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压贴三棱镜联合互联网感视知觉训练系统在急性共同性内斜视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彬 《医药论坛杂志》 2021年第18期84-86,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共同性内斜视(AACE)患者运用压贴三棱镜联合互联网感视知觉训练系统干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接收治的100例AACE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50例,采用压贴三棱... 目的探讨急性共同性内斜视(AACE)患者运用压贴三棱镜联合互联网感视知觉训练系统干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接收治的100例AACE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50例,采用压贴三棱镜治疗)与观察组(50例,采用压贴三棱镜联合互联网感视知觉训练系统治疗)。均治疗1年。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6个月、1年的双眼视觉恢复情况及立体视觉情况。结果较治疗前,治疗3个月、6个月、1年,两组四孔灯(对照组:30.00%、54.00%、68.00%、82.00%;观察组:34.00%、74.00%、86.00%、98.00%)、立体视觉图(对照组:18.00%、36.00%、44.00%、60.00%;观察组:22.00%、56.00%、64.00%、80.00%)、同视机检查(对照组:12.00%、28.00%、40.00%、52.00%;观察组:16.00%、52.00%、60.00%、72.00%)结果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较治疗前,1阶立体视显著改善(治疗前、治疗3个月1阶立体视:对照组:22.00%、46.00%,观察组:24.00%、66.00%),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0阶和2阶立体视无明显改善(治疗前、治疗3个月0阶、2阶立体视:对照组:22.00%、48.00%;32.00%、50.00%,观察组:26.00%、44.00%;34.00%、52.00%),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较治疗前,0阶和1阶立体视均明显改善(对照组:42.00%、56.00%,观察组:64.00%、76.00%),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阶立体视结果无明显改善(对照组:52.00%、观察组:56.00%),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0阶、1阶、2阶立体视结果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对照组:50.00%、64.00%、70.00%,观察组:70.00%、82.00%、88.00%),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AACE患者采用压贴三棱镜联合互联网感视知觉训练系统治疗利于患者双眼视觉功能恢复,改善立体视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共同性内斜 互联网感视知觉训练系统 压贴三棱镜 觉功能
原文传递
双眼视觉训练和视感知觉训练及悬浮式视力训练器在斜视术后康复的疗效比较
2
作者 王萍 肇莉莉 +3 位作者 喻磊 张莹 孙连义 马丽芬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1987-1991,共5页
目的:分析对比双眼视觉训练与视感知觉训练、悬浮式视力训练器在斜视术后康复的疗效。方法:纳入2022-07/2023-09临床收治接受手术治疗斜视患儿96例为研究对象,数字抽签分组为A组、B组、C组各32例,术后分别采用双眼视觉训练、视感知觉训... 目的:分析对比双眼视觉训练与视感知觉训练、悬浮式视力训练器在斜视术后康复的疗效。方法:纳入2022-07/2023-09临床收治接受手术治疗斜视患儿96例为研究对象,数字抽签分组为A组、B组、C组各32例,术后分别采用双眼视觉训练、视感知觉训练、悬浮式视力训练器,比较组间疗效。结果:三组患儿通过3种不同训练方法,观察训练前和训练3 mo同时视功能、融合视功能、立体视功能、知觉眼位(水平、垂直)、CIXTQ的变化,研究结果发现训练3 mo后,三组间同时视功能恢复有差异,其中B组恢复最好(均P<0.05);A组与B组融合视功能比较无差异(P>0.05),但A组、B组与C组融合功能比较有差异(均P<0.05);三组间立体视恢复率比较无差异(P>0.05),知觉眼位水平偏移及垂直偏移改善B组优于A组与C组(均P<0.05)。结论:视感知觉训练在斜视患儿同时视功能、融合功能、立体视功能、知觉眼位及生活质量维度康复训练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眼训练 知觉训练 悬浮式训练 术后康复
下载PDF
单眼部分遮盖与视感知觉训练对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术后视功能恢复的影响
3
作者 王吉翔 苏渲迪 +1 位作者 王玉瑾 王福利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0-13,共4页
目的:探究单眼部分遮盖与视感知觉训练对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术后视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8月就诊的间歇性外斜视且接受手术治疗的232例患儿,通过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116)与观察组(n=116)。对照组患儿在术后... 目的:探究单眼部分遮盖与视感知觉训练对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术后视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8月就诊的间歇性外斜视且接受手术治疗的232例患儿,通过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116)与观察组(n=116)。对照组患儿在术后7 d行视感知觉训练,观察组患儿术后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单眼部分遮盖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斜视度数、双眼视功能检查及生存质量。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斜视度数≤30°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双眼同时视功能与融合功能恢复率及黄斑中心凹立体视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立体视盲例数低于对照(P<0.05);观察组视觉功能与社会心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视感知觉训练相比,联合单眼部分遮盖治疗可明显改善术后视功能恢复,提高患儿术后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外斜 单眼部分遮盖 知觉训练 功能
下载PDF
基于症状管理理论的标准化护理模式结合感知觉训练对斜视矫正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4
作者 方芳 卢雯雯 路振云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11期97-101,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症状管理理论的标准化护理模式结合感知觉训练对斜视矫正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笔者医院接受斜视矫正手术的4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21年2月-2023年9月接受斜视矫正手术的4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基于症状管理理论的标准化护理模式结合感知觉训练对斜视矫正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笔者医院接受斜视矫正手术的4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21年2月-2023年9月接受斜视矫正手术的4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症状管理理论的标准化护理模式结合感知觉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眼位、视力、立体视、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满意度等指标。结果:术后,观察组患者眼位、视力、立体视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症状管理理论的标准化护理模式结合感知觉训练能够有效促进斜视矫正患者术后恢复,提高眼位、视力、立体视等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护理模式 知觉训练 症状管理理论 眼位 立体
下载PDF
视感知觉训练对间歇外斜视患儿术后视功能恢复的影响
5
作者 王惠敏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4年第2期92-95,共4页
目的:探讨间歇性外斜视患儿术后进行视感知觉训练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间歇性外斜视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矫治术及配镜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 目的:探讨间歇性外斜视患儿术后进行视感知觉训练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间歇性外斜视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矫治术及配镜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视感知觉训练,比较两组患儿的视功能、斜视度、知觉眼位偏移情况及立体视觉。结果:观察组术后7d视功能Ⅲ级37.50%,术后1个月Ⅲ级57.50%,6个月Ⅲ级82.50%,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看近和看远的斜视棱镜度、斜视圆周度较对照组明显减小,融合范围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术后1个月、6个月,观察组患儿知觉眼位的水平和垂直偏移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黄斑中心凹立体视比较,术后1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60.00%、30.00%,术后6个月分别为65.00%、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立体视比较,术后1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2.50%、25.00%,术后6个月分别为5.00%、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间歇外斜视患儿实施视感知觉训练可促进术后视功能的改善,减小知觉眼位偏移程度,促进立体视觉恢复,防止眼位回退,减少无立体视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外斜 知觉训练 功能 立体
下载PDF
虚拟现实视感知觉训练治疗弱视的疗效观察及对患儿视觉感知能力、黄斑区脉络膜厚度的影响
6
作者 韦新 刘兰英 韦国猛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1185-1188,共4页
目的探讨在应用虚拟现实视感知觉系统平台进行视功能综合训练对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0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弱视患儿(282例)作为本方法的研究对象。对照组仅接受传统综合疗法,研究组采用虚拟现实视感... 目的探讨在应用虚拟现实视感知觉系统平台进行视功能综合训练对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0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弱视患儿(282例)作为本方法的研究对象。对照组仅接受传统综合疗法,研究组采用虚拟现实视感知觉系统的视功能综合训练方案,对比两种治疗方式患儿的视力与立体视锐度、视觉感知能力、黄斑区脉络膜厚度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视力及立体视锐度结果比较,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视力均有一定程度提升,立体视锐度有都有降低,研究组视力恢复情况更好,立体视锐度降低更明显。通过两种方法治疗前后视觉感知能力项目都有一定提升,研究组在视觉短记忆I、视觉完形I、视觉差异、空间定位和总得分项目具有显著提升(均P<0.05)。不同测量时间研究组和对照组黄斑中心凹区域厚度具有一定差别(P<0.01);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时间增加利于内环鼻侧及中心凹区域脉络膜厚度减薄。相同测量时间研究组与对照组对比,研究组中心凹和内环鼻侧脉络膜厚度比对照组薄(P<0.05)。结论运用虚拟现实视感知觉平台训练能够有效提升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的视力水平,同时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三级立体视功能,经过训练治疗的小组的视觉短期记忆-I、视觉完形-I、视觉差异、空间定向和总视觉感知能力评分显著增加;经过治疗患者视力明显提升,黄斑区中心凹与内环鼻侧区域的脉络膜厚度都减薄。本文研究对于后续进行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的视力恢复治疗增加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弱 虚拟现实知觉训练 立体锐度 知能力 黄斑区脉络膜厚度
下载PDF
基于视感知觉训练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的临床研究
7
作者 陆国周 黄荣胶 陈丽娜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23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视感知觉训练对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的临床应用效果,以及对患儿视力、手眼协调能力、训练依从性的影响,为提高儿童的视力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4年4月期间百色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572例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按照随机... 目的探讨视感知觉训练对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的临床应用效果,以及对患儿视力、手眼协调能力、训练依从性的影响,为提高儿童的视力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4年4月期间百色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572例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传统弱视治疗组(286例,使用传统视力矫正训练)和视感知觉训练组(286例,使用视感知觉训练),两组儿童均干预12周。比较两组儿童干预后的视力改善有效率及手眼协调能力、训练依从性,干预前及干预后1、8、12周的视力情况。结果视感知觉训练组儿童视力改善总有效率高于传统弱视治疗组;视感知觉训练组儿童手眼协调能力与训练总依从性均高于传统弱视治疗组;与干预前比,干预后1~12周两组儿童视力水平均逐渐升高,且不同时间点视感知觉训练组均高于传统弱视治疗组(均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视力矫正训练,视感知觉训练能够显著提高其训练依从性,改善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的视力、手眼协调能力,临床效果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不正 知觉训练 手眼协调能力 训练依从性
下载PDF
视感知觉训练与双眼视觉训练对共同性斜视患者术后斜视度及双眼视觉功能的影响对比
8
作者 杨丽伟 李萍 朱叶 《实用防盲技术》 2024年第3期126-129,109,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共同性斜视患者行斜视矫正手术后进行传统双眼视觉训练与视感知觉训练对其术后斜视度及双眼视觉功能的影响。方法抽签法将2021年3月至2023年2月间我科接诊的89例共同性斜视择期行斜视矫正手术患者分为2组,术后1w,常规组44... 目的对比分析共同性斜视患者行斜视矫正手术后进行传统双眼视觉训练与视感知觉训练对其术后斜视度及双眼视觉功能的影响。方法抽签法将2021年3月至2023年2月间我科接诊的89例共同性斜视择期行斜视矫正手术患者分为2组,术后1w,常规组44例患者开始行传统双眼视觉训练,观察组45例患者接受视感知觉训练,随访至术后半年,观察并比较两组斜视度、知觉眼位、扭曲度、正位率、立体视觉功能和复发情况。结果训练6个月末,观察组扭曲度(32.85±5.61)、水平偏移度(86.74±11.83)低于常规组的扭曲度(38.33±6.16)、水平偏移(97.79±13.38),远斜视度(5.03±0.79)、近斜视度度(4.99±0.91)、近立体视觉(2.18±0.07)高于常规组的远斜视度(4.45±0.88)、近斜视度(4.48±0.89)、近立体视觉(2.06±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897,4.1299,3.2735,2.6723,8.6745,P=0.0000,0.0001,0.0015,0.0090,0.0000<0.05),垂直偏移(14.84±3.19)和远立体视觉62.22%改善情况略优于常规组的垂直偏移(13.79±3.17)、远立体视觉50.00%,眼正位率91.11%略高于常规组的86.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573,P=0.1230>0.05,χ^(2)=1.3500,0.1394,P=0.2453,0.7089>0.05)。结论共同性斜视患者行斜视矫正手术后进行视感知觉训练和传统双眼视觉训练近立体视功能和眼正位情况均得到了有效重建,其中视感知觉训练对患者扭曲度和水平偏移改善效果更明显,一定程度上促进远立体视觉的改善和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性斜 双眼训练 知觉训练 觉功能
下载PDF
虚拟现实视感知觉系统视功能综合训练联合传统疗法在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郑欣华 虞瑛青 +3 位作者 王斌 魏婷婷 朱凌鹏 王天潇 《系统医学》 2023年第23期5-8,30,共5页
目的探讨在传统综合疗法的基础上应用基于虚拟现实视感知觉检查评估系统平台进行视功能综合训练对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无锡市儿童医院门诊收治的72例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114眼),根据随机数... 目的探讨在传统综合疗法的基础上应用基于虚拟现实视感知觉检查评估系统平台进行视功能综合训练对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无锡市儿童医院门诊收治的72例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114眼),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36例(56眼)、对照组36例(58眼)。对照组仅接受传统综合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用基于虚拟现实视感知觉系统的视功能综合训练方案,比较两组综合疗效、最佳矫正视力与屈光度、立体视与双眼融象功能、视觉敏感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21%,对照组为87.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7,P<0.05)。观察组最佳矫正视力高于对照组,屈光度低于对照组,各空间频率下患眼对比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立体视异常占比低于对照组;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立体视异常、双眼融象功能异常占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接受传统综合疗法的同时,给予基于虚拟现实视感知觉检查评估系统的视功能综合训练,对改善屈光度及视力水平有积极作用,且能够对视觉敏感度、立体视、双眼融象功能等产生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不正性弱 屈光矫正 虚拟现实知觉检查评估系统 力功能 屈光度
下载PDF
双眼视感知觉生物模型在儿童近视眼检查的应用
10
作者 孙国荣 陈忠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149-0152,共4页
应用一系列不同时空频率相关联的双眼视感知觉双眼视生物模型在儿童近视检查过程中,初步探讨儿童近视脑视觉双眼时空信息处理不平衡程度以及对儿童近视发展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沧州眼科医院小儿眼科就诊的儿童近视患者共800例,进行屈光... 应用一系列不同时空频率相关联的双眼视感知觉双眼视生物模型在儿童近视检查过程中,初步探讨儿童近视脑视觉双眼时空信息处理不平衡程度以及对儿童近视发展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沧州眼科医院小儿眼科就诊的儿童近视患者共800例,进行屈光度和眼轴检查,对其进行不同空间频率的立体视功能生物模型检查和不同时间频率的中心凹抑制生物模型检查。结果 检查结果显示,96%患者近距离(低空间频率)立体视达标,76%患者远立体视(高空间频率)不达标,45%患者有中心凹交替抑制(高时间频率), 27%患者存在中心凹抑制(低时间频率)。结论 双眼视觉信息处理的能力取决于大脑对双眼视网膜图像的空间和时间频率的敏感程度,如果在正视化的过程中,眼睛的结构变化影响大脑对时儿童近视眼空感知的灵敏度,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有许多种类,它们的形态和功能选择性不同,这些结构上的差异意味着不同类型神经节细胞可能受到近视发展的不同影响,导致部分神经元导向的功能异常。初步检查结果表明,儿童近视在高空间频率的立体视上存在缺损(双眼视高级通路),以及在双眼整合过程中存在中心凹交替抑制,这可能是一些脑视觉层面的近视发展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觉双眼生物模型 儿童近 知觉功能 双眼知觉检查系统
下载PDF
互联网感视知觉训练在斜视术后患儿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11
作者 孙燕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第22期175-178,共4页
目的探讨互联网感视知觉训练在斜视术后患儿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40例斜视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0例.所有患儿均接受斜视矫正术治疗,观察组术后采取... 目的探讨互联网感视知觉训练在斜视术后患儿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40例斜视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0例.所有患儿均接受斜视矫正术治疗,观察组术后采取互联网感视知觉训练,对照组采取同视机训练,均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训练效果及训练前后立体视锐度情况及视功能情况.结果训练6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8.57%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6个月后,两组周边立体视、黄斑立体视、黄斑中心凹立体视患儿例数均多于训练前,无立体视少于训练前,且观察组周边立体视、黄斑立体视、黄斑中心凹立体视患儿例数均多于对照组,无立体视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6个月后,两组同时视、融合功能、立体视患儿例数均多于训练前,无同时视患儿例数少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同时视、融合功能、立体视患儿例数均高于对照组,无同时视患儿例数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斜视术后患儿行互联网感视知觉训练,可促进患儿双眼视功能的重建,提高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矫正术 知觉训练 互联网
下载PDF
三棱镜联合双眼视感知觉训练治疗小儿间歇性外斜视的疗效及对视觉不适症状的影响
12
作者 于秋菊 张佳琦 刘艳华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12期47-50,共4页
目的:分析三棱镜联合双眼视感知觉训练治疗小儿间歇性外斜视疗效及对视觉不适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8月笔者医院收治的间歇性外斜视患儿97例194眼,按术后方式不同分为常规组(n=48)和联合组(n=49),常规组患儿给予三棱镜... 目的:分析三棱镜联合双眼视感知觉训练治疗小儿间歇性外斜视疗效及对视觉不适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8月笔者医院收治的间歇性外斜视患儿97例194眼,按术后方式不同分为常规组(n=48)和联合组(n=49),常规组患儿给予三棱镜治疗,联合组患儿给予三棱镜联合双眼视感知觉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斜视度、眼部血流动力学[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Systolic peak velocity,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nd-diastolic flow velocity,Vd)、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和治疗后远立体视、近立体视以及眼位的差异,并记录视觉不适症状。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患儿斜视度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儿Vs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Vd、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儿治疗后远立体视、近立体视以及眼位正检出率均高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患儿眼眶疼痛、眼胀以及久视模糊视觉不适症状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三棱镜联合双眼视感知觉训练治疗小儿间歇性外斜视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患儿斜视度,减轻视觉不适症状,改善双眼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棱镜 知觉训练 间歇性外斜 儿童
下载PDF
间歇性外斜视儿童术后视感知觉训练对各级视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3
作者 丁艳丽 董彦平 +2 位作者 刘勤 王玉瑾 王福利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54-758,共5页
目的:探讨视感知觉训练在间歇性外斜视(IXT)儿童患者术后各级视功能恢复以及知觉眼位改善中的作用。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收集2022-01/06就诊于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行斜视矫正手术且完成术后3mo随访的IXT患者74例。术后1d随机将患... 目的:探讨视感知觉训练在间歇性外斜视(IXT)儿童患者术后各级视功能恢复以及知觉眼位改善中的作用。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收集2022-01/06就诊于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行斜视矫正手术且完成术后3mo随访的IXT患者74例。术后1d随机将患者分为2组:训练组35例患者进行双眼视感知觉训练,对照组39例患者不进行任何训练。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d, 3mo各级视功能和知觉眼位变化情况。结果:术后1d训练组有同时视者24例(69%),术后3mo同时视功能恢复患者为34例(97%),显著高于术后1d(P=0.002);术后3mo对照组有融合功能者22例(56%)、远立体视者13例(33%)、动态立体视者20例(51%)、静态精细立体视者17例(44%),训练组有融合功能者31例(89%)、远立体视者25例(71%)、动态立体视者30例(86%)、静态精细立体视者27例(7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训练组患者知觉眼位偏移程度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均P<0.05)。结论:IXT儿童患者术后进行视感知觉训练可以促进各级视功能恢复,并改善知觉眼位,提高大脑知觉水平对眼位的控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外斜 知觉训练 双眼觉功能 知觉眼位
下载PDF
视感知觉训练对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术后双眼视觉重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4
作者 丁艳丽 王玉瑾 +2 位作者 刘勤 王吉翔 苏渲迪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4-247,共4页
间歇性外斜视(IXT)是一种发病率高、斜视角度多变、双眼视觉功能不同程度受损的眼科常见疾病。双眼视觉功能缺损与视觉皮层的改变有关,IXT涉及包括双眼融合相关皮质区域在内的多个脑区的功能改变,部分IXT患者在矫正眼位后,大脑皮层的异... 间歇性外斜视(IXT)是一种发病率高、斜视角度多变、双眼视觉功能不同程度受损的眼科常见疾病。双眼视觉功能缺损与视觉皮层的改变有关,IXT涉及包括双眼融合相关皮质区域在内的多个脑区的功能改变,部分IXT患者在矫正眼位后,大脑皮层的异常改变依然存在,双眼视觉的恢复仍然困难。针对这些问题,视感知觉训练逐渐应用到IXT患者术后双眼视觉功能的重建中,视感知觉训练从大脑层面修复视觉皮质,通过不断刺激视觉中枢,提高大脑视皮层处理信息的能力,进而修复视觉中枢功能,使患者获得良好的双眼视觉功能,稳定眼位,减少复发。本文就IXT患者双眼视觉损伤机制以及视感知觉训练在IXT治疗中的作用做一综述。希冀为视感知觉训练重建IXT患者术后双眼视觉功能、降低复发率提供更多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外斜 双眼 觉皮层 知觉训练
下载PDF
基于互联网的视知觉学习系统治疗对弱视患儿手眼协调和立体视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珂慧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4期23-24,共2页
目的探讨基于互联网的视知觉学习系统治疗对弱视患儿手眼协调和立体视功能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4年1月-2018年4月我院接诊的弱视患儿4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患儿接受常规遮盖疗法+传统综合疗法;研究组20例患儿接受常规遮盖... 目的探讨基于互联网的视知觉学习系统治疗对弱视患儿手眼协调和立体视功能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4年1月-2018年4月我院接诊的弱视患儿4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患儿接受常规遮盖疗法+传统综合疗法;研究组20例患儿接受常规遮盖疗法+基于互联网的视知觉学习系统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手眼协调能力与立体视功能。结果研究组穿纽扣数量为(21.11±1.06)个,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8.05±1.12)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立体视锐度为(126.58±52.7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4.65±67.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弱视患儿行基于互联网的视知觉学习系统治疗可有效提高手眼协调能力,改善立体视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知觉学习系统 立体功能
下载PDF
视感知觉训练对6~8岁低龄近视儿童双眼视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玉贤 张铁英 卢艳华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14期2498-2500,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视感知觉训练对6~8岁低龄近视儿童双眼视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96例低龄近视儿童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配镜矫正治疗,研究组联合视感知觉训练,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双眼... 目的:探讨分析视感知觉训练对6~8岁低龄近视儿童双眼视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96例低龄近视儿童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配镜矫正治疗,研究组联合视感知觉训练,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双眼视功能、屈光度和裸眼视力。结果:研究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为93.75%,较对照组的79.17%显著提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双眼视功能、屈光度和裸眼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双眼视功能正常比例显著上升,屈光度和裸眼视力均显著改善,且研究组双眼视功能正常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屈光度和裸眼视力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6~8岁低龄近视儿童给予视感知觉训练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儿的双眼视功能,提高裸眼视力,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觉训练 低龄儿童 功能 裸眼
下载PDF
视感知觉训练在正常视力和不同近视青少年知觉眼位异常中的应用
17
作者 沈燕燕 张玉秋 +4 位作者 任力杰 刘剑峰 曾理 温莹莹 窦晓燕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19期16-20,共5页
目的:探讨视感知觉训练在正常视力和不同近视青少年知觉眼位异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7月至2020年8月深圳市大鹏新区葵涌人民医院眼科门诊的青少年患者。根据患者等效球镜分为轻度近视组(30例),中度近视组(30例),高度近视... 目的:探讨视感知觉训练在正常视力和不同近视青少年知觉眼位异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7月至2020年8月深圳市大鹏新区葵涌人民医院眼科门诊的青少年患者。根据患者等效球镜分为轻度近视组(30例),中度近视组(30例),高度近视组(30例)。另募集裸眼视力0~0.50 D且知觉眼位异常的30例志愿者作为对照(正常视力组)。对四组研究对象进行视感知觉训练,记录训练前及训练后1周、1个月、3个月数据。结果:通过视感知觉训练后,四组研究对象水平知觉眼位降幅像素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45.400,P时间<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组间)=99.450,P_(组间)<0.05),时间和组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交互)=67.620,P_(交互)<0.05);训练后1周、1个月、3个月水平知觉眼位像素与其训练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研究对象垂直知觉眼位像素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_(训练前)=6.261,P_(训练前)>0.05;H_(训练后1周)=3.636,P_(训练后1周)>0.05;H_(训练后1个月)=1.911,P_(训练后1个月)>0.05;H_(训练后3个月)=3.620,P_(训练后3个月)>0.05);训练后1周、1个月、3个月垂直知觉眼位像素与训练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感知觉训练可以有效改善正常视力和不同近视知觉眼位异常患者水平知觉眼位像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觉训练 知觉眼位异常 青少年
下载PDF
视感知觉刺激联合精细目力训练治疗小儿弱视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丹丹 李云鹏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第8期1043-1044,共2页
目的探讨视感知觉刺激联合精细目力训练治疗小儿弱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140例单眼患病弱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精细目力训练治疗,观察组采用视感知觉刺激联合精细目力训练治疗。比较... 目的探讨视感知觉刺激联合精细目力训练治疗小儿弱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140例单眼患病弱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精细目力训练治疗,观察组采用视感知觉刺激联合精细目力训练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视力、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5.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71%(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视力、图形视觉诱发电位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视感知觉刺激联合精细训练治疗小儿弱视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视力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觉刺激 精细目力训练 图形觉诱发电位
下载PDF
视感知觉训练在间歇性外斜视患儿术后视功能恢复中的应用
19
作者 张强 《医药前沿》 2023年第31期69-71,75,共4页
目的:探究视感知觉训练在间歇性外斜视(IXT)患儿术后视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3年8月于常州第三人民医院行斜视矫正术治疗的100例IXT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予以... 目的:探究视感知觉训练在间歇性外斜视(IXT)患儿术后视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3年8月于常州第三人民医院行斜视矫正术治疗的100例IXT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予以常规术后干预,观察组予以视感知觉训练+常规术后干预,比较两组视远/近斜视度、三级视功能情况(立体视、融合视、同时视功能)、眼位正位情况、立体视觉结果和间歇性外斜视生活质量量表(CIXTQ)评分的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视近斜视度、远斜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视近斜视度、远斜视度均低于本组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三级视功能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立体视、融合视、同时视功能各级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眼位正位情况优于对照组,近立体视、远立体视的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2周、4周后的CIXTQ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感知觉训练对IXT手术患儿的干预效果显著,能有效促进视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觉训练 间歇性外斜 矫正术 三级功能
下载PDF
双眼外直肌后徙术联合视感知觉训练治疗小儿间歇性外斜视的临床效果
20
作者 邬涵韵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2期69-72,共4页
探究双眼外直肌后徙术联合视感知觉训练治疗小儿间歇性外斜视(IXT)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IXT患儿68例(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双眼外直肌后徙术)和观察组(双眼外直肌后徙术+视感知觉训练),各34例,判定两组临床疗效... 探究双眼外直肌后徙术联合视感知觉训练治疗小儿间歇性外斜视(IXT)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IXT患儿68例(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双眼外直肌后徙术)和观察组(双眼外直肌后徙术+视感知觉训练),各34例,判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矫正有效率更高,治疗后观察组同时视、融合视、立体视及动态立体视正常率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斜视度数更低,视觉功能、社会心理维度IXTQ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双眼外直肌后徙术的基础上,予以IXT患儿视感知觉训练,可获得更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间歇性外斜 知觉训练 双眼外直肌后徙术 矫正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