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企业创新过程中的知识互替性分析
- 1
-
-
作者
李金明
-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
出处
《中国纺织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6期44-48,共5页
-
文摘
根据企业知识的互替性、知识生产的函数、效用函数分析了企业这种行为主体在进行知识替代过程中的决策问题。通过这种分析,讨论了企业在知识更替中的一些关键性的问题。最后,列举了一种产品随着技术的更新而发生变化的过程。
-
关键词
知识互替性
效用函数
效用
企业
创新过程
-
Keywords
each - other supersede of knowledge, utility function, utility
-
分类号
F273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
-
题名观念在网络之内的互补性和互替性
被引量:1
- 2
-
-
作者
汪丁丁
-
机构
北京大学
浙江大学
东北财经大学
-
出处
《IT经理世界》
2014年第8期92-92,共1页
-
文摘
任一观念之所以吸引人,从而引发人们的关注,通常(但不必定)是因为它与人们头脑里已有观念之间构成强烈的互补而不是互替。
-
关键词
观念
网络
互补性
互替性
-
分类号
TP393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
-
题名企业并购的知识经济学原理(之四)
- 3
-
-
作者
汪丁丁
-
机构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
出处
《数字财富》
2001年第8期79-80,共2页
-
文摘
在这一专栏的前几篇文章里我们得到结论:(1)物质生产其实是物质形态的转换,而这一转换的决定因素是参与生产的人的知识,人们之间的知识互补性往往足以压倒他们之间的知识互替性从而导致规模收益递增;(2)通常所理解的"技术"应当理解为参与生产过程的人群之间的博弈行为的结果之一,并且这一博弈着的人群的协调成本直接影响生产过程的"投入产出"效率;(3)分工协调参与分工的人群的人,就叫做"企业家",企业家能力的限度决定了希克斯所论的"规模收益递减"的程度。那么,企业家究竟通过什么途径协调人们之间的博弈呢?就这一问题而言,我们可以从当代最好的博弈理论家的讨论中得到启发:
-
关键词
企业家能力
生产过程
规模收益递增
知识互替性
博弈行为
直接影响
知识互补性
博弈理论
协调者
物质生产
-
分类号
F830.49
[经济管理—金融学]
-
-
题名企业并购的知识经济学原理(之一)
- 4
-
-
作者
汪丁丁
-
出处
《数字财富》
2001年第1期78-80,共3页
-
文摘
企业的收购与合并,统称为"并购"。两家企业的资源与资源控制权被合并到一起,从资源配置效率的角度看,这意味着什么呢?如果并购是合理的,即改善了资源配置效率,那么,并购的经济学解释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是对并购以前各企业"无效率"状态的研究,从而意味着并购是"帕累托改善",其二是对并购以后各企业运营状态所发生变化的研究,从而意味着效率改善其实是并购导致的激励结构变动的结果。与前者相比,后者是效率改善的制度性原因,于是前者可以被视为效率改善的"技术性原因"。
-
关键词
企业并购
经济学原理
知识互补性
效率改善
资源配置效率
经济学角度
互替性
知识传统
知识结构
制度性原因
-
分类号
F830.49
[经济管理—金融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