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聚类算法的用户互联网偏好分析
1
作者 毕佳佳 《现代计算机》 2022年第9期82-84,90,共4页
针对移动用户上网信息进行解析,结合用户通信行为数据,通过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及机器学习中的聚类算法K-means,对用户的互联网偏好进行挖掘,分析用户上网影响因素,从而细分用户群体,为精细化营销奠定基础。
关键词 数据挖掘 聚类算法 互联网偏好
下载PDF
青少年互联网使用偏好对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赵国栋 《当代青年研究》 2023年第5期60-73,共14页
科学使用互联网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键。文章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法,考察我国青少年学习、社交、娱乐三种互联网使用偏好及其对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性别、户籍... 科学使用互联网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键。文章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法,考察我国青少年学习、社交、娱乐三种互联网使用偏好及其对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性别、户籍、地区、家庭背景等均显著影响青少年的学习偏好,地区和家庭背景显著影响青少年的社交偏好,性别和户籍显著影响青少年的娱乐偏好。基准回归和异质性检验表明,互联网学习偏好与青少年的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正向相关,并显著作用于农村、中等阶层、西部地区的青少年。建议政府、学校和家庭三方协同联动,培育青少年弱势群体的互联网使用素养,预防数字化时代的教育不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使用偏好 青少年 认知能力 非认知能力 教育平等
下载PDF
青少年神经质人格、互联网服务偏好与网络成瘾的关系 被引量:102
3
作者 雷雳 杨洋 柳铭心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75-381,共7页
采用问卷法,以339名中学生为被试,通过无拘束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探讨了神经质人格特征与互联网服务偏好的交互作用对网络成瘾(病理性互联网使用,PIU)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对PIU的影响上,神经质人格与互联网社交、娱乐和信息服务偏好存... 采用问卷法,以339名中学生为被试,通过无拘束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探讨了神经质人格特征与互联网服务偏好的交互作用对网络成瘾(病理性互联网使用,PIU)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对PIU的影响上,神经质人格与互联网社交、娱乐和信息服务偏好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但与互联网交易服务偏好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1)从平均影响来看,互联网社交、娱乐和交易服务偏好以及神经质人格对PIU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互联网信息服务偏好对PIU没有显著影响;(2)在神经质高分组中,互联网社交、娱乐和信息服务偏好与PIU的正向关系都是最强的;在神经质低分组中,互联网社交服务偏好与PIU的正向关系最弱,而互联网娱乐和信息服务偏好与PIU甚至呈现出微弱的反向关系;(3)即便是高神经质人格类型的青少年,对信息服务的偏好也不容易使其卷入PIU;而对于低神经质人格类型的青少年来说,即便是偏好社交和娱乐服务,也不容易卷入PI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网络成瘾 神经质人格 互联网服务偏好 交互作用
下载PDF
青少年责任心人格、互联网服务偏好与“网络成瘾”的关系 被引量:28
4
作者 杨洋 雷雳 柳铭心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47-950,共4页
研究发现在对PIU的影响上,责任心人格与互联网社交使用偏好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但与互联网娱乐、信息和交易服务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1)从平均影响来看,互联网社交、娱乐和交易使用偏好能够正向预测网络成瘾,责任心人格对网络成瘾有... 研究发现在对PIU的影响上,责任心人格与互联网社交使用偏好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但与互联网娱乐、信息和交易服务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1)从平均影响来看,互联网社交、娱乐和交易使用偏好能够正向预测网络成瘾,责任心人格对网络成瘾有显著的反向预测效果,而互联网信息使用偏好对网络成瘾没有显著的预测效果;(2)在责任心高分组中,互联网社交服务偏好与PIU卷入程度是一种正向的关系,而在责任心低分组中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网络成瘾 责任心人格 互联网服务偏好 交互作用
下载PDF
青少年外向/宜人性人格、互联网服务偏好与“网络成瘾”的关系 被引量:37
5
作者 杨洋 雷雳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2-48,共7页
该研究采用问卷法,以481名中学生为被试,通过无约束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探讨了外向性、宜人性人格特征与互联网服务偏好的交互作用对网络成瘾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对网络成瘾的影响上,青少年宜人性人格特征与互联网社交服务偏好存在显著... 该研究采用问卷法,以481名中学生为被试,通过无约束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探讨了外向性、宜人性人格特征与互联网服务偏好的交互作用对网络成瘾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对网络成瘾的影响上,青少年宜人性人格特征与互联网社交服务偏好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但与互联网娱乐、信息和交易服务偏好的交互作用不显著。外向性人格特征与互联服务偏好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1)从平均影响来看,外向性、宜人性、互联网社交、娱乐和交易使用偏好能够正向预测网络成瘾,互联网信息使用偏好对网络成瘾没有显著的预测效果;(2)在宜人性高分组中,互联网社交服务偏好与PIU的正向关系要强于宜人性低分组。斜率检验表明对于低宜人性人格的青少年来说,互联网社交服务偏好不易导致其成瘾,而对高宜人性人格的青少年而言,互联网社交服务偏好反而容易导致其成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网络成癌 外向性人格 宜人性人格 互联网服务偏好
下载PDF
中小学生互联网使用偏好与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程建伟 颜剑雄 高磊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47-351,共5页
目的探讨中小学生互联网使用偏好、信息技能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为学校和家庭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中小学生互联网使用偏好问卷和中小学生信息技能评估问卷对1280名小学四年级到初二的中小学生进行施测,并取得他们的学校期末考试成... 目的探讨中小学生互联网使用偏好、信息技能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为学校和家庭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中小学生互联网使用偏好问卷和中小学生信息技能评估问卷对1280名小学四年级到初二的中小学生进行施测,并取得他们的学校期末考试成绩。结果互联网使用的信息获得偏好可以正向预测中小学生的语文(B=0.163,P<0.01)、英语成绩(B=0.153,P<0.01),娱乐偏好则负向预测青少年的语文(B=-0.167,P<0.01)、英语(B=-0.202,P<0.01)、数学成绩(B=-0.161,P<0.01)。信息获得偏好可以通过信息技能的中介作用对语文、英语成绩产生正向影响,娱乐偏好可以通过信息技能的部分中介作用对语文、英语、数学成绩产生负向影响。结论要合理看待和引导中小学生的互联网使用,使用互联网时从事不同内容的活动,会导致积极的和消极的两种不同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使用偏好 学习成绩 信息技能 中小学生
下载PDF
初中生强化敏感性、互联网服务偏好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关系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利燕 侯小花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2008年第2期164-166,共3页
目的:探讨强化敏感性、互联网服务偏好和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关系。方法:采用中文版行为抑制系统与行为激发系统量表、青少年互联网服务使用偏好问卷和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对197名初中生进行测试。结果:①互联网社交、娱乐偏好和... 目的:探讨强化敏感性、互联网服务偏好和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关系。方法:采用中文版行为抑制系统与行为激发系统量表、青少年互联网服务使用偏好问卷和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对197名初中生进行测试。结果:①互联网社交、娱乐偏好和PIU有不显著的正相关,互联网信息和交易服务服务偏好和PIU有不显著的负相关。②从路径分析效果来看,BAS敏感性高(尤其体现在趋力量表和愉悦追求量表)的个体更易于卷入PIU,BIS敏感性高的个体不易于卷入PIU。结论:强化敏感性对PIU存在显著的预测作用,互联网服务偏好对PIU不存在显著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敏感性 互联网服务偏好 病理性互联网使用
下载PDF
中小学生互联网使用偏好问卷的编制 被引量:7
8
作者 程建伟 刘华山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0年第5期625-627,共3页
目的有效地评定中小学生互联网使用偏好。方法通过查阅文献、个别访谈、小规模试用等方法提出了中小学生互联网使用偏好的结构并编制问卷项目。2次探索性因素分析后得到16个项目3个维度的《中小学生互联网使用偏好问卷》。最后对深圳2... 目的有效地评定中小学生互联网使用偏好。方法通过查阅文献、个别访谈、小规模试用等方法提出了中小学生互联网使用偏好的结构并编制问卷项目。2次探索性因素分析后得到16个项目3个维度的《中小学生互联网使用偏好问卷》。最后对深圳2所学校10个班级420名中小学生的测试结果 ,用LISREL8.8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 1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重测信度为0.704,内部一致性(Cronbach Alpha)系数为0.821,分半信度为0.817;2该量表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χ2/df=3.62,GFI=0.90,NNFI=0.90,CFI=0.92,SRMR=0.078。结论该量表可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使用偏好 中小学生 探索性因素分析 验证性因素分析
下载PDF
青少年人格特质与互联网使用偏好的关系 被引量:4
9
作者 田艳辉 单洪涛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5年第5期50-55,共6页
为探讨青少年人格特质、同伴依恋和互联网使用偏好之间的关系,本文运用中学生人格特质问卷、同伴依恋量表和互联网使用偏好问卷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青少年互联网使用偏好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在性别、家庭所在地和年级上均存在显著差异... 为探讨青少年人格特质、同伴依恋和互联网使用偏好之间的关系,本文运用中学生人格特质问卷、同伴依恋量表和互联网使用偏好问卷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青少年互联网使用偏好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在性别、家庭所在地和年级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同伴依恋在各人口学变量上则不存在显著差异。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控制人口学变量和人格特质之间的共变关系后,外向性、开放性和情绪性人格能够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的互联网使用偏好。同伴依恋在宜人性对互联网使用偏好的影响关系中起调节作用,而在其他人格特质影响互联网使用偏好的关系中调节作用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特质 互联网使用偏好 同伴依恋 青少年
下载PDF
大学生感觉寻求对网络成瘾的影响:互联网娱乐服务偏好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宇平 郭笑 +2 位作者 赵辉 张卓 杨波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8年第6期358-367,共10页
以319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探求感觉寻求、互联网使用偏好对网络成瘾的影响。结果显示:(1)大学生网络成瘾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2)感觉寻求的去抑制维度能够正向预测网络成瘾,兴奋与冒险寻求维度则与网络成瘾无显著相关。(3)大... 以319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探求感觉寻求、互联网使用偏好对网络成瘾的影响。结果显示:(1)大学生网络成瘾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2)感觉寻求的去抑制维度能够正向预测网络成瘾,兴奋与冒险寻求维度则与网络成瘾无显著相关。(3)大学生互联网服务偏好问卷分为三个维度:延伸功能、信息功能、娱乐功能。其中互联网娱乐服务偏好在去抑制和网络成瘾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说明感觉寻求的去抑制维度既直接作用于网络成瘾,也通过互联网娱乐服务偏好间接影响网络成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觉寻求 互联网服务偏好 网络成瘾 中介作用
下载PDF
青少年互联网社交偏好和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关系研究
11
作者 陈健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96-102,共7页
有关研究表明偏好于互联网社交(Preference for Online Social Interaction,简称POSI)是影响病理性互联网使用(Problematic Internet Use,简称PIU)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与多子女家庭相比,独生子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免疫POSI对PIU的影响效... 有关研究表明偏好于互联网社交(Preference for Online Social Interaction,简称POSI)是影响病理性互联网使用(Problematic Internet Use,简称PIU)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与多子女家庭相比,独生子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免疫POSI对PIU的影响效果,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免疫效应会有一个弱化趋势。为了进一步研究子女状况(独生子女和多子女)对POSI和PIU关系的调节效应以及不同年龄群组(青少年和准成年人)对这种效应的二次调节关系,我们采集了12051名不同年龄阶段的中国学生的数据信息,通过标准差分析、层次回归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统计方法,测试并分析了他们的POSI和PIU值、家庭成员状况、年龄以及其他的人口统计数据,得出的结果表明:a.POSI对PIU数值有正向作用;b.独生子女的PIU值比多子女的PIU值明显偏低;c.子女状况对POSI和PIU之间的关联性具有调节效应以及不同年龄群组对其关联性具有二次调节效应;d.年龄可弱化POSI和PIU之间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社交偏好 病理性互联网使用 兄弟姐妹状况 年龄群组
下载PDF
青少年的同伴依恋与其互联网使用的关系 被引量:55
12
作者 雷雳 伍亚娜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2009年第2期81-86,共6页
青少年期同伴群体的支持逐渐超过了父母的影响。青少年期同伴依恋在青少年认知、情感、人格以及行为的健康发展和社会适应中起着重要作用,拥有亲密的同伴关系的青少年出现情感问题和行为问题的可能性更小,并拥有更健康的青少年期适应能... 青少年期同伴群体的支持逐渐超过了父母的影响。青少年期同伴依恋在青少年认知、情感、人格以及行为的健康发展和社会适应中起着重要作用,拥有亲密的同伴关系的青少年出现情感问题和行为问题的可能性更小,并拥有更健康的青少年期适应能力。该研究采用同伴依恋量表、互联网服务使用状况量表以及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对405名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旨在探讨青少年同伴依恋与其互联网使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同伴信任与社交和娱乐服务的使用偏好呈负相关,尽管都没有达到统计显著性;(2)同伴沟通可以正向预测青少年对信息、娱乐和社交服务的使用偏好,且都达到显著性水平;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娱乐服务使用偏好间接预测PIU;(3)青少年与同伴的疏离程度可以正向预测青少年对社交服务的使用偏好,也可以直接正向预测PI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伴依恋 互联网使用 互联网服务使用偏好 青少年
下载PDF
信息技术能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吗?——基于教育增值测量的净效应估计 被引量:24
13
作者 方超 王顾学 黄斌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0-110,共11页
信息技术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影响已经成为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研究热点之一。本研究利用中国人民大学的教育追踪调查数据(CEPS2014~2015),借鉴教育增值模型并采用准实验的倾向得分匹配法,检验信息技术对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净影响。研究发... 信息技术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影响已经成为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研究热点之一。本研究利用中国人民大学的教育追踪调查数据(CEPS2014~2015),借鉴教育增值模型并采用准实验的倾向得分匹配法,检验信息技术对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净影响。研究发现:1)基准回归表明信息技术利用与学生认知能力发展之间正相关,但互联网的娱乐偏好与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呈反向变化关系;2)家庭信息技术利用与否受到有效需求与可能的供给两方面制约,父母对互联网有效需求的上升将推高家庭信息技术的利用率,但对子女互联网娱乐偏好的引导与规制以及未来教育期望的上升则将抑制家庭信息技术的供给;3)倾向得分匹配法揭示了信息技术对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净影响落入[0.116,0.126]的取值区间,并且揭示了信息技术对认知增量的干预作用使其成为缩小教育不平等的重要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认知能力 家庭教育 学生发展 互联网偏好
下载PDF
信息技术促进了学生的学业表现吗?——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1
14
作者 方超 黄斌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8-99,共12页
本研究基于中国人民大学的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研究方法,检验了信息技术对学业成绩的"净影响"。研究发现:1)学龄儿童学业表现存在城乡差异,城镇学生的学业水平优于农村学生,但未发现学业水平与家庭经济条... 本研究基于中国人民大学的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研究方法,检验了信息技术对学业成绩的"净影响"。研究发现:1)学龄儿童学业表现存在城乡差异,城镇学生的学业水平优于农村学生,但未发现学业水平与家庭经济条件有正相关; 2)家庭人力资本存量、家庭规模与互联网的使用率呈正相关,但学龄儿童对学业压力的感知则会降低家庭使用互联网的概率值; 3)倾向得分匹配法则揭示了信息技术利用对全样本、城镇与农村样本、贫困与非贫困样本学生成绩的抑制作用,对语文和英语成绩的消极影响通过改变阅读方式与习惯而间接实现,对数学则通过挤占有效学习时间而直接实现。本文的政策意涵是:应推动信息技术硬件发展,同时应致力于政府、学校、家庭三方联动,强调信息技术的工具理性,促进互联网学习偏好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学业成绩 倾向得分匹配 互联网偏好
下载PDF
青少年的自我认同与“网络成瘾”的关系 被引量:25
15
作者 张国华 雷雳 邹泓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2008年第1期37-39,58,共4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的自我认同、互联网服务使用偏好与"网络成瘾"的关系。方法:以北京市两所中学的初一到高二共5个年级404名中学生为被试,用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结果:自我认同完成与"网络成瘾"显著负相关(r=-0.19,P&... 目的:探讨青少年的自我认同、互联网服务使用偏好与"网络成瘾"的关系。方法:以北京市两所中学的初一到高二共5个年级404名中学生为被试,用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结果:自我认同完成与"网络成瘾"显著负相关(r=-0.19,P<0.01);自我认同完成与互联网信息服务使用偏好显著正相关(r=0.17,P<0.01),与互联网社交、娱乐、交易服务使用偏好相关不显著;互联网服务使用偏好与"网络成瘾"均为显著正相关(分别为r=0.39、0.17、0.27和0.44,P值均小于0.01);回归分析发现,互联网社交、自我认同完成、性别和互联网娱乐服务使用偏好能显著地预测"网络成瘾",其解释量分别为18.6%、3.4%、2.2%和1.8%,总的解释量为26%。结论:自我认同完成和互联网服务使用偏好与"网络成瘾"的相关显著,并能显著地预测"网络成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认同 互联网使用 互联网服务使用偏好 网络成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