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德”背后的“愉悦”:理查森的《帕梅拉》及其18世纪互文史
1
作者 魏艳辉 《英语文学研究》 2023年第1期37-51,共15页
“美德”最初在英国小说话语中指美好的品质与德行,但在《帕梅拉》中其含义被窄化为“贞洁”。伊恩·瓦特认为窄化的目的是传播节制情欲的观念,为中产阶级婚姻树立典范。本文把《帕梅拉》置于18世纪的历史语境中,观察它与艳情小说... “美德”最初在英国小说话语中指美好的品质与德行,但在《帕梅拉》中其含义被窄化为“贞洁”。伊恩·瓦特认为窄化的目的是传播节制情欲的观念,为中产阶级婚姻树立典范。本文把《帕梅拉》置于18世纪的历史语境中,观察它与艳情小说、戏仿作品与女性操行指南所形成的互文史,重新审视它所倡导的“美德”的实质,并以此修正和深化瓦特的观点。“愉悦”话语产生于放荡主义的社会风气、早期性解放运动、经验主义哲学思潮。小说成为“愉悦”话语再现与传播的主要媒介。“美德”与“愉悦”相互对立,彼此界定。事实上,理查森运用“愉悦”话语,重建美德话语,其目的正是规训女性情欲,稳定婚姻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德 愉悦 互文史 《帕梅拉》 塞缪尔·理查森
原文传递
论鲁迅小说创作和小说史研究中的文史互见
2
作者 郭敏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54-60,共7页
文学叙述与历史记录均为语言符号的编码,双方关系一直以来都处在一种互动的场域中,呈现出“历史文学化”与“文学历史化”的运作态势。鲁迅的小说创作承担“历史文学化”的职能,既从黑暗的“吃人”视角抽离出历史的整体内核,又从“油滑... 文学叙述与历史记录均为语言符号的编码,双方关系一直以来都处在一种互动的场域中,呈现出“历史文学化”与“文学历史化”的运作态势。鲁迅的小说创作承担“历史文学化”的职能,既从黑暗的“吃人”视角抽离出历史的整体内核,又从“油滑”的讽刺视角蒸馏出历史的现实功用。同时,鲁迅的小说史研究诠释“文学历史化”的精髓,即在于进化视角、批判视角和比较视角。之所以两个方向彼此冲突构成张力,是因为作者个人际遇与时代环境的塑造。通过分析鲁迅小说创作和小说史研究中的文史互见,不难发现其作为一代大师的灵性、智性与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小说创作 小说史研究 文史
下载PDF
文史跨学科视阈下的现代名篇散文教学——以《记念刘和珍君》文下注释的互文性教学为例
3
作者 黄雅兰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3年第8期47-50,共4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相较于人教版中《记念刘和珍君》一文对“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的注释,出现了增、改、删三种变化,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比教材,对注释所指涉的互文本进行翻阅查找,在文史跨学科视阈下,发现“论调”的真相和文...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相较于人教版中《记念刘和珍君》一文对“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的注释,出现了增、改、删三种变化,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比教材,对注释所指涉的互文本进行翻阅查找,在文史跨学科视阈下,发现“论调”的真相和文本的裂隙,进一步理解鲁迅的真实创作意图和文本主旨。文下注释对教学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使课堂探究活动更具开放性,体现出跨学科教学、群文阅读的新课改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念刘和珍君》 跨学科 文史 文下注释 教学
下载PDF
论人文学术还家——兼释“文史哲互根” 被引量:15
4
作者 栾栋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5-8,共4页
"人文学术还家"与"文史哲互根"是两个互为表里的学术命题。它们是本末互动的文化生机,是母子同堂的学术关爱,是原始要终的思想檃栝。文史哲互根的渊源体现出一种学术共和的本真,文史哲互根的意识潜藏着一种人类良... "人文学术还家"与"文史哲互根"是两个互为表里的学术命题。它们是本末互动的文化生机,是母子同堂的学术关爱,是原始要终的思想檃栝。文史哲互根的渊源体现出一种学术共和的本真,文史哲互根的意识潜藏着一种人类良知的本善,文史哲互根的檃栝充满了对人类命运的关切。文史哲互根的践履关系着人类未来的存亡,而文史哲互根的培植涉及到人类精神的安顿。人文学术还家是对文史哲互根的涵养。这两个关涉人文本根的命题,应该成为学术精神的重要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学术还家 文史 学术终极共和 人类精神安顿
下载PDF
略论世代累积型小说中的文史互渗现象——以宋江起义与梁山泊关系演变为考察对象 被引量:2
5
作者 许勇强 李蕊芹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8-52,共5页
世代累积型小说文史互渗是这样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小说以一定历史事件为依托,在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整合相同或相似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而渐次累积定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历史事件嬗变为虚构的文学作品;而文学作品一旦获得比较稳定的... 世代累积型小说文史互渗是这样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小说以一定历史事件为依托,在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整合相同或相似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而渐次累积定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历史事件嬗变为虚构的文学作品;而文学作品一旦获得比较稳定的形态后又通过大众传播反向影响历史事件的书写,从而形成历史与文学的双向渗透。产生这一文化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传统文化的重史征实思维特征、古代小说"补史之缺"的审美文化心理和大众传播的舆论导向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浒传》 世代累积型小说 文史 文学传播
下载PDF
文史哲互根视域下《文化苦旅》的学科互融特色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黄磊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28-29,共2页
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通过对自然山水和文化古迹的刻写,展现了中华文明深远厚重的历史积淀和千古文人的人格魅力。其中,精美隽永的文字、深沉厚实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发人深省的哲学文化意蕴相互交织成作品的广博视野和丰富外延。本文... 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通过对自然山水和文化古迹的刻写,展现了中华文明深远厚重的历史积淀和千古文人的人格魅力。其中,精美隽永的文字、深沉厚实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发人深省的哲学文化意蕴相互交织成作品的广博视野和丰富外延。本文在文史哲互根的视域下,以作品中相互渗透的文学、历史及哲学因素为研究对象,探讨《文化苦旅》中的学科互融特色,加深对文史哲互根理论的认识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史 《文化苦旅》 学科 文化大散文
下载PDF
《洛阳伽蓝记》书写中的文史互见——悲剧性和宿命感笼罩的“洛阳”与“伽蓝”
7
作者 陈必应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102-108,共7页
《洛阳伽蓝记》记录了北魏故都洛阳半个世纪内佛教发展的兴衰,在书写之中有着强烈的历史精神,深刻反映了北魏故都洛阳和“伽蓝”的命运。在《洛阳伽蓝记》中,故都洛阳带着浓厚的悲剧性:乱世下“人”的心灵悲歌,人世间“事”的盛衰浮沉,... 《洛阳伽蓝记》记录了北魏故都洛阳半个世纪内佛教发展的兴衰,在书写之中有着强烈的历史精神,深刻反映了北魏故都洛阳和“伽蓝”的命运。在《洛阳伽蓝记》中,故都洛阳带着浓厚的悲剧性:乱世下“人”的心灵悲歌,人世间“事”的盛衰浮沉,故都内“物”的幻灭色彩,洛阳城内发生的一切既是人心的呻吟,亦是时代的挽歌。作为主要书写对象的众多“伽蓝”是被宿命感所笼罩的:在出自佛教的“伽蓝”意象的多重象征下,通过时间、空间的交织勾勒出曾经繁华盛事下的佛国往事,而“洛阳”与“伽蓝”都无法预料、不能掌握、不可避免地走向毁灭,正是乱世中这种宿命感影响下的最终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伽蓝记》 北魏佛教 文史 悲剧性 宿命感
下载PDF
从文史哲互根角度谈莫迪亚诺小说《暗店街》
8
作者 王芳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57-61,共5页
莫迪亚诺小说《暗店街》通过主人公回忆过去、寻找自我的过程,展现了二战期间占领时期的法国犹太人无身份、无国籍的生存状态,以及日日担惊受怕、处处躲避追捕以寻求生存之计的悲惨命运,再现了法国这一时期的凝重历史,引发读者对人之生... 莫迪亚诺小说《暗店街》通过主人公回忆过去、寻找自我的过程,展现了二战期间占领时期的法国犹太人无身份、无国籍的生存状态,以及日日担惊受怕、处处躲避追捕以寻求生存之计的悲惨命运,再现了法国这一时期的凝重历史,引发读者对人之生存状态的一系列哲思。用人文学中“文史哲互根”的视角审视之,莫迪亚诺的小说体现了文学、历史和哲学学科互融的特色,具有丰富的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迪亚诺 《暗店街》 文史 占领时期 自撰 生存境遇
下载PDF
先秦史著文学化的文化内因 被引量:2
9
作者 戴永新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44-53,57,共11页
先秦史学著作如《左传》《国语》《战国策》,在历史叙事中融合文学叙事,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因此有学者把这些著作归为"历史文学"的范畴。作为人类文化土壤和母胎的神话,由于其本身涵盖着哲学、历史、文学等内容,造成了文史... 先秦史学著作如《左传》《国语》《战国策》,在历史叙事中融合文学叙事,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因此有学者把这些著作归为"历史文学"的范畴。作为人类文化土壤和母胎的神话,由于其本身涵盖着哲学、历史、文学等内容,造成了文史不分的局面,使先秦史学著作难以摆脱文学的窠臼。巫史一体,促使神话历史化的产生,神话的历史化使古史增添了虚幻因素;瞽史合一,不仅强调了"以史鉴今"的功能,而且瞽矇以赋诵的形式吟唱历史的方式,促进了诗歌与历史的融合。另外,巫觋形态风格极为奇特的叙事语言、富有想象力的思维方式及隐喻的表达方式,都是造成先秦史著文学化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史学著作 文学化 文史 巫觋叙事
下载PDF
从“文学自觉”到“文化自觉”的“大文学”观——兼论先秦文学的三大景观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明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98-103,共6页
由"纯文学"覌到"大文学"观的置换,反映了从文学自觉到文化自觉的时代要求。"大文学"观的提出基于对中国古代文史哲兼容的文学特质的确认,而"大文学史"观则是"大文学"观的历史实践形... 由"纯文学"覌到"大文学"观的置换,反映了从文学自觉到文化自觉的时代要求。"大文学"观的提出基于对中国古代文史哲兼容的文学特质的确认,而"大文学史"观则是"大文学"观的历史实践形态。本文以"源头与高峰"亦即"轴心期"的春秋战国时代作叙事背景,揭密和展示了以楚辞、《左传》、《庄子》为基因和典范的文、史、哲互涵互动的宏伟景观,以期助推今与古,中与西"大文学"观与"纯文学"观的对话与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自觉 文化自觉 大文学史观 文史 三大景观
下载PDF
他山之石:宇文所安如何译释中国古代文论——以《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为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高超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2年第3期95-98,共4页
宇文所安译释中国古代文论,从文本本身出发,采用直译的笔法,比较客观地再现了原文的风貌,而辅以解说与注释则弥补了翻译所缺失的文本中的那份准确与深刻,同时,宇文所安把文本与文本产生的历史以及文本诠释的历史互相征引,相互比照,以合... 宇文所安译释中国古代文论,从文本本身出发,采用直译的笔法,比较客观地再现了原文的风貌,而辅以解说与注释则弥补了翻译所缺失的文本中的那份准确与深刻,同时,宇文所安把文本与文本产生的历史以及文本诠释的历史互相征引,相互比照,以合理的历史想像力去诠释文本,梳理并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在广阔的文化史背景下的历史性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文所安 《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 译释并举 文史 中西比较
下载PDF
唐修《晋书》载文的成就
12
作者 吴娱 谢明子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4期71-74,共4页
史书中的载文被认为是相对独立存在的一部分,其作用被传统意义赋予为教化天下。后代学者已认识到其在保存史料和反映时代人物风貌方面的作用。论文通过对载文较多的《晋书》在取舍文章特点上的分析,探求唐初史臣载文的史学认识和目的,... 史书中的载文被认为是相对独立存在的一部分,其作用被传统意义赋予为教化天下。后代学者已认识到其在保存史料和反映时代人物风貌方面的作用。论文通过对载文较多的《晋书》在取舍文章特点上的分析,探求唐初史臣载文的史学认识和目的,并以此来发掘对文史互渗、文史结合的修史方法的进一步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书> 载文 载录手法 文史
下载PDF
唐初史学家文史互渗现象的原因及影响
13
作者 方磊 《中华文化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6-20,共5页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诗史并重的时代。唐初开国重视以史为鉴,亦重视诗赋,这使得唐初的史学家们兼具了诗人特质,形成了文史互渗的特殊现象,唐人修史在中国的史书系统中别具一格,对唐朝的政治和文化建设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拟就...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诗史并重的时代。唐初开国重视以史为鉴,亦重视诗赋,这使得唐初的史学家们兼具了诗人特质,形成了文史互渗的特殊现象,唐人修史在中国的史书系统中别具一格,对唐朝的政治和文化建设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拟就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和影响进行一番探讨,以便能更好的理解和认识唐朝文化繁荣的深刻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人修史 文史 诗人特质
原文传递
人文学猜想
14
作者 孔莉姮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1年第6期119-120,123,共3页
有鉴于近代以来工具理性彰显,学科渐趋细化之现象,本文主要从人文学的历史积淀、学科建设先声以及人文学学科建设三个部分着手,简要回顾梳理了人文学科发展的历史脉络以及国内外相关学科建设理论的源流,旨在探讨以易辨法思维为指针,以... 有鉴于近代以来工具理性彰显,学科渐趋细化之现象,本文主要从人文学的历史积淀、学科建设先声以及人文学学科建设三个部分着手,简要回顾梳理了人文学科发展的历史脉络以及国内外相关学科建设理论的源流,旨在探讨以易辨法思维为指针,以融会贯通为核心理念的人文学学科建设的脉络,把握研究文史哲互根、求索中西学融会、探讨教科文贯通的人文学之真实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学 学科建设 文史 融贯创新
下载PDF
从人文学角度浅谈《诗经》的婚恋诗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少娜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6年第8期4-6,共3页
《诗经》婚恋诗中无论是男女欢会的上巳节,女子对男子的大胆追求,还是所赠的"蕳""荑"等定情物都蕴含着原始生活方式的影子。另一方面,新的文明方式的冲击也表现出来:聘娶制度、父权观念、贞洁意识。在这两栖的文化... 《诗经》婚恋诗中无论是男女欢会的上巳节,女子对男子的大胆追求,还是所赠的"蕳""荑"等定情物都蕴含着原始生活方式的影子。另一方面,新的文明方式的冲击也表现出来:聘娶制度、父权观念、贞洁意识。在这两栖的文化生态下,潜藏着崇尚自由、崇尚爱情的人文精神,留下了中华文化源头朴素的文史哲互根的痕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学 《诗经》 婚恋诗 两栖社会 文史
下载PDF
发现建构性后现代话语--读《人文学概论》 被引量:1
16
作者 陆伟丽 《品位·经典》 2021年第16期17-19,共3页
无论从整体把握还是从局部分析,《人文学概论》都可以看作是一种建构性的后现代话语。从大处着眼,《人文学概论》顺应了世界潮流,体现了国际视野,提倡的文史哲互根与后现代理论提倡的跨学科建设不谋而合,以中西合壁的易辩法作为人文学... 无论从整体把握还是从局部分析,《人文学概论》都可以看作是一种建构性的后现代话语。从大处着眼,《人文学概论》顺应了世界潮流,体现了国际视野,提倡的文史哲互根与后现代理论提倡的跨学科建设不谋而合,以中西合壁的易辩法作为人文学治学方法,为后现代构建多元共治人类命运共同体指明了道路。从小处着手,《人文学概论》的众多章节字里行间多次提到后现代人物及理念。其建构性体现在不单单对现代性进行了批判,还提供了切实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学概论 建构性后现代性 文史 易辩法
下载PDF
Anim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Evolution of Shapes and Styles
17
作者 WANG Ning HU Jia-jia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6年第5期523-529,共7页
Hanzi (Chinese characters) has a long history and affluent contents. To promote the popularity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knowledge of Chinese characters, an online program has been launched by Beihang University an... Hanzi (Chinese characters) has a long history and affluent contents. To promote the popularity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knowledge of Chinese characters, an online program has been launched by Beihang University and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to explain Chinese characters' original meanings and evolution processes with vivid and expressive animation videos. Currently, More than 1,000 videos can be accessed through the website “http://www.chinesecharacter.org/”. Besides these online resources, a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system is also proposed to simulate clerical changes of Chinese characters through computer morphing technology. What we want is to make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Chinese characters more reasonable, more easily understandable and more interes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IMATION evolu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original meaning clerical change
下载PDF
Geopoetical Analysis of Livonia During The Great Northern War Based on The Last Novik A Historical Novel by Ivan Lazhechnikov
18
作者 Erika Kuzmina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8年第3期378-383,共6页
The term geopoetics has a wide interpretation. It is defined as a project of the cultural activity aimed at creating and changing territorial myths and research path, which consider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literary c... The term geopoetics has a wide interpretation. It is defined as a project of the cultural activity aimed at creating and changing territorial myths and research path, which consider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literary creativity and geographical space. Defining this term, it is possible to introduce a geopoetical analysis diagram based on three interconnected positions: the writer's personality, the universe of an artwork and its characters. The Last Novik--A historical novel by Lazhechnikov analysis example presented on a diagram reveal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ime and space in the literary work, as well as the author's interaction with the described ev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poetic The Great Northern War Livonia The Last Novik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