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国东北大豆育成品种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被引量:34
- 1
-
-
作者
张军
赵团结
盖钧镒
-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滨州职业学院
-
出处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529-1536,共8页
-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06CB101708)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2006AA100104)
+2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671266)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13B05-7)
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引智计划项目(B08025)
-
文摘
1923—2005年中国育成1300个大豆品种,其中东北育成682个品种。选用大豆基因组64个SSR标记分析东北169份大豆育成品种的遗传变异,探讨东北大豆育成品种群体遗传多样性及分时期亚群间、分省亚群间的遗传多样性和互补性,及该地区育成品种群体的遗传结构。结果表明,东北大豆育成品种遗传多样性丰富,分时期亚群随着时间推移旧的等位变异在消失而新的等位变异不断增加,新增加的多于消失的旧等位变异。分省亚群(黑龙江、吉林、辽宁)间都存在较多互补等位变异数,最多的在黑龙江与辽宁亚群间。分时期亚群间、分省亚群间分别拥有各自特有或特缺的等位变异。东北大豆育成品种分省亚群、分时期亚群分类与SSR标记遗传距离聚类间有显著相关,省份分群、时期分群都有其相应的遗传基础。东北大豆育成品种可能源自两个血缘群体,分别占Ⅰ、Ⅱ类群的绝大部分,和Ⅲ、Ⅳ类群中较大比例;黑龙江品种兼有两方面血缘,吉林、辽宁品种则侧重在同一种血缘,前者遗传基础较后两者广;东北各分时期亚群均有2种血缘。研究结果启示在新品种选育中应加强东北3省间大豆育成品种种质的交流、增加优异基因相互渗透,从而拓宽大豆品种的遗传基础。
-
关键词
中国东北
大豆育成品种
遗传多样性
互补等位变异
群体遗传结构
-
Keywords
Northeast China
Released soybean cultivar
Genetic diversity
Complementary alleles
Population genetic structure
-
分类号
S56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亚洲大豆栽培品种遗传多样性、特异性和群体分化研究
被引量:11
- 2
-
-
作者
张军
赵团结
盖钧镒
-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滨州职业学院
-
出处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3511-3520,共10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490250,30671266)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4CB7206,2006CB101708,2009CB118404)
+2 种基金
国家“863”项目(2002AA211052,2006AA100104)
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PCSIRT)
高等学校创新引智计划(B08025)
-
文摘
【目的】研究亚洲大豆栽培品种地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特异性和群体分化。【方法】应用大豆基因组64对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亚洲216份栽培大豆品种遗传变异进行分析。【结果】亚洲大豆栽培品种遗传多样性丰富,地理群体(中国东北、中国黄淮、中国南方、朝鲜半岛、东南亚、南亚)间存在较多互补等位变异数,最多的在中国黄淮与南亚群体间;各地理群体拥有各自特有或特缺的等位变异。亚洲大豆全群SSR标记遗传距离聚类(聚成6类)与地理群体分类间有极显著相关性,地理分群有其相应的遗传基础。亚洲全群由2类血缘组成,分别占中国国内和国外2大类群的绝大部分;地理群体间2类血缘组成的差异明显。国内与国外各群体间以中国南方与东南亚群体间分化最小;国外群以东南亚与朝鲜半岛群体间分化最小;国内群以中国黄淮与中国南方群体分化最小。【结论】亚洲大豆栽培品种地理群体间具有位点和等位变异的特异性,各群体间可以相互补充的位点及其等位变异甚丰富,利用国外栽培品种可以拓宽中国品种的遗传基础。
-
关键词
亚洲
大豆栽培品种
遗传多样性
遗传特异性
互补等位变异
群体分化
-
Keywords
Asia
Soybean cultivar
Genetic diversity
Genetic specificity
Complementary alleles
Population differentiation
-
分类号
S56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