰艺术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发展之间存在的联系,探索从物质空间中彩画图案纹样的形态要素和构成规律转向社会伦理空间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宗族意识,为江南地区建筑彩画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彩画 徐氏宗祠 宗族意识 文化
下载PDF
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中的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承载于长沙窑陶瓷器具中的文化记忆
11
作者 余佳 《城市学刊》 2024年第1期102-108,共7页
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时期,是人们探索海洋并通过航海开展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的海上通道。长沙窑地处长江中部地区,是唐代主要生产外销陶瓷的民窑,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的广泛考古发现,长沙窑陶瓷在深厚的楚文化、中原文化... 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时期,是人们探索海洋并通过航海开展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的海上通道。长沙窑地处长江中部地区,是唐代主要生产外销陶瓷的民窑,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的广泛考古发现,长沙窑陶瓷在深厚的楚文化、中原文化底蕴中融入了浓郁的古代阿拉伯、波斯文化风格,将蕴含在不同文化中的文字、传说、图腾、仪式歌舞等进行编码,是将其固定于陶瓷载体中的一个历时性的文化符号,表明了海洋贸易带来的不仅仅是物品交易,更有深层的文化和技术交流,提示了海上丝绸之路不但是贸易通道,同时也构建了一条丰富的文化交流通道,长沙窑为这一交流通道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交流和文明 文化记忆 长沙窑
下载PDF
白璧德与20世纪早期中国知识分子之文化互鉴研究
12
作者 杨劼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6-72,共7页
通过文化交流和互动,白璧德与20世纪早期中国知识分子相互影响和相互借鉴,都促进了各自的人文思想建构。中国知识分子影响了白璧德,使其新人文主义融入了中国文化要素。与此类似,白璧德也影响了中国知识分子,使其对中国传统儒家思想进... 通过文化交流和互动,白璧德与20世纪早期中国知识分子相互影响和相互借鉴,都促进了各自的人文思想建构。中国知识分子影响了白璧德,使其新人文主义融入了中国文化要素。与此类似,白璧德也影响了中国知识分子,使其对中国传统儒家思想进行了现代性转换——一种儒学现代化。他们的文化互鉴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文·白璧德 20世纪早期中国知识分子 文化 儒学现代化
下载PDF
碰撞、互鉴、共生:文化类节目的跨文化传播创新模式研究
13
作者 王璇 宋英俊 《现代视听》 2023年第11期31-35,共5页
中华文化的延绵不绝是中华民族立足发展的根本。当前,文化类节目正以创新手段、崭新姿态续写着中华文化。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的中西交融的文化类节目的成功出圈,展现了依托高科技手段的跨文化交流互动的影视化叙事与互文性表达优... 中华文化的延绵不绝是中华民族立足发展的根本。当前,文化类节目正以创新手段、崭新姿态续写着中华文化。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的中西交融的文化类节目的成功出圈,展现了依托高科技手段的跨文化交流互动的影视化叙事与互文性表达优势,使得受众穿梭驰骋于中西文明之间,增强文化认同与民族自豪感。中西交融的文化类节目在交流互鉴中实现文化碰撞、文明互鉴、文化共生,对中华文化的跨文化传播路径选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类节目 文化传播 文化 价值传播
下载PDF
双向疏离与文化互嵌:青年农民工在县域城市的文化融入 被引量:5
14
作者 朱涛 郭星华 《中国青年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8-56,共9页
本文基于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讨论了青年农民工在县域城市的文化融入问题。在文化认同上,他们既不认同家乡的文化,同时也不认同务工城市的本地文化,呈现出一种双向疏离的文化认同谱系。并且,在这种双向疏离的文化认同之上,他... 本文基于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讨论了青年农民工在县域城市的文化融入问题。在文化认同上,他们既不认同家乡的文化,同时也不认同务工城市的本地文化,呈现出一种双向疏离的文化认同谱系。并且,在这种双向疏离的文化认同之上,他们在面对与务工城市的文化差异和冲突时,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一条文化互嵌的路径,其最大的特点在于自主性,他们有时会学习本地文化,也有可能在某些情境中强调对家乡文化的呈现,甚至还有基于两地的文化创新以及对第三方更具现代性文化的借用等,最终呈现出来的主要形态是两种文化互相嵌入而非同化或并存的状态。这一路径不同于以往研究中的同化主义和多元文化主义路径,对于深刻认识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农民工 文化融入 县域城市 文化
下载PDF
文化互鉴与文化认同 被引量:1
15
作者 颜海平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4-17,共4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仁人志士追求民族独立、祖国尊严、世界和平、人类福祉的历史过程。本文从中国式现代化核心价值的个体化(价值载体),文化表述的政治性(根本内涵),跨文化发展的着力点(机制创新)内在关联的三个方面开展... 中国式现代化是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仁人志士追求民族独立、祖国尊严、世界和平、人类福祉的历史过程。本文从中国式现代化核心价值的个体化(价值载体),文化表述的政治性(根本内涵),跨文化发展的着力点(机制创新)内在关联的三个方面开展,以求对由文化互鉴而文化认同的思路及方法有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文化 文化认同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酒泉市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传承与互融发展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学龙 《智慧农业导刊》 2023年第6期39-42,共4页
新时代,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乎国家发展全局,关乎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和决定性因素。合理有效的治理方式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前提。酒泉市占甘肃省总面积的42%,地处河西走廊西北部,因甘肃省地理形态比较特殊,东西跨度大,总长度超... 新时代,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乎国家发展全局,关乎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和决定性因素。合理有效的治理方式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前提。酒泉市占甘肃省总面积的42%,地处河西走廊西北部,因甘肃省地理形态比较特殊,东西跨度大,总长度超过1000 km,南北最窄的区域仅有几十公里,区域内存在回族、哈萨克族、蒙古族和藏族等少数民族,在少数民族与汉族在文化传承与互融发展方面现阶段还存在很多问题。现阶段,主要现状是依靠国家保障体系作为兜底,现代组织体系作为实施条件,二者相互作用来完成的。由于受到地理条件、自然环境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文化互融层面所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具有前瞻性的发展体系还未形成,文化互融过程中,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没有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文化 民族地区 文化传承 文化
下载PDF
唐代莲花视觉图像下的文化互溢研究
17
作者 周濛 《艺术科技》 2023年第7期112-114,共3页
莲花纹样是我国古代传统植物纹样之一,因莲花高洁优雅的精神品格和吉祥的寓意得到人们的喜爱。唐代的社会背景和技术文明进一步展现了中国本土的图像认知,进而形成了清新自由的莲花纹样。莲花纹样在唐代得到了广泛应用,从图像表现可以看... 莲花纹样是我国古代传统植物纹样之一,因莲花高洁优雅的精神品格和吉祥的寓意得到人们的喜爱。唐代的社会背景和技术文明进一步展现了中国本土的图像认知,进而形成了清新自由的莲花纹样。莲花纹样在唐代得到了广泛应用,从图像表现可以看出,其在这段时期多采用写实的艺术手法,但是在佛教及世俗化发展的过程中,莲花纹样也发生了诸多变化,其开始摒弃对自然纹样的再现,展现出高度概括化、图案化、装饰化的倾向。南北朝时期佛教造像纹饰那种异域感随着文化带和时空维度的转变,到唐代逐渐消退,反映出唐代的人们对莲花纹样的审美观念转变。文章分析了莲花纹样在不同艺术载体上的视觉呈现效果,感受其深厚的文化意蕴,从而描述莲花纹样的动态流变,能看出唐代莲花纹样面向自然的新气象。其反映了国家强盛富足以及民族文化自信,在整体上体现出中华美学的风貌及特征,其视觉呈现的转变见证了中外文化互溢。唐代莲花纹样大气雍容,花瓣舒展,颜色明艳,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动感,洋溢着时代精神,彰显了大国风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莲花纹样 视觉图像 文化
下载PDF
文化互鉴视域下中国画的传承与发展——以徐悲鸿为例
18
作者 冉桢 易鑫伟 《美术馆》 2023年第4期25-27,共3页
在中国画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时期,一批具有革新意识的艺术家通过探索实践,对中国画的发展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其中以徐悲鸿最为突出,他在秉承中国画传统的同时引入新观念,为中国画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透过文化互鉴视角,基于徐悲鸿... 在中国画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时期,一批具有革新意识的艺术家通过探索实践,对中国画的发展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其中以徐悲鸿最为突出,他在秉承中国画传统的同时引入新观念,为中国画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透过文化互鉴视角,基于徐悲鸿“以西润中”艺术理念,从作品背景、画面表现、艺术内涵等角度出发,分析徐悲鸿经典画作《奔马图》《愚公移山》,多维度探究作品内外所呈现出的新元素,并以此得出传承和发展中国画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 《奔马图》 《愚公移山》 文化 徐悲鸿
下载PDF
互喻文化视域下跨代际合作类短视频中的媒介形象构建研究
19
作者 曲宠颐 蔡进 黄戈骏 《传媒论坛》 2023年第16期65-67,84,共4页
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原本被新媒体浪潮逐渐边缘化的老年群体在年轻人的帮助下得以逐渐融入。在短视频平台中具有老少合作元素的“跨代际合作类短视频”成为当下老年群体时兴的自我呈现和表达的方式。以抖音平台的代表性“跨代际合... 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原本被新媒体浪潮逐渐边缘化的老年群体在年轻人的帮助下得以逐渐融入。在短视频平台中具有老少合作元素的“跨代际合作类短视频”成为当下老年群体时兴的自我呈现和表达的方式。以抖音平台的代表性“跨代际合作网红”为例,通过对其创作的视频进行内容分析,研究跨代际合作网红的媒介形象构建,对理解代际沟通与代际融合提供思考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视频 跨代际合作 媒介形象 文化
下载PDF
文化互鉴视域下《瓦尔登湖》与中国古典哲思的对话融通
20
作者 林家荣 唐文璐 《今古文创》 2023年第18期75-77,共3页
《瓦尔登湖》是东西方文化互鉴的典范,也体现了中国古典哲思在西方文化中的吸收与重建。表面上看,书中引用的十处儒家语录是中国哲思对梭罗的主动影响,研读对比后不难发现,实则为梭罗在一定程度上借儒家外衣表达个人思想。这一文化互鉴... 《瓦尔登湖》是东西方文化互鉴的典范,也体现了中国古典哲思在西方文化中的吸收与重建。表面上看,书中引用的十处儒家语录是中国哲思对梭罗的主动影响,研读对比后不难发现,实则为梭罗在一定程度上借儒家外衣表达个人思想。这一文化互鉴的交流模式深深影响了后世,促进了儒道思想在西方国家本土化的进程,丰富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这一动态双向的交流互鉴中,中国故事在世界文化之林扎根生长,迸发出强劲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尔登湖》 中国古典哲思 文化 对话融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