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没有物质的灵晕”:技术媒介视域下互联网艺术灵晕的复归
1
作者 赵子莹 《喜剧世界(中旬刊)》 2024年第9期0159-0161,共3页
互联网艺术以数字复制技术为依托,以去物质性的信息数据为生产传播媒介,以开放性、交互性、虚拟化的方式被大众接受。对此,当代理论家格罗伊斯批判继承本雅明“灵晕消逝”的文化工业批判,提出“没有物质的灵晕”概念,认为传统原真性艺... 互联网艺术以数字复制技术为依托,以去物质性的信息数据为生产传播媒介,以开放性、交互性、虚拟化的方式被大众接受。对此,当代理论家格罗伊斯批判继承本雅明“灵晕消逝”的文化工业批判,提出“没有物质的灵晕”概念,认为传统原真性艺术品独有的即时即地性在当下的互联网艺术重新回归。本文旨在梳理从本雅明到格罗伊斯关于“灵晕”概念的理论脉络,分析当下互联网艺术原真性与即时即地性复归的作用机制,探究数字媒介视域下互联网艺术审美形态从创作到接受的多方面转变与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艺术 数字复制 灵晕 原真性 即时即地性
下载PDF
论web3.0时代互联网艺术的审美特性 被引量:1
2
作者 霍美辰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77-180,共4页
进入web3.0时代,对于互联网艺术的审视无法忽视其与传统艺术的本质性差别,更需要融合对互联网媒介技术特性和传播特性的透彻思辨。因此,打破学科界限,融入跨艺术学、传播学、美学的研究视野成为本文的逻辑出发点。以"拉斯韦尔模式&... 进入web3.0时代,对于互联网艺术的审视无法忽视其与传统艺术的本质性差别,更需要融合对互联网媒介技术特性和传播特性的透彻思辨。因此,打破学科界限,融入跨艺术学、传播学、美学的研究视野成为本文的逻辑出发点。以"拉斯韦尔模式"的五个层面:传播主体、传播文本、传播媒介、传播受众和传播效果作为分析视角,经过深度分析可以发现互联网艺术言说与接受主体的交互性、互联网艺术形式的超文本性、互联网艺术传播的超媒体性以及互联网艺术效果的虚拟现实性等五大审美特性。在明确互联网独特审美特性的基础上,应更好地把握其艺术创作规律,同时也为网络受众在日常生活中建构更多的审美语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艺术 审美特性 拉斯维尔模式
下载PDF
论媒体技术与互联网艺术的互动 被引量:1
3
作者 黄鸣奋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74-79,共6页
20世纪末以来,互联网艺术在与媒体技术的互动中蓬勃发展。媒体技术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互联网艺术的分期、形态与特征,互联网艺术则通过创造工具与作品、前景与背景、本体与社区联合体推动了媒体技术的社会应用。二者良性互动有利于形成新... 20世纪末以来,互联网艺术在与媒体技术的互动中蓬勃发展。媒体技术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互联网艺术的分期、形态与特征,互联网艺术则通过创造工具与作品、前景与背景、本体与社区联合体推动了媒体技术的社会应用。二者良性互动有利于形成新型的网络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技术 互联网艺术 网络文化
下载PDF
网络深处:互联网艺术与编码 被引量:1
4
作者 陈静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68-76,共9页
文章从艺术与技术的角度出发,以西方语境中的互联网艺术作品,包括通讯传输艺术作品、ASCII艺术作品、WWW作品和数字诗歌的个案讨论,从技术参与艺术创作的机制及其接受出发,对新媒体艺术的内在逻辑和理论脉络进行梳理和探索,尤其关注了... 文章从艺术与技术的角度出发,以西方语境中的互联网艺术作品,包括通讯传输艺术作品、ASCII艺术作品、WWW作品和数字诗歌的个案讨论,从技术参与艺术创作的机制及其接受出发,对新媒体艺术的内在逻辑和理论脉络进行梳理和探索,尤其关注了在具体语境及创作环境中,艺术家是以什么样的观念去实现艺术与新媒介的物质性和媒介性的融合,从而创造出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的问题,以期能对中国的新媒体艺术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艺术 通讯传输艺术 ASCII 互联网 代码
下载PDF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艺术教育管理的理论与实践——评《互联网艺术》 被引量:1
5
作者 范一尹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I0010-I0010,共1页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时代已然到来。“互联网+”是依托互联网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将互联网与各行业领域有机整合,以在该领域形成一种新生态。“互联网+”与高校艺术教育管理的结合,即意味着在“互联网+”理念及...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时代已然到来。“互联网+”是依托互联网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将互联网与各行业领域有机整合,以在该领域形成一种新生态。“互联网+”与高校艺术教育管理的结合,即意味着在“互联网+”理念及技术的支撑下,实现艺术教育管理与其他相关要素的联动,以发挥高校艺术教育管理合力,提升管理效率与管理质量,完善高校艺术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是全面育人教育理念的具体要求。由黄鸣奋编著、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互联网艺术》一书,紧扣互联网发展趋势,对其发展理论、发展条件、发展前景等主要内容展开详细论述,对梳理“互联网+”时代发展脉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艺术出版社 信息通信技术 全面育人 理论与实践 互联网平台 网络信息技术 互联网艺术 相关要素
下载PDF
图形符号在当代互联网艺术中应用的研究
6
作者 荆彤 徐昌敏 《艺术科技》 2013年第9期71-71,共1页
在互联网艺术中,各种图形符号的运用,影响着互联网艺术作品的表形性思维的表诉。也正是由于它的存在,使互联网艺术的信息传达更加科学准确,表现手法更加丰富多彩。本文通过对图形符号在当代互联网艺术中应用的研究,分析阐述了互联... 在互联网艺术中,各种图形符号的运用,影响着互联网艺术作品的表形性思维的表诉。也正是由于它的存在,使互联网艺术的信息传达更加科学准确,表现手法更加丰富多彩。本文通过对图形符号在当代互联网艺术中应用的研究,分析阐述了互联网艺术中图形符号的特点、形式、作用、以及设计原则,在当代互联网艺术中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形符号 互联网艺术 数字艺术 新媒体艺术
下载PDF
互联网艺术与美术馆
7
作者 朱刚 《上海艺术评论》 2018年第1期60-61,共2页
未来的艺术与科技必然是紧密结合的。我们要充分地运用科学技术,让艺术与科技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让艺术更加有感染力。美术馆是一个思想发声的场所,是审美教育的平台,如果把科技加进来,能使它的思想发声和艺术审美更加有感染力、传播力... 未来的艺术与科技必然是紧密结合的。我们要充分地运用科学技术,让艺术与科技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让艺术更加有感染力。美术馆是一个思想发声的场所,是审美教育的平台,如果把科技加进来,能使它的思想发声和艺术审美更加有感染力、传播力,岂不更好?所以美术馆应该与科技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艺术 审美教育 美术馆
下载PDF
互联网艺术平台经营初探--以意外艺术为例
8
作者 牛艺燃 《河北画报》 2022年第22期67-69,共3页
意外艺术是于2013年产生并发展的互联网艺术平台,创造了“文章+视频”的传播模式和“电商+广告”的商业路线,成为当今国内知名的艺术类头部平台。现有讨论多以信息传播、用户心理、社群研究等为切入点,探讨互联网艺术平台的成长和发展,... 意外艺术是于2013年产生并发展的互联网艺术平台,创造了“文章+视频”的传播模式和“电商+广告”的商业路线,成为当今国内知名的艺术类头部平台。现有讨论多以信息传播、用户心理、社群研究等为切入点,探讨互联网艺术平台的成长和发展,为信息决策、运营管理等提供重要参考,但缺乏从艺术市场视角出发的系统梳理。本文着重介绍意外艺术的平台运营概况,分析其主要的营收来源,探索互联网时代下艺术类平台的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外艺术 互联网艺术平台 商业模式
下载PDF
数字表演与新型互动:互联网艺术、虚拟现实与人工智能
9
作者 陆子惠 《戏剧艺术》 2024年第5期11-19,I0006,共10页
数字技术在为表演提供新的技术手段的同时,还帮助表演打破了其固有的等级制度和观演关系的桎梏。在数字表演中,媒介不仅是信息的载体,还凸显了自身的主体价值。随着数字技术的演变,艺术家不断将新技术融入表演中,同时也不断挑战、解构... 数字技术在为表演提供新的技术手段的同时,还帮助表演打破了其固有的等级制度和观演关系的桎梏。在数字表演中,媒介不仅是信息的载体,还凸显了自身的主体价值。随着数字技术的演变,艺术家不断将新技术融入表演中,同时也不断挑战、解构并重塑数字表演中的互动性。在以互联网艺术、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装置为代表的数字表演中,观演者与表演本身,乃至表演中的各个媒介呈现出不同的互动模式,其相关技术为深化互动性带来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表演 互动性 互联网艺术 虚拟现实 人工智能
原文传递
无边界学校:城乡共享美育大课堂——浦江县建设艺术互联网学校的实践探索
10
作者 张世营 金水英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 2024年第9期8-12,共5页
建设艺术互联网学校是浙江省教育厅为解决农村小规模学校艺术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促进教育均衡,实现教育共富而实施的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创新试点项目。浦江县作为首批试点县之一,进行了建设艺术互联网学校的实践探索。其注重构建区域... 建设艺术互联网学校是浙江省教育厅为解决农村小规模学校艺术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促进教育均衡,实现教育共富而实施的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创新试点项目。浦江县作为首批试点县之一,进行了建设艺术互联网学校的实践探索。其注重构建区域一体美育共同体,连通更深更广的优质美育资源,推进高水平艺术师资队伍建设,面向未来着手构建一个无时空界限的无边界艺术互联网学校。在具体实践中,浦江县的艺术互联网学校形成了线上线下双线交织、教学教研同步进行的双师同步课堂、名师点播课堂、县域外互联课堂、线下走教课堂和一师多校教研等5种开展活动的典型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互联网学校 艺术教育 美育 教育均衡
下载PDF
互联网时代的艺术传播偏向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一川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6年第3期5-14,共10页
互联网时代艺术在传播偏向中出现网络型艺术、倚网型艺术和疏网型艺术三层面,呈现出近网热而远网冷的特点。看起来中国艺术界似已出现网民观众拉动艺术主潮的新格局,但他们其实难以形成相对清晰而又统一的思想指向,从而不足以成为互联... 互联网时代艺术在传播偏向中出现网络型艺术、倚网型艺术和疏网型艺术三层面,呈现出近网热而远网冷的特点。看起来中国艺术界似已出现网民观众拉动艺术主潮的新格局,但他们其实难以形成相对清晰而又统一的思想指向,从而不足以成为互联网时代艺术传播的真正主导元素。与机械印刷媒介时代艺术的识字者和电子媒介时代艺术的识图者两种主体身份都为真实的社会身份相比,互联网时代艺术中的网民因隐匿真实身份而改以虚拟身份或以面具笼罩身份,难免不出现身份分离并承受他者导向的困扰。网络型艺术、倚网型艺术和疏网型艺术分别从互联网中获取本体性创生、借力性补强和致命性挤压。生活在变,艺术也在变,互联网时代的生活和艺术都不可能有不变的永恒物。未来疏网型艺术会分离出两种美学力量:继续自身的精英艺术前沿探索或冒风险打入网络型艺术或倚网型艺术内部;网络型艺术与倚网型艺术会通过强势扩张而压制疏网型艺术的强势或弱势反弹,同时还会衍生出自反性力量,导致出现某种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艺术 艺术传播偏向 网络型艺术 倚网型艺术 疏网型艺术 他者导向
下载PDF
互联网时代艺术学子的通识素养——“艺术学原理”课教学札记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一川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4-60,共7页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平台越是具备超乎寻常的信息服务能力,学生就越需要涵养和增强自身的信息识别、辨识或挑选能力。同时,学生个体越是擅长于借助互联网获取知识而不善于与其他同学共同学习,高校对学生的共同生存本领及其习惯的培...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平台越是具备超乎寻常的信息服务能力,学生就越需要涵养和增强自身的信息识别、辨识或挑选能力。同时,学生个体越是擅长于借助互联网获取知识而不善于与其他同学共同学习,高校对学生的共同生存本领及其习惯的培育,就成了当务之急。大学教师正可以在这些方面成为学生的引导者。艺术学子的通识素养中有四种素养需要重点涵养,这就是探索精神、反思性思维、个人知识和共同学习态度。其中是第四种素养尤其重要,因为学会共同生存恰恰是当前互联网时代艺术学子乃至所有青年人都容易缺乏因而需要重点涵养的基本生存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艺术学子 通识素养 探索精神 反思性思维 共同生存
下载PDF
“互联网+艺术教学信息化”协同创新研究--以钢琴专业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芳 《戏剧之家》 2021年第17期178-179,共2页
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包含教育在内的各行各业,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具体到钢琴专业来说,则表现为艺术科技企业依托于互联网所研发的教学技术、教学设施、教学方式的出现和应用。在应用的过程中,高校钢琴专业师生则既是主... 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包含教育在内的各行各业,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具体到钢琴专业来说,则表现为艺术科技企业依托于互联网所研发的教学技术、教学设施、教学方式的出现和应用。在应用的过程中,高校钢琴专业师生则既是主要用户,也是参与者和推广者,推动两者的有机融合,能够获得多方共赢,为“互联网+”背景下当代艺术教育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艺术教学信息化” 钢琴专业 协同创新
下载PDF
互联网市场信用体系构建探讨——以艺术品互联网市场为例
14
作者 刘浩 《征信》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54-57,共4页
艺术品互联网市场信用体系具有多重价值,但仍然存在市场信用环境缺失、有效监管机制尚未形成的问题以及互联网经营的商业诚信问题,通过丰富与提升互联网IP个体“信用存量”、管理与调控“信用流”来构建艺术品互联网市场信用体系,把握... 艺术品互联网市场信用体系具有多重价值,但仍然存在市场信用环境缺失、有效监管机制尚未形成的问题以及互联网经营的商业诚信问题,通过丰富与提升互联网IP个体“信用存量”、管理与调控“信用流”来构建艺术品互联网市场信用体系,把握艺术品市场信用总规模与结构的变化规律,对艺术品互联网市场信用体系的构建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互联网市场 信用体系 互联网诚信
下载PDF
贵州民族民间艺术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濮琳 《艺术评鉴》 2022年第14期25-28,共4页
自中共中央作出文化自信的重要战略部署以来,全国的文化工作者应当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充分发掘并利用不同地域的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资源。贵州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之一,以其秀丽的山川风景以及多样的民间风俗著称。对贵州民族民间... 自中共中央作出文化自信的重要战略部署以来,全国的文化工作者应当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充分发掘并利用不同地域的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资源。贵州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之一,以其秀丽的山川风景以及多样的民间风俗著称。对贵州民族民间艺术文化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不仅能增强民众文化认同感、维护社会稳定,还能直接推动贵州当地经济的发展。为此我们要以政策为导向统筹各方资源;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开掘贵州当地的艺术文化资源;以艺术文化产业带动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播与利用;以艺术与学校相结合的模式推动文化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民族民间艺术 贵州民间艺术 互联网艺术资源开发与利用 贵州民间艺术文化资源
下载PDF
谈“互联网+”视阈下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与就业指导
16
作者 郝慧明 《才智》 2017年第17期21-21,共1页
"互联网+"的到来让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逻辑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大学生是接受新事物的主体,手机的普及和WIFI的无处不在,使大学生时时、事事都要移动互联,同时也让他们对传统的教育和就业产生了抵触情绪。特别是艺术设计专... "互联网+"的到来让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逻辑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大学生是接受新事物的主体,手机的普及和WIFI的无处不在,使大学生时时、事事都要移动互联,同时也让他们对传统的教育和就业产生了抵触情绪。特别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普遍排斥墨守成规,所以要求高校教师只有不断地适应新形势与新时代的要求,才能使教学和就业指导达到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艺术设计 教学 就业指导
原文传递
高校构建“互联网+文化艺术社团”发展模式探究——以福州大学“互联网+管弦乐团”建设为例
17
作者 王昕野 《福建歌声》 2018年第4期50-53,共4页
“互联网+”为我国高校开展艺术社团创新管理与发展模式提供了技术支撑。高校艺术社团建设中,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现代高校艺术社团建设,应当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尽快构建高校“互联网+艺术社团”全新... “互联网+”为我国高校开展艺术社团创新管理与发展模式提供了技术支撑。高校艺术社团建设中,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现代高校艺术社团建设,应当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尽快构建高校“互联网+艺术社团”全新发展模式。本文以福州大学管弦乐团建设为例,探究高校构建“互联网+艺术社团”发展模式的可行性及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互联网+刘匕艺术社团” 发展模式 探究
原文传递
音乐文化产业中的“众筹”现象分析
18
作者 卢丽华 《音乐传播》 2018年第2期35-41,共7页
音乐"众筹"模式的诞生和发展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和互联网的新发展,以及互联网经济与娱乐、创新文化的发展,是音乐产业发展的需求。音乐"众筹"的类型包括了音乐作品众筹、音乐演出众筹和音乐衍生品众筹。音乐众筹... 音乐"众筹"模式的诞生和发展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和互联网的新发展,以及互联网经济与娱乐、创新文化的发展,是音乐产业发展的需求。音乐"众筹"的类型包括了音乐作品众筹、音乐演出众筹和音乐衍生品众筹。音乐众筹的过程围绕着音乐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发现、匹配与获取而展开。"众筹"为更多音乐人提供了创作条件和收益,使他们在产业活动中具有主动权,扩宽作品宣传途径,同时也受到监督。对于音乐受众而言,众筹能拉近自身和音乐人的距离,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并获得参与的满足感。音乐众筹还能预知市场反应,减少资源浪费,有利于筛选优质音乐作品;促进音乐版权价值的实现,培养用户的音乐付费理念,调整音乐产业结构内在消费模式,促进音乐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整合音乐产业链的创新资源,保证音乐产业市场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平衡,活跃音乐创作,最终实现音乐产业链的完善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众筹 音乐产业 互联网艺术 音乐创新 价值
下载PDF
黑科技、新人类与无边的美术馆 被引量:2
19
作者 金江波 《上海艺术评论》 2018年第1期62-64,共3页
在信息全球化的浪潮里,所有一切都将无缝链接。所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由计算机科技引发的信息革命时代以及即将创造出人类与计算机科技带来的智能机器共存的前所未有的信息文明时代。
关键词 美术馆 计算机 创世神话 互联网艺术
下载PDF
新的新媒介狂飙
20
作者 卡利·博维克 曹育民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76-79,共4页
数字艺术在画家、博物馆馆长和观众中以各种形式崭露出了一种势不可遏的雄姿。
关键词 数字艺术 艺术博物馆 绘画艺术 互联网艺术 电影艺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