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贯彻新发展理念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互构逻辑
1
作者 杨亚雄 李浩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1-8,共8页
新发展理念与新质生产力都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所提出的重大发展理念和发展着力点,都属于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共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丰富内涵,共同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共同指... 新发展理念与新质生产力都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所提出的重大发展理念和发展着力点,都属于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共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丰富内涵,共同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共同指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贯彻新发展理念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强大思想引领,创新发展引领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协调发展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绿色发展保障新质生产力的可持续性,开放发展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国际化,共享发展提升新质生产力的社会效应;发展新质生产力为贯彻新发展理念赋予了关键实践抓手,新质生产力推动创新落地、促进协调发展、践行绿色要求、提升开放水平、增强共享实效。二者共同形成了相辅相成、同频共振的互构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理念 新质生产力 互构逻辑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互构逻辑
2
作者 杨亚雄 王涛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06-112,共7页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在逻辑上呈现出深层互构关联,形成了由互构基石、互构前提、互构保障组成的系统逻辑框架。文化同源、主体统一和使命一体铺设了二者互构的逻辑基石;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所提供的“格局—精神”的实然基...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在逻辑上呈现出深层互构关联,形成了由互构基石、互构前提、互构保障组成的系统逻辑框架。文化同源、主体统一和使命一体铺设了二者互构的逻辑基石;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所提供的“格局—精神”的实然基础,展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社会结构和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铺筑了二者互构的逻辑前提;中国式现代化在“道路—内容”方面的应然指向,内蕴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明确和具体内容,铺就了二者互构的逻辑保障。这些结构性元素共同织就了二者的内在联系和互构逻辑,为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互动机制理解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互构逻辑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互构逻辑 被引量:8
3
作者 孙磊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6-65,共10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都是中国共产党在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后,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都属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共同蕴含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基因,共同体现中国共产...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都是中国共产党在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后,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都属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共同蕴含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基因,共同体现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共同指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共同诠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铸牢思想基础、形成价值引领、凝聚团结伟力等方面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精神指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铸牢中华民族经济共同体、政治共同体、文化共同体、生态共同体提供重要举措和物质基础。二者之间形成了相互作用、同频共振的逻辑关联。因此,探究二者的互构逻辑、双向影响及互动的实践进路,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国式现代化 互构逻辑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下载PDF
引领与塑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互构逻辑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可亦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4-20,共7页
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中国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一种全新的话语体系和文明样态,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也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提出的,旨在应对全球发展挑战,协同全人类共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中国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一种全新的话语体系和文明样态,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也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提出的,旨在应对全球发展挑战,协同全人类共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中完成了独特的互构逻辑: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世界和平、全球发展、国际秩序层面的多维度价值引领,人类命运共同体则是从物质、政治、精神、社会、生态五个方面对人类文明新形态进行了有力塑造,二者在引领与塑造的互动过程中实现了互进互促,以期为世界进步作出新的中国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文明新形态 人类命运共同体 互构逻辑
下载PDF
坚定文化自信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互构逻辑 被引量:3
5
作者 杨秀芝 《昭通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3-8,共6页
坚定文化自信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功能相通、目标相向、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的逻辑关系,前者为后者奠定文化基础,后者为前者提供价值引领,共同为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力量。从奠定基础、丰富... 坚定文化自信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功能相通、目标相向、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的逻辑关系,前者为后者奠定文化基础,后者为前者提供价值引领,共同为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力量。从奠定基础、丰富内涵、健全机制等方面,实现坚定文化自信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系互构,能更加坚定各民族同胞的文化自信,更加有力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坚定文化自信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互构逻辑
下载PDF
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互构逻辑
6
作者 罗柳宁 江涛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6-98,184,185,共15页
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举措,前者着重于客观行动实践,后者则关注主观心理认同与情感价值归属。尽管二者具有各自的功能特性和应用范围,但二者历史根基... 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举措,前者着重于客观行动实践,后者则关注主观心理认同与情感价值归属。尽管二者具有各自的功能特性和应用范围,但二者历史根基同源、价值理念同质、文化使命同担、战略目标同向,呈现出从互相构建迈向深度互嵌的关系。一方面,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强化了中华民族经济共同体理念,巩固了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根基,构筑了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格局,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战略举措;另一方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奠定思想基础、注入精神动力、提供价值规范,成为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强大精神力量。由此可见,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密切的逻辑关联,二者互促互构、同向谐生,共同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互构逻辑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党建与高校治理现代化的逻辑互构 被引量:3
7
作者 钱小莉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22-24,共3页
高校治理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对目前高校党建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党建是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实现高校治理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基础和目标。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构建高校党建与高校治... 高校治理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对目前高校党建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党建是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实现高校治理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基础和目标。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构建高校党建与高校治理现代化之间的逻辑组织关系,以高校党建工作为前提和引导,实现高校内部教育教学治理体系的创新发展,实现高校党建与高校治理之间的协调统一,共同促进高校教学质量以及水平的提升。实现高校党建与高校治理现代化之间的逻辑互构,应把握高校党建与高校治理之间的型构关系,为实现高校党建与高校治理现代化之间的良性发展提供路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高校党建 高校治理 治理现代化 逻辑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互构逻辑 被引量:44
8
作者 刘永刚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7-23,共7页
现代中国的治理体系依托于中国各族人民自觉凝聚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在中华民族与现代中国高度结合的过程中,中国被赋予了鲜明的中华民族特性并确立了民主共和国家的治理体系。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发展完善以人民为... 现代中国的治理体系依托于中国各族人民自觉凝聚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在中华民族与现代中国高度结合的过程中,中国被赋予了鲜明的中华民族特性并确立了民主共和国家的治理体系。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发展完善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塑造国民整体性规范并支撑着国家治理现代化。二者的功能互通与体系互构辩证统一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互构逻辑 新时代
原文传递
共同富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互构逻辑 被引量:15
9
作者 陈振东 普布次仁 《民族论坛》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1-29,共9页
共同富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共产党分别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以及党的民族工作作出的英明抉择和重大部署,二者共同蕴含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基因、共同体现中国共产党共建共享理念、共同指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且同... 共同富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共产党分别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以及党的民族工作作出的英明抉择和重大部署,二者共同蕴含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基因、共同体现中国共产党共建共享理念、共同指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且同是对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的坚持与发展。共同富裕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和前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共同富裕的精神力量之魂,二者共同形塑了相辅相成、同频共振的互构逻辑,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迈向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行动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逻辑
原文传递
中国共产党反贫困进程中“人民至上”逻辑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娜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22年第7期54-66,共13页
“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反贫困遵循的一条逻辑主线。“人民至上”逻辑首先以中国共产党反贫困进程中国家和人民的互构逻辑为基点,通过梳理反贫困历史进程中人民的序列演进,分析国家和人民在反贫困中如何发生互构、形塑并实现共进。“... “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反贫困遵循的一条逻辑主线。“人民至上”逻辑首先以中国共产党反贫困进程中国家和人民的互构逻辑为基点,通过梳理反贫困历史进程中人民的序列演进,分析国家和人民在反贫困中如何发生互构、形塑并实现共进。“以人民为中心”的国家治理逻辑,国家在“互构域”“效能场”中不断进行反贫困战略的调整,人民主体地位,社会公平正义和民生福祉在国家治理中愈加凸显。反贫困进程中对“人的需要”的深层关照和全面解析,对“人的潜能”的深度开发,都是中国共产党反贫困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价值逻辑的科学认识和发展要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贫困 人民至上 互构逻辑
下载PDF
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逻辑互构 被引量:130
11
作者 王景云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86-191,共6页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从学理上厘清"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为何能够逻辑互构,探究如何在实践中实现逻辑互构,克服"两张皮"现象,切实推动二者同向同行,是高校思想政...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从学理上厘清"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为何能够逻辑互构,探究如何在实践中实现逻辑互构,克服"两张皮"现象,切实推动二者同向同行,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之所以能够逻辑互构,主要基于"思政课程"引领"课程思政"的政治方向、思想价值和教学方法;"课程思政"拓展"思政课程"的师资力量、课程载体和教育资源,二者交相呼应、相得益彰。在办好"思政课程"的基础上,加强"课程思政"顶层设计、构建"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健全"课程思政"制度建设,是"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逻辑互构的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思政课程 逻辑 协同育人
原文传递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推进各民族共同富裕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力力 谢银莉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17,共5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之基、各民族团结之本,更是推进各民族地区共同富裕的重要前提,而实现各民族地区民族共同富裕能够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提供物质基础与价值引领。两者是同频共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关系,是中国共产党全...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之基、各民族团结之本,更是推进各民族地区共同富裕的重要前提,而实现各民族地区民族共同富裕能够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提供物质基础与价值引领。两者是同频共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关系,是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行动指南。从中华民族共同体与各民族地区共同富裕的互构逻辑入手,探讨在铸牢中华民共同体意识基础上,加强推进各民族地区实现共同富裕的长效机制,找准落实着力点,加强推动党全面领导的民族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共同富裕 互构逻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